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利经济学 》教案.doc_第1页
《 福利经济学 》教案.doc_第2页
《 福利经济学 》教案.doc_第3页
《 福利经济学 》教案.doc_第4页
《 福利经济学 》教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利经济学 教案 主讲:张艳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包括二个方面,其一是一个社会的资源配制在什么条件下达到最优状态?如何才能达到最优状态?其二是国民收入如何进行分配,才能使社会全体成员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 “ 效率 ” 与 “ 公平 ” 既是福利经济学所追求的基本社会目标,也是它的基本政策目标,福利经济学是研究一个国家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以及在这二者之间如何选择的一门科学。 福利经济学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社会福利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收入分配、贫困、教育、失业与就业、人口、环境、社会保障等)及其政策措施。其基本内容涉及个人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福利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所必须的条件以及如何才能达到这些条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市场机制的优缺点进行评价,为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和采用什么样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程内容第 一 次课 3 学时 本次课教学重点: 福利经济学及其产生和发展 本次课教学难点: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本次课教学内容: 第一章,介绍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福利主义( 19 世纪 70 年代以前) 福利主义的间断( 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 边际主义革命远离了经济学的伦理基础 旧福利经济学( 20 世纪 20 年代)和新福利经济学(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 福利经济学 (1920) 阿瑟 塞西尔 庇古( 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 ) - 旧福利经济学之父 二、福利主义的危机(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阿罗不可能定理 其他福利标准 社会福利函数 三、非福利主义和社会选择理论( 20 世纪 70 十年代以来) 新古典效用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向效用主义和基数效用论的回归 福利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的经济福利。庇古的代表作福利经济学标志着旧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在帕累托标准的基础上,希克斯等人发展出了新福利经济学。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西方福利经济学出现了一个大的发展时期,其发展也推动了西方经济学本身的发展。 本章考点: 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组织 ( 含课堂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等 ) : 1 、讲授 2 、提问 作业布置: 1 ,概念:私人产品,社会产品,国民净产品, 庇古税, 庇古效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效用 2 ,举例并画图: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 ,你是否支持收入分配均等化,为什么? 4 ,你如何理解帕累托最优, 1 分钟的表述给班上同学解释。 本次课推荐和参考文献 1 、庇古,福利经济学,商务印出版社, 2003 年 2 、姚明霞,福利经济学,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5 年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第 二 次课 3 学时(五号宋体加粗) 本次课教学重点: 帕累托最优; 埃奇沃思盒状图( Edgeworth Box ); 潜在交易区域( Region of mutual advantages );帕累托集( Pareto set )和契约曲线( contract curve ) 本次课教学难点: 帕累托交换最优的一阶条件 本次课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帕累托最优的实现过程,社会最高经济效率的实现。 第一章 帕累托最优 第一节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一、关于帕累托 1897 年,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利度 帕累托 ( Vilfredo Pareto, 1848 1923 )在他从事经济学研究时,偶然注意到 19 世纪英国人财富和收益模式的调查取样中,大部分所得和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他发现了这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某一族群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和该族群所享有的总收入或财富之间,有一项一致的数学关系。帕累托感到兴奋的就是这种不平衡的模式会重复出现。他在对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度的考察中都见到了这种现象。不管是早期的英国,还是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国家,或是更早的资料,他发现相同的模式一再出现,而且有数学上的准确度。由此他提出了所谓 “ 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理 ” ,大意是: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控制重要的少数,即能控制全局。帕累托指出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即:任何形式的资源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受益而同时又不使其他人受损害。后来,福利经济学通常把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的状况变坏的资源重新配置称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效应有其他不同的命名,如 80/20 法则 、最省力法则、不平衡原则、 帕累托法则 等,其主张为:以一个小的诱因、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大的结果、产出或酬劳。这种情况是有违一般人的期望的。 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有效 帕累托 (Pareto,1848-1923) ?a?a意大利经济学家,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在序数效用论的基础上,以效率作为福利分析的唯一目标。 帕累托最优状态 Pareto Optimum ?a?a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通过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增加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而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 帕累托有效( Pareto efficient ) : 在一种配置下,如果不使某一些人的境况变糟就不能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好,从社会的角度看,这种配置就是帕累托有效,也称帕累托最优( Pareto Optimum ) 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有效 帕累托改进 ( Pareto improvement ) : 是指在某种经济境况下如果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或交换,至少能提高一部分人的福利或满足程度而不会降低所有其他人的福利或满足程度,即一种制度的改变中没有输家而至少能有一部分人赢。 帕累托改进( Pareto improvement ) : 如果从一个配置到另外一个配置,至少使一个人的效用的增加,而不使任何人的效用下降,则称该变化为配置的帕累托改进。 如果一个配置不存在帕累托改进了,那么就称该配置为帕累托有效的。 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一阶条件 交换的最有条件 生产的最优条件 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交换可以增加效率,直到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就不会使某些人的利益增加为止(帕累托有效) 贸易的好处,双方都可以得益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假设: 1. 两个消费者: James Kate 2. 两种商品:食物( Food ) 服装( Clothes ) 3. 两个人的偏好既定 4. 完全竞争市场且交易成本为 0 5.James 和 Kate 共有 8 单位食品和 6 单位服装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分析工具:埃奇沃思盒状(方框)图( Edgeworth Box ) 潜在交易区域( Region of mutual advantages ) 帕累托集( Pareto set )和契约曲线( contract curve )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Edgeworth 和 Bowley 设计了一个方框图,用来分析在消费者 (James 和 Kate) 之间,商品 (Food 和 Clothes) 的所有可能配置,这样的一个图叫做艾奇沃斯盒状(方框)图( The Edgeworth Box )。 问题:在前面给出的例子中,什么样的商品 Food 和 Clothes 的配置是一个可能的配置呢?如何在艾奇沃斯方框图中标出所有可能的配置( feasible allocation )呢? 一种可能的配置是在两个消费者之间发生交易前的配置,即各自的资源禀赋配置。 实际上,所有方框内的点加上方框边界上的点都代表了可能的配置。 问题:消费者会选择哪一种配置呢?或者说哪一种配置能够使得消费者更好( better off )呢? 一个资源的配置在不降低另一个消费者福利( welfare )的情况下提高了一个消费者的福利,那么这是一个帕累托改进( Pareto improving )的配置。 如何找出帕累多改进的配置呢? 帕累多改进 由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是自愿的,不存在强买强卖的可能,消费者之间自愿交易所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帕累多改进的配置。 但是,通过交易产生的帕累多改进的具体配置在哪里呢?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在 Endowment 处两个人的无差异曲线相交 MRS 不相等,向红色区域的每一个配置的移动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 潜在交换区内的任意点都可以实现 James 和 Kate 的效用的提高。 ?那么交换会发生在什么地方呢? 帕累多最优 问题:给定资源禀赋,帕累托最优的( Pareto optimal )配置都在哪里呢?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在切点上 James 和 Kate 的 MRS 相等,该配置是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有效的)。 交换的契约线: James 和 Kate 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的所有切点都是帕累托最优的,契约线表示所有帕累托最优的配置。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MRSJFC MRSKFC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思考题: 在合约曲线上众多的帕累多最优配置中,消费者 A 和 B 将在哪一点进行交易呢?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你可以看到的交换活动 1 ,小孩子换食物,玩具。 2 ,粮票和现金的交易 3 , 80 年代大学里女生饭票和和男生的劳动 4 , BBS 上卖火车票 5 , 教学组织 ( 含课堂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等 ) : 1 、讲授 2 、小组讨论 3 、提问 作业布置: 1 、仿照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的分析,分析找出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分成两个小组(单号为企业 1 ;双号为企业 2 )。 每个小组 10 分钟时间讲解, 5 分钟时间回答另外一个小组的提问。 2 、小组所作的 PPT 或有用资料经过下次课的讨论,课后完善后, 23 号前发邮件提交。 本次课推荐和参考文献 1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 2 、姚明霞福利经济学 3 、 /nems/index.html 4 、 / 5 、 6 、 第 三 次课 3 学时 本次课教学重点: 的帕雷托 本次课教学难点: (五号宋体) 本次课教学内容: 第二章 帕累托最优 第二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有和高级的帕累托最优 一、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假设 两种商品: 食品( Food )和服装( Clothes ) 两种投入: 劳动( Labor )和资本( Capital ) 等产量曲线 初始资源配置: 食品厂商拥有 35 单位的劳动 5 单位的资本 服装厂商拥有 15 单位的劳动 25 单位的资本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分析工具:埃奇沃思盒状图( Edgeworth Box ),等产量曲线( Isoquant Curve ) 潜在交易区域( Region of mutual advantages ) 帕累托集( Pareto set )和生产契约线( Product contract curve ) 等产量线的所有切点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契约线表示所有生产的帕累托最优配置 在生产契约线上,两个厂商的等产量线是相切的,有公切线,所以两个厂商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MRTSFLK MRTSCLK 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 一个经济中同时具有生产和交换,讨论这个经济的帕累托最优 2 2 2 模型 假设 2 个消费者: James ; Kate 2 种商品: Food ; Clothes 2 种要素: Labor ; Capital 两个消费者 James 和 Kate 消费分别由两家厂商用两种要素 Labor 和 Capital 生产的两种商品 Food 和 Clothes 。 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 生产可能性边界 表明利用固定的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能够生产处的食品和服装的各种最大产量的组合。可以从生产契约线导出。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每一个产量组合都是帕累托最优(有效)的,线下区域中的产量组合都是帕累托无效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特点: ? 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 凹向原点 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 边际转换率( MRT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 :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一个单位,必须要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或以另一种商品表示的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 MRTFC= dC/dF 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 教学组织 ( 含课堂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等 ) : 1 、课堂讲授 2 、学生讨论 3 、学生讲解 本次课推荐和参考文献 1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 2 、姚明霞福利经济学 3 、 /nems/index.html 4 、 / 5 、 6 、 http:/www.nepa.ne 第 四 次课 3 学时本次课教学重点: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本次课教学难点: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证明 本次课教学内容: 第三章 福利经济学定理和补偿检验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 自由市场在均衡时,是帕累托有效的。 第一定理是讲如果企业都追求利润,每个个人都追求自己的效益最大化,市场自然就可以达到一个社会最优的资源配置。 张维迎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条件 1. 完全竞争 2. 没有外部性 3. 没有交易成本 4. 完全信息 5. 不存在规模经济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证明: Step 1: 一般均衡是可行的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政策启示 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干预市场定价有可能导致市场低效率; 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对交易者的禀赋进行征税并不能改变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始于任何初始商品禀赋的交易都会导致一种帕累托有效率配置。不管一个人如何重新分配禀赋,有市场力量决定的均衡配置依然是帕累托有效率配置。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任何帕雷托有效的配置可以通过一些初始禀赋以及瓦尔拉斯式的竞争性均衡获得。 若偏好是凸的,任何帕累托有效的资源配置都是市场均衡。 第二个定理讲任何我们所希望的社会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给定一定的收入分配结构,所有权结构,而且通过市场达到。 - 张维迎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如果所有交易者的偏好成凸性时,则总会有一组这样的价格,在这组价格上,帕累托有效率配置是在适当的商品禀赋条件下的市场均衡。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帕累托有效的配置在契约线上 契约曲线是两个效用曲线的公切点,所以契约曲线上所代表的配置是稳定的市场均衡。 假设存在一个帕累托有效的配置是非均衡的,则该点一定不在契约曲线上。 由前面一节帕累托最优的推导我们知道契约曲线以外的点都是不稳定的 非均衡的,矛盾 也就是说帕累托最优的配置一定在契约曲线上。 所以任何帕累托有效的资源配置都是市场均衡。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含义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每一帕雷托有效率配置均能达到竞争均衡。 它表明分配与效率是可以分开来考虑的。任何帕雷托有效率配置都能得到市场机制的支持。 价格在这种市场机制中起到两种作用:一是配置作用,表明商品的相对稀缺性;二是分配作用,确定不同的交易者能够购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 帕累托标准的特点 1. 只要满足条件,帕累托标准可以适用于 “ 外部效应的情况 ” 。 ?穷人的效用是否受他人福利的影响 2. 帕累托标准忽略分配问题。 假定分配是既定的( Cirillo,1973, P.335 )这一假定的合理性? 3. 帕累托标准的最大缺陷是不能获得完全的社会排序。 ?现实中如何对不连续变化进行比较,如何对微小变化进行比较,你对每一粒米饭的效用都能准确排序么。 帕累托标准的特点 5. 帕累托原文强调 “ 很小的变动 ” 、 “ 微小的改变 ” ,对于巨大的改变,帕累托标准是否适用? 6. 帕累托标准与自由主义是不相容的帕累托自由悖论 森 ?企业家的自由 教学组织 ( 含课堂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等 ) : 1 、提问 2 、讲授 3 、小组讨论 作业布置: 1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证明。 2 ,评价帕累托标准的特点,并在现实生活中举例。 学号 /5 的余数为你要评价标准的序号 对于第二题,如果你还有其他理解可以作为附加讨论。 3 、思考题:当不完全竞争、存在外部性、存在交易成本、信息不完全、存在规模经济时对经济福利进行分析。 本次课推荐和参考文献 1 、姚明霞福利经济学 2 、 Nicholas Kaldor, “Welfare Propositions of Economics and Interpersonal comparisons of Utility”, P550 3 、 J.R.Hicks, 1941, The Rehabilitaion of Consumers Surplus, P111 4 、 Edward Stringham, 2001, Kaldor-Hicks Efficiency and the Problem of Central Planning, P48 5 、 T.De Scetovszky, 1941, A Note on Welfare Proposition in Economics, P88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第 五和六 次课 6 学时(五号宋体加粗) 本次课教学重点: 卡尔多希克斯标准 Kaldor Hicks Criterion 1939 , 1941 西托夫斯基标准 Scitovszky Criterion 1941 李特尔标准 Little Criterion 1957 黄有光分组补偿检验 Ng Yew-kwang group-specific compensation test 1990 本次课教学难点: 卡尔多标准 黄有光分组补偿检验 本次课教学内容: 第二节 补偿检验 关于帕累托标准 问题: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到他人的利益。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判断个人的行为是否正当? 考虑两种情形: 情形 A :某店主雇人将竞争对手的店门堵上,使后者不能营业; 情形 B :某店主以更低的价格和更优良的服务将竞争对手打垮。 这两种情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法律允许第二种情形而不允许第一种情形? 关于帕累托标准 不同帕累托状态之间不可以比较 所以,帕累托最优可能意味着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极端地,一个人得到所有收入,另一个人一无所有,也是一个帕累托最优 一种变革没有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坏,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好。 两人社会为例张维迎 教授 补 偿 检 验 卡尔多希克斯标准 Kaldor Hicks Criterion 1939 , 1941 西托夫斯基标准 Scitovszky Criterion 1941 李特尔标准 Little Criterion 1957 黄有光分组补偿检验 Ng Yew-kwang group-specific compensation test 1990 卡尔多 - 希克斯( Kaldor-Hicks )标准 “Since in all such cases, it is possible to make everybody better off than before, or at any rate to make some people better off without make anybody worse off. There is no need for the economist to prove-as indeed he never could prove-that as a result of the adoption of a certain measure nobody in the community is going to suffer. In order to establish his case, it is quite sufficient for him to show that even if all those who suffer as a result are fully compensated for their loss, the rest of the community will still be better off than before. Nicholas Kaldor, “Welfare Propositions of Economics and Interpersonal comparisons of Utility”, P550 卡尔多 - 希克斯( Kaldor-Hicks )标准 因为在所有这些情况下,仍然有可能使每一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得更坏。经济学家无需证明实际上也无法证明采取一项政策,结果社会上没有一个人会受到损失。为了说明这种可能性,他只需说明即使所有受损的人都得到了充分的补偿,社会上其他人的状况也比以前变得更好了。 卡尔多, 1939 , “ 经济学的福利命题和人际间的效用比较 ” , P550 卡尔多 - 希克斯( Kaldor-Hicks )标准 卡尔多标准认为从 Z 组合到 H 组合增加了社会福利,因为 Kate 可以补偿 James 使消费组合从从 H 移动到 X ,而 X 显然使优于 Z 的。 卡尔多 - 希克斯( Kaldor-Hicks )标准 Kaldor Criterion : A move from allocation A to allocation B improves social welfare if the amount the potential gainers would pay(give up in terms of commodities/money) for the move is greater than the amount the potential losers would pay to stop the move. 卡尔多标准:如果受到损失的人可以被完全补偿,而其他人的福利仍然比原来有所提高,那么,这一政策就仍然是好的,可取的。 Note: Potential Move. From the gainers point of view 卡尔多 - 希克斯( Kaldor-Hicks )标准 How are we to say whether a reorganisation of production, which makes A better off, but B worse off, marks an improvement in efficiency? The sceptics declare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do so in an objective manner. The satisfactions of one person cannot be added to those of another, so that all we can say is that there is an improvement for the point of view of A, but not from that of B. In fact there is a simple way of overcoming this defeatism, a perfectly objective test which enables us to discrimminate between those reorganisations which improve productive efficiency, and those which do not. If A is made so much better off by the change that he could compensate B for his loss and still have somethig left over, then the reorganisation is an unequivocal improvement. J.R.Hicks, 1941, The Rehabilitaion of Consumers Surplus, P111 卡尔多 - 希克斯( Kaldor-Hicks )标准 一次生产的改组,如果使得 A 的情况变的更好一些,但却使 B 的情况变的糟一些,那么我们能不能说这意味着效率的增加呢?持怀疑态度的人声称,不可能客观地做出评价。一个人的满足不能加到另一个人的满足上。于是,我们只好说:从 A 的观点来看这是效率的增加,而从 B 的观点来看,却不是。事实上,可以通过一种简单的办法来克服这一缺点,一种完全客观的检验方法,它可以让我们把增加生产效率的生产改组和没有增加效率的生产区分开来,如果说 A 的境况由于某种变化而变得好些,以致于他的境况的改善能在补偿 B 的损失之后还有剩余,那么这种变化就肯定使有效率的。 希克斯, 1941 , “ 消费者剩余的复兴 ” , P111 卡尔多 - 希克斯( Kaldor-Hicks )标准 Hicks Criterion: Social state X is preferred to social state Y if the lossers in the move from Y to X cannot adequately bride the gainers not to affect the change and still remain better off. 希克斯标准:如果受到损失的的人不能够贿赂或补偿得利得人反对改种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就是一种改进。 Note: Still an Suppositional move. from the lossers point of view 卡尔多 - 希克斯( Kaldor-Hicks )标准 设想:状态 X 下, A 的收入是 100 , B 的收入也是 100 ;在状态 Y 下, A 的收入是 1000 , B 的收入是 99 。依帕累托标准,这两个状态是不可比较的: A 在状态 Y 下更好, B 在状态 X 下更好。 卡尔多 - 希克斯标准:如果一种变革使得受益者的所得足以弥补受损者的所失,这种变革就是一个卡尔多 - 希克斯改进。如果补偿实际发生,就是帕累托改进。因此,“卡尔多 - 希克斯标准”就是“财富最大化”。 卡尔多 - 希克斯( Kaldor-Hicks )标准 Edward Stringham, 2001, Kaldor-Hicks Efficiency and the Problem of Central Planning, P48 西托夫斯基( Scitovszky )标准 效用可能性曲线(又称效用可能性边界) Utility-Possibility Frontier?a?a 表示在产品或劳务产出量既定前提下,社会所能满足的两个消费者的各种最大效用组合。 西托夫斯基( Scitovszky )标准 假设: James 的偏好: ( 2F , 2C )( 4F , 0C )( 2F , 0C ) Kate 的偏好: ( 2F , 2C )( 0F , 4C )( 0F , 2C ) 根据卡尔多标准考虑从状态 A 到状态 B 的变化 James 损失 2 单位 Food , Kate 获益 2 单位 Clothes 如果 Kate 将 2 单位 Clothes 补偿给 James James 将拥有 ( 2F , 2C ); 而 Kate 仍拥有 ( 0F , 2C ) 此时 James 的状态好过初始状态 (4F , 0C) ,而 Kate 的状态仍为初始的 (0F , 2C) 所以从状态 A 到状态 B 是一种改进。 西托夫斯基( Scitovszky )标准 同理根据卡尔多标准从状态 B 到状态 A 的变化也是一种改进。 因此,卡尔多标准存在这内在的不一致性。 H :同样希克斯标准也存在着内在不一致性。 西托夫斯基( Scitovszky )标准 The objection to using this criterion by itself is that it is asymmetrical, because it attributes undue importance to the particular distribution of welfare obtaining before the contemplated changeSo the two situation can be shown each to be preperable to the other by the identical criterion: an absurd result, which can only be avoided by using our double criterion. T.De Scetovszky, 1941, A Note on Welfare Proposition in Economics, P88 西托夫斯基( Scitovszky )标准 反对使用这一标准(卡尔多希克斯标准)的本身是因为它的非对称性,它过分看重了所考虑变化以前的福利分配 所以,可以看到,使用相同的标准,两种状态都可以分别比另一种状态要好: 这真是一个荒谬的结果,只有使用我们的双重标准才可以避免这种结果。 西托夫斯基, 1941 , “ 关于经济学福利命题的一个注解 ” , P88 西托夫斯基( Scitovszky )标准 Scitovszky Criterion: Any move from a position should pass Kaldor-Hicks criterion, but that any move back from the new position to initial point shold fail the Kaldor-Hicks criterion. 西托夫斯基标准 : 首先,在新状态下是否可以重新分配收入以致于每一个人都比他原来的状态要好(卡尔多标准);其次,从原来的状态出发仅仅采用收入在分配的办法是否无法达到一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比新状态还要好的状态(希克斯标准)。 一种变化同时通过了卡尔多标准和希克斯标准才能是一种改进 , 所以又被成为西托夫斯基双重检验。 西托夫斯基( Scitovszky )标准 李特尔标准 Little Criterion 1 ,如果通过卡尔多检验或希克斯检验中的某一个,并且在分配是好的,那么该变化就是一种改进; 2 ,如果没有通过卡尔多检验或希克斯检验中的某一个,并且在分配是不好的,那么变化就不是一种改进 3 ,其他情况,无法判断。 首先判断是否符合帕累托标准,如果符合帕累托标准,再来判断收入分配情况是否是好的:如果收入分配情况也是好的,则这一状态就是好的。 李特尔标准 Little Criterion 李特尔标准的特点: 1 ,结合了效率标准和分配标准 2 ,分配状况之间的比较仅限于统一条 UPC 上进行。 3 ,对帕累托标准和分配标准的使用相互独立。 4 ,完全没有考虑效率和分配之间是否可以有一定的替代。 黄有光的准帕累托检验 先将人群进行分组,在组内和组建进行补偿检验,如果一项变革使每一组内的受益者在补偿了同组的受害者之后,境况仍得到改善则变革使个社会改进。又成 “ 分组补偿检验 ” 。 通常按照收入的多少来划分组,如:富裕,中等,贫困。 当分组范围扩大到到一个大组时,准帕累托检验就变成了卡尔多检验;当分组细到每个人为一组时,准帕累托检验就变成了帕累托检验。 教学组织 ( 含课堂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等 ) : 1 、课堂讲授 2 、小组讨论 3 、学生讲解 作业布置: 1 ,证明希克斯标准存在着内在不一致性,并举例。 2 ,各种补偿标准能够弥补帕累托标准的缺陷么 ? 为什么?根据这些补偿标准我们能否对社会状态进行排序? 3 ,结合所学的知识讨论中国高校的扩招。 4 ,什么是消费者剩余?根据课本 4.1-4.3 分别画出希克斯的 4 种消费者剩余的定义。 5 ,在课本 4.3a 图形中画出价格变化的 Laspeyre 成本差和 Paasche 成本差 3-5 题以组为单位:学号 /8 的余数相同的为一组 本次课推荐和参考文献 姚明霞福利经济学 Nicholas Kaldor, “Welfare Propositions of Economics and Interpersonal comparisons of Utility”, P550 J.R.Hicks, 1941, The Rehabilitaion of Consumers Surplus, P111 Edward Stringham, 2001, Kaldor-Hicks Efficiency and the Problem of Central Planning, P48 T.De Scetovszky, 1941, A Note on Welfare Proposition in Economics, P88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第 五和六 次课 6 学时(五号宋体加粗) 本次课教学重点: 卡尔多希克斯标准 Kaldor Hicks Criterion 1939 , 1941 西托夫斯基标准 Scitovszky Criterion 1941 李特尔标准 Little Criterion 1957 黄有光分组补偿检验 Ng Yew-kwang group-specific compensation test 1990 本次课教学难点: 卡尔多标准 黄有光分组补偿检验 本次课教学内容: 第二节 补偿检验 关于帕累托标准 问题: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到他人的利益。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判断个人的行为是否正当? 考虑两种情形: 情形 A :某店主雇人将竞争对手的店门堵上,使后者不能营业; 情形 B :某店主以更低的价格和更优良的服务将竞争对手打垮。 这两种情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法律允许第二种情形而不允许第一种情形? 关于帕累托标准 不同帕累托状态之间不可以比较 所以,帕累托最优可能意味着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极端地,一个人得到所有收入,另一个人一无所有,也是一个帕累托最优 一种变革没有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坏,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好。 两人社会为例张维迎 教授 补 偿 检 验 卡尔多希克斯标准 Kaldor Hicks Criterion 1939 , 1941 西托夫斯基标准 Scitovszky Criterion 1941 李特尔标准 Little Criterion 1957 黄有光分组补偿检验 Ng Yew-kwang group-specific compensation test 1990 卡尔多 - 希克斯( Kaldor-Hicks )标准 “Since in all such cases, it is possible to make everybody better off than before, or at any rate to make some people better off without make anybody worse off. There is no need for the economist to prove-as indeed he never could prove-that as a result of the adoption of a certain measure nobody in the community is going to suffer. In order to establish his case, it is quite sufficient for him to show that even if all those who suffer as a result are fully compensated for their loss, the rest of the community will still be better off than before. Nicholas Kaldor, “Welfare Propositions of Economics and Interpersonal comparisons of Utility”, P550 卡尔多 - 希克斯( Kaldor-Hicks )标准 因为在所有这些情况下,仍然有可能使每一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得更坏。经济学家无需证明实际上也无法证明采取一项政策,结果社会上没有一个人会受到损失。为了说明这种可能性,他只需说明即使所有受损的人都得到了充分的补偿,社会上其他人的状况也比以前变得更好了。 卡尔多, 1939 , “ 经济学的福利命题和人际间的效用比较 ” , P550 卡尔多 - 希克斯( Kaldor-Hicks )标准 卡尔多标准认为从 Z 组合到 H 组合增加了社会福利,因为 Kate 可以补偿 James 使消费组合从从 H 移动到 X ,而 X 显然使优于 Z 的。 卡尔多 - 希克斯( Kaldor-Hicks )标准 Kaldor Criterion : A move from allocation A to allocation B improves social welfare if the amount the potential gainers would pay(give up in terms of commodities/money) for the move is greater than the amount the potential losers would pay to stop the move. 卡尔多标准:如果受到损失的人可以被完全补偿,而其他人的福利仍然比原来有所提高,那么,这一政策就仍然是好的,可取的。 Note: Potential Move. From the gainers point of view 卡尔多 - 希克斯( Kaldor-Hicks )标准 How are we to say whether a reorganisation of production, which makes A better off, but B worse off, marks an improvement in efficiency? The sceptics declare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do so in an objective manner. The satisfactions of one person cannot be added to those of another, so that all we can say is that there is an improvement for the point of view of A, but not from that of B. In fact there is a simple way of overcoming this defeatism, a perfectly objective test which enables us to discrimminate between those reorganisations which improve productive efficiency, and those which do not. If A is made so much better off by the change that he could compensate B for his loss and still have som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