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学对_三江源_生态难民形成机制的分析.pdf_第1页
基于地理学对_三江源_生态难民形成机制的分析.pdf_第2页
基于地理学对_三江源_生态难民形成机制的分析.pdf_第3页
基于地理学对_三江源_生态难民形成机制的分析.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3 1 生态难民是由于生态恶化所导致 的生态需要得不到正常满足的贫困人 口或群体 从古到今 因战争 自然灾 害等原因引起的难民常有发生 而世 世代代以草业为生 逐水草而居 延续 着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 三江源 地区 的人们 因源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不 得不放弃养育他们的土地而流离失所 成为高原环境逆向演化的见证者 三 江源 生态难民的出现其本身就具有 鲜明的时代性 而青藏高原特殊的地 域环境又赋予其浓厚的地方特色 基于地理学对 三江源 生态难民形成机制的分析 王小梅 刘峰贵 周强 张海峰 黄芸玛 青海师范大学 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青海 西宁 8 1 0 0 0 8 1 三江源 生态难民发展态势 自 2 0 0 1 年 9 月 1 1 日 中央电视台 焦点访谈 报道了青海 三江源 保护 区因草场退化 滥采沙金 持续干旱 水 土流失等使生态难民规模不断 壮大 的情况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在 三江源 地区 因生态环境的变迁 形成大规模的被动人口迁移是 2 0 世纪 末才出现的人口变动现象 然而自此开 始便以规模大 范围广而形成了鲜明的 地域特色 青海省民政厅提供的统计数 字显示 青藏高原 三江源 地区共有 摘要 本文围绕 三江源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及由此引发的生态难民问题 从地理学的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 明确提出独 特的自然环境系统和现代环境的变迁给源区牧民提供了极其狭小的空间 而人类活动中传统的生产方式 现代价值取向的变 化 社会管理的失误以及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 无限制的对自然的索取 超越了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阀值 人类不得不听任 自然的 安排 因此 应通过合理规划 积极妥善地安置源区生态难民 调整产业结构 积极发展源区经济 科学管理 有 计划地节制外来流动人员 发展教育 构建与源区生态相适宜的生态文化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 双赢 目标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难民 草地退化 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On the Formation Reasons of Eco refugee from a Geography Perspective in the Source of Yellow River Lancang River and Yangtze River WANG Xiao mei LIU Feng gui ZHOU Qiang ZHANG Hai feng HUANG Yun ma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810008 China Abstract In the view corner of geograph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creasingly worsening eco environment of the Three River Springs and the eco refugee problems which caused by it It points out that inimitable natural environment system and modern environment flux give the local civilians most incapacious space But the traditional producing manner of our human being the exchange of the modern price tropism the misplay of social management the low economy level of the society and the open end despoliation of nature are overrunning the support of the nature So we should properly arrange for the local civilian actively develop the social economy designedly reserve the flowing people and constructing the feasible eco culture to realize the double wins of the are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Three River Springs the Source of Yellow River Lancang River and Yangtze River eco refugee degeneration of the grassplot benign circulation of the eco environment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4 0 2 6 1 0 0 3 作者简介 王小梅 1 9 6 5 女 青海乐都人 青海师范大学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地理 1 6个县 其中 7个是国家级扶贫重点 县 9 个县是省级扶贫重点县 共有牧业 人口 4 0 8 9万人 7 5 5 是贫困人口 在这些贫困人口中 因生态环境恶化导 致的贫困占到了相当大的份额 这里已 经成为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曾经富甲一方的 黄河第一县 玛 多县 在2 0 世纪8 0 年代初是全国三年 连冠的首富县 然而到9 0 年代后期却变 成了贫困县 全县4 0 0 0 多个湖泊大半 萎缩干枯 草地严重退化面积占 7 0 当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亲率大军 施跪拜 1 3 2ECOLOGICAL ECONOMY 生态环境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大礼迎亲至 草湿过马蹬 的扎陵湖畔 如今1 0 万h m2的草场几乎寸草不生 鼠 害面积达6 5 在2 0 0 4 年7 月的实地调 查中 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反映 在玛多 县1 万多牧民中 7 0 无法在自己承包 的草场上放牧牛羊 只好赶着牲畜远走 他乡游动 乞牧 在黄河源区的达日 县 已有六成以上的草地退化成 黑土 滩 每年还以1 5 万h m2的速度扩大 据达日县2 0 0 3 年民政 公安部门的一次 暗访结果显示 在总人口不到5 0 0 0 人 的吉迈镇 以替人放牧牛羊等方式维持 生计的生态难民总数可达3 0 0 0 人 也 就是说 在吉迈镇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 生态难民 同样 长江源头第一县曲麻 莱县因县域内 9 0 以上的湿地萎缩 7 0 以上的河流完全干枯 出现了一个 难以置信而尴尬的现实 守着源头 缺水喝 据统计 现曲麻莱县共有2 0 0 0 多户 约占总牧户的一半 1 万多人 2 5 万余头 只 牲畜严重缺水 基本上 所有牧户不得不为缺水而转场 乞牧 三江源区生态难民现象的出现不 仅为源区人口变动增加了新的内容 同时一场悄然而至的结构性动荡已触 及牧业社会的各个层面 一是游动 乞 牧 的生态难民给周边区域带来了难 以预料的问题 尤其加剧了周边草场 的负载量及周边区域的社会不稳定性 二是解决农牧民增收问题难度较大 源区经济整体落后 贫困面大是众所 周知的现实 然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 农牧民发展生产很难获得稳定的生产 环境 三是教育危机难以避免 乞牧 者全家逐水草而居 生存同在 祸福共 有 就家庭而言难以在动荡的环境中 给适龄学童提供稳定的接受教育的机 会 同时也给区域普及义务教育 提高 人口文化素质增加了许多困难 2 生态难民形成的地理环境 因素分析 三江源 生态难民的出现是区内 环境恶化的结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源 区及整个青藏高原自然环境逆向演化 而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又叠加其上 使源 区内人们赖以生存的草地生产能力下降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变小 迫使当地牧民 不得不离开故土重新选择生存地域 2 1 生态难民形成的自然因素 2 1 1 独特的自然环境是生态难民形成 的物质基础 三江源 地区海拔高 气温低 冷 季漫长 地表植被稀疏 自然条件严 酷 生存空间狭窄 自然生态环境具有 先天的脆弱性 易损性和难复性 对外 界的任何一种扰动都表现出极大的回 应 对于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 他们的生存繁衍及发展本身是对自然 的一种巨大的挑战 2 1 2 现代自然环境变迁 成为原始生 态环境恶化的主导因素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三江源 地区气候出现了异常的干旱化趋势 据青海省气候局对近4 0 年来 三江源 地区的气候变化进行研究发现 其气 候变化呈现出气温升高 降水减少 蒸 发量增大的干旱化趋势 见表 1 近 4 0 年来 三江源 地区年平均气温以 0 2 5 1 0 年的速率上升 增幅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的 4 7 倍 增暖趋势十分 明显 年降水量在以每 2 8 1 mm 1 0年 的速率减少 而年蒸发量却以5 8 mm 1 0 年的速率增加 1 仅从气温升高给源 区牧业发展带来效应来看 有两个方 面 一是影响了牧草的返青期和枯黄 期 使牧草生长初期提前 也使得牧草 枯黄日期延迟 最终导致牧草生长季 天数增多 二是牧草产量增加 据研 究 源区全封育 原生植被良好的天然 草地 气温升高 降水量增加1 mm 天 然草地亩产量将增加 1 6 k g 2 然而自 2 0 世纪 8 0 年代以来 因环境恶化 源 区草地开始逆向演替 气温升高 降水 减少 蒸发急剧增加 据研究 年平均 气温升高1 时 青南牧区年蒸发量大 约增多9 9 mm 3 这种趋势对源区环境 恶化产生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据统计 因环境恶化 源区草地退 化 沙化 鼠害猖獗 退化草地主要为 黑土滩 单位产草面积产量仅为 4 0 0 5 k g h m2 仅为未退化草地的 1 3 2 3 4 源区玛多县有1 6 0 万h m2的 草地退化 占全县天然草地面积的7 0 以上 达日县由于 黑土滩 扩大 1 9 8 6 1 9 9 7 年期间 全县可利用草地 面积每年减少 3 2 h m2 草地等级下降 低等级草地比重增大 1 2 年中理论载 畜量减少了 1 0 万羊单位 产草量减少 了 2 5 9 2万吨 5 草地退化 毒草杂草 滋生 为鼠害繁衍 栖息创造了有利环 境 据统计 源区鼠害分布面积6 6 7 8 0 7 万h m2 占青海省鼠害总面积的8 0 2 6 是青海鼠害发生面积最大 危害最严 重的地区 成为青海南部牧区与雪灾 旱灾并列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 源区生态环境恶化 草地严重退化 使草地涵养水分的能力下降 致使河 流径流量锐减 水溪断流 湖泊沼泽干 枯 地下水位下降 从而进一步加剧草 地的干旱程度 草地生物多样性遭到 破坏 草地退化更加明显 2 2 生态难民形成的人为因素 如果说 三江源 地区由于自然环 境独特以及现代环境变迁 致使源区 生态环境恶化 影响草地产出量 进一 步降低草地整体的承载能力 不过单 纯从自然动力所形成的生态环境影响 需要漫长而缓慢的一个积累过程 而 且自然因素对生态环境演化的作用是 表 1 长江黄河源地近 4 0年气候变化状况 1 黄河源地 长江源地 温度 0C 10 年 0 08 0 06 降水 mm 10 年 6 3 7 0 1 3 3 地域 现有牲畜 冷季草场理论载畜量 暖季草场理论载畜量 地 域 现有牲畜 冷季草场理论载畜量 暖季草场理论载畜量 玛 多 87 5 66 7 304 89 称 多 238 2 85 03 112 49 玛沁 138 28 99 21 196 56 治 多 118 43 93 10 118 39 达日 114 23 124 07 267 46 杂 多 186 92 151 36 214 24 甘德 105 67 29 6 156 6 囊欠 145 6 62 92 75 81 久治 155 129 71 53 26 玉 树 246 21 93 73 97 61 班 玛 109 33 51 80 92 31 曲 麻 莱 142 5 70 12 98 46 表 2 三江源 各县草地承载能力与实际载畜量对比 万只羊单位 随机的 即在促进效应的同时也有逆 转效应发生 目前在 三江源 生态环 境演变中促进效应大于逆转效应 也 就是自然调节 恢复能力变小 相应人 类活动是加速生态环境向不利于人类 可持续发展方向演进的重要力量 2 2 1 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 本身对 自然的索取大于投入 三江源 地区集中分布着肥美的 高寒草甸草原 长期以来当地的草原 游牧民族把它作为立身之基繁衍发展 着 然而沿袭已久的原始牧业生存方 式 将草地仅仅定位于生产与生活的 功能上 并把牛羊的多寡作为财富的 象征 不断的索取而缺少应有的投入 结果顾此失彼使草地环境功能日趋远 去 步入恶性循环 以致成为 灾难 2 2 2 现代价值取向的变化 对源区 内资源的开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首先 追求牲畜头 只 的经济发 展模式 因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 价值取向的变革和牧业经济发展一贯 的牲畜存栏指标的政策导向 把追求 牲畜头 只 的发展当作牧业经济发展 的首要任务 致使草地超载过牧已是 近几十年牧业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 超载少者 30 50 多者可达 1 5 0 2 0 0 在长江 黄河源区 已 有 不 少 牧 户 的 牛 羊 发 展 到 逾 千 头 只 超过其承包草地生产能力的 3 5 倍 6 在高寒草地环境下 草地的 承载能力非常有限 见表2 而且从放 牧季节上看 由于冷季存栏牲畜过多 冬春草地利用强度过大 在冷季超载 过牧现象更为严重 导致牧草出露地 表部分被全部啃光 甚至被连根刨食 使牧草得不到再生或更新的机会 草 场地上 地下生物量不断下降 地表大 量裸露致使草地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 其次 大规模开挖源区珍稀资源 三江源 腹地分布有珍稀生物和储量 可观的沙金资源 对其大规模的采挖 在近 2 0 年来对源区草地构成了最大程 度的冲击 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 在一 片求富的声浪鼓噪下 本省及外省的 淘金者每年有几万人大规模拥向源区 也许是地球物理与自然生态之间的互 联 沙金地多分布在河流转弯以下的 平缓处 而这里恰好是草原水草肥美 的地带 在淘金潮所到之处 人们不仅 开挖沙金 而且凡能作为生活能源的 乔木 灌丛 沙棘 蒿草之类和黄羊 野兔 旱獭等被洗劫一空 给草地环境 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每年五月间 有成千上万人拥向 海拔3 0 0 0 m以上的高山草场挖掘高原 独有的高级生物滋补药材冬虫夏草等 他们所到之处实行 地毯式 采挖 据 调查 近年来玛沁县进入草原挖掘冬 虫夏草的人员逐年增加 2 0 0 0 年多达 1 3 0 0 0 人 他们中既有当地牧民 更 多的是来自周边省区的人员 每人约 挖 1 6 0 0 个坑 加上践踏 对初春的草 原生态构成了巨大的破坏性威胁 高原腹地还分布着多种特有的具 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资源 在 野生无主 谁捕谁有 的价值观念引 导之下 大量野生动物被人们无辜捕 杀 对于捕杀者而言 获得了暴利 可 对于草地来说 因生态链缺损或各级 生物数量失衡 导致草地生态失调 草 地经济出现 狼 狐狸 老鹰等数量减 少 老鼠数量增加 大面积啃食草根 草地严重退化 沙化 牧业经济受 损 贫困 的局面 2 2 3 社会管理的失衡 使草原生态环 境失去了安全保障 在 大跃进 期间 为了解决粮食 问题 曾经提出 把牧业区变为粮食基 地 要把粮仓建立到巴颜喀拉山上 的口号 之后又受 头数畜牧业 等错 误指导思想的影响 加剧了农牧矛盾 草畜矛盾 破坏了生态平衡 加之源区 内较低的人口素质和文化水平 决定 了思想观念落后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 思想 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盛行 等 靠 要 的依赖思想严重 2 2 4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不能有力地 保护生态环境 青海省玉树 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 是 三江源 的主体 2 0 0 3 年两个州第 一产业产值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例高达6 1 5 其中牧业产值就占到第 一产业总产值的7 8 以上 7 畜牧业是 各县 乡 的经济主导 然而环境恶化 造成的草地质量下降 其后果直接对 这一经济结构的支柱产业造成严重威 胁 加之源区农牧业生产长期处于自 然经济状态 靠天养畜 的状况没有 得到明显改善 束缚了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 玉树 果洛两州的1 2 个县中 就 有 8个县农牧民人均收入低于 1 0 0 0 元 占全区总人口的 8 9 1 同时 生 活消费支出过多 恩格尔系数居高不 下 大于 8 0 用于再生产的投入又 明显不足 草地建设力度不够 抵抗自 然灾害能力极差 1 3 4ECOLOGICAL ECONOMY 生态环境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源区经济发展整体滞后 在环境不 断恶化的基础前提下 经济发展无疑 步入 贫困 人口增长 草地过牧 草场退化 土地沙化 畜牧业经济受 损 抗灾能力下降 贫困 的恶性循 环境地 贫困人口比例高 经济落后导 致对源区内生态环境的投入过小而使 用过大 超越了源区脆弱环境系统的 最大承载阀值 在自然的变化中人类 不得不听任自然的 安排 3 合理分配源区人口 促进 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三江源 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 生 态难民问题的出现 再一次警示人们 只有 自然与人类 和谐发展 才可能 保障人类永久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 应 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分配源区人口 促 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3 1 合理规划 积极妥善安置源 区生态难民 围绕源区内人口 经济 环境的可 持续发展 在解决生态贫困人口的安 居问题中要做到合理规划 一是充分 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为了加快生态 环境的建设步伐 保障源区生态安全 对源区贫困人口进行区内或区域间有 计划的迁移 保证迁居人口在新的区 域既能顺利的生存下去 又不对迁入区 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并能够对当地的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 用 二是加大高寒区人口合理迁移的基 础性研究 有关区域间人口计划迁移的 基础性研究 近期我国根据不同的地域 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如在西北生态环 境恶化的干旱区人口迁移中 提出人口 适度集中的出路 8 在水库建设中提出 开发性移民的模式等 然而在高寒地区 生态贫困人口的迁居活动 就合理迁移 的基础性内容研究尚属空白 尤其是迁 移的先后顺序 迁居的区域 迁居人口 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是目前围绕高寒 区生态贫困人口问题解决中的关键 需 抓紧 抓好 3 2 调整产业结构 积极发展源 区经济 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源区生态 恶化的诱因 在现代产业发展条件下 既要保护生态环境 为人类生产 生活 提供良好的生态安全 又要开发区域 优势资源 促进区内商品经济发展 9 围绕源区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打破 传统的经济发展格局 构建新型的适 宜区域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 既能加 快源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又能 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经济保障 三江 源 是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在 再造美丽山川 的伟大工程中 其 生态经济建设的总目标应当是 一是按 照生态经济发展要求 建设一批能增 强经济实力 有效益的造血型重点项 目 改善经济结构 二是突出抓好特色 农牧业 生态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 旅 游开发 优势矿产及水能资源的开发 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尤其应以开发具 有高原特色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等 旅游资源为先导 充分实施 旅游开发 扶贫战略 3 3 科学管理 有节制的流动外 来人员 三江源 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 化 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源区 进行大 规模的开发有密切的关系 尤其是近 2 0 年来人们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 以 地毯式的排查方式 采挖高原上的 名贵中草药 淘金者以较原始的手段 疯狂开挖沙金 导致河床满目疮痍 所 到之处给源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