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海洋气候与海气相互作用”讲习班圆满结束.pdf_第1页
“热带海洋气候与海气相互作用”讲习班圆满结束.pdf_第2页
“热带海洋气候与海气相互作用”讲习班圆满结束.pdf_第3页
“热带海洋气候与海气相互作用”讲习班圆满结束.pdf_第4页
“热带海洋气候与海气相互作用”讲习班圆满结束.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季度通讯 第四期 总 14 期 2015年1月10日 热带海洋气候与海气相互作用 讲习班圆满结束 热带海洋气候与海气相互作用 讲习班圆满结束 2014年11月21日下午 由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 室 LTO 主办的为期两周的 热带海洋气候与海气相互 作用 讲习班圆满结束 南海所副所长练树民在结业仪式 上为学员颁发了证书 此次讲习班是黄瑞新教授和杜岩研究员共同组织 吸 引来自中国海洋大学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 中科院海洋研 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等14个科研院所 高 校的200余名学员参加 LTO主任施平主持开班仪式 讲习班采用上午由主讲基础理论课程 下午由国内外 知名专家作相关领域前沿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 本次讲习 班讲课老师包括国际著名的专家 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 究所谢尚平教授 美国夏威夷大学金飞飞教授 中国海洋 编辑 LTO 王丽英 大学刘秦玉教授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余进义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林一骅教授 美国伍兹霍 尔海洋研究所黄瑞新教授等 基础理论课程涵盖10个 方面的内容 包括大尺度大气动力学 大尺度海洋动 力学特征 在大气和海洋和耦合系统 中的赤道波 热 带气候的纬向不对称性 厄尔尼诺 El Nino 南方 涛动 热带气旋和季内震荡 热带气候的径向不对称 性 季风和副热带高压 全球变暖动力学 观测和模型 预测和在印度洋和南海的可变性 由LTO海外学术委员会主任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 研究所黄瑞新教授倡导的 物理海洋学 系列讲习班 已举办五届 本次讲习班是第六届 讲习班已成为一 个在国内外享受声誉的学习班 为研究生和科研人员 提供了广泛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进一步推动了国内外 物理海洋学领域科学家们的交流与合作 在本次讲习班作报告的科学家还有袁东亮教授 刘海龙教授 田纪伟教授 裘波教授 韦骏研究员 俞永强教授 杨崧教授 甘剑平教授 Gad Levy教授 王桂华研究员 张荣华教授 梁湘三教授 黄刚研究 员 杨海军教授 陈显尧教授 林岩銮副教授 张文 君博士 谭晶博士 张正光博士 以及LTO王东晓 杜岩 王卫强 彭世球 王鑫研究员 李根副研究员 2 季度通讯 2015年1月10日 第14期 南海与邻近热带区域的海洋联系及动力机制 项目 南海与邻近热带区域的海洋联系及动力机制 项目 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月9日上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 李克强 刘云山 张高丽出席了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由LTO王东晓研究员等完成的 南海与邻近热带区域的海洋联系及动力 机制 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王东晓研究员作为获奖代表参加颁奖仪式 白春礼院长代表院党组给南海海洋 研究所发来贺信 就我所 南海与邻近热带区域的海洋联系及动力机制 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表示热烈的祝贺 对参与项目研究的科研人员的多年辛勤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 并希望广大科研人员 秉承爱国为民理念 树立创新自信 勇攀高峰 锐意改革 开拓创新 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不断 做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贡献 该项目主要由王东晓 方国洪 甘剑平 刘钦燕 庄伟等人完 成 项目发现并命名了南海贯穿流 确立了南海与邻近热带区域的 海洋联系方式 揭示了南海大尺度环流的开放性 贯通 特征 发 现南海贯穿流 南海西边界流 南海暖流 涡旋动力关联 阐明了南海 贯穿流对南海陆坡环流和中尺度涡旋的调制作用 证明了南海贯穿 流的区域气候效应 揭示了南海贯穿流与印尼贯穿流的相互作用机 理 确定了南海贯穿流在南海与邻近海域热盐再分配的重要地位 台风过境前后 海洋环境可发生显著差别的变化 甚至出现截然不同的现象 近日获悉 南海海洋所热带海洋环境国 家重点实验室唐丹玲研究团队 发现在台风过境前为强碳汇的海域 台风过境后变为一个弱碳汇海域 且海洋溶解氧浓度 增加 研究团队揭示和阐述了这种剧烈变化与台风的响应特征和机理 相关成果发表在 地球物理研究 海洋 J Geophys Res Oceans 2014 119 6792 6804 和 空间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4 53 1081 1091 据介绍 科研人员结合科考航次实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辅助分析 发现台风过境前低盐水 强碳源海域 在台风过 境后变为高盐水 弱碳汇海域 且海气二氧化碳通量增加 研究发现 低盐海水是由于台风过境前的强降雨所致 而低盐 淡水的溶解作用降低了海水表层二氧化碳分压 形成强碳汇 强风所引发的上升流将低温 高盐 高叶绿素且富含溶解无 机碳的海水从次表层带至表层 从而提高了海水表层二氧化碳分压值 形成弱碳汇 台风过境后不仅导致海气二氧化碳通量增加 也会导致海水溶解氧浓度增高 并抬升海水溶解氧最大值剖面深度 出 现低温高盐和高叶绿素现象 研究揭示 过境台风的强风导致的海水强烈混合 上升流将富含营养的海水带至海水上层引 发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海水温度降低导致氧气的溶解度增加 台风过程所引发的黑潮水入侵都可能是导致海水溶解氧 台风过境可导致海洋局部由强碳汇变为弱碳汇且溶解台风过境可导致海洋局部由强碳汇变为弱碳汇且溶解 氧浓度增加氧浓度增加 变化的重要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增加了台风的强度 改变了台风路径 生成季节和发生频率 也对海洋生态产生重要影响 新成果有 助于认识海洋生态环境对于全球变化的 响应 揭示台风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作 用 台风影响南海二氧化碳海气交换的机理框架图 台风影响吕宋海峡溶解氧变化机理 近日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LTO 主办了首届青年科学家论坛 来自国内外12个机构的专家与青年科学 家参会 LTO主任施平 黄瑞新教授分段主持会议 本届会议以 热带海洋气候与海气相互作用 为主题 16个学术报告以完全开放的形式对科学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 大家畅所欲言 共同探讨争议 矛盾或亟待解决的问题 鼓励多学科交叉研究 以多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 敢于对前人 的工作提出质疑 提出新概念 新理论 会议确定明年以poster PPT等多种形式展示创新性成果 未解决问题等 由论坛负责人审核摘要和报告 吸收少量 优秀研究生作报告 青年科学家论坛是在LTO海外学术委员会主任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黄瑞新教授 南海海洋所杜岩研究员等的 大力推动下成功召开的 LTO首届青年科学家论坛顺利召开首届青年科学家论坛顺利召开 3 季度通讯 2015年1月10日 第14期 国际研讨会 国际研讨会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Energy absorbing mooring systems Risk based investigation for high intensity typhoon conditions 在广州举行在广州举行 2014年12月18 19日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办的国际研讨会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Energy absorbing mooring systems Risk based investigation for high intensity typhoon conditions 在广州召开 研讨会由唐丹玲研究员担任主席 英国Lars Johanning教授 Philipp Thies博士 Sarah Crowley博士 William Micklethwaite和美国西北研究所Gad Levy教授等科学家和国内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就 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进展 能 量吸收锚定系统研究 基于强台风条件下中国海风险的调查 台风生态指数研究 台风等海洋灾害的生态影响 等专题进行报告 唐丹玲特别报告了遥感技术在气候变化 自然灾害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研究中的应用 并介绍了 遥感海 洋生态 这个新的交叉学科的国际进展 与会人员围绕台风条件下能量吸收锚定系统开发研究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 加深了对台风状态下海洋能源利用关键因子的认识 编辑 LTO 叶海军 会议期间 王东晓副所长与部分前来参加海会议的国际专家会面 就进 一步国际合作问题进行了讨论 LTO 海洋环境生态遥感中心的青年学者 研究生也参加了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唐丹玲承担的英联合基金项目 Energy absorbing mooring systems Risk based investigation for high intensity typhoon conditions in China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海洋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分布及其相关生态因 素对台风的响应 基于遥感与现场观测资料的研究 等资助 是南海海洋研 究所举办的 第五次台风灾害及其生态影响研讨会 编辑 LTO 赵迪 柴扉教授 甘剑平教授和周文教授分别就课题进展 亮点成果 科科研产出 工作计划等内容进行了汇报 项目国内成员 蔡树群研究员 尚晓东研究员 彭世球研究员 杜岩研究员 王鑫研究员 修鹏研究员分别汇报了各自研究团队在科研进 展 人才培养 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的工作 创新国际团队项目根据中国科学院 创新2020 科技布局和学科发展的需求 按照 依托专业局 先行启动 择优 支持 的原则组建 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支持 热带海洋环流多尺度动力过程 创新国际团队项目紧紧 围绕区域海洋环流动力学过程 海洋中小尺度动力过程 海洋环流数值模拟与数据集成应用等三大内容开展研究 项目自 实 施 以 来 进 展 顺 利 圆 满 完 成 了 年 度 预 定 目 标 且 在 论 文 发 表 人 才 培 养 等 方 面 取 得 了 较 好 成 绩 创新国际团队项目 热带海洋环流多尺度动力过程 创新国际团队项目 热带海洋环流多尺度动力过程 年度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4 季度通讯 2015年1月10日 第14期 编辑 LTO 创新团队办公室 澳大利亚气象局首席科学家澳大利亚气象局首席科学家Gary Brassington教授访问教授访问LTO 应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LTO 施平主任的邀请 澳大利亚气象局Gary Brassington教授及香港科技大学甘 剑平教授于2014年10月21日访问实验室 Gary Brassington教授作了题为 Recent developments in ocean prediction in Australia 的报告 Gary Brassington现任澳大利亚气象局首席科学家 Principal Research Scientist 研究领域主要是海洋预报系统 海 洋预报 海洋动力学 数据同化 海洋模型 海洋观测系统 耦合模型等方面 在相关领域的重要杂志已发表论文近四 编辑 LTO 湛沁 李毅能 十余篇 此次报告中 教授介绍了2008年澳大利亚气象局开始实施的首个海 洋业务化预报系统 该系统是基于MOM4模式开发的 经过两次拓展和 优化 系统几乎覆盖全球 75S 75N 在澳洲附近区域分辨率可达0 1 度 并计划将于2015年3月投入业务化运行试验 报告还介绍了基于 EnOI的循环同化系统和该模型的性能诊断分析 目前该系统已开发很多 工具用于定期常规的预报从而支持实时应用 2015年1月6日 由王东晓研究员主持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外国 专家局创新国际团队项目 热带海洋环流多尺度动力过程 2014 年度工作汇报会在广州召开 项目组海外专家成员 国内成员以及 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了汇报会 会议由王东晓研究员主持 项目负责人王东晓研究员首先介绍了项目总体研究方案及预期 目标 并汇报了项目总体进展 项目海外专家成员陈仲良教授 柴 项目海外专家与国内的科研人员对接下来的研究计划和合作内容进行了深 入的讨论 进一步凝练了科学问题 细化了总体和阶段目标 项目负责人王东 晓研究员总结了今后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并建议通过项目 实施第一年的工作探索 明确各课题在项目中的定位及对项目的贡献 进一步 聚焦和集中 确保取得研究亮点和重大突破 项目团队将致力于在热带海洋环 流动力学基础研究方面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 努力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系列 创新性科研成果 5 季度通讯 2015年1月10日 第14期 absorbing mooring systems Risk based investigation for high intensity typhoon conditions in China EP M019942 1 进行深入讨论 该合作项目由Philipp Thies和DanLingTANG 唐丹玲 共同主持 由英国工 程和物理科学研究理事会和中英研究委员会 牛顿基金 等联合资助 旨在加强双方科研合作交流 访问期间 代表团还参加了南海海洋研究所举办 的 第五次台风灾害及其生态影响研讨会 参观了 LTO 与南海海洋研究所科学家和研究生进行广泛交流 唐丹玲教授和Lars Johanning教授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 和研究教学情况和最新研究成果 海洋环境生态遥感中 心宋勇军 叶海军 王素芬 潘刚等参加了项目交流 埃克斯特大学成立于1855年 位于英格兰西南的 德文郡首府埃克斯特市 在英国的大学排名中位列前十 英国英国University of Exeter海洋科学代表团访问海洋科学代表团访问LTO 编辑 LTO海洋环境生态遥感中心 应LTO唐丹玲教授邀请 英国University of Exeter海 洋科学代表团一行4人于2014年12月中旬访问LTO 王东 晓副所长参加了与代表团会面和讨论 代表团成员包括Lars Johanning教授 Philipp Thies 博士 Sarah Crowley博士 和William Mickleth waite等 双方专门就共同承担的英联合基金项目 Energy 12月2 14日 全球海洋遥感协会主席 南海海洋所唐丹玲研究员应邀访问了罗马尼亚涉海科研单位 交流了中罗政府 间科技合作项目 大亚湾 中国 和黑海近海 罗马尼亚 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的比较研究 的进 展和成果 王素芬博士和叶海军博士随同出访和开展学术交流 唐丹玲分别在 Space Technolog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lack Sea Marine and Coastal Region 和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Daya Bay and Mamaia Bay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es on Marine Ecological Research 两个学 术研讨会作大会报告 介绍了玛玛亚湾 黑海西岸 与大亚湾海域 南海北部 的环境因子 浮游植物群落等分布特征 汇报了两个区域的人类活动与环境生态变化趋势 唐丹玲出席了 Competence Center for Space Technologies in Constanta 的开幕仪式 访问了罗马尼亚国家海洋研究与发展研究所 多瑙河三角洲国家研究所 玛玛亚湾的监测站 多瑙河三角洲自然博 物馆 康斯坦察 Constanta TV 电视台和罗马尼亚电台 Radio Romania 等媒体专门采访唐丹玲主席 并做了多个新闻报道 访问期间 唐丹玲与罗马尼亚国家海洋研究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Simion NICOLAEV教授 罗方项目负责人Laura Boicenco博士就进一 步开展合作研究进行了深入讨论 他们期望与中国科学家在卫星遥感 和遥感在环境生态方面开展更多合作 唐丹玲研究员应邀访问罗马尼亚涉海研究单位唐丹玲研究员应邀访问罗马尼亚涉海研究单位 编辑 LTO海洋环境生态遥感中心 6 季度通讯 2015年1月10日 第14期 近日 南海中尺度过程和海洋混合国际学术研讨 会 在湛江举行 2014 11 21 2014 11 22 LTO海外 学术委员会主任黄瑞新教授 LTO王东晓研究员 齐义 泉研究员 管玉平研究员 陈桂英研究员等多位科学家 参加了会议 并与来自美国 港台地区以及国内多个高 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 学者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交 流 在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上 黄瑞新教授作了题为 Heaving modes in the world oceans 的邀请报告 王东 晓研究员作了题为 Effects of topography in regional dynamics of South China Sea 的邀请报告 齐义泉研究 员作为该国际会议的召集人之一 作了题为 王东晓研究员 齐义泉研究员等参加王东晓研究员 齐义泉研究员等参加2014年南海中尺度过年南海中尺度过 程和海洋混合国际学术研讨会程和海洋混合国际学术研讨会 Characteristics of mixed layer cross section 18 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uring late summer and early autumn 的 邀请报告 报告引起了与会科学家的浓厚兴趣 大家就 进一步开展南海中尺度动力过程研究 现场观测分析等 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唐丹玲唐丹玲研究员研究员主持第主持第12届全球海洋遥感大会届全球海洋遥感大会 PORSEC2014 11月4 7日 第12届全球海洋遥感大会 PORSEC 2014 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召开 来自20多个国家的 海洋遥感学者近500人参会 南海海洋所 热带海洋环境 国家重点实验室唐丹玲研究员出席并主持大会 勇军 梁文钊参加了会前培训并作墙报展示 本届大会围绕 可持续资源的海洋遥感 Ocean Remote Sensing for Sustainable Resources 主题 进行 了200多场口头报告和70多份墙报交流 开展了卫星遥 感观测技术 海色遥感观测及生态应用 海洋模型 海 气相互作用 气候变化 渔业资源勘探等专题研讨 确 定第13届 2016年 全球海洋遥感大会在巴西Fortaleza 召开 编辑 LTO 梁文钊 全球海洋遥感大会 PORSEC 是国际知名系列学 术大会 代表海洋遥感的国际最高水平 致力于将遥感 技术推广应用于海洋环境研究 目前PORSEC主席由唐 丹玲研究员担任 报告人 Prof Gary Brassington 澳大利亚气象局首席科学家 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 Recent developments in ocean prediction in Australia 报告时间 2014 10 21 报告人 Prof Paul J Harrison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报告题目 1 Links between nutrients primary production and fish in coastal British Columbia 2 Fe limitation in the NE Pacific 3 How to give an exciting presentation and write an excellent paper for publication 报告时间 2014 11 7 2014 11 8 报告人 周巍博士 中国气象局国 家气候中心 题目 国家气候中心海洋模式及同 化系统研究进展 报告时间 2014 11 7 报告人 Prof Darko Koracin University of Split Croatia Desert Research Institute USA 报告题目 Report about the research on marine forecast ocean current sea temperature sea wave storm surge et al by regional air sea model 报告时间 2014 11 7 报告人 Dr Mohiuddin Munawar 加拿大海洋渔业局 AEHMS协会 报告题目 State of health and integrity of large aquatic ecosystems Threats impacts and challenges 报告时间 2014 11 28 报告人 周文副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报告题目 Water Vapor Transport and Moisture Budget over Eastern China Remote Forcing from the Two Types of El Ni o 报告时间 2014 12 5 报告人 冯明 教授 澳大利亚 CSIRO 海洋大气研究所 报告题目 东印度洋海洋环流近期研 究进展 报告时间 2014 12 5 报告人 郭新宇教授 日本爱媛大学 报告题目 Variations of Kuroshio transport in the East China Sea Its relations to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mesoscale eddies and its influences on the volume transport through the Tsushima Strait 报告时间 2014 12 29 报告人 Prof Lu Jian 美国西北太平洋 国家实验室PNNL 报告题目 A hybrid Eulerian lagrangian diagnostics for the finite amplitude wave activity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zonal mean wind 报告时间 2014 12 29 报告人 黄瑞新教授 美国伍兹 霍尔海洋研究所 报告题目 海洋中的绝热运动 报告时间 2014 10 16 报告人 Dr Shun Liu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s Environmental Modeling Center USA 报告题目 The use of weather Doppler radar data at NCEP 报告时间 2014 10 17 7 季度通讯 2015年1月10日 第14期 8 季度通讯 2015年1月10日 第14期 编号编号 时间时间 报告人报告人 报告题目报告题目 主持人主持人 201446 2014 10 23 15 00 15 55 江睿 硕士研究生 南海北部NPZD生态模型初探 李毅能 副研究员 董园 助理研究员 何卓琪 助理研究员 Indo Pacific remote forcing in summer rainfall variability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201447 2014 10 30 15 00 15 55 王品强 硕士研究生 选尺度同化 方法在海洋中的初步应用 李瑞环 助理研究员 养殖活动影响下桑沟湾营养盐的来源及输送 201450 2014 11 6 15 00 15 55 闫桐 博士研究生 南海上层环流对不同气候态风场响应的数值研究 陈淑敏 助理研究员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s in Eyewall of Tropical Cyclones 201451 2014 11 27 15 00 15 55 梁长荣 博士研究生 Observations of turbulent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in the upper ocean of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陈植武 副研究员 Density stratification influences on generation of different modes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201454 2014 12 4 15 00 15 55 余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