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抵销分录中涉及递延所得税处理 严可为 2014.9.29结论:抵销分录中涉及递延所得税处理都可以理解为,先抵期初,再抵差额(期末-期初)。根据抵销分录中分别“坏账准备” “存货” “固定资产” 增减变动净额25%=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期末期初、来确定。(因为计税基础不受抵销分录影响,“坏账准备” “存货” “固定资产” 增减变动净额就是账面价值的变动,即本期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即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与期初比,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发生额)一、内部债权与债务项目的抵销(一)内部债权债务项目本身的抵销(二)内部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的抵销(三)内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先抵期初,再抵期末(四)内部应收款项相关的所得税会计合并抵销处理。先抵期初,再抵期末首先抵销期初坏账准备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借:未分配利润年初(期初坏账准备余额所得税税率)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然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期末坏账准备余额所得税税率若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大于期初余额借:所得税费用(坏账准备增加额所得税税率)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若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小于期初余额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坏账准备减少额所得税税率)总结:1.坏账准备的抵销,先抵坏账准备期初余额,再抵差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先抵期初余额,再抵差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坏账准备期末余额25%或者,也可以根据抵销分录中“坏账准备” 增减变动净额25%=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期末期初、来确定。(第一年三笔抵销分录:先抵应收应付期末余额1笔,再抵坏账准备1笔,最后抵递延所得税资产1笔)(第二年五笔抵销分录:先抵应收应付期末余额1笔,再抵坏账准备先抵期初再抵差额2笔,最后抵递延所得税资产先抵期初再抵差额2笔(第二年除非与第一年相等或为0)【例题】P公司2013年12月31日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内部应收账款为475万元,坏账准备余额为25万元。假定P公司2013年系首次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应收应付为500)抵消分录为:借:应付账款 500 贷:应收账款 50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25 贷:资产减值损失25借:所得税费用6.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6.25(2525%-0)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情况:(1)若P公司2014年12月31日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内部应收账款仍为475万元,坏账准备余额仍为25万元。(应收应付为500)抵消分录为:借:应付账款 500 贷:应收账款 50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25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25借:未分配利润年初6.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6.25(年初)(2)若P公司2014年12月31日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内部应收账款为570万元,坏账准备余额为30万元。(应收应付为600)借:应付账款 600 贷:应收账款 60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25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25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5贷:资产减值损失 5应抵消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3025%=7.5(万元)借:未分配利润年初6.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6.25借:所得税费用1.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25(3025%-6.25)(3)若P公司2014年12月31日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内部应收账款项目为380万元,坏账准备账户期末余额为20万元。(应收应付为400)借:应付账款 400贷:应收账款 40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25贷:未分配利润年初25 借:资产减值损失 5 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5应抵消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2025%=5(万元)借:未分配利润年初6.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6.25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25(2025%-6.25)贷:所得税费用1.25(4)若P公司2014年12月31日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内部应收账款项目为0。(应收应付为0)抵消分录为: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25贷:未分配利润年初25借:资产减值损失25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25应抵消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0借:未分配利润年初6.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6.25借:递延所得税资产6.25(025%-6.25)贷:所得税费用6.25【例题计算分析题】A公司为母公司,B公司为其子公司,各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税法规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税前扣除。有关资料如下:(1)2011年A公司应收账款中对B公司应收账款为300万元(含增值税),计提坏账准备30万元;(2)2012年A公司应收账款中对B公司应收账款为500万元(含增值税);计提坏账准备70万元。即坏账准备期末余额100。2011年2012年(1)将内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相互抵销:借:应付账款 300贷:应收账款 300 (1)将本期内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相互抵销:借:应付账款500贷:应收账款500 (2)将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予以抵销: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30贷:资产减值损失 30 (2)将上期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予以抵销,同时调整本期初未分配利润的数额: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30贷:未分配利润年初30将本期内部应收账款冲销的坏账准备予以抵销:100-30=70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70贷:资产减值损失 70(3)抵销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所得税费用7.5(30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7.5(3)抵销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7.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7.5借:所得税费用 17.5 (70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7.5 二、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销(一)不考虑存货跌价准备和所得税影响情况下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销第一年2个分录,第二年3个分录(二)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首先抵销存货跌价准备期初数,然后抵销因本期销售存货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最后抵销存货跌价准备期末数与上述余额的差额,但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以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为限。)第一年1个分录,第二年3个分录(三)内部交易存货相关所得税会计的合并抵销处理。(先期初,再抵差额=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 -购货方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1.确认本期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期末合并财务报表中存货(购货方计税基础-销货方账面价值)25%。合并财务报表中存货账面价值为销售方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合并财务报表中存货计税基础为购货方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2.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中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调整金额=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购货方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调整期初期末差额第一年1个分录,第二年2个分录(一)不考虑存货跌价准备和所得税影响情况下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销第一年2个分录,第二年3个分录(二)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首先抵销存货跌价准备期初数,抵销分录为: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贷:未分配利润年初然后抵销因本期销售存货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抵销分录为:借:营业成本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最后抵销存货跌价准备期末数与上述余额的差额,但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以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为限。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或: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举例】假定P公司是S公司的母公司,假设2013年S公司向P公司销售产品1 500万元,销售成本为1 200万元,至2013年12月31日P公司未将上述商品对外出售。(1)若2013年12月31日存货可变现净值为1 300万元,P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作为企业集团整体,不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合并报表应抵销200万元;(2)若2013年12月31日存货可变现净值为1 100万元,P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00万元,作为企业集团整体,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合并报表应抵销300万元(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三)内部交易存货相关所得税会计的合并抵销处理1.确认本期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期末合并财务报表中存货(计税基础-账面价值)25%。合并财务报表中存货账面价值为销售方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合并财务报表中存货计税基础为购货方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2.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中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调整金额=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购货方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调整期初期末差额或者,也可以根据抵销分录中“存货”项目增减变动净额25%=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期末期初、来确定。(第一年4笔分录,首先不考虑减值和所得税2笔,其次抵销个报中的存货减值1笔,最后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1笔)(第二年8笔分录,首先不考虑减值和所得税3笔,其次有关存货减值3笔,最后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2笔)【例题】2013年1月1日,P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S公司80%的股份,能够对S公司实施控制。2013年S公司从P公司购进A商品400件,购买价格为每件2万元(不含增值税,下同)。P公司A商品每件成本为1.5万元。2013年S公司对外销售A商品30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2.2万元;2013年年末结存A商品100件。2013年12月31日,A商品每件可变现净值为1.8万元;S公司对A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2014年S公司对外销售A商品2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1.8万元。2014年12月31日,S公司年末存货中包括从P公司购进的A商品80件,A商品每件可变现净值为1.4万元。S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A商品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为48万元。假定P公司和S公司均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要求:编制2013年和2014年合并财务报表中与存货有关的抵销分录(编制抵销分录时应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答案】(1)2013年抵销分录抵销内部存货交易中未实现的收入、成本和利润借:营业收入800(4002)贷:营业成本800借:营业成本 50贷:存货 50100(2-1.5)抵销S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20贷:资产减值损失20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2013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结存存货成本=1001.5=150(万元),可变现净值= 1001.8=180(万元),账面价值为150万元,计税基础=1002=200(万元),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0-150)25%=12.5(万元),因S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5(万元),所以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调整金额=12.5-5=7.5(万元)。2013年合并财务报表中分录如下: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3025%-0贷:所得税费用 7.5(2)2014年抵销分录首先抵销期初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借:未分配利润年初50贷:营业成本50抵销本年购入商品假设全部对外销售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抵销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借:营业成本40贷:存货 4080(2-1.5)其次抵销期初存货跌价准备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20贷:未分配利润年初20抵销本期销售商品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借:营业成本 4(20件100件20减值)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4调整本期存货跌价准备2014年12月31日结存的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为4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为48万元,期末存货跌价准备可抵销的余额为40万元,本期应抵销的存货跌价准备=40-(20-4)=24(万元)。注:(20-4)为S公司2014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前“存货跌价准备”账户余额。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24=32-8贷:资产减值损失24最后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2014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结存存货成本=801.5=120(万元),可变现净值=801.4=112(万元),账面价值为112万元,计税基础=802=160(万元),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60-112)25%=12(万元),因S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825%=12(万元),所以本期合并财务报表中调整分录如下: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7.5借:所得税费用 7.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7.5=贷(40-20+4-24)25%-7.5【例题】A公司为B公司的母公司,A、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25%,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与税法规定相同。(1)2012年A公司向B公司销售甲产品100件,每件价款为8万元,成本为6万元,至2012年末B公司已对外销售甲产品70件。(2)2013年A公司向B公司销售甲产品90件,每件售价为9万元,成本为8万元;至2013年末B公司已对外销售甲产品20件。借:营业收入800(1008)贷:营业成本 800借:营业成本 60 贷:存货6030(86)借:未分配利润年初60贷:营业成本 60借:营业收入810(909)贷:营业成本810借:营业成本11010(86)90(98)贷:存货11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5(6025%)贷:所得税费用 15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5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5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2.5(11025%15)贷:所得税费用12.5【例题】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2012年和2013年有以下内部业务:(1)2012年乙公司从甲公司购进A商品500件,购买价格为每件6万元。甲公司A商品每件成本为4万元。2012年乙公司对外销售A商品40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9万元;年末结存A商品100件。2012年12月31日,A商品每件可变现净值为5万元。借:营业收入3 000(5006)贷:营业成本 3 000借:营业成本 200贷:存货 200(64)100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100贷:资产减值损失100【分析:集团公司角度:成本1004400;可变现净值为1005500;不需要计提】【分析:购进企业角度:成本1006600;可变现净值为1005500;计提减值10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贷:所得税费用25方法二:(200100)25%25(2)2013年乙公司对外销售A商品90件;2013年12月31日库存10件,A商品每件可变现净值为3万元。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0(64)100贷:营业成本200借:营业成本20(64)10贷:存货20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100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00借:营业成本90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90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10(2010)贷:资产减值损失1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贷:未分配利润年初25借:所得税费用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5(201009010)25%-25-25三、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合并抵销处理1. 一方销售的商品,另一方购入后作为固定资产借:营业收入(本期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产生的收入) 贷:营业成本(本期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产生的销售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本期购入的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2.将期初累计多提折旧抵销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期初累计多提折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3. 将本期多提折旧抵销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本期多提折旧) 贷:管理费用等4.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等相关的所得税会计的合并抵销处理首先确认期初固定资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借: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固定资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所得税税率)贷:未分配利润年初然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期末固定资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所得税税率。和期初数比较得出本期应确认或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进行确认或转回。或者,也可以根据抵销分录中“固定资产” 增减变动净额25%=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期末期初、来确定。【例题计算分析题】2010年6月30日,母公司以1 000万元的价格将其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子公司,其销售成本为800万元。子公司购买该产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当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假设子公司对该固定资产按5年的使用期限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预计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净残值与税法一致。税法规定,对于取得的固定资产以其历史成本计量。2010年2011年借:营业收入1 000贷:营业成本 800固定资产原价 200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0贷:固定资产 200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20(200/56/12)贷:管理费用2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20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0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40(200/5)贷:管理费用4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45(20020)25%贷:所得税费用4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45贷:未分配利润年初45借:所得税费用1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0(2002040)25%45=102012年: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0贷:固定资产原价200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60(20+40)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60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40贷:管理费用 4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5贷:未分配利润年初35借:所得税费用1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0(200402.5)25%35【拓展】清理期间如何处理?第一种情况:假定子公司在2015年6月30日(已经使用5年)该固定资产使用期满时对其报废清理,假定处置损失转入个别报表。编制抵销分录?正确答案2015年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0贷:营业外支出200借:营业外支出180(404.5)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80借:营业外支出20贷:管理费用20合并编制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贷:管理费用2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200404.5)25%贷:未分配利润年初5借:所得税费用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5第二种情况:假定2014年6月30日(已使用4年)子公司将该设备出售,并将处置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编制有关抵销分录。正确答案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0贷:营业外收入200借:营业外收入140(403.5)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40借:营业外收入20贷:管理费用2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5(200403.5)25%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5借:所得税费用1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5无形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甲公司是A公司的母公司。2001年1月8日向A公司转让无形资产一项,转让价格820万元,该无形资产账面原价800万元,累计摊销100万元。该无形资产尚余摊销期5年,假定无残值。【正确答案】(1)2001年的抵销分录:借:营业外收入 120贷:无形资产120 借:无形资产24贷:管理费用 24 (2)2002年的抵销分录:借:未分配利润年初120 贷:无形资产120 借:无形资产 24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4 借:无形资产 24 贷:管理费用 24 (3)2003年的抵销分录:借:未分配利润年初120 贷:无形资产120 借:无形资产48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48 借:无形资产 24 贷:管理费用 24 (4)2004年的抵销分录:借:未分配利润年初120 贷:无形资产120 借:无形资产72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72 借:无形资产 24 贷:管理费用 24 (5)2005年末期满时: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4贷:管理费用24 (6)如果乙公司于2003年末处置该无形资产,而且形成了处置收益,则当年的抵销分录如下:借:未分配利润年初120贷:营业外收入120 借:营业外收入48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48 借:营业外收入 24 贷:管理费用 24 第5章和第20章的关系.重难点 严可为 2014.9.27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一种特殊形式,二者原理是相同的。比较表如下: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投资时点投资时点,比较二者大小(初始投资成本,与被投资方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教材5-9原理同左。二者差额体现在合并抵销分录中的商誉。轻一P367例3(1)投资及以后投资时点,被投资方固定资产和存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对争利润的影响(应调整净利润),教材例5-11原理同左。合并工作底稿中的调整分录。轻一P366例2(1)(2)以后,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对净利润的影响(应调整净利润),教材例5-12原理同左。合并工作底稿中的调整分录。教材例20-4和教材P384的6及P385(13)上一自然段,对净利润的调整以后,初投资方盈亏(调整到公允下的盈亏)、分配现金股利、其他权益变动,权益法下的投资方的长投都要调整,教材例5-11原理同左。合并工作底稿中的调整分录。轻一P366例2(3)项目投资时,公允价与账面价不等顺、逆流交易存货调整后净利润=账面净利润(存货公允价账面价)当期出售比例交易当期:调整后净利润=账面净利润(存货公允价账面价)当期未出售比例后续期间:调整后净利润=账面净利润+(存货公允价账面价)当期出售比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调整后净利润=账面净利润(资产公允价资产账面价) /年限交易当期:调整后净利润=账面净利润(资产售价资产成本)+(资产售价资产成本)年限12 当期折旧月数交易当期:调整后净利润=账面净利润(资产售价资产成本)+当期多计提的折旧后续期间:调整后净利润=账面净利润+(资产售价资产成本)年限12 当期折旧月数后续期间:调整后净利润=账面净利润+当期多计提的折旧【例题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投资时点被投资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要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调整权益法+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分录+母公司投资收益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分录、(2个调整分录+3个抵销分录)】2011年1月1日,A公司以9500万元购入B公司股票4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占B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80。2011年1月1日,B公司股东权益账面总额为9200万元,其中股本为5000万元,资本公积为4200万元,无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0000万元。当日,B公司除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相等外,其他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均相等,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700万元,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尚可使用寿命为1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11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308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308万元,B公司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0万元。2012年6月1日,B公司出售一批产品给A公司,售价(不合增值税)为500万元,增值税为85万元,产品成本为400万元,A公司购入后作为存货,至2012年末没有对外出售。2012年8月,B公司分配现金股利1000万元。B公司2012年度发生亏损320万元。假定A、B公司在合并前无关联方关系,A、B之间的合并属于应税合并。除上述事项外,双方没有发生任何其他内部交易。A公司、B公司所得税税率均为25,盈余公积提取比例为1。要求:(1)编制2011年1月1日投资时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分录。(2)编制2011年末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投资时点被投资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要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调整权益法+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分录+母公司投资收益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分录、(2个调整分录+3个抵销分录)。(3)编制2012年末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投资时点被投资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要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调整权益法+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分录+母公司投资收益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分录、(2个调整分录+3个抵销分录)。答案:(1)编制2011年1月1日投资时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分录。借:股本【子公司期末数】5000资本公积【子公司年初数评估增值本期发生额】5000=4200+(1500-700) 商誉【权益法的投资金额大于享有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1500=9500-1000080%贷: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后的母公司金额】9500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公允下的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持股比例)2000=1000020%(2)编制2011年末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投资时点被投资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要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调整权益法+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分录+母公司投资收益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分录、(2个调整分录+3个抵销分录)。2011年没有存货内部交易2011年末对子公司个别报表进行调整借:固定资产800贷:资本公积800借:管理费用80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802011年末按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三个调整:被投资方公允下的盈亏、分配现金股利、其他权益变动。但被投资方提取盈余公积是不用调的,国为被投资方所有都权益没变动)经调整后的B公司2011年度净利润=3080-80=300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2400(300080)贷:投资收益2400借:长期股权投资800(100080,B公司增加其他资本公积1000万元)。贷:资本公积800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9500+2400+800=12700(万元)。编制2011年末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分录。借:股本【子公司期末数】5000资本公积【子公司年初数评估增值本期发生额】6000=5000+1000盈余公积【子公司期末数】308未分配利润年末【子公司年初数调整后的净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分配股利】2692=0+(3080-80)-308 商誉【权益法的投资金额大于享有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1500=9500-1000080%贷: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后的母公司金额】12700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公允下的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2800=1400020%编制2011年末母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分录。借:投资收益【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2400(300080)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600(300020)未分配利润年初0贷:提取盈余公积308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0未分配利润年末2692(3)编制2012年末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投资时点被投资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要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调整权益法+母公司长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那曲市中储粮2025秋招写作案例分析万能模板直接套用
- 中国联通黄冈市2025秋招网申填写模板含开放题范文
- 萍乡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法律与合规岗
- 三明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购销统计岗
- 2025年警犬寻人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移动阳江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行业解决方案经理岗
- 新疆地区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气储运与管道岗
- 铜仁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炼油工艺技术岗
- 中国移动钦州市2025秋招写作案例分析万能模板直接套用
- 国家能源杭州市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机加工安全生产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班组级)(精)
- 2024年武汉商学院公开招聘辅导员笔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国庆中秋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欢度双节 安全护航》主题安全教育【课件】
- 封闭区倒塌围墙修复施工方案
- 户口本翻译样本-Word范文-Word范文
- 企业融资计划书2022
- 99S203 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图集
- 多发性大动脉炎
- 光纤损耗测试记录
- 柴油发电机测试试验记录
- 观察昆虫标本实验报告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