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答案.doc_第1页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答案.doc_第2页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答案.doc_第3页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答案.doc_第4页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国家的形成1.(2013上海闸北一模18)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其主要结果是()A. 封建等级制形成 B. 等级君主制形成C. 君主专制形成 D. 民主制度形成【答案】C2(2013上海松江一模13)“(在西欧)被城市居民的丰盛礼物所征服的国王,也同意宣誓保障这些权利(即自由或自治权利)。可是不久,国王就破坏这些权利。”这段话说明了()A市民阶级争取自由的道路很曲折B市民阶级只能通过赎买获得自由C封建国王愿意市民阶级重获自由 D市民阶级要向封建国王赠送礼品【答案】A3(2013上海普陀一模12)欧洲中世纪后期,封建领主坐大的局面受到了种种挑战。这些挑战的产生源于()A社会经济的发展 B. 民族意识的增强C人们思想的解放 D. 各国王权的增强【答案】A4.(2013上海浦东一模27)有学者认为“在十字军东征(10961291年)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间里,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转移,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这里的“权力”是指()A. 行政权和司法权 B. 司法权和军事权C. 军事权和行政权 D. 军事权和立法权【答案】A5(2013上海嘉定一模1)英王亨利七世执政期间独揽大权,进一步抑制大贵族势力,一方面将他们排斥于重要政务之外,另一方面解散其家臣和私人武装。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此时英国的政治体制是()A封建等级制 B等级君主制 C君主专制 D君主立宪制【答案】C6(2013上海虹口一模5)“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公元600年的欧洲和公元1000年或1400年的欧洲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象。”下列景象属于“不同”的是()A技术进步的庄园 B教会与国王的合作C层层分封的等级秩序 D英国贵族市民代表开会【答案】D7(2013上海崇明一模4)中世纪欧洲人们“只知有教,不知有国”, 国家意识淡薄,12 世纪以后此种情况有所改变,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出现这种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国王军事实力的加强B基督教会威信的下降C采邑制度的逐渐废除D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答案】D8.(2013上海浦东二模6)“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这个帝国是()A西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答案】B9(2013上海浦东二模16)15世纪时,有人游历西欧。他可能看到()A政治统一,社会安定B庄园盛行,经济自足C城市繁荣,环境整洁D王权趋强,贵族没落【答案】D10(2013上海虹口三模12)“它是时代的产物,它兴盛于英吉利民族呼唤主权国家之时,它肩负着两个重大的历史使命实现国家统一、确保国家独立。”这里的“它”应该是()A封建等级制 B等级君主制 C君主专制 D君主立宪制【答案】C11(2013上海青浦一模39)欧洲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8分) 有学者认为1619世纪早期所形成的是以欧洲体系为骨架的世界体系,还不具有充分的世界性,以战争与革命为基本特征的20世纪上半叶是该体系的解构过程,而恰恰在这一解构性运动中,世界历史的整体性进一步增强了,到20世纪末基本完成了地域性世界向整体世界历史的转变。问题:(1)为什么说1619世纪的早期所形成的是以欧洲体系为骨架的世界体系,还不具有充分的世界性?(8分)【答案】(1)资本主义的萌芽,民族国家的产生,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活动等都是以欧洲为中心(2分);奠定现代体系思想基础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思想也是起源于欧洲(2分);为现代文明扫除政治障碍的英法革命也是发生在欧洲(2分);推进现代世界体系的动力,工业革命也刚从英国兴起,尚未形成世界体系。(2分)总之,从16-19世纪的早期形成的并影响现代世界的元素,基本上都是发生发展于欧洲并逐渐向世界发展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如果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人,于1000年、1500年或1800年在欧洲复活,他将会为居住在这一古老帝国许多地区的诸日耳曼民族,为崭新奇特的生活方式而大吃一惊。他将会发现新兴的基督教接替了古罗马诸神;他也会发现,这一传统帝国结构已为一群新的民族国家所替代;他还会发现种种新行业开始使用一些无需传统的人力畜力驱动的奇特机器。12(2013上海闵行一模36)穿越历史问题:(15分)(2)穿越的历史:如果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这一罗马人,于“1000年、1500年或1800年”在欧洲复活,叙述他将先后产生怎样的“惊奇发现”?(10分)【答案】(2)基本史实叙述9分,组织结构1分:每阶段至少围绕2件关键史实展开叙述;也可分类进行多个史实的叙述,但不能仅仅是史实列举。参考要点:1000年:封建等级制度;二元政治结构;骑士阶层;分裂割据;庄园经济;神学文化(基督教)等;1500年:民族国家;君主专制;资本主义兴起;重商主义政策;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等;1800年: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工业革命进行中;启蒙运动高潮;社会生活变迁等。13.(2013上海虹口一模36)在人类走向现代的过程中,世界市场逐渐展露全貌,跨越血缘、地缘、凝聚个体的公司随之诞生A 这块古罗马浮雕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公司招牌古罗马公司的招牌“合伙人制” B1390年意大利出现一种实行船舶共有制的康孟达(Commande)组织,以资本家为座商由其出资,以航海者为行商负责到海外进行贸易活动,其盈利由双方按比例分配。15世纪热那亚档案馆内上万份商业契约 “家族企业制”或“商人独资”“特许成立”“责任有限公司” C 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720年法国南海公司基本垄断对中美和南美的贸易。 问题:(14分)(1)根据A、B、C三框的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公司为什么最早出现在欧洲?(6分)【答案】(1)(6分)古罗马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正是自由贸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中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打破了迷信,肯定了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君主专制,全力强化王权,颁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或王权的行使与商人的利益达成短暂)启蒙运动打破了迷信、奴役及特权禁锢思想,自由、平等、竞争的观念及其道德伦理逐步深入人心,为商业文明的诞生进一步扫清障碍。(任选三点,每点2分,共6分)14.(2013上海奉贤一模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经年累代的研究业已表明,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甚大,乃至公元1300年的欧洲已大大不同于公元600年的欧洲了。史学家们现在认识到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中世纪时代临近结束时,欧洲的技术和政治的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美国)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2)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的技术和政治的和经济的结构”比其他文明具有怎样的“决定性的优势”?(8分)【答案】(2)文艺复兴推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促成了新航路开辟,欧洲主导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君主专制制度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早期殖民扩张为欧洲带来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原料和市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开展,扫除了传统教会势力的阻碍和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8分)15(2013上海普陀二模38)世界文明发展(12分) 材料一 有人认为中世纪曾是“黑暗时代”,但在15世纪的某一时期,黑暗终于消失了,欧洲苏醒了,涤除了污垢,又开始了思考和创造,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1619世纪早期所形成的是以欧洲体系为骨架的世界体系,还不具有充分的世界性,以战争与革命为基本特征的20世纪上半叶是该体系的解构过程,而恰恰在这一解构性运动中,世界历史的整体性进一步增强了,到20世纪末基本完成了地域性世界向整体世界历史的转变。问题:(1)依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欧洲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的“决定性优势”。(6分)【答案】(1)政治:教会势力削弱,以君主为代表的世俗权力增强。或君主专制推行重商政策(2分)经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2分)文化:教会所控制的思想文化专制开始衰弱,出现宗教改革,人文主义观念产生。(2分)16(2013上海普陀二模40)英国崛起 (25分) 材料一 “英国崛起的进程是从16世纪开始的,直到19世纪,每个世纪都有其突出特征,使近代英国的历史节奏好像是以世纪为单位: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首先迈步,推动着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反过来又促进18世纪的经济“起飞”,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19世纪英国进入最辉煌时代。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似乎在验证着某种历史规律性。” 大国衰落之鉴问题:(1)试述推动16世纪英国社会和经济变动的有利因素有哪些?(4分)【答案】(1)新航路开辟,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民族国家和君主专制的形成,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分)。-5 3 10 15 17-18 (科技成果)中西科技成果比较示意图(世纪)17(2013上海闵行二模37)中西科技成果比较问题:(10分)(2)根据图示,指出3世纪以来中西方在科技发展史上的不同趋势。(2分)(2)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不同趋势产生的原因。(8分)【答案】(1)不同趋势:15世纪为转折点,中国从领先到落后,西方从落后到领先。(写出转折点15世纪1分,中西不同趋势1分) (2)本题评分要求:能从中国与西方且选择两个时期进行全面分析,各得4分,共8分;不能较全面的或仅从一个时期分析,酌情给分或不得分。参考:中国:15世纪以前,中国国家统一,政局长期稳定;生产力发展,农耕文明发达;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取长补短;教育和科举的发展;对外开放等。15世纪以后:封建制度日趋腐朽;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统治;闭关锁国。西方:中世纪封建割据、神学束缚等。15世纪以来,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以及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思想的解放等促进了近代科技的兴起。18(2013上海静安二模37)经略大洋的实践 材料四 宋朝所面临的地缘形势及游牧力量数百年主宰欧亚大陆已说明,北向战略或单纯成为一个大陆国家已没有希望。南向战略,即面向海洋或可为一个民族重新带来生机。明朝做了尝试,失败了,并不在于战略的错误,而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所需的现代经济体系,也在于制度一个庞大的官僚政治体系。以上均摘自五百年来谁著史问题: (4)材料四中的观点认为,明朝经略大洋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的现代经济体系。反观1516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现代经济体系”确立的积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4分)【答案】(4)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加速了这一地区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与此同时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也极大地推动了西欧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现代经济体系也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四点答3点即可,4分)19.(2013上海虹口二模36)一个新的社会中世纪早期的欧洲“铁锤查理”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防御力量,他把日耳曼随从对首领的忠诚与出租教会资产的做法相结合:谁能把随从军事化地组织起来,谁就可以租到土地给自己用,而且可以把土地分租给下属。最终形成了整个社会的组织形式,成了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一个处于较高地位的封臣,继续向下分封土地,而受封的人再把土地封给他下面的人。谁有远见,并获得高官,谁就有更多的随从问题:(12分)(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叙述中世纪西欧这一“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6分)【答案】(3)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过程:西欧封建制度(封建割据君主制)是封建君主制的一种早期形态,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自13世纪下半叶等级君主制登上历史舞台,是封建割据君子制与专制君主制之间的过渡形态、15世纪下半叶,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君主专制形成。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用商品经济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政治特权,代议制成为现代国家普遍选择的政府形式。(6分)20.(2013上海崇明二模36)中世纪(共9分) 马克思说:“中世纪是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从头开始。”然而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连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各种迹象充分表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3)1500年前后,西欧是通过哪些历史运动走出中世纪的?(4分)【答案】(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发展;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等级君主制转变为君主专制;民族国家形成。(4分)21.(2013上海长宁、嘉定二模36)中世纪西欧(12分)材料一 中世纪年表中世纪,500-1500罗马帝国晚期中世纪早期中世纪中期现代欧洲早期中世纪晚期 500 1000 1300 1500 材料二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材料三 简而言之,西欧改变了世界,并将它带入我们身处其中的全球化文明;要了解它,我们必须回到中世纪来寻找一部分答案。以上材料均选自朱迪斯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问题: (1)请为年表中的“中世纪早期”、“中世纪中期”、“中世纪晚期”分别补充两个能体现材料二观点的史实。(6分)(2)请为材料三“回到中世纪来寻找一部分答案”做出注释。(6分)【答案】(1)采邑改革、封建制度的产生;城市的复兴、大学的兴起、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英法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等。(各阶段任二,各1分,共6分)(2)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整体世界等角度做出史论结合的注释。(任3个角度,各2分,共6分)22.(2013上海虹口三模36)贵族的生活:画家往往在无意中勾勒出时代的痕迹。因而图像有时会成为比文字更加可靠的史料。中世纪画家为我们描绘了14世纪早期一位法国大贵族举行圣诞宴会的场景。圣诞饮宴(局部,14世纪)问题:(12分)(1)宴会主人过着奢华富裕的生活,他的收入可能有哪些来源呢?(3分)(2)参加他宴会的,除了同阶层的贵族以外,还有主教与附近城市的富商。这些人在日常政治中是什么关系?维持这一关系的制度在西欧称作什么?(2分)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3)这种制度在西欧是在何时何以终结的?(3分)新的制度是什么?(2分)【答案】(1)庄园农奴劳动、地租剥削、城市自治的赎金等。或世袭财产、征税等合理答案(3分)(2)关系:合作关系(共同参政,分享权力)。制度:等级君主制(2分)作用: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等级君主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分)(3)15世纪下半叶,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西欧政治制度的转变(3分)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2分)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1(2013上海杨浦一模14)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的开辟B第段英法完成工业革命加紧殖民扩张 C第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D第段说明了第二次科技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答案】B2(2013上海杨浦一模10)右图反映的该地区贸易情况开始于()A达伽马的印度之行B麦哲伦的环球旅行C哥伦布到达美洲D迪亚士到达好望角【答案】C3(2013上海杨浦一模26)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三大经济理论。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分别是()A商业革命、信息革命、知识经济 B市场化、区域化、全球化C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经济危机 D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答案】C4(2013上海徐汇一模14)1618世纪,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日益密切。下面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人员和物品流动的方向,、表示人员或物品。其中,所代表的主要物品是()欧美亚非A金银、玉米、烟草等 B枪支、玻璃等C茶叶、丝绸、瓷器等 D黄金、象牙等【答案】A5(2013上海徐汇一模29)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第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两国B第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C第段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殖民霸权的是英国D第段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答案】B6(2013上海徐汇一模33)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很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C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D没有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答案】B项3分,A、C项1分,D项0分7(2013上海松江一模14)“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经济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实现这一“开始”的国家是()A葡萄牙和西班牙B英国和法国C西班牙和英国D荷兰和英国【答案】A8(2013上海青浦一模7)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C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答案】B9(2013上海青浦一模32)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马克思的观点是() A. 批判殖民掠夺的罪恶黑暗 B. 揭示资本主义诞生的残酷性 C. 点明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 D. 彰显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答案】B项3分,A、C项1分,D项0分10(2013上海普陀一模35)弗洛姆深刻地指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你认为以下哪种对此句话理解最正确()A. 19世纪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20世纪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B. 19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0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人生意义C. 19世纪强调人的价值,20世纪人类面临传染病、灾难和污染的威胁D. 19世纪科学快速发展,20世纪科学面对伦理道德的产生了巨大挑战【答案】A项3分,C、D项1分,B项0分11(2013上海浦东一模14)若把世界历史的发展视为从分散到整体化的历程,公元15、16世纪的世界应处于()A. 区域文明的孤立发展时期B. 整体化进程的启动时期C. 整体化进程加速发展时期D. 整体化世界的形成时期【答案】B12(2013上海浦东一模19)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坎内里曾按照地圆说理论绘制了“世界地图”,将中国和印度的位置确定在大西洋的彼岸,使人们相信,从欧洲出发向西穿越大西洋,就可以到达东方。该地图()A. 取得了基督教会的支持 B. 得到了中国皇帝认可C. 为欧洲探险家提供动力 D. 为欧洲宗教改革助力【答案】C13(2013上海浦东一模22)在16世纪,有“西洋之王、非洲之王、几内亚之主以及埃塞俄比亚、阿拉比亚、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者,航海和贸易之主”的国家是()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答案】A14(2013上海闵行一模17)某人在航海日记中做了如下描述:“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依次,你判断某人属于谁的船队()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答案】D15(2013上海嘉定一模16)下列选项中,逻辑关系明显错误的是()A奥斯曼攻占君士坦丁堡哥伦布发现美洲B东罗马帝国灭亡文艺复兴C德国强租胶州湾公车上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新政【答案】C16(2013上海黄浦一模20)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A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B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C欧洲在世界近代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中的历史进程【答案】C17(2013上海虹口一模15)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其科普著作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从2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40人。”作者主要是说()A病菌是西欧殖民者带给世界的第一“杀手” B“旧大陆来的病菌”是历史记录中的隐喻C西欧启动的全球化对局部地区影响不容忽视 D西欧殖民者的野蛮残酷推动了全球化【答案】C18(2013上海奉贤一模17)“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文中描述的情景开始于()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开辟C丝绸之路开通 D马可波罗来华【答案】B19(2013上海崇明一模1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是()A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B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职业选择巨变C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D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答案】D20(2013上海崇明一模33)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发展B导致新航路的开辟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答案】C项3分,A、D项1分,B项0分21(2013上海闸北二模11)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与开辟新航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都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都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都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都推动了殖民扩张的加速【答案】C22(2013上海徐汇二模33)刚果真象一书中写道:“凡是在白种人因贪求黄金而跟劣等民族接触的地方,那里便发生种种残暴罪行。”材料主要揭示了()A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B西方工业化消极影响C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D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答案】A项3分,B、C项1分,D项0分23(2013上海黄浦二模16)下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史 实推 论选 项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广泛的政治文化交流A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世界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达成一致B二战后,支撑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消除了贸易壁垒,遏制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C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D【答案】D24(2013上海虹口二模33)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下列说法符合于此的是()A对印度安人来讲“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B对人类来讲“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C对西欧来讲“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D对于航海来说“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答案】B项3分,C、D项1分,A项0分25(2013上海崇明二模18)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本杰明基恩)此话的意思是()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沟通和联系B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D开启了“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的新时代【答案】D26(2013上海崇明二模19)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特色标题所指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国家是“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D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答案】B27.(2013上海长宁、嘉定二模14)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运动 新航路的开辟 宗教改革运动【答案】D28(2013上海浦东三模15)观察下列世界地图,若按照绘制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A29(2013上海浦东三模25)有人质疑“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说法,认为“发现”一词对某些人而言并不公平。其理由是()A抹杀了麦哲伦等的作用B忽视了英国移民的贡献C忽略了美洲土著的存在D美化了早期殖民者动机【答案】C30(2013上海浦东三模34)在西班牙国内,从16世纪初到17世纪初,物价增长了两三倍;法国物价是原先的2.6倍,英国物价是原先的2.2倍而工资的增长速度与之相比则十分缓慢,可以估计的是,实际工资水平整体而言在16世纪下降了50%。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商品数量增加B新大陆的贵金属流入抬高了物价C借助王权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所致D大量人口涌入刺激当地物价上涨【答案】B项3分,A、C项1分,D项0分31(2013上海虹口三模8)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答案】A32.(2013上海闸北一模36)“海外发现”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因此,旧的庆祝欧洲“海外发现”的描述,受到一些以土著美洲人或非洲裔美洲人观点探讨欧洲扩张经历的历史学家的广泛挑战。(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请问:(1)1500年前后大西洋之世界地位的变化与哪一系列重大史实直接相关?(3分)(2)请列举3项史实,替代材料中省略的内容。(3分)(3)根据材料最末一句所述“观点”,对“发现新大陆”将如何评价?(2分)(4)请列举评价“发现新大陆”的两对(组)视角。(4分)【答案】(1)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或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2分)随后西欧各国殖民者纷至沓来。(1分)(2)西欧殖民者来到美洲开展殖民掠夺(或写 掠夺黄金等贵金属),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1分)美洲土著被掠夺、遭杀戮;(1分)非洲土著被掳略贩卖到美洲为奴。(1分)(3)开启了非洲、美洲可怕的灾难史。(大意相似即可,2分)(4)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的视角,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的视角,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影响的视角,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的视角, 区域历史与全球历史的视角,等等(任写2对言之成理即可得4分)33(2013上海徐汇一模38)“文明史观”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某校历史研究小组针对不同主题展开了探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讨论一 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误算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讨论二 发现与相遇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讨论三 交流与发展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1)根据讨论一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5分)(2)讨论二“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的提法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待此事件,有何合理性?(3分)(3)将讨论三的四个词语适当组合,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短评。(6分)【答案】(1)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水平1: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1分)理由:偶然性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2分) 必然性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任意两点2分)水平2:只看到偶然性或必然性一面。观点:是偶然的。(1分)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2分)观点:是必然的。(1分)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任意两点2分)(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得1分。)(2)以欧洲为中心(1分)(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或整体的角度)(1分)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1分)(3)评分标准。必须运用四个词语,从世界和中国两个角度评论,每方面3分。每角度两个词语,少一个即扣1分。 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了。(3分) 而明清时期的中国, 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3分)34(2013上海青浦一模39)欧洲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8分) 有学者认为1619世纪早期所形成的是以欧洲体系为骨架的世界体系,还不具有充分的世界性,以战争与革命为基本特征的20世纪上半叶是该体系的解构过程,而恰恰在这一解构性运动中,世界历史的整体性进一步增强了,到20世纪末基本完成了地域性世界向整体世界历史的转变。问题:(1)为什么说1619世纪的早期所形成的是以欧洲体系为骨架的世界体系,还不具有充分的世界性?(8分)【答案】(1)资本主义的萌芽,民族国家的产生,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活动等都是以欧洲为中心(2分);奠定现代体系思想基础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思想也是起源于欧洲(2分);为现代文明扫除政治障碍的英法革命也是发生在欧洲(2分);推进现代世界体系的动力,工业革命也刚从英国兴起,尚未形成世界体系。(2分)总之,从16-19世纪的早期形成的并影响现代世界的元素,基本上都是发生发展于欧洲并逐渐向世界发展的。35(2013上海普陀一模40)变革世界的引擎(25分)材料二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问题:(2)推动欧洲把中国“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 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答案】(2)新航路的开辟、海外殖民和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代议制的确立;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6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如果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人,于1000年、1500年或1800年在欧洲复活,他将会为居住在这一古老帝国许多地区的诸日耳曼民族,为崭新奇特的生活方式而大吃一惊。他将会发现新兴的基督教接替了古罗马诸神;他也会发现,这一传统帝国结构已为一群新的民族国家所替代;他还会发现种种新行业开始使用一些无需传统的人力畜力驱动的奇特机器。36(2013上海闵行一模36)穿越历史问题:(15分)(2)穿越的历史:如果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这一罗马人,于“1000年、1500年或1800年”在欧洲复活,叙述他将先后产生怎样的“惊奇发现”?(10分)【答案】(2)基本史实叙述9分,组织结构1分:每阶段至少围绕2件关键史实展开叙述;也可分类进行多个史实的叙述,但不能仅仅是史实列举。参考要点:1000年:封建等级制度;二元政治结构;骑士阶层;分裂割据;庄园经济;神学文化(基督教)等;1500年:民族国家;君主专制;资本主义兴起;重商主义政策;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等;1800年: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工业革命进行中;启蒙运动高潮;社会生活变迁等。37(2013上海黄浦一模37)舌尖上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世界辣椒带及辣椒在世界上的传播途径示意图图例 15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材料二 辣椒起源于新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种类繁多,栽培历史极其悠久。考古发现,在墨西哥中部一处距今约8000年的遗迹中,曾有一种野生辣椒的种子出土。细论起来,辣椒有5个主要的栽培品种,起源于三个不同的中心:墨西哥、亚马孙河流域以及秘鲁和玻利维亚。材料三 我国最早的辣椒记载见于明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称之为“番椒”,这可能因为辣椒是从海外传来,又与胡椒一样有辣味而适作调料。1621年刻版的群芳谱蔬谱也载有:“椒附录: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实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子种。”这两者是目前公认的中国辣椒最早记载。目前可以见到的中国最早食用辣椒的记载,是在康熙年间贵州“土苗用(辣椒)以代盐”。至乾隆年间,贵州地区开始大量食用辣椒,紧接着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用辣椒。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台湾府志中,有台湾岛食用辣椒的记载。嘉庆以后,有记载说,黔、湘、川、赣四省已开始“种(辣椒)以为蔬”了。材料四 辣椒是如何传入中国的,也有不同的说法,可以分为两派:一说辣椒经由西北丝绸之路从甘肃、陕西传入中国;其二,则认为辣椒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系,是从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最先传入的。但是,两派基本上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白己的说法。以上均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6期(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请你大致描述一下辣椒的传播路径。(3分)(2)根据所学知识,请你为辣椒在15世纪和17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注明历史背景(5分)(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的说法?请说明理由。(4分)【答案】(1)传播路径:起源于美洲,1493年辣椒传人西班牙,1548年传到英国,至16世纪中叶辣椒已经风靡整个欧洲;旋即,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把辣椒传入了印度,明朝末年引入中国,17世纪辣椒传入东南亚各国。(大致时间即可)(3分)(2)15世纪传播的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殖民者将辣椒带回了欧洲。17世纪传播的历史背景:随着欧洲殖民者在东南亚的侵略,他们也将辣椒带到了东南亚。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辣椒也随之传入。(5分)(3)是否同意均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在此列出:不同意。(1分) 理由:材料三中已经有确切证据(原始材料)可以证明,辣椒直到康熙年间才有食用记录,所以,不可能与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有关。(3分)38.(2013上海奉贤一模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经年累代的研究业已表明,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甚大,乃至公元1300年的欧洲已大大不同于公元600年的欧洲了。史学家们现在认识到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中世纪时代临近结束时,欧洲的技术和政治的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美国)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2)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的技术和政治的和经济的结构”比其他文明具有怎样的“决定性的优势”?(8分)【答案】(2)文艺复兴推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促成了新航路开辟,欧洲主导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君主专制制度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早期殖民扩张为欧洲带来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原料和市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开展,扫除了传统教会势力的阻碍和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8分)39(2013上海奉贤一模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这次大萧条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崩溃,这也深刻反映出世界贸易的联系紧密以及相互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更加严重。经济崩溃的后果,尤其是各个国家对此做出的反应,充分体现了这个趋势。大萧条所具有的国际化特征,是所有国家试图消除大萧条带来的影响时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因为它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仅凭一个国家的政策不可能完全恢复经济繁荣”。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2)从“世界贸易的联系紧密”角度分析大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