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jsp.doc_第1页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jsp.doc_第2页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jsp.doc_第3页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jsp.doc_第4页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jsp.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第I卷 阅读题(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关羽崇拜 李国文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感到奇怪:“鬼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暂,亦若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著显赫,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尤其怪的,由于崇拜,其身份也由侯而王而帝,一路上升,到清代达到最高峰。据说满清未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满文,以为从政规范。中国人好绝对化,好则全好,坏则全坏。伟大的人物绝对要一无瑕疵,而被否定的角色则一无是处,哪怕有一点点对的地方也是错的。一些历史人物总是盖棺论定不了,就因为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卷进了太多的感情用事的成分。欲美化者,恨不能连伟人放个屁也是香的,其错当然也就错得正确;同样,欲丑化者,那个绑在耻辱柱上的人,肯定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的货色了。应该看到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因为三国演义把他写成能敌万人,是仁义之师,是必胜之将。老百姓深知对付万恶的作威作福的统治者,还是青龙偃月刀最为管用。降魔压邪,扶善反恶,需要关羽这样有力量的神。二,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在书中,他是“义”的化身,这个“义”,在老百姓看来,更多的是江湖义气的“义”。施之以恩,报之以德,款之以情,还之以义,这“义”,正是那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的相互之间的盟契基础。三,关羽的“义”与正义、大义,不完全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而是以自身的价值观、利害观为标准的。无论你是谁,刘备也好,曹操也好,只要一片真心,以诚相待过我,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豁出身家性命,虽万死而不辞来回报。这也正是人们不敬别的神,独敬关羽的缘故。从帝王的角度,需要这样忠心不二的神,来鼓舞民心,激励士气,实施统治;从百姓的角度,需要这样仗义正直的神,庇护弱者,保佑良善,得到信仰的力量。由此,也可以了解这部古典文学永盛不衰的原因了。“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的公案,已经是昨天的事情了,但是,小说造神,只有这部三国演义是当之无愧的成功范例。小说的一个人物,能够跳出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不能不说是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字奇迹。近数百年间,中国人信关帝、关圣、关公菩萨者,几乎与崇敬孔夫子的人数等量。全国各地都有关帝庙,但未必都有文庙。而一般人家礼拜孔夫子的,远远没有供奉关羽的多。这种被万民景仰的程度,真使那些生前恨不能成为上帝、死后便被人努力忘记者,在九泉下难以瞑目。造神,本是中国人最爱玩的一种骗人游戏。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造神来愚弄老百姓,或者索性造自己为神,鼓吹个人迷信,让大家顶礼膜拜。但不论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也感到奇怪,在其书陔余丛考一书中说,许多神刚开始时很受人崇拜,但到后来就衰微了,但关羽却不是这样。B满清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了满文,并将其作为从政规范,关羽的地位也因此而达到了最高峰。C中国人喜欢绝对化地看人,要么全好,要么就全坏,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有许多感情用事的成份,这不是一种理性看待历史人物的态度。D中国许多历史人物无法盖棺论定,与中国人看问题绝对化的方法有关,欲美化者就一切都好,欲丑化者就一切都丑。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能说明“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项是( )(3分)A三国演义把关羽塑造成能敌万人,仁义而必胜,老百姓希望用他这样强有力的神来降魔压邪,扶善反恶。B.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义”正是那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拥有的。C.无论你是谁,只要对我真心相待,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这其实体现的是人与人的一种利害观,也是人们独敬关羽的缘故。D三国演义塑造的这个人物,跳出了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关帝崇拜可以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的,不能仅仅归结于统治者的推崇与造神。B.关羽成神,既要看到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也要看到老百姓的心理依托,不能简单地把关帝崇拜归结为封建迷信而加以全盘否定。C.在封建社会中,不论神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从这一点上讲,关羽成神也是他自己的一种悲哀。D近数百年间,信奉关公的人数几乎与崇敬孔圣人的人数相同,这也体现了关帝崇拜在中国的普遍程度。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汉乾祐举进士,为秘书郎。宰相冯道引之,与吕端同直弘文馆,改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宋初,加中书舍人。开宝三年,知贡举。五年,复知贡举。昉之知贡举也,其乡人武济川预选,既而奏对失次,昉坐左迁太常少卿,俄判国子监。明年五月,复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太宗即位,加昉户部侍郎,太平兴国中,改文明殿学士。时赵普、宋琪居相位久,求其能继之者,宿旧无逾于昉,遂命参知政事。十一月,普出镇,昉与琪俱拜平章事。未几,加监修国史,复时政记先进御而后付有司,自昉议始也。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雅厚张洎而薄张佖,及昉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佖朔望必诣昉。或谓佖曰:“李公待君素不厚,何数诣之?”佖曰:“我为廷尉日,李公方秉政,未尝一有请求,此吾所以重之也。”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及入相,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帝曰:“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直。”昉始信之。上由此益重昉。昉居中书日,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至道二年,昉陪祀南郊,礼毕入贺,因拜舞仆地,台吏掖之以出,卧疾数日薨,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李昉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昉坐左迁太常少卿 坐:因为B普寻出镇 寻:不久C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 游:交往D而佖朔望必诣昉 诣:拜访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昉“和厚多恕”的一组是( )(3分)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 雅厚张洎而薄张佖 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 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 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 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昉本来是后汉朝官员,后来由于宰相冯道的推荐,得以和吕端一同在弘文馆当值,做一些修撰的工作。B李昉在主持贡生考试时,同乡武济川对答失常,李昉因此被贬官为太常少卿,后来又恢复到中书舍人一职。C李昉在担任中书时,对那些前来求官的人一律都严词拒绝,自己绝不会提拔任用官员,而是让皇上定夺。D李昉为官小心谨慎,不肯轻易说人坏话,也不愿自作主张,因而没有什么显赫的政绩,后因摔倒而去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5分)译文:(2)我为廷尉日,李公方秉政,未尝一有请求,此吾所以重之也。(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89题。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8请分析“燃”、“又”两字的妙处?(6分)答:_9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5分)答:_ 10(1) ,三十而立, ,五十而知天命。(2)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3)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潇洒钱钟书 仲利民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钱钟书,偏偏不喜抛头露面,拒绝记者的采访,躲避摄影记者的镜头。最有趣的一次,钱钟书与夏衍同住一病房,夏老过生日,他的孙女将蛋糕也送了一大块给钱钟书,这时的摄影记者从后面开始偷偷地拍摄,当记者大着胆子转到前面来的时候,钱钟书先生居然拉起了被子连人带蛋糕一起盖起来。香港记者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又怕遭到钱先生拒绝,就邀请当时的文艺报副主编吴泰昌先生帮忙,吴先打了个电话被其婉拒,就让林来一次突然袭击。当他们出其不意地来到钱钟书房门口时,钱先生幽默地说:“泰昌,你没有引蛇出洞,又来瓮中捉鳖了”让人感受到钱钟书并非不近人情,他拒绝媒体的采访,仅是自己坚持的一种生活方式。吴泰昌在人民文学杂志做编辑时,想约钱钟书先生写点文章,想不到钱钟书先生突然起身摆着手大声说:“写文章的事今天不谈。”不过,事隔一年多,当吴身体有恙,钱钟书先生却特意去信,“去秋承惠过快晤,后来,听说您身体不好,极念。我年老多病,渐渐体贴到生病的味道,不像年轻时缺乏切身境界,对朋友健康不甚关心。奉劝您注意劳逸结合,虽然是句空话,心情是郑重的。杨绛同候。”这句“空话”里又包含钱钟书先生对友人多少关心的真情实感啊!钱钟书先生淡泊名利、自甘寂寞,可是媒体却总是想请出这位不愿露面的人物,他们知道杨绛先生好说话,就想从杨绛先生这里打开缺口,在电话里对杨绛先生说:“被录制的文化名人,还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报酬钱。”想不到钱先生幽默地从旁边插话道,“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钱先生和太太的感情十分融洽,经常给人“胶着”的亲密感。他们一同上班,一同下班,总是肩并肩,手携手。即使在钱钟书先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之后,夫妻感情依然如故。情绪从未低沉、沮丧过。文革中,造反派动手打他,他就还击。有一次与造反派大打出手后,扬名千里,连“造反派”都敬重他“三分”。可见钱先生柔中有刚,做人界线分明,拿得起,放得下。最有趣的要算钱钟书先生进入清华大学时的数学成绩了。一直有传闻说他当时的数学成绩是0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破格录取。不过,我最近查阅了资料,发现钱钟书先生对此事有自己的说法:数学成绩并非0分,而是稍高的15分。就这样,也未及格,但是不妨碍钱钟书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名人,反而增添了些名人轶事的趣味。杨绛先生在干校六记里有一段有趣的记述,有一次她指着菜园里玉米秸搭盖的窝棚问钱钟书:“给咱们这样一个窝棚住行吗?”钱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读到这句话,我忽然明白钱钟书先生为什么逃避记者的缘由了,钱先生一辈子并不在乎名利,他连窝棚住着都不在乎,只要有书就成了。没有书,不让他研究学问才是最大的痛苦,生活上及别的方面都可以忍受。(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钱钟书先生和太太一同上班,一同下班,总是肩并肩,手拉手,经常给人“胶着”的亲密感,表现了钱先生珍视感情的一面。B.当时的校长罗家伦录取钱钟书,作者推测他的数学成绩不是0分,而是15分,但是这不妨碍钱钟书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名人。C.香港记者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又怕遭到钱先生的拒绝,一个“怕”字形象地表现了钱钟书对别人无情的态度。D.文中写“连造反派都敬重他三分”,是从侧面突出了钱先生柔中有刚,做人是非分明,拿得起放得下的性格。E.文章首尾都写到有关钱钟书先生的趣事,通过这些趣事写出了钱钟书一辈子不在乎名利,生活及其他方面都可以忍受。(2)在这篇纪念钱钟书先生的文章中,却用大量篇幅写了吴泰昌,请说说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6分)答:_ (3)请阅读全文,概括出钱钟书先生的“潇洒”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_ (4)钱钟书先生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8分)答:_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至于此刻,还是请你欣赏一下在这瓷器上蓝蓝的夏季别墅里这位娉娉婷婷、弱不禁风的娇小的夫人,以及这个样子滑稽的中国听差他将一把足有床罩那么大的伞盖打在这位太太的头顶上。B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红歌会从舞台布景、乐队伴奏到电视表现手法等等,都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使得新时代的红歌会能够做到老少皆宜,雅俗共赏。C目前,随着荷花大量盛开,济南大明湖进入“四面荷花三面柳”的美景时节,前来观赏的游客不绝如缕。D不能把凡是印在书本上的东西当作金科玉律,那样会束缚我们的思想。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内涵,我们能否将我国建设成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将直接取决于对这一标准的有效落实。B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的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D未来世界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更是顶尖人才的竞争,在文化教育层面上尤其如此。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人肉搜索是网民自发的行为, , , , , ,这样做已经涉嫌侵害隐私权。网友也就无需对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这样很容易造成“误伤”从本质上讲,人肉搜索属于一种民间的调查行为,无人予以监督此外,网友往往先入为主,以道德而不是法律标准为标准衡量事情的是非,并通过互联网对事件中的当事人大加声讨,肆无忌惮地暴露他人的信息从整体上看,体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然而,人肉搜索的背后也有隐忧A BC D15把下面的长句变为短句,可以增加个别词语。(5分)在牧场上,我经常看到一个骑着枣红马,穿着蓝色蒙古袍,腰间系着豆绿腰带,身上背着红十字药箱的青年。答:_16根据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6分)从3月1日开始,不断有消息称法国电信设备厂商阿尔卡特很快将把亏损的手机部门出售给一家中国公司,而这家公司就是南京的熊猫电子集团。受此消息刺激,阿尔卡特的股票走势坚挺,日前,当记者向“熊猫”的高层领导以及通讯业务的相关负责人士求证时,对方很坚决地表示:“至少我们不晓得有这件事存在。”“我没有从我们内部的任何文件上看到或者从同事那里听到收购阿尔卡特的消息。”“熊猫”的董事长秘书陈平女士如是说。答:_六、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个小学生写了一篇作文,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理想,画了一幅画来表现自己的整个计划,有庄园、有畜牧、有土地老师将作文评为不及格,并对小男孩说:“对于一个像你这样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要想得到你想要的,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可现在你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如果你回去从写一个更实际一些的目标,我会重新给你打分的”小男孩回家后想了很久。第二天,小男孩将原来的作文原封不动地交了上去。他对老师说:“您可以给我不及格,但我要保留我的梦想。”后来,这孩子真的成了庄园主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123456121314文言文翻译:7、(1)(5分) (2)(5分) 诗歌鉴赏:8、(5分) 9、(6分) 课文名句填空10、(1) (2) (3) 注意: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则仅按第三题计分。11(1)(5分)( )( )(2)(6分) (3)(6分) (4)(8分) 语言文字运用:15、(5分) 16(6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个小学生写了一篇作文,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理想,画了一幅画来表现自己的整个计划,有庄园、有畜牧、有土地老师将作文评为不及格,并对小男孩说:“对于一个像你这样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要想得到你想要的,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可现在你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如果你回去从写一个更实际一些的目标,我会重新给你打分的”小男孩回家后想了很久。第二天,小男孩将原来的作文原封不动地交了上去。他对老师说:“您可以给我不及格,但我要保留我的梦想。”后来,这孩子真的成了庄园主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题目: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1.B解析:关羽地位到高峰与三国演义被译成满文没有必然因果关系,此题属于强加因果。2.D解析:注意句群关系,ABC恰好在一个句群之内,D的内容在另外一个句群。3.C解析:文中说统治者造神,或造自己为神,关羽成神并不是关羽自己的本意,因此“是他自己的一种悲哀”错。4A(坐,连坐,受牵连)5D(表现李昉为性情中人,也有个人的好恶;不贪功,把任用贤能的功劳让给皇上。其他四句均符合题干要求)6C(并非所有的都不予提拔,要看是否“其材可取”。可取的,严词相加,但不久即得以拔擢;材不可取的,就和颜悦色对待来人,免致其心生怨愤)7当时赵普被卢多逊诬陷,多次把他的短处上报皇上。(得分点:“数”“短”“闻”字各1分,“为所”被动结构1分,句意通顺1分,共5分)我当廷尉时,李公正执掌政权,从未有过一次请求,这就是我敬重他的原因。(得分点:“方”“秉”“所以”“重”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5分)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后汉乾祜年间考取进士,担任秘书郎一职。宰相冯道推荐他,与吕端共同在弘文馆当值,后改任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宋朝初年,李昉加官为中书舍人。开宝三年,主持贡生考试。开宝五年,再次主持贡生考试。李昉主持贡生考试时,他的同乡武济川参加考试,后来上奏应对失常,李昉受连累被降职为太常少卿,随即改饪国子监。第二年五月,再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当时赵普被卢多逊诬陷,多次把他的短处上报皇上。皇上向李昉询问,回答说:“我的职务是掌管文书诏令,赵普的所作所为,不是我所知道的。”赵普不久出朝担任节度使,而卢多逊只担任参知政事。太宗即位,加封李昉为户部侍郎,太平兴国年间,改为文明殿学士。当时赵普、宋琪居于相位已久,寻求能够接替他们的人,老臣中没有人能超过李昉的,就任命为参知政事。十一月,赵普出朝为节度使,李昉、宋琪都为平章事。不久,加官监修国史,恢复时政记录先进呈皇帝然后交付有关部门,是从李昉的提议开始的。李昉温和宽厚,不记旧恶,在相位小心谨慎沿袭旧制,没有显赫的政绩。喜好结交宾客,江南平定,归附朝廷的士大夫多与他往来。李昉非常看重张洎而轻视张佖,等得李昉罢相时,张洎撰写制书大力诋毁他,但是张佖初一十五日必定拜访李防。有人对张佖说:“李公待你素来不厚,为什么多次看望他?”张佖说:“我当廷尉时,李公正执掌政权,从未有过一次请求,这就是我看重他的原因。”李昉一直和卢多逊友好,对他毫不怀疑,卢多逊多次向皇上诬陷李昉,有人把这些事告诉李昉,李昉不相信。到他入朝为相时,太宗谈到卢多逊的事,李昉多次为他解释。皇帝说:“卢多逊平常诋毁你一钱不值。”李昉才相信此事。皇上因此更加看重李昉。李昉在中书任职时,有个人请求想提升任用。李昉即使知道这个人可用,必定很严肃地拒绝,然后提拔任用;如果不值得任用,必定和颜悦色地接待他。子弟问这样做的原因,说道:“任用贤能,是国家君主的事;如果接受他们的请求,是用私情做交易,因此严厉地拒绝他们,使恩德归于皇上。若是不能任用的人,既已让他失望,又没有好言语,是带来怨恨的做法。”至道二年,李昉陪同皇帝到南郊祭祀,仪式结束入朝祝贺,在跪拜舞蹈时摔倒在地,台吏搀扶他出去,卧病数日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赠官司徒,谥号文正。8、燃字以火的燃烧写花的鲜艳无比,表现春光美好。又暗指其滞留异乡时间长,年年因春而生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