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论文课程 宏观经济分析基础 二级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 专 业 经济学 班 级 112020102 学生姓名 姜钦晓 学号 1120990110 指导教师 田 洪 刚 时 间 2014.11 中国人口红利分析摘 要:本文通过对具体数据的整理,探究中国人口红利的发展变化历程,分析其特征与背景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前景的预测;通过相关分析探究中国人口红利发展的社会经济意义,并就如何积极利用刘易斯转折点来促进经济的良好转型进行浅略的探讨。关键词:人口红利,人口负债,刘易斯转折点,经济影响,应对措施目 录1. 理论背景12. 中国人口红利2 2.1中国人口红利表现3 1)人口红利迎来转折点3 2) 人口红利低质性未改变3 3)人口红利区域差异3 2.2影响中国人口红利继续发展的因素4 1)计划生育的持续影响4 2)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制约着人口红利的实现程度4 3)严峻的就业形势43. 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影响4 1)对生产领域的影响4 2)是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54.发挥人口红利、应对挑战的策略55.结语66.参考文献61. 理论背景Andrew Mason(夏威夷大学教授)于 1997年在发表于亚太人口政策(Asia-Pacific Population Policy)上的文章人口和亚洲经济奇迹(Population and the Asian Economic Miracle)中将东亚奇迹与人口年龄结构因素联系起来,首次提出“人口红利”(demographic bonus).。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相对的,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较低的情况被称为“人口负债”,在现阶段的社会背景下,人均寿命越来越长,随着老龄化加速,人口红利终将被人口负债替代。刘易斯转折点 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W. Arthur Lewis)提出了 “二元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此时劳动力过剩,工资取决于维持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劳动力短缺阶段,此时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被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完毕,工资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由第一阶段转变到第二阶段,劳动力由剩余变为短缺,相应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开始向上倾斜,劳动力工资水平也开始不断提高。经济学把联接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交点称为“刘易斯转折点”。“刘易斯转折点”的出现预示着人口年龄结构由“人口红利”转变为“人口负债”,从另一方面说,“人口红利”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经济的萎缩,它既是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促进产业升级、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2.中国人口红利按照国际标准,一般把15-64岁列为劳动年龄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分性别规定男1660岁、女1655岁为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人口与劳动适龄人口在量上是不等的,原因是:劳动适龄人口中有一部分人丧失劳动能力;此外,在校学生、待升学者、家务劳动者,还有极少量的赋闲者等通常不算入劳动力人口;而且在超过劳动年龄上限的人口中,还有一部分继续从事社会劳动,通常也算入就业人口,因此实际上也是劳动力人口。因此本文按照国际标准,以15-64的年龄段划分劳动力人口,是理论劳动力人口,非实际劳动力人口。中国1990年-2013年人口状况时间年末总人口(万人)15-64岁人口(万人)15-64岁人口占年末总人口比率时间年末总人口(万人)15-64岁人口(万人)15-64岁人口占年末总人口比率2013年13607210055773.90%2001年1276278984970.40%2012年13540410040374.15%2000年1267438891070.15%2011年13473510028374.43%1999年1257868515767.70%2010年1340919993874.53%1998年1247618433867.60%2009年1334509748473.05%1997年1236268344867.50%2008年1328029668072.80%1996年1223898224567.20%2007年1321299583372.53%1995年1211218139367.20%2006年1314489506872.32%1994年1198507986866.64%2005年1307569419772.04%1993年1185177905166.70%2004年1299889218470.92%1992年1171717761466.24%2003年1292279097670.40%1991年1158237679166.30%2002年1284539030270.30%1990年1143337630666.74%2.1中国人口红利表现1)人口红利迎来转折点由折线图可以看出,在2010年以前,劳动力人口在年末总人口中所占比率呈现上涨趋势,到了2010年后,已经清晰呈现出下降趋势。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最终走向老龄化,人口红利顶峰正在过去。随着计划生育效应的持续显现,许多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中国将进入劳动力衰竭时代。人口红利变得不可持续,劳动力的供给不足必将导致未来经济增长乏力,人口负债就会很快来临。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2010年民工荒是用工供给短缺的表层现象,更深层次的还是印证了中国的刘易斯拐点的出现。2) 人口红利低质性未改变虽然年轻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不断增加,但总体上还未能摆脱劳动力素质低下的状况。这不仅制约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也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和人口红利的实现与扩大。可见,中国的人口红利一定程度上是低质人口红利。3)人口红利区域差异人口红利空间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内陆的阶梯性特征更加凸显。西部地区近十年的人口红利发展速度远不比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西部地区适龄劳动力的相对比例大大低于东部地区2.2影响中国人口红利继续发展的因素1)计划生育的持续影响人口转型理论告诉我们,“人口红利”期只是一国人口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即当人口出生率尚未显着下降,而死亡率明显下降的阶段。就中国而言,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的逐渐下降必将导致总劳动人口的下降。2) 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制约着人口红利的实现程度从劳动年龄人口的分布看,中国人口红利的大头在农村,农村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说,中国收获人口红利的程度应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现实劳动生产力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发展程度。但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这一事实决定着转化为现实劳动生产力的实现程度不可能太高。3)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并且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这就造成劳动年龄人口就业的不充分。这样一来,就会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年龄人口成为需要社会负担、抚养的人口,而这部分人却不能创造财富,从而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3.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影响中国近几十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奇迹”。在探讨中国为什么能够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时候,很多人认为“人口红利”的影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人口红利”也因此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景联系在了一起。中国在19651970年间“人口红利”已显现,并且创造积累了国民经济基础。2000年以后更多地感受到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严重困扰着经济的增长。10年间,切实感受到“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 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人口红利”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劳动供给上。从劳动供给来看,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最丰富的时期,但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劳动年龄人口大约会在2015年左右停止增长。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后,劳动力数量不足的问题会很快到来。但城乡二元结构使得中国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数量庞大的农村人口仍然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城镇提供劳动力资源。因此,在可见的将来,我国似乎仍然拥有比较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从劳动力供给来看,“人口红利”将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是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从“人口红利”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来看,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或者说老龄人口比例增加在一定时期内并不必然带来储蓄率的下降,相反还有可能使储蓄率进一步上升。在老龄化的初期阶段,新进入老龄阶段的人往往都有较高的储蓄率和储蓄倾向,有人也因此把老龄化的初期阶段看成是第二次“人口红利”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年龄人口丰富的“人口红利”期结束并非“人口红利”的真正结束,只要能够发挥好储蓄的资金效率,让资本得到合理的回报,则第二次“人口红利”仍有可能为经济增长继续注入“活力”。综上所述,无论从生产还是从消费和储蓄来看,“人口红利”都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利好因素。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同时也是“人口红利”回报最丰厚的时期。4.发挥人口红利、应对挑战的策略在中国这样一个进步与落后并存的复杂局面下,利用人口机会窗口,收获人口红利,应对人口负债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 当前应促进就业,加快劳动力保障的立法。应加快劳动就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并且规范政府及社会开办的各种职业中介机构,为劳动力供需双方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失业。2) 在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多的优势,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协调劳动密集型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使其均衡发展,吸纳更多劳动力。另外要不断拓展行业内部各自的外延,一方面要相对增加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数量,如乡镇企业。3) 逐步建立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制度体系。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劳动力结构阻碍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隐藏了大量潜在劳动力。因此须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定居,废除隐藏在户籍制度背后的不平等社会福利,让户籍制度的功能回归本位。4) 进行教育改革,调整并优化教育结构。我国目前的教育在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依然存在问题,譬如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投入不均,成人教育虚浮,职业教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大学专业设计与市场脱节等。通过教育改革,才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同时提升整个民族的人力资本素质。5、 结语通过对中国人口转变发展及其经济影响的分析,特别是本文针对人口红利及相关因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烟台市蓬莱区卫健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河南驻马店市正阳县县管国有企业招聘20人(第二批)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宿州高新医院招聘若干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福建省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3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湖北咸宁市赤壁市教师招聘2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浙江国企招聘2025舟山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新城分公司劳务派遣招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宁波前湾新兴产业创业投资有限第一批招聘工作人员拟录用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管网集团2025届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陕西西安建工绿色建筑集团有限公司3月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黔南州荔波县金鑫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赴省内外高校人才引进2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优化训练-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 民办学校未来发展策划与实施方案
- 临床课题申报书范例范文
- 山体.施工合同样本
- 肺结核课件培训
- 2025年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公开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广东省东莞市公安辅警招聘知识考试题(含答案)
- 个体诊所管理暂行办法
- 志愿服务条例知识培训课件
- 破圈与共生:2025中国社交媒体全球化发展报告
- 2025年社保理赔考试题目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