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两汉魏晋六朝部分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周茂君 第五章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南北文化的交流与楚国文化的发展第二节楚辞及其特征第三节屈原和他的 离骚 第四节屈原美学思想的特征第五节屈原的地位与影响 屈原 楚辞的产生 源于江汉间的民歌 且受到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楚地巫歌的影响 在形式上的明显标志是每隔一句 都有个 兮 缀于句末 篇幅较诗长 文辞繁丽 感情丰富 有不歌而诵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南北文化的交流与楚国文化的发展 诗经 以后的三百年间 是理性思维发展的时代 是哲学 历史散文胜利的时代 但诗的生命并没有死亡 它在诸子哲学丰富思想的基础上 在新兴的散文时代语言发展的基础上 在楚地民间歌曲和音乐的基础上 正积蓄着它的力量和情感 准备唱出更新更美的歌声 到了战国后期 南方楚国以屈原为代表的 楚辞 开出了中国诗歌史上自 诗经 以来第二朵绚丽之花 一 南北文化的交流 楚国在江汉流域一带 很早就与殷商的文化发生渊源 殷商灭亡后 它的文化分为两个支流 一支在北方周人的手下融合发展 另一支在宋楚的南方保存 楚国长期以来虽被称为蛮夷 但其文化来源 与周民族同样 是受殷商的影响 只是后来因为中原政治经济的迅速进步 北方文化发展迅速 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 楚国文化才显得落后了 楚国从春秋到战国时代与北方的交流 楚国在西周时代 努力扩展地盘 到了春秋 军事 政治都有了进步 于是开始向北发展其势力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 观兵问鼎 声威赫赫 昔日被称为荆蛮的楚人 开始在中原的政治舞台上展露了头角 在文化方面增进了新的因素 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 到了战国 这种南北文化汇流的现象更加明显 许多南方的学者 到北方去学习 北方的人士 也都到南方来游历 思想的交融 文学的相互影响更加密切起来 这就加速了楚国文化的发展 二 楚国文化的发展 楚国自春秋以来 基本经历了一个独立发展的过程 也形成了其独特的楚国地方文化 宗教 艺术 风俗 习惯等都有自己的特点 这个特点主要表现为原始巫风的炽盛与北方 礼乐 教化影响的薄弱 氏族社会风俗习惯的大量保存 使得楚国及其文化不象北方那样受着宗法制等级划分的严重束缚 原始的自发产生的自由精神 或叫酒神精神 表现得更强烈 对于周围世界更多的采取直观 想象的方式去加以把握 楚地的原始巫风 已经不同于远古那种完全愚昧的迷信和自然崇拜 明显的带有艺术的性质 第二节楚辞及其特征 一 楚辞的名称和来源 楚辞 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作的诗歌 它是继 诗经 以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 这一名词不知起于何时 史记 张汤传 中即已提到它 可能至迟汉初就有了 到汉成帝时 刘向整理古籍 把屈原 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 定名为 楚辞 从此以后 楚辞 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二 楚辞 的特征 楚辞 是楚国诗歌的代表 想象的丰富 文辞的华美 形式的富于变化 浓厚的宗教情调 神话传说的大量采用 情感的热烈和奔放 名楚物 纪楚地 作楚声 强烈的主观色彩 悲剧特征 这些特征的形成 一方面 由于文学精神和创作方法与北方迥异 但更为重要的是南方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1 楚国的语言 在 楚辞 中大量的使用楚国的方言口语 形成它在语言艺术上的风格 些 只 羌 蹇 纷 等这些都是楚国方言 2 楚国的宗教 在南方的楚国 巫术迷信的宗教风气非常流行 这是因为楚国那种高山大泽 烟云变幻的自然环境 宜于那种神鬼思想与宗教迷信的保存与孕育 汉书 地理志 说 楚地信巫鬼而重淫祀 在这种巫术迷信的风俗中 孕育着各种各样的神话与传说 养成了丰富的想象力 成长着美丽的歌词和乐舞 这些都成为 楚辞 文学中的养料与特征 3 南方的音乐 左传 成公 九年云 晋侯观于军府 见钟仪 问之曰 南冠而系者谁 有司对曰 楚囚 君子也 言称先职 不背本也 乐操土风 不忘旧也 钟仪所操的南音 自然是楚国民间流行的俗乐 这种 南音 与北乐民歌自然是很不同的 它是一种富于幻想 变化曲折 悦耳动听的乐歌 也就是后来所谓的楚声 这样的 南音 或 楚声 对于楚国的诗歌 无论在形式和情调上都有很大的影响 4 地方色彩 楚国在江淮一带的南方 得天独厚 土壤肥沃 物产丰饶 雨水便利 风景秀丽 与北方不同 这些优厚的自然条件使楚国的人民不需要过分的劳作即可生活 也使得楚国贫富的分化不如北方那么迅速和剧烈 整个社会便长时期停留在原始氏族社会的阶梯上 楚国之所以能产生比北方丰富得多的奇丽神话 而且人神差别很小 富于艺术意味 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 马克斯曾将古代民族分为粗野的儿童 早熟的儿童和正常的儿童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生存 发展的北方人民接近于马克思说的早熟的儿童 很早就备尝了谋生的艰辛 而且经历了数不清的残酷战争 因而他们在对大自然和对各个部落的严酷斗争中 富于严肃求实的理性精神 中国古代的楚国人民则近于正常的儿童 他们生活在一个比较和谐优美的大自然的怀抱中 富于无拘无束的浪漫想象 中华民族的童年时代在楚国这个地方发展得最充分 最完美 南北文化的差异造成南北文学的不同 刘师培曾说 民崇实际 故所著之文 不外记事析理二端 民尚虚无 故所作之文 或为言志抒情之体 南北文学不同论 他所说的虽不完全正确 但试将孟 庄并读 诗 骚 对比 虽同样是文 同样是诗 风格的差异 却很显然 在 楚辞 里出现的那些名山大川 奇花异草 都是楚地特有的地域特征 是它们启迪了作者的文思 第三节屈原和他的 离骚 一 屈原的生平 前340 前278 名平 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 从小深受南北文化的滋养 怀王10年任左徒 参与联络5国伐秦 后受命制定宪令 进行政治改革 受到旧贵族的反对与陷害 怀王16年被疏 怀王24 25年秦楚亲善 屈原被放逐汉北 在汉北写成 离骚 等作品 怀王末年屈原返回朝廷 曾谏止怀王入秦 顷襄王立 又被放于江南之野 顷襄王16年闻秦楚会于鄢郢 作 怀沙 投汨罗江而死 二 屈原作品简介 据 汉书 艺文志 的记载 共有25篇 它的具体篇目 据王逸 楚辞章句 为 离骚 九歌 11篇 天问 九章 9篇 远游 卜居 渔父 等 橘颂 为20岁行冠礼时言志之作 离骚 天问 抽思 思美人 惜诵 皆屈原被放汉北 云梦时的作品 涉江 哀郢 为顷襄王时放逐江南之野时所作 怀沙 为其绝笔 九歌 为屈原根据沅湘一带的民间歌舞辞所创作 九章 为后人收集编成 三 离骚 离骚 是一首用生命写成的规模宏大的伟大诗篇 它以空前的规模和气势 生动再现了屈原的人格力量 爱国情怀及其与社会对立所引起的情感矛盾 它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政治人格的巨型雕塑 它是中华民族爱国志士的苦恋情操的交响乐它想象丰富 境界恢宏 情诚怨深 整体和谐 其内容的伟大崇高和艺术的成熟入化 堪称划时代的巨著 1 离骚 的主题 司马迁说 屈原之作 离骚 盖自怨生也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怨 是屈原创作 离骚 的情感动力 也是 离骚 丰富的情感内容的核心 郭沫若称 离骚 为 以烦恼为主题的一部回旋曲 正是这个 怨 字 凝结了 离骚 永恒普遍的魅力 为了表达这一个 怨 字 屈原把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 让现实过程的叙述与心灵历程的再现水乳交融 处处表现出现实生活的矛盾对立和诗人情感的辩证运动 从而构成一个庞大而有序的逻辑结构 2 离骚 的艺术结构 全诗隐伏着两条基本的逻辑线索 一为现实的矛盾斗争的过程 二为心灵的辩证运动的历程 前者为副线 后者为主线 现实过程叙述几乎概括了诗人的一生 出身 少年时代的学习 修养和抱负以及后来所遇到的各种挫折 最后选定以死向现实抗议的结局 这个过程的公式是 内美好修 节节受挫 上下求索 以身殉国 心灵历程再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冲突 经历了几个情感的波折 最后形成感情的瀑布和漩涡 这个过程的公式是 满怀热情 失望痛苦 彷徨往复 绝望决裂 在现实过程的叙述中 诗人的 自我 面对着三种基本的矛盾冲突 一是 致君尧舜 的努力与昏聩楚王的 不察 和排斥的矛盾 二是正道直行与党人谗佞的对立 三是独立不迁与众芳变质的对立 在心灵历程的再现中 诗人的 自我 面对着三种基本的矛盾冲突 一是忠君与罪君的内心冲突 二是矢志与随俗的内心冲突 三是恋国与去国的内心冲突 现实矛盾与内心冲突交织 这两类矛盾冲突的线索交织在一起 相辅相成 形成全诗的情感中线 沿着这条情感中线 各种现实矛盾和内心冲突渐次展开 3 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 离骚 的情感表现采用了统一的哭诉的语调 诗人好像面对着亲人 朋友 知音 面对着公正无私的宇宙洪荒 诉说着他的不幸 痛苦 忧愁和不平 这种痛哭流涕的哭诉贯穿着全诗始终 从而完美地塑造出诗人的自我形象 思想性质 离骚 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是一个有抱负 有作为的爱国政治家形象 离骚 自我形象的思想内涵是相当丰富的 其核心是以 美政 为目标的政治改革论思想 他的政治抱负和政治改革论都是导源于他的爱国思想 他念念不忘楚国的兴亡 对楚国前途抱有深刻的忧虑 他希望致君尧舜 实行贤明政治 挽救国家的危亡 振兴楚国 直至统一中国 他的各种政治主张都是振兴楚国的具体药方 这种爱国思想是 离骚 的一条思想红线 人格特征 离骚 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是封建时代一个节操高尚的士人形象 其主要的人格特征 可以用 诚 气 节 三个字来概括 诚 就是真诚 忠贞 不计个人得失 不顾遭遇悲惨 置生死于度外 气 就是进取 追求 有着强烈的 不可遏止的对于理想 真理 的求索精神 虽然屡屡遭受迫害打击 但仍然苦苦挣扎 九死不悔 节 就是独立 坚定的节操 绝不向邪恶势力屈服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绝不会妥协投降 誓死不渝地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 情感基调 离骚 所塑造的自我形象是一个苦恋着祖国的时代弃儿形象 全诗的基本情感内容是这样三类 一是遗弃感 这是一种忠贞遭弃 壮志难酬的痛苦 二是离异心 这是一种上下求索 彷徨歧路的迷惘 三是故国情 这是一种报国无门 但仍忠于祖国 宁死也不愿离开故土的苦恋 时代弃儿与历史性悲剧 乱 辞概括诗人的两大悲哀 既未能拯救祖国的危亡 也未能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国难全 志难酬 世俗沉睡 人莫我知 唯有捐躯全节是其唯一的出路 他是一个痛苦的时代弃儿 因此全诗贯穿着深沉而又强烈的历史性悲剧情调 总之 抒情主人公的人格结构的核心是一个 恋 字 即对祖国的爱恋 他的情感矛盾的基本状态是一个 苦 字 即壮志难酬 人莫我知的痛苦 从情感性质看 离骚 可以说是一支苦恋式的咏叹调 诗人自我形象概括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 即可对 离骚 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的基本性质做出比较完整的判断 这是一个独立不迁 忠于祖国 为振兴楚国而痛苦追求 美政 至死不渝的先秦进步政治家的形象 4 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离骚 继承了 诗经 的比兴传统 并 依诗取兴 引类比喻 进一步发展了它 诗经 的比兴大多比较单纯 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 离骚 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 具有象征性质 如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 比兴从片段到系统 诗经 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 离骚 则是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 如诗人自比为女子 由此出发 他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 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 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 以婚约比君臣遇合 等等 这种香草 美人式的比兴手法的运用 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 丰富多彩 第四节屈原美学思想的特征 一 屈原美学思想产生的文化基础1 吸收儒家思想的精华屈原推尊尧舜禹汤文武之道 以 美政 为自己的理想 吸取儒家积极入世的理性精神 仁爱精神和对个体人格独立性的高度重视 吸取儒家美学中 文质彬彬 的思想 强调外在形式的美同内在人格的善相结合 2 将儒家文化与楚国文化相结合 屈原所生活的楚国的文化传统对屈原同样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他将儒家文化同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结合起来 由此产生出屈原美学不同于儒家美学的崭新的特色 二 屈原美学思想的特征 1 其作品中注入了和楚国巫术神话相联系的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情感 并与儒家美学合而为一 屈原 一方面接受了北方儒家理性主义的美学 另一方面又给它注入了和楚国巫术神话相联系的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情感 并使二者合而为一 这就使得儒家理性主义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 鲁迅指出 较之 诗 则其言甚长 其思甚幻 其文甚丽 其旨甚明 凭心而言 不尊矩度 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 或訾而绌之 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 乃甚或在三百篇之上 鲁迅全集 第9卷第370页 鲁迅指出 离骚 不同于 诗经 的特点 第一 其思甚幻 其文甚丽 比 诗 具有更加奔放大胆的想象和绚丽的文采 第二 其旨甚明 凭心而言 不尊矩度 突破了儒家所强调的礼法和实用功利的束缚 无所顾忌地抒发和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因为这样 历代尊奉 诗 的正统文人常对 离骚 加以各种指责 然而 离骚 对中国文艺发展的影响超过 诗经 其原因在于 离骚 较之 诗经 更为突出地强调了对审美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的两大因素 想象和情感 2 屈原坚持政治理想 绝不向现实妥协 绝不去叩庄子之门 表现出 虽九死其犹未悔 的进取精神 实现政治理想的追求遭到了无法挽救的挫折 下为小人所陷 上为昏君所弃 这就使得屈原的思想同庄子蔑视儒家礼法 遗世独立 逍遥宇宙 追求个体人格的无限自由的思想有了相通之处 然而 屈原即使在 忠而被谤 信而见疏 的情况下 始终不愿去叩庄子之门 至死也要坚持他的政治理想 决不和世俗相妥协 这是屈原的伟大之处 总结 屈原的美学思想是北方儒家理性主义美学同南方充满奇丽的幻想 激越的感情 原始活力的巫术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在这种结合中 前者赋予了后者以清醒的理性的自觉 后者又赋予前者以不被理智所限定的自由的想象和情感 正是这一结合产生了 惊采绝艳 难与并能 的 骚 体文学 在屈原美学中 理性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三基三严考试题题库(附含参考答案)
- 2025年离婚证明书标准化制作及配套法律文书处理合同
- 2025年医院病房智能化改造与运维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养老机构品牌形象合作推广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智能餐饮系统采购与集成服务合同
- 2025年经典二手车买卖与专业过户服务全面协议
- 2025年度互联网企业版权保护及侵权纠纷处理合作协议
- 2025年度高品质纺织品出口退税代理与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绿色建筑产业园区综合开发项目环保施工合同
- 2025年度商用车辆无息租赁与跨国进出口业务合同
- 架桥机安装与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 GB/T 19839-2005工业燃油燃气燃烧器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9478-2018畜禽屠宰操作规程鸡
- 伤口造口新进展课件
- (完整版)人工智能介绍课件
- 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模拟法庭剧本
- 六年级上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 磁刺激仪技术参数
- Q∕GDW 11311-2021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 通用机场建设审批程序
- 城市雕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