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学二课程教学大纲Zoology课程编号:413021030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学时数:64 学分数:4 执笔者:邢浩春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动物学是师范院校生物科学系的专业主干课,它包括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两大部分,是生物科学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动物的形态结构、类群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和生命活动规律等,了解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地位及分布,动物与人类及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动物在工、农、医及环保等方面的实际意义等。二、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主要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表主要教学内容学时数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4第十五章 圆口纲2第十六章鱼纲8第十七章两栖纲4第十八章爬行纲6第十九章鸟纲6第二十章 哺乳纲6主要教学内容: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4)内容要点: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及次要特征;各亚门各纲的主要特征概述;柄海鞘的外形、内部构造、逆行变态;文昌鱼的外形及内部构造;头索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重点:掌握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和各亚门及各纲的主要特征和分类概况, 难点:理解原索动物(尾索和头索动物)的特征及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第十五章 圆口纲(2)内容要点:圆口纲外形及构造特征;分类及生态。重点:对无上下颌、无偶鳍原始特征和雏形脊椎骨出现的进步性特征的认识。第十六章鱼纲(8)内容要点:鱼纲的主要特征(体形与皮肤、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神经感觉、排泄、生殖等系统);鱼纲分类(软骨鱼系、硬骨鱼系各亚纲及各总目的特征及代表);板鳃与瓣鳃的概念;鱼类的经济意义及洄游。重点:掌握鱼类上下颌和偶鳍出现进步性特征,形态结构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难点:鱼类的分类概况,认识常见的有代表性的种类。第十七章两栖纲(4)内容要点:水生到陆生的转变;纲的主要特征(骨骼、消化、循环、呼吸、生殖等系统);分类:蚓螈目、蝾螈目和蛙形目;经济意义。重点:两栖动物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性和不完善性特征及主要目、科的主要特征。第十八章爬行纲(6)内容要点: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爬行纲的躯体结构(骨骼、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生殖等系统);分类:喙头蜥目、龟鳖目、蜥蜴目、蛇目和鳄目等五个目的主要特征及类群;爬行类与人类的关系(益处及危害,毒蛇的识别及蛇伤防治)。重点:掌握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以及纲和目的主要特征。难点:羊膜卵的结构及其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第十九章鸟纲(6)内容重点:恒温及其意义;鸟纲的躯体结构(外形、皮肤、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感觉、生殖等);鸟纲的分类:(二亚纲、三总目、七个生态类群)及其主要特征,代表动物举例;鸟类的繁殖及迁徙;鸟类与人类的关系(捕食害虫、狩猎、鸟害等)。重点:掌握鸟类各系统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征。难点:各类群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和常见、珍稀鸟类的识别。第二十章哺乳纲(6)内容要点:哺乳纲的主要特征以及胎生哺乳的意义;哺乳纲躯体结构(外形、皮肤及衍生物、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及感官、内分泌、生殖);哺乳纲的分类:原兽亚纲、后兽亚纲的主要特征,真兽亚纲的分目(特征及代表种类);哺乳类的保护、持续利用与害兽防治。 重点:通过兽类各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其特征的学习,理解哺乳类的进步性特征,以及恒温、胎生、哺乳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掌握哺乳类各亚纲和主要目的特征及代表动物的识别。第二十一章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以下各纲穿插在脊索动物各纲中讲解)内容要点:原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鱼类的起源和演化;两栖类的起源和演化;爬行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恐龙的兴衰及绝灭的原因);鸟类的起源(始祖鸟的特征及意义)和适应辐射;哺乳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重点:通过对各类群的起源和演化(或适应辐射)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即动物是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是长期进化而来的,人类来源于动物,又高于动物,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第二十二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内容要点:生命的起源;动物进化的证据(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古生物学、动物地理学、生理与生化、遗传学);进化理论:拉马克学说、达尔文学说等;动物进化形式与种系发生;物种及形成。第二十三章动物地理分布内容要点:生物圈;动物的分布;世界(6个界)及我国(7个区)动物地理区系划分。重点:理解动物种的分布区与栖息地的含义,以及我国(在世界)我省(在全国)所在的动物地理区划地位、代表动物、生态特点。第二十四章动物生态内容要点:生态因子;种群的概念及特征;群落的概念及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物质、能量流动;环境保护。重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实验教学部分(28学时)1头索动物文昌鱼和尾索动物柄海鞘观察(2)2. 圆口纲动物七鳃鳗观察和鱼纲:鲤鱼外形和内部解剖和鱼纲分类(4)3两栖纲:蛙的外形、皮肤和骨骼系统及内部解剖和两栖纲分类(4)4爬行动物分类和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的比较解剖(4)5鸟纲:家鸽(或家鸡)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及鸟纲分类(4)6哺乳纲:家兔的外形、骨骼系统和内部解剖和哺乳纲分类(4)7常见脊椎动物观察:动物园动物(室外)(4)8. 脊椎动物亚门各纲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的比较演化(2)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总体要求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科学,要求在教学中学好理论课的同时,亦应重视实验课,使学生学会各类代表动物的解剖、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阐明动物科学的基本规律,以动物进化发展为线索,扼要介绍动物形态、分类、生态、进化等知识。力求做到少而精和理论联系实践,以经济上、进化上有重要价值的类群为重点,突出其主要特征,注意介绍我国的特有和珍稀种类。努力反映国内外有关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课程打好基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各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结束后,安排周左右野外教学实习,进行动物的活体观察、鉴别、采集。在适当时期进行-次近郊实习。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讲授38学时,实验26学时。具体要求第十四章 脊索动物门 (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学习脊椎动物学的意义及脊椎动物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以及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了解脊索动物门及三个亚门的分类,对海鞘和文昌鱼的外形及内部结构,文昌鱼的消化过程,海鞘的逆行变态等内容要求重点掌握。 二、内容提要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腮裂。 (重点)第二节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1尾索动物亚门海鞘。 2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 (重点)3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及哺乳纲。 第三节 半索动物1主要特征 2代表动物柱头虫柱头虫的背神经管、鳃裂、口索(半索,但非脊索雏形)3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三、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脊索 咽鳃裂 原索动物 被囊 逆行变态 无头类 无颌类 羊膜类 2简答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试说明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的主要区别) 文昌鱼的消化过程 脊椎动物亚门的重要特征 第十五章 圆口纲七鳃鳗 (2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七鳃鳗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简单了解圆口纲的分类,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七鳃鳗适应寄生生活的主要特征,鳃囊、口漏斗是要求重点掌握的概念。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1外形:特有的松果眼、口漏斗2内部构造:原始特征和寄生半寄生特征 鳃囊第二节 分类概述第三节 圆口纲的起源和演化1起源和演化 2生态和经济意义 三、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口漏斗、囊鳃 2简答:圆口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圆口纲是脊椎动物门中较特化且原始的一个类群。) 第十六章 鱼纲 (8学时)一、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有关鱼类外形和内部结构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及对水生生活的适应。掌握鱼类的基本分类学知识,熟悉鱼纲的基本分类依据和各目的主要特征及代表种类,认识鱼纲中重要目中的常见种类及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了解鱼类洄游和繁殖等生物学习性,知道鱼类的经济学意义。 二、内容提要 鱼类的形态结构1鱼类的外部形态 2鱼类的内部结构(呼吸、消化、循环、骨骼、泌尿生殖等) 第一节 鱼纲的主要特征1概述 2鱼类的外形及躯体结构 3鱼类对水生生活的适应 第二节 鱼纲的分类 分类的主要依据;现代鱼类的分类。 1软骨鱼类 (1)板鳃亚纲:鲨目和鳐。主要特征及代表。 (2)全头亚纲:以银鲛为代表,说明本亚纲的特征。 2硬骨鱼类 (1)内鼻孔亚纲 总鳍总目: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内鼻孔能呼吸等。现存种类是活化右, 肺鱼总目: (2)辐鳍亚纲:各重要目的特征,有经济价值的种类。生活习性。 第三节 鱼类的生态 1鱼类的繁殖。 2鱼类的洄游。 第四节 鱼类的经济意义 经济利用;有害鱼类的危害;我国渔业的发展。 三、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楯鳞、硬鳞、骨鳞、栉鳞、歪尾、原尾、正尾、侧线、韦伯氏器、板鳃、栉鳃、咽喉齿、动脉圆锥、动脉球、性逆转、鳍脚、洄游、追星、适应辐射 、单循环、初生颌、次生颌、舌接式2简答 (1) 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是什么? (2) 鱼类适应水生生活及食性,消化器官都产生了那些适应特征? (3) 比较软骨鱼和硬骨鱼的特征。 (4) 举例说明鱼类有哪几种生殖方式? (5) 如何区分鲤形目和鲈形目鱼类 (6) 硬骨鱼类分目依据是什么? 韦伯氏器、鳔管、侧线、鳞、骨化、腹鳍、咽喉齿 (7) 什么叫洄游?有哪几种类型,意义是什么? (8) 举出鱼纲的五个目、鉴别特征及代表种。 第十七章 两栖纲 (5学时)一、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两栖纲外形及躯体结构并掌握相关的概念,重点掌握两栖动物各器官和系统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特征。熟悉两栖纲基本分类依据和各目的主要特征及代表种类,认识两栖纲重要目中的常见种类及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了解两栖类的繁殖、变态及冬眠的生态学意义。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1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2两栖纲的躯体结构 第二节 两栖纲的分类1无足目的特征及主要代表。 2有尾目的特征及主要代表。 3无尾目的特征及主要代表。 第三节 两栖类的生态 1两栖类的繁殖、变态。 2两栖类冬眠的原因及其意义。 第四节 两栖类的经济意义 三、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原脑皮、耳柱骨、内鼻孔、瞬膜、耳后腺、泄殖腔、毕氏器、弧胸型、固胸型、婚垫、冬眠 、不完全双循环、五趾型附肢、自接式2简答 (1) 从水生过度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 两栖类对陆地环境的适应及不完善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3) 蛙的捕食、消化过程? (4) 两栖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十八章 爬行纲 (5学时)一、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爬行类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及有关的概念,重点学习爬行纲的主要特征及爬行纲对陆生生活的适应,掌握羊膜卵出现的生物学意义,使学生掌握爬行类的基本分类学知识,熟悉爬行纲各目的主要特征及代表种类,了解爬行类的繁殖、冬眠与夏眠的原因及意义,知道爬行类的经济价值。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1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2爬行类躯体构造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及原始性。 3爬行纲的躯体结构 第二节 爬行纲的分类 1喙头蜥目的特征及主要代表 2龟鳖目的特征及主要代表 3蜥蜴目的特征及主要代表 4蛇目的特征及主要代表 5鳄目的特征及主要代表 第三节 爬行纲的生态 1爬行类的繁殖。 2爬行类冬眠与夏眠的原因及意义。 第四节 爬行类的经济意义 1资源利用。 2毒蛇对人、畜的危害。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 三、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胸廓、羊膜、颞窝、次生腭、颊窝、新脑皮、合颞窝类、寰椎、端生齿、异型齿、犁鼻器、颅顶眼 、羊膜卵2简答 (1) 简述羊膜卵的结构、羊膜的形成过程并说明其意义。 (2) 举出几项在爬行纲首次出现的特征,并说明其意义。 羊膜卵、胸廓、肋间肌、盲肠、气管、后肾、爪、新脑皮 (3) 爬行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4) 现代爬行类的分目,各目及科的代表动物。 第十九章 鸟纲 (6学时)一、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鸟类的外形及内部结构和相关的概念,掌握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对飞行生活的适应;恒温出现的生物学意义;鸟类消化、生殖系统的特点。掌握鸟纲的基本分类学知识和主要分类依据,熟悉鸟纲中非雀形目和雀形目鸟类的主要特征及代表种类的生活习性,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 鸟纲的主要特征1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的意义。 2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结构特征。 3鸟类躯体结构 第二节 鸟纲的分类 1平胸总目的特征及主要代表。 2企鹅总目的特征及主要代表。 3突胸总目重要目的特征及主要代表。 第三节 鸟类的生态 1鸟类的主要生态类群。 2鸟类的繁殖。 3鸟类的迁徒。 第四节 鸟类与人类的关系三、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正羽、素囊、开放式骨盆、尾脂腺、鸣肌、双重呼吸、双重调节、早成鸟、晚成鸟、迁徙、候鸟、留鸟、并趾足、“D-P-V”系统、综荐骨、恒温动物2简答 (1) 简述鸟卵的形成过程? (2) 鸟类适应飞翔生活,各系统都产生了那些适应特征。 (3) 总结鸟类与爬行动物相似的主要特征 (4) 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主要特征有那些? (5) 简述恒温的生物学意义。 第二十章 哺乳纲 (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哺乳纲的外形及内部结构和相关的概念。重点掌握哺乳纲的主要特征;胎生、哺乳的生物学意义;使学生掌握哺乳动物的基本分类学知识和基本的分类依据,熟悉哺乳纲三个亚纲及各目的主要特征和代表种类,了解哺乳动物的繁殖习性,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二、内容提要: 第一节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1胎生、哺乳的生物学意义。 2哺乳纲的外形及躯体结构。 第二节 哺乳纲的分类 1原兽亚钢的特征及主要代表。 2后兽亚纲的特征及主要代表。 3真兽亚纲的特征及主要代表。 第三节 哺乳类的生态 1野生动物资源的持续利用与保护 2哺乳类的繁殖。 三、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胎生、卵胎生、胎盘、裂齿、重型齿、妊娠、胼胝体、膈肌、反刍、异型齿、封闭式骨盆2简答 (1)哺乳动物在陆地上迅速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2)胎生哺乳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3)鸟类起源与高等的爬行类哺乳类起源于低等爬行类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二十一-二十四章 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原理 动物地理分布和动物生态(穿插各纲)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各类群的起源和演化和适应辐射。2. 掌握动物进化的证据、进化理论、动物进化形式与种系发生、物种及形成。3. 掌握生物圈及其意义,了解动物的分布。了解世界及我国动物地理区系划分及动物保护。二、教学内容1. 原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鱼类的起源和演化;两栖类的起源和演化;爬行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恐龙的兴衰及绝灭的原因);鸟类的起源(始祖鸟的特征及意义)和适应辐射;哺乳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人类的起源和发展。2. 生命的起源;动物进化的证据(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古生物学、动物地理学、生理与生化、遗传学);进化理论:拉马克学说、达尔文学说等;动物进化形式与种系发生;物种及形成。3生物圈;动物的分布;动物的栖息地;分布区世界(6个界)及我国(7个区)动物地理区系划分。 4. 生态因子;种群的概念及特征;群落的概念及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物质、能量流动;环境保护。 三、复习思考题: 同源器官 同功器官 痕迹器官 小进化 大进化 适应辐射 进化树 物种形成 生物圈 动物栖息地 分布区 动物区系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祖先及辐射演化阶段或历程? 课程考核: 一、试卷类型及比列(一)题型分布(1)名词解释(2)填充题(3)单项选择题或判断正误(4)简答题(5)综合论述题(6)填图或画图及综述(二)试卷满分值 100分(三)分值分布(1)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气缸活塞模型课件
- 少儿口才资料课件
- 打地鼠幼儿课件
- 汽车技术面试试题及答案
- 广播电台技术岗位试题及答案
- 辅警法制培训课件
- 湖北省孝感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考试历史试卷
- 中国银行2025酒泉市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九江市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工商银行2025嘉峪关市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成长型思维课件
- 技术标(银行装修)
- 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参考样式2021年版
- GB/T 11110-1989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的封孔质量的测定方法导纳法
-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课件
- 2020~2022年新高考全国卷Ⅰ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汇总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个案护理
- 李中莹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 PMC部门运作流程对下达的生产计划任务合理性负责
- 软件系统运维方案
- 防止电力电力建设施工安全事故三十项重点要求考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