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提纲】:陆游,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南宋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他的诗篇抒写了杀敌报国的豪情和对敌人、投降派的仇恨,诗风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有很高的思想、艺术成就,饱含着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在思想上,爱国爱民,在内容上,抒写国事与民生,在艺术上,以幻想梦境的形式寄托报国理想,探寻自我理想的表达方式。与同时期其他诗人作品相比,陆游诗的最大特色是饱含着炽热的爱国情怀,本文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追溯一下其中的根源:1、概述陆游的生平事迹;2、从家庭环境对陆游的熏陶着手分析;3、从所处的南宋时局进行分析;4、从儒家思想对陆游的影响方面讨论分析;5、从六个方面总结陆游在诗歌上的成就:自然风光;百姓生活;对腐败当局和投降派的揭露与抨击;直接表达表明自己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慨;以梦述怀;托物言志。从以上几方面的阐述、比较和分析,挖掘出对陆游的爱国情怀与他的诗作、他的思想、他的境遇之间的关系,了解陆游爱国情怀的形成原因,以便能更透彻地去品味陆游使自己的诗作独特的选材和艺术手法相得益彰,形成了意境雄阔,格调高昂的风格。浅议陆游诗中的爱国情怀【摘要】:本文以陆游诗中的爱国情怀为主线,以陆游的生平事迹、爱国情怀形成的原因和诗歌上的成就等几大方面为着眼点展开论题进行论述。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虽然不是身在盛世,但他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几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作为一个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是很接近于杜甫的。他始终关怀国家民族的命运,并不惜为国牺牲。他的诗相当全面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前人也曾许以一代“诗史”的称号,是有根据的。但是,在表现手法上,陆游的现实主义诗篇也自有其特点。 【关键词】: 陆游、爱国情怀、诗歌、艺术【正文】:陆游,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南宋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他的诗篇抒写了杀敌报国的豪情和对敌人、投降派的仇恨,诗风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有很高的思想、艺术成就,饱含着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在思想上,爱国爱民,在内容上,抒写国事与民生,在艺术上,以幻想梦境的形式寄托报国理想,探寻自我理想的表达方式。与同时期其他诗人作品相比,陆游诗的最大特色是饱含着炽热的爱国情怀,本文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追溯一下其中的根源:(一)、生平事迹 陆游,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的生活经历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1251170):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 为读书学诗、科举失意、初仕罢归时期,这一阶段存诗200首左右。陆游出生时,是一个国势衰败、异族入侵、内忧外患的年代,金人大举南侵,陆游的家庭随皇帝一路南逃,外族的入侵、本族统治者的无能,使幼年的陆游饱尝兵荒马乱之苦。生活安定下来之后,在童年生活的艰辛和长辈抗敌激情激励下,埋头苦读,写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诗句,他期望有朝一日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29岁,他前往京城临安参加“锁厅试”,他以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评为第一名, 然而,同科应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桧深感脸上无光,又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直到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桧病死,朝廷重新召见,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公元1163年,宋孝宗即位,赐陆游进士出身。此期间,曾担任多种官职,但因朝局腐败,投降派当权,他在和投降派斗争中处于下风,只能在诗词中表达抗敌的志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排斥打击,并未得到抗击金人,实现理想的机会。第二阶段(11701189):这是他入蜀从军、东归宦游、再遭免职的时期,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1170年入蜀任菱州通判。1172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远至南郑前线,投身军旅生活,亲临前线,他亲眼目睹了抗金将士的战斗热情,也使他了解了北方人民在金人统治下的悲惨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忍死望恢复”(关山月)的急切心情,这就使他更加迫切地渴望收复失地,实现自己多年的愿望。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之后的多年里,他忧国忧民,勤谨理政,颇有政绩,却多次被去职归乡。 第三阶段(11901210): 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退居故乡山阴。此后,长期闲居乡间,金戈铁马已成往事,他唯有采药、治病、救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其体国爱民的思想,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享年85岁。(二)、家庭环境熏陶 陆游爱国主义思想的产生,与他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陆游的高、曾、祖、父都曾作过大官。他的伯叔兄弟中,多有以文章政事显名于时者。陆游在为他的四十二叔父宲所做的墓志铭中说:陆氏自汉以来,为天下名族,文武忠孝,史不绝书。比唐亡,恶五代之乱,乃去不仕。然孝弟行于家,仁义修于身,独有古遗法。.宋兴历三朝数十年,秀杰之士辈出。太傅始以进士起家,楚公继之,陆氏衣冠之剩,寝复如晋唐时,往往各以所长见于世。他又有一首教训儿子的诗说:吾家太傅后,衿佩盛青青。我忝殿诸老,汝能通一经。学先严诂训,书要讲声行。夙夜常相勉,诸孙待典型。陆游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深深体会到外敌入侵,兵荒马乱的痛苦,所以,自幼立志杀胡救国。陆游的父亲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一心为祖国着想的士大夫。陆游很小就读了很多书,他说:“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解嘲)。为了实现自己的壮志 ,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诗中屡次提到“夜读兵书”;同时他还学剑,醉歌说:“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所以他曾这样自负:“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又说“少小喜读书,终夜守短檠”。山阴距离临安不远,因此当时一班忠君爱国的士大夫常常往来于陆家,和陆宰慷慨激昂地谈论国事。不难想像,他们都是主战派,对卖国投降的汉奸所造成的国难国耻是非常痛心的。他们每谈到当前局势,虽投食,“未尝不相马流涕哀恸,率不下咽引去”。(跋周侍郎秦稿)谈到二帝被掳,人民涂炭,敌寇残暴的情形,人人激情悲愤,或拍案大骂,怒发冲冠,或义愤填膺,怆然涕下。人人都怒发上指,目眦欲裂,恨不得和敌人拼命。陆游耳濡目染,深受教育,对爱国英雄充满了崇敬之情,从小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壮志。 陆游老师对他的谆谆教导及言传身教亦是一个重要方面。陆游的老师大多是刚正不阿的爱国志士,其中曾几对他的影响最大。曾几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分子,写有不少抗金诗篇。他在跋曾文清公奏议稿中赠陆游说“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陆游亦以曾几为榜样,并向老师保证“名节倘全则是不辱门下”(谢曾侍郎君)在这种熏陶之下,陆游把读书和救国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少鄙章学句,所幕在经世”(喜潭德称归),终成为一名“中兴之冠”的大诗人。 (三)、所处的南宋时局 陆游出生的年代,正是北宋王朝腐败不堪,政局动乱,国家遭受金人侵略的时候。陆游出生次年,金兵南下,攻陷北宋首都汴京,掠走太上皇宋徽宗和皇帝宋钦宗,北宋灭亡。同年高宗赵构即位。因金人大举南侵,宋高宗被迫率朝臣一路南行。只有三岁的陆游,被家人带着一路南逃,为了逃命,他们常常在漆黑一片的夜里赶路。有时金兵在后面追得紧,来不及逃避,陆宰一家人就带着干粮,躲伏在乱草堆里。有时来不及赶路,就露宿在淮河边上.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淮河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三山杜门作歌)。这一段逃难生活,在陆游的幼小心灵里铭刻了对敌人的仇恨,这便是他终生主张驱逐金人,收复失地思想的根源所在。 金统治者不满足于已占领的北方广大地区,继续挥兵南下,广大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坚决要求抗金;但是南宋政权一开始就以卖国求和来立国,苟且偏安是控制着国家资源的以皇帝为首的整个上层统治集团的基本国策。宋高宗、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却只希望通过对女真贵族的屈膝求和来换取东南半壁的苟且偷安。陆游坚决主张抗敌,这样他便成为秦桧等投降主义者的眼中钉,他经常讨论、并多次进谏复国之事,随着朝中主战派和主和派的较量,他的仕途也时起时伏,以被罢免告终,他的壮志毕其一生也未实现,唯有寄情于文章,抒发内心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爱国主义风格成为了许多进步作家追求的共同倾向,而陆游则是这些文人中最杰出的代表。(四)、儒家思想的影响陆游出身于书香门第,先辈们的高贵品质,给陆游树立了良好榜样,他自幼饱读儒家诗书,深受儒家思想的陶冶,并继承其中的进步因素。陆游曾自称:“士生学六经,是为圣人徒,处当师颜原,出当致唐虞”。这说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儒家思想的内容是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然而,兵火之中,玉石俱焚,侵略战争的悲惨与野蛮,哪有丝毫的仁义可言,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陆游反对外族入侵,反对战争,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儒家思想反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陆游是不甘心只作一位“口头抗战”的诗人的,更何况他生于兵灾,长于战乱,对战争有着切肤之痛,所以他不只是发些旁观者的议论,而是要求自己直接投身到火热的对敌斗争中去,成为一名操戈跃马、报国立志的战士。(五)、诗歌成就在中国历代所有爱国主义诗词当中,陆游的作品其写作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都达到了少有人比肩的艺术高峰。陆游的诗词从其内容上来说,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有的感时伤怀抒发感情,有的描绘祖国壮丽山河,也有的反映农村秀美的田园风光或凄美爱情等。这些作品或气势恢宏或感情炽烈,然而在这些内容丰富的作品中,始终有一种感情贯穿其间,那就是收复失地,御辱强国的强烈的爱国主义之情。陆游为被分裂的祖国而忧虑,为受煎熬的人民而悲愤。这种永不衰竭的爱国主义之情是陆游诗词作品的主旋律。早年陆游的作品就表示“少年志欲扫胡尘”(书叹),“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他追求的理想是“手枭逆贼清旧京”(长歌行),“一战洗乾坤”(材饮示邻曲);向往有朝一日“铁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鹅湖夜色坐书怀);直至晚年亦“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最后在家乡山阴怀着“死前恨不见中原”(太息),“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的莫大遗憾,埋骨山丘。陆游的诗词,表现方式可谓多样,或托物言志、或直抒胸怀,或借景抒情,或以梦抒怀,别具一格,独树一帜,更是不乏豪言壮语,有时俨然一位谋划收复失地的将军,很自然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人文精神。陆游诗独特的选材和艺术手法相得益彰,形成了意境雄阔,格调高昂的风格,近似李白,有“小太白”之称,达到了唐以后的又一个艺术高峰。1.写自然风光他的诗作题材十分广泛,真是所谓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如金山观日出:系船浮玉山,清晨得奇观。日轮擘水出,如觉江面宽。遥波蹙红鳞,翠霭开金盘。光彩射楼塔,丹碧浮云端。玉山、红翠、金盘、丹碧,诗人大放笔彩,绘出了一幅色彩斑斓、气势磅礴的日出巨画。陆游还多次歌咏情调浪漫的海上遨游,航海云:潮来涌银山,忽复磨青铜。饥鹘掠船舷,大鱼舞虚空。流落何足道,豪气荡肺胸。歌罢海动色,诗成天改容。行矣跨鹏背,弭节蓬莱宫。陆游赞美的山,一如其理想中的猛士:白盐赤甲天下雄,拔地突兀摩苍穹。凛然猛士抚长剑,空有豪健无雍容(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他晚年居故乡山阴时,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说:“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融情入景,先声夺人,以祖国山河的壮美与可爱表现出爱国热忱,反衬对大好河山沦于金人铁蹄下的沉重心情。“遗民”、“泪尽”、“胡尘”、“望”、“又”几个字,字字珠玑,力透纸背,写得催人泪下。诗篇境界之阔大,意象之奇幻,气魄之豪迈,笔势之纵肆,莫不令人拍案叫绝。2. 写百姓生活陆游曾前后在农村度过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与人民朝夕相处,对人民的愁苦酸辛有深切了解,其诗作关注劳动人民生活疾苦,自然超越一般诗人的浮泛,正是在这一点上,表现了陆游悲天悯人的伟大爱国情怀。在与人民的对照中,他进一步深察自我,对百姓倾注了深切的同情。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粳;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农家叹),全诗写出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善良性格,以及剥削阶级对他们的残酷掠夺,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对农民苦难的同情与关照,是陆游诗歌之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 3.对腐败当局和投降派的揭露与抨击。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爱国志士和诗人,陆游对造成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签定丧权辱国条约,苟延残喘的统治当局和卖国投降派产生了强烈的憎恨和愤懑。抨击南宋朝廷妥协苟安的和戎政策,揭露朝中奸佞投降卖国的罪恶行径,代表作品有关山月追感往事等,这些诗作具有尖锐的批判性和强烈的战斗性,甚至把批判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在当时的爱国诗歌中是极其少见的。他著名的诗篇关山月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遗民们是渴望恢复的;战士们是极愿意为国效死、杀敌立功的;只有“朱门”在那里酣歌醉舞,甘心媚敌。诗句蕴含巨大的情感的冲击力,使每个有爱国心、责任感的人深受教育!4.直接表达表明自己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慨。陆海的爱国诗不但写爱国忧国的情绪,并且表明自己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他要求亲自参加战斗,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力量交给国家。他一再表示“杀身有地初非惜”、“裹尸马革固其常”的为国牺牲的愿望,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将鸣 ? (长歌行);愿闻下诏遣材官,耻作腐儒长碌碌!(融州寄松纹剑),想要手枭逆贼清旧京、直斩单于衅宝刀。他始终是以为国立功,战死沙场为光荣。直到八十二岁,诗人还唱出了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的豪语。这些诗句无不显示了陆游的爱国情怀。5.以梦述怀陆游诗的一大特色是以梦述怀,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等。这些诗作既表现了作者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洗雪国耻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作者横扫敌寇的英雄气概和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钱钟书先生评陆游诗说: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比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等,报国之情,其何殷殷! 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冷酷的现实使陆游笔下的诗歌,常以幻想梦境寄托报国理想,探寻自我理想的存在方式。 在这类诗中,诗人有时象一员猛将,跃马大呼,夺关斩将: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楼上醉书),有时又不失书生本色,草檄招安,作歌告捷: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安诸城),有时他又象一位军师,随从皇帝亲征,不仅恢复了两河百郡宋山川,而且尽复汉唐故地(见剑南诗稿)卷十二的诗题)。所以他说:谁知蓬窗梦,中有铁马声(书悲)。所有这些梦思幻想,都是陆游爱国情怀的一种深刻表现。6.托物言志托物言志也是中国诗歌的一大传统。陆游的作品中常常有着寄托物,以托物言志。诗中常有骏马、宝刀(小园中“骏马宝刀俱一梦”),剑(长歌行中“匣中宝剑夜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中“孤剑床头铿有声”)和老马、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国家电投集团浙江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年依法服兵役义务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施工承包单位资质的分类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全国小儿普外科主治医师资格模拟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计算机四级测试卷【重点】附答案详解
- 2025年生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测试题及答案
- 商洛市商南县2025年教师进城考试真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人际关系协调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心理健康知识分享社群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3年航空公司招聘:机场安检员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 糖尿病临床病例分析经典案例
- 老年人体检分析报告总结
- 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来解题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第4课《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2框《在和谐共处中实现人生发展》-【中职专用】《哲学与人生》同步课堂课件
- 人工智能在个性化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计量安全防护
- 食品生物技术原理课件
- 制药工程专业导论
- 北京印刷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情况管理类附有答案
- 初中团员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