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经济史研究2 0 0 3 年第4 期 汉武帝开发上郡秦故塞以北诸县的量化分析 武沐王希隆 兰州大学历史系7 3 0 0 0 0 内容提要 上郡秦故塞以北诸县是汉武帝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 上郡秦故塞以 北可考者为6 县 1 县不确定 以6 县计共开垦土地约9 0 1 0 0 万亩 若以7 县计则 为1 0 0 一1 1 0 左右 占 汉书 卷2 9 地理志 所记全部耕地8 27 0 5 3 6 万亩的0 1 一 o 2 6 7 个县共有人口9 一l O 万人左右 占 地理志 所记西汉全部人口62 0 0 万 的O 1 5 占上郡6 6 8 万人口的1 6 弱 其规模是空前的 关键词 汉武帝诸县量化分析 汉武帝却匈奴 筑边塞 开拓河套 河南地 时人誉之 新秦中 新秦中 南缘秦故塞 包 括今鄂尔多斯高原 宁夏银川平原及内蒙古河套地区 新秦中 曾经是汉武帝 徙民实边 的 主要地区 一徙就是十几万或几十万 如元朔二年 募民徙朔方十万口 元狩三年徙往新秦 中等地七十余万口 此外 迁徙的罪人 罪人家属以及屯田卒亦不在少数 据 汉书 卷2 4 食 货志 载 仅武帝元鼎五年就曾发往河套 河西地区 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位于秦故塞以 北的上郡诸县是汉武帝开发 新秦中 的主要地区之一 但究竟迁徙了多少人 开垦了多少荒 田 由于史籍记载过于简约 很难确知 加之这一地区今日大多已被毛乌素沙区所覆盖 实地 考察亦无从着手 因此 本文对于汉武帝开发上郡秦故塞以北诸县的量化研究不仅对汉武帝 开发 新秦中 能有一个较为具体的局部剖析 而且对于探讨毛乌素沙区的形成和变迁亦或有 一定的帮助 如有不妥 敬请指正 一 自然概况 秦故塞以北的上郡地处鄂尔多斯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处 向北延伸到今鄂尔多斯中部的乌 审召至鄂托克旗一带 这里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但总体讲 主要为草原与泽卤之地 森林 农 耕区与荒原沙地所占比例不大 这在主父偃的对策中反映得非常清楚 史记 本传载 秦始皇不听 遂使蒙恬将兵攻胡 辟地千里 以河为境 地田泽卤 不生五谷 叫E 盛言朔方地肥饶 外组合 蒙恬城之以逐匈奴 内省转输戍漕 广中国灭胡之本也 主父偃擅长长短纵横之术 他的对策虽自相矛盾 但不难看出讲的都是实话 而这恰恰从不同 的角度道出了鄂尔多斯高原是以草原与盐碱湖滩为主的地理环境 汉武帝在北方 西北边郡 的北地 上郡 西河 安定 天水 陇西设有六牧师苑 分养马匹三十余万头 给六厩牛羊无数 其中北地 上郡 西河的北部均在鄂尔多斯高原内 可见这里的草原相当辽阔 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课题组学者们的研究表明 汉代时这一地区气候 汉书 卷l 武帝纪 史记 卷3 0 平谁书 汉书 卷1 9 百官公卿表 注引 汉旧仪 1 0 4 万方数据 已进入较为干旱的时期 其气候的大体情况是 年平均降水为4 0 0 一5 0 0 之间 年平均气温 6 7 这与今日大体相同 附图1 2 表中所列采样点除岱海木花河采样点不在本区外 滴 哨沟湾与乌审旗陶利采样点分别位于今内蒙古鄂尔多斯东南萨拉乌苏河和乌审召旗附近 它 基本涵盖了本文研究的区域和代表了汉代这一地区的气候概况 如果考虑到鄂尔多斯高原降 雨从西北向东南逐级减少这一特点自古以来并无多大变化的话 我们可以将秦故塞以北上郡 这一辽阔的区域大体划分为 1 黄土高原农耕区 这一区域主要为上郡之白土县全境以及龟 兹 奢延等地部分地区 境内有奢延水 今无定河 固水 今秃尾河 森林主要分布在这一区域 内 2 鄂尔多斯高原中部荒漠草原区 这一地区自古至今很少有行政机构的设置 汉代甚至 无一县级机构在此设置 3 草原湖泊区 这一区域包括了秦故塞以北除上述两个地区外的上 郡大部分地区 区域内除少数湖泊周围有农业外 如奢延泽 其余均为草原牧场 自然地理条 件规定了汉武帝时期在这里的农业开发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农耕区 而其他地区的农业开发 规模不会很大 附图1 郦尔多斯地区1 驴年来干湿变化过程对比 二 移民开发 据 汉书 卷2 9 地理志 下 载 汉平帝元始二年 公 元2 年 上郡共有2 3 个县及 1 个匈归都尉 人口印 6 万 匈归都尉即师古所谓 匈归 者言匈奴归附 是汉代专 门为安置归附匈奴而设置 1 0 0 0 2 0 0 0 3 0 0 04 O5 0 0 0 6 0 0 01 0 0 0 o o9 0 1 0 0 1 1 0 0 0 a B P 附圈2 耶尔多斯地区1 0 4 年冷腰变化过程 的 据陈梦家先生考证 可能为五属国之一而不以属国名 它管理着相当数量的匈奴 因此 在印 6 万的总人口应包含这部分人 如此则上郡每县平均应为2 5 万人 但这个人口数距离汉 武帝置上郡秦故塞以北诸县时已过去了1 2 0 年 这1 2 0 年是汉朝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 若以每年 周廷儒 张兰生 中国北方农牧主错带全新世环境演变及预测 祝书 卷2 9 地理志拄 汉简缀述 1 0 5 一目m 一 世廿 万方数据 人口增长率为6 计 则汉武帝置上郡秦故塞以北诸县时 这里每县的平均人口不会超过1 5 万 2 3 个县中有县治可考的 6 县 无考7 县 在有县治可考的1 6 个县中 有1 1 个县在秦故塞以南 有5 个县地处秦故塞以北 它们是白土 龟兹 高望 奢延 桢林 这5 个县是汉武帝收复河南地 后才得以开发的 5 县中白土 龟兹两县地处黄土高原的固水 今秃尾河 帝原水 今榆溪河 无 定河 河谷地带 奢延县只有奢延水南岸小部分属黄土高原边缘 桢林虽不属黄土高原 但在当 时依然适宜农业耕种 故汉代在这不大的区域里设置了平定 谷罗 属西河郡 及桢林县 从上述 分布看 适合于农业开发的只有桢林与白土两县 自土县 汉书 卷2 9 地理志下 载 自土县有固水 固水流域为上郡地肥水美的地区 之一 固水中游的圄阳 固阴在汉武帝元朔四年设西河郡前 均为上郡的大县 王先谦 汉书 补注 卷2 9 西河郡 引段玉裁日 汉铜印有寰阳宰之印 寰阳即圜阳 莽县令为县宰 此莽印也 圜即固 圜阳即圊阳 固阳的长官为县令 可见其人口在万户以上 汉书 百官公卿表 云 县今 长 万户以上为令 秩千石至六百石 减万户为长 秩五百石至三百石 以每户4 7 人计 万户合人口约5 万人 远在上郡人口平均数之上 自土县并非汉武帝时首置 史记 卷8 高祖本纪 载 七年 匈奴攻韩王信马邑 信因与谋反太原 白土曼丘臣 王黄立故赵将赵利为王以反 史记 卷9 3 韩信传 亦云 信亡走匈奴 其将白土人曼丘臣 王黄等立赵苗裔赵利为王 白土既为韩王信部下曼丘臣所辖 则此时的自土应为秦始皇所设河南 县之一 只是由于韩 王信的投降以及高祖兵败自登 汉朝势力才退至秦故塞以南 白土又重新落人匈奴的势力范 围 汉武帝设白土县 实际上是向固水上游的河谷地进行开发 水经注 卷3 河水 日 囝水出上郡白土县团谷 东迳其县南 地理志 日 团水出西 东入河 东至长城与 神衔水合 水出县南神衔山 出峡 东至长城入于固 白土县并非土壤白色而得名 王莽时其日 黄土县 即可为证 它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白狄 留下来的地名 史记 卷1 l O 载 晋文公攘戎狄 居于河西固 洛之间 号日赤狄 白狄 白土县所处的固水上游如今已在毛乌素沙区之中 大多为密集的新月形沙丘所覆盖 但沙丘并 不太高 一般为7 2 0 米 可见汉代时固水上游谷地较为平坦开阔 今日红减淖与秃尾河河源 之间已是黄沙漠 但古代这里曾经是一片植物茂密的湖滩 有大片的黑垆土和黄土 年平均气 温在7 左右 年降水量在4 0 0 毫米左右 与今日接近 农耕条件极好 汉武帝在如此自然条 件下重设白土县 开发农业 其规模虽不如固阴 圈阳等县 但也应在上郡每县平均人口数之 上 约2 万人 45 0 0 户 若考虑到自土县原有人口 则至少应有40 0 0 户左右的移民被安置在 此 根据居延汉简记载的一般农户土地占有量4 0 6 0 亩来衡量固 45 0 0 户农民可开垦土地约 史念海先生认为 白土县应在今麝野河上游 而不是秃尾河上游 河山集 第二集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第 4 7 1 页 此话有一定道理 但这样一来水下游的圜阴 衄阳等县也将随之改动 其涉及面之广是本文力所不能及 的 因此 这里暂且以 中国历史地图集 为准 汉书 卷2 9 地理志自注 毛乌索沙区自然条件及其改良利用 科学出版杜1 9 8 3 年版 简牍学研究 甘肃 民出版社1 9 9 6 年版 1 0 6 万方数据 1 8 2 7 万亩 若以 汉书 卷2 9 地理志 每户平均占有土地6 7 6 亩计 则45 0 0 农户开垦土地 约3 0 万亩 这个规模在当时已相当可观了 东汉以来白土县仍见设置 唐朝时为胜州所辖 清朝驻军军屯和移民放垦时 秃尾河上游的瑶镇及宫泊沟 汉白土县地 仍为汉族出边开垦的 主要区域之一 可见历史上的白土县在大部分时期一直为农耕区 只是明清以来由于不合理的 开垦 最终导致沙漠化的大范围出现 桢林县 桢林县位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 陕西省神木县北 地处今窟野河上游暖水川 与束会川交汇处 按史念海先生考证 战国秦长城在神木县即向北沿窟野河上游束会川北行 至巴龙梁又向东行 桢林县恰厄守在秦故塞沿线 暖水川与束会川交汇处是一地域广阔的 河滩 今日亦虽已被沙漠所侵 但古代这里的农耕条件却十分优越 除气候较白土县稍寒冷 外 其余与白土县相差无几 故汉武帝时桢林县农业开发的规模应相当可观 其人口亦应在2 万人左右 开垦农田约3 0 万亩 东汉时仍设有桢林县 北周这里为银州 有连谷 即汉桢林县 地 唐朝时这里有连谷县 清朝移民放垦 这里同样为汉族出边开垦的主要区域之一 龟兹县 龟兹县地处黄土高原北部 境内榆溪河与无定河交汇地段 地下水十分丰富 且 多为淡水 应当是发展农牧业的良好区域 汉代龟兹县正值秦故塞上 后汉书 卷6 5 张奂 传 曰 奂 进屯长城 因据龟兹 汉书 卷2 9 地理志下 言上郡属国都尉治龟兹 师古注云 龟兹国人来降附者 处之于此 故 以名云 又日 凡言属国者 存其国号而属汉 故日属国 这些人在当时被称为 葆塞蛮夷 史记 卷1 1 0 匈奴传 载 至孝文帝初立 复修和亲之事 其三年五月 匈奴右贤王人居河南地 侵盗上郡葆塞蛮夷 杀略人民 龟兹在西域是一个以农业为生的大 国 据 汉书 卷9 6 西域传 载 龟兹人口为8 万余 人 能铸冶 有铅 早在汉武帝通西域之前就有一些西域人迁徙至汉朝边郡 上郡的龟兹以及 安定郡的月氏就是如此 但他们何时迁徙至此以及通过何种途径迁徙至此 史载阙如 至今仍 是一个谜 汉属国并非始自汉武帝 汉武帝之前已有属国之官 汉书 卷4 文帝纪 载 属 国悍为将屯将军 汉书 卷1 9 百官公卿表 载 典属国 秦官 掌蛮夷降者 武帝元狩三年 昆邪王降 复增属国 置都尉 丞 侯 千人 龟兹人既在汉武帝通西域之前就已迁徙至此并保留了国号 则龟兹人应该是被北方游牧 民族迁徙而至的 在迁徙过程中龟兹人原有的农耕传统是否还得以保持 很难断言 即使得以 保留 恐怕也是农牧兼有的经济了 由此观之 龟兹属国的农业开发规模不会很大 龟兹县设 有盐官 境内必定有面积不菲的盐泽 虽有盐利可图 然其自然环境亦受到影响 汉武帝时的 龟兹县有多少人口 地理志 未能详细记载 不过可以从汉武帝设置匈奴五属国的规模上推测 出来 汉武帝元狩二年 公元前1 2 1 年 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对河西匈奴进行了一系列的战 争 俘获匈奴近3 万余人 并迫使浑邪王率4 万余众降汉 汉王朝 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 外 而皆在河南 因其故俗为属国 对于五属国所在的边郡虽说法不一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 判断五属国的人口 以7 万余匈奴人安置在五个属国之中 则每个属国平均安置1 5 万人 史念海 河山集 二集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 9 8 1 年版 汉书 卷6 武帝纪 史记 卷l l l 卫将军骠骑传 正义以为 五郡谓陇西 北地 上郡 朔方 云中 并是故塞外 又在北海西南 通鉴 祝纪十一胡注同 通典 以 安定 上郡 灭水 系和 五原为五属国 陈投章 缀学堂初稿 卷2 汉置五属国考 以 为陇西 北地 上郡 西河 五原 1 0 7 万方数据 汉王朝之所以只设五个属国 以每个属国平均安置1 5 万匈奴人这样的规模为限 想必是参照 了龟兹等其他属国的规模而定的 由此反观龟兹屑国的人口 其规模亦应与匈奴五属国大致 相当 为1 5 万左右 汉书 卷7 9 冯奉世传 载 元帝即位 冯奉世 为执金吾 上郡属国归义降胡万余人反去 初 昭帝末 西河属 国胡伊酋若王亦将众数千人畔 奉世辄持节将兵追击 上郡属国归义降胡 究意是指龟兹属国之龟兹人 还是匈奴属国之匈奴人 以 汉书 卷1 7 功 臣表 推断应为匈奴人 其日 杜侯复陆支以匈奴归义因孰王从骠骑将军击左王 又日 众 利侯伊即轩以匈奴归义楼割王从骠骑将军击左王 东汉的匈奴官印有 汉归义胡阡长 汉归义胡陌长 亦可证归义胡即匈奴 既言 万余人 反去 则原有的属国人口至少在万余人以上 这与推测的1 5 万人相去不远 由于龟兹 匈奴 两属国的规模大体相当 因此这条记载实际上也道出了龟兹属国的大致人口 若按每户5 人 计 1 5 万人应在30 0 0 户左右 但30 0 0 户并非都以农业为生 若以三分之二为农户 以每户垦 田6 0 亩计 20 0 0 户人可开垦荒地约1 2 万亩 奢延县 汉代奢延县地处奢延水两岸 应有一定规模的农业 但苦于史籍记载几无可查 其开发情景很难推算 魏晋南北朝时这里是水草丰盛 清流潺潺的草原景观 大夏国君赫连勃 勃在此修建国都时曾感叹说 美哉斯阜 临广泽而带清流 吾行地多矣 自马岭以北 大河以南 未有若此之美者也 o 如此一派草原牧歌的景象 想见汉武帝当年在这里的农业开发并未对当地产生较大影响 也未 留下多少农耕痕迹 到是令人怀疑汉武帝当年设在上郡的牧师苑即在此地 唐朝时这里才有 大规模农业开发的记载 新唐书 卷3 7 地理志 夏州 载 贞元七年开延化渠 引鸟水入厍狄泽 溉田二百顷 因此 奢延县农业开发的总体情况似不如龟兹县 其人口应在万人以下 开垦农田不会超过8 万亩 高望县 高望县为上郡北部都尉所在 其北部与西河郡西部都尉所在地虎孟县比邻 高 望与增山 北部都尉治 大成 虎猛 此三县属西河郡 一道扼守着唯一一条纵贯鄂尔多斯高原 的南北大通道 这条大通道的大部分即秦始皇修筑的通往九原的直道 其战略地位十分重 要 高望县的设置与其说是为了农业开发 不如说是为保证这条大通道的安全和畅通无阻 不仅如此 这条大通道还是鄂尔多斯高原自然地理的东西分界线 大通道以东为农业开发区 汉武帝以来在此设置了1 0 余个县 大通道以西则是荒漠草原 很少有人在此设置郡县 基本 为无人区 高望县不靠河 附近又无较大的湖泊 故农业开发以能保障戍边士兵食用即可 其 规模十分有限 人口当在万人左右 耕地面积亦应在8 万亩左右 在上郡属小县 东汉省 东 汉以后这里逐渐沙化 最终成为毛乌素沙地的一部分 地理志 无县治可考的7 个县是宜都 望松 推邪 京室 洛都 原都 木禾 它们是否都算 在秦故塞外 这需要认真分析 能确定的则确定 不能确定的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瞿中溶 集古官印考证 卷9 陈介棋 十钟山房印 举二 太平御览 卷l 文渊阁 四库垒书 所用 新唐书 卷3 7 地理志 谓 贞观七年 误 应为贞元七年 胡戟译 东洋研究 第3 l 卷第2 号 王尚义 历史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农牧业交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历史地理 1 9 8 7 年第5 辑 1 0 8 万方数据 洛都县 洛都县 王莽日卑顺 按名索骥 理所应当在洛河流域 据 汉书 卷2 9 地理志 记载 洛河发源于白于山南坡 且在 蛮夷中 汉武帝时在洛河上游设有归德县 归德 即蛮夷 归属汉德之意 但归德县属北地郡 洛都县王莽时既言 卑顺 则应在 蛮夷中 距归德县不 会太远 其地理方位应在洛河上游的上郡境内 秦故塞是沿白于山脉至今陕西吴旗 甘肃环县 修筑的 因此 洛都县的大致方位只能在秦故塞以南 宜都县 宜都县应在今陕西宜川县西一带 魏晋南北朝时这里有义川 元和郡县图志 义川 下谓 后魏文帝大统三年 置义川县 属义川郡 因川为名 义川即宜川 舆地广记 宜川县 下云 本义川 西魏置义川郡 后周改为丹阳 宜都县王莽谓之 坚密小邑 王先谦补日 县无四字为名都 疑小宇衍 西河郡阴山县 今陕西宜川东 王莽谓之 山蛊 山盅 与 坚盘 应相距不远 均在秦故塞以 南 原都县 原都在原水附近 汉代原水是指肤施县以下的奢延水 其方位在秦故塞之南 原 都有黄帝祠四所 当时人是不会跑到塞外祭祀黄帝的 木禾县 班固 地理志 记载上郡2 3 县时 木禾县排在第4 而包括木禾县在内的前6 个 县 其记载顺序由北向南依次排列在一条线上的 因此 木禾县应在阳周与平都之间 亦在秦故 塞以南 京室县 京室县 王莽日积粟 从名称及排列顺序看 疑在秦故塞南 推邪县 推邪县无考 按排列顺序推测 似应在今陕北横山县秦故塞外 其开发规模应较 龟兹县略大 人口应在l 万人左右 垦田面积约为1 0 万亩 望松县 望松县为北部都尉治所 其必然在秦故塞以北或秦故塞沿线 汉书 卷2 9 地 理志下 云 高望 北部都尉治 望松 北部都尉治 即云高望县有北部都尉 又云望松县为北部都尉所治 一郡有两个北部都尉似不大可能 陈梦 家先生推测 望松县之北部都尉极可能为西部都尉之误 若推论尚可取的话 则望松县很可 能就设在奢延泽周围 与匈归都尉相距不远 理由是 1 西部都尉一般设置在郡西界附近 在 上郡可考县中 高望与奢延两县为最西 高望县西边为无人区 望松县不可能设在无人区里 奢延县以西1 2 0 里则是紧靠北地郡的奢延泽 望松县只能在此设置 2 奢延泽周围为北部高 原农牧交错带上一条东西大通道的必经之路 同时也紧邻秦始皇修建的一条南北向直道 战 略位置十分显要 北魏曾在这一带设有阐熙郡 领山鹿 新国两县 因此 汉代在此设县管 理移民实边事宜的可能极大 3 奢延泽北岸有古城遗址 这在 元和郡县图志 的记载中可以 看到 元和郡县图志 卷4 长泽县 载 长泽县本汉三封县地 属朔方郡 即夸县北 十里三封敌城是也 后魏于此置 长泽县 属阐熙郡 隋罢郡 以县属夏州 李吉甫说此为汉朔方郡三封县遗址固然有误 但很有可能是北魏等设立的侨置三封县 汉武 帝朔方郡中的沃野 朔方 呼酋等县 北魏时均侨置予夏 胜 延等州 故三封县亦有可能侨置于 祝书 卷2 9 地理志自注 汉筒颦连 胡鞍译 东详研究 第3 l 卷第2 号 王仲荦 北周地理志 阐州 1 0 9 万方数据 夏州一带 即使未曾有侨置县 仍可说明此地确有一古城遗址 奢延泽周围自东汉以来早 已成为羌 鲜卑等族的游牧之地 鲜有郡县设置 因而此古城遗址很可能就是汉武帝时的望松 县或匈归障 即使是匈归障 望松县也应在此附近 4 1 9 6 4 年侯仁之教授曾在内蒙古鄂托克 旗城川地区发现古代残留的古湖泊和古城一座 古湖泊即奢延泽 古城即建于北魏来年的长 泽县城 在古湖南北两岸分别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古砂堤 从古砂堤与长泽县城的相对位置和 砂堤的功能来看 我们认为古砂堤是汉武帝开发上郡时围湖造田留下来的 奢延泽水面最大 时长约3 0 公里 宽约4 公里 湖南北两岸的古砂堤分别长约7 公里 若以砂堤外2 公里范围 内为垦田灌溉区 则仅砂堤两侧的垦田灌溉区应有2 8 平方公里 加之湖边沿岸其它地段的垦 殖 奢延泽沿湖垦殖总面积约为5 0 平方公里 折合今日市亩约7 5 万亩 合汉代田亩约1 0 7 万 亩 这里相当可观的一片良田 以每户垦田6 0 亩计 1 0 7 万亩土地需近18 0 0 余户自耕农 以每户平均4 5 人计 其人口约81 0 0 余人 加上其他人口 则仅奢延泽周围的人口已与汉代 边郡一般县相差无几 如此众多的人口必须有较大的机构负责管理 但上郡距奢延泽最近的 奢延县距奢延泽也有1 2 0 里之遥 不大可能遥辖此地 因而望松县设在此既可管理如此众多 的实边移民 又能戍守上郡西界 岂不是一举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工停产复工安全培训课件
- 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课件
- 别盲目赶时髦的课件
- 《产品设计》教案
- 农业五良融合课件
- 化工仪表车间安全培训课件
- 内部消防安全培训教材课件
- 内部安全生产培训会议课件
- 内部安全教育培训简报课件
- 营销公司广告方案模板(3篇)
- 全友家居加盟合同范本
- 2025-2030中国聚α烯烃(PAO)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全国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公共安全危机应对的新模式探索
- 员工社保补贴合同协议
- 培训课件 -面相识人 -识人秘籍内部资料
-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讲课
-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教育课件
- 山东医专综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贵安新区产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电子装修合同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