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捻机捻股操作规程.doc_第1页
双捻机捻股操作规程.doc_第2页
双捻机捻股操作规程.doc_第3页
双捻机捻股操作规程.doc_第4页
双捻机捻股操作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CNPC-XG4205-2002 双捻机合股工艺操作规程1 内容与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双捻机合股工序的工作职责、技术要求、生产准备、生产作业、生产过程检查及信息传递等内容。本规程适用于钢丝绳生产双捻机合股岗位工作人员。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APISpec 9A 石油用钢丝绳YB/T8919 制绳用钢丝JISG3525 钢丝绳 GB 8918 钢丝绳3 工作职责3.1 做好本岗位开车前的准备工作,负责设备、工装的检查和维护。3.2 根据工艺卡片的规定进行生产。3.3 对本岗位生产的产品尺寸和质量负责。3.4 负责本岗位生产记录的整理和填写工作。3.5 保证安全和文明生产。4 技术要求4.1 制绳钢丝4.1.1 制绳钢丝应符合GB/T8919、ANSI/API 9A及其它相应的技术标准。4.1.2 制绳钢丝直径是采用精度0.01mm的千分尺,按照“十字”交叉法测量确定。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之规定。表1 钢丝直径及其允许偏差公称直径允 许 偏 差 光面和先镀后拉先拉后镀(A镀)mminmminmmin0.460.520.0180.02-0.531.500.0210.0590.030.0012注:钢丝不圆度不得大于钢丝公称直径公差之半。4.1.3 制绳钢丝的表面,在其全长上应平整、光滑,不得有裂纹、竹节、斑疤及锈蚀等缺陷,镀锌钢丝镀层应均匀一致,不应出现起皮等缺陷。4.1.4 制绳钢丝的力学性能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要求。4.1.5 欲准备使用的钢丝,必须具有完整清楚的标识。4.2 股径的尺寸测量是采用精度0.02mm的游标卡尺,按照“十字”交叉法测量确定的。其允许偏差应为公称直径的2.0%。4.3 油脂根据钢丝绳用途不同,捻股时应选择符合SY1578钢丝绳表面脂或其它技术标准的油脂5 交接班交接班时,交接双方应对本机台生产产品的规格、结构、质量品质、工艺文件、生产制造卡片、生产记录、设备运转记录、在制品状况及设备等情况交代清楚,并进行签字确认。6 生产准备6.1 工装模具准备 操作工配合领班在合股作业前对工装模具进行仔细检查和确认。检查对象包括工字轮、分线盘、压线模、矫直器等。6.1.1 工字轮:应逐个检查准备上车的工字轮。要求工字轮中心孔应光滑、无严重磨损现象(不影响阻尼调整),外型无变形,阻尼块应完好无缺。6.1.2 分线盘:分线盘不应有跳动,尺寸应符合工艺要求,穿线孔应光滑,。6.1.3 压线模:压线模应成套(同一付)使用,不应出现混装。尺寸应符合工艺要求,压线模孔型应光滑,不许有划伤钢丝的缺陷存在(如粘结、划伤、掉块等缺陷)。6.1.4 矫直器:规格应符合工艺要求。变形辊转动灵活,辊槽表面应光滑,不许有影响股表面质量的缺陷存在。变形辊应紧固在矫直器架上。6.1.5 捻距挂轮:按照工艺要求更换和安装捻距挂轮。6.1.6 皮带轮:选用适应股径的皮带轮。6.2 设备检查 操作工配合领班在合股作业前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和确认。检查对象包括模座、阻尼、摇架、导线轮、淋油器、计米器、主机运转状态、附机等。对设备的每一部分都应进行检查。检查路线是从设备的后部开始直到收线架。6.2.1 放线盘:确保线盘止挡器安装到放线架水平线盘止挡器上,用螺栓锁紧。 6.2.2 刹车盘:确保线盘止挡器与刹车盘是连接在一起的,刹车盘驱动销与线盘的转动孔连接。6.2.3 锁紧装置:要求动作灵活,锁紧可靠,零件齐全。6.2.4 穿线嘴:穿线嘴应光滑、并在通体上固定牢固。6.2.5 导线轮:应转动灵活,无表面损伤。6.2.6 淋油系统:淋油管路系统应畅通无阻,油泵和加热器启动正常。6.2.7 计米器:应完好无损,计长准确。6.2.8 旋转模座:应能压紧压线模,滑动装置完好。6.2.9 检查设备各润滑点,检查主机运转情况,按规定给设备加润滑油,主机运转应正常。6.3 物料准备6.3.1 生产股绳用钢丝由领班指定专人进行转序,合股工不得自行推运钢丝。6.3.2 钢丝转运人员按照工艺卡应提前将合股所需要的线轴按规格放在对应的车窗前。6.3.3 合股使用的油脂应由领班指定专人领取。6.4 量具准备6.4.1 操作工应准备本工序产品尺寸测量使用的钢板尺、0.02mm尺寸精度的游标卡尺和0.01mm尺寸精度的千分尺。6.4.2 在用量具必须在有效期内。6.5 工艺准备6.5.1 现场使用的工艺文件必须完整、有效。6.5.2 领班应负责指导合股工完成工艺调整,操作工应予以积极配合。7 机器上盘和穿线7.1 放线7.1.1上盘如图所示序号设备部件名称1放线盘2线盘止挡器3刹车盘4驱动销5滑轮6滑轮7螺栓锁紧8调节螺母7.1.2 首先检查车体上的轴套是否和该轮型对应,如不同应及时更换。 7.1.3 捻股工对照工艺卡片对转序线轴的标识、钢丝的强度和韧性、钢丝尺寸等进行核对。7.1.4 对于305mm以上(包括305)的工字轮应采用行车吊装,轻拿轻放,防止摔坏。7.1.5 将放线盘(1)安装到放线架水平线盘止挡器(2)上,用螺栓锁紧(7)锁住它们,确保线盘止挡器(2)与刹车盘(3)是连接在一起的,刹车盘(3)的驱动销(4)与线盘的转动孔是在一起的,并将钢丝牵过刹车系统的滑轮(5.6)并且通过放线架的圈套,引至机器的捻制入口,借助调节螺母(8)设置所需钢丝张力。7.1.6 松开张力带,调节一定预张力,能拉动即可。7.1.7 按照规定路线进行绕线,并与引线连接牢固。7.2设置刹车 刹车力需要这样选择:机器制动时整个线盘不“滑行”;捻制时股在转体内不过分被“带走”以及含在丝内正常应力不超过极限应力的10%。 7.3 捻制入口序号设备部件名称1滑轮组2分线盘3导向尖4合瓦5外过捻器7.3.1 从放线端过来的钢丝经过入口滑轮组,然后钢丝经过分线盘,被导向尖引至压下瓦的捻制点,并且以一定的节距在压下瓦处被捻制。7.3.2滑轮系统对于因捻制步骤而含再钢丝里的扭力充当了“锁住”的功能;而且,它防止扭力被“反馈”回放线盘。7.4 穿线 7.2.1穿线如图所示序号设备部件名称1牵引2带排线滑轮的横移机构3过捻单元4矫直器5牵引轮6自由偏转惰轮7槽轮8在出口端转体轴槽轮9在进口端转体轴槽轮10槽轮11收线盘12转体上槽轮7.2.2捻制不同捻向的股的退扭在旋转体内受倾斜偏转滑轮(12)的影响。当变换到另一个捻向时,要变换滑轮位置。将入口端转体轴槽轮(9)转动到特定的设定方向。将出口端转体轴槽轮(8)变换到特定的捻向7.2.3将带有捻股的工字轮装在到摇架7.2.4将捻股绕过排线槽轮(2)和槽轮(7)。将捻股按捻制方向相反方向牵拉过牵引轮(1)。然后,置入自由偏转惰轮(6)的上部轮槽和驱动牵引轮(5)的上部轮槽。随后,在两个牵引轮轮(5和6)上依照所需缠绕圈数牵绕捻股。7.2.5将捻股从牵引(1)的自由偏转惰轮(6)的下部轮槽牵引穿过校直器(4)。并将捻股相对于捻制方向穿过槽轮(10),引至过捻器(3)。7.2.6将捻股牵引拉过驱动牵引轮(5)的下部轮槽并通过偏转轮槽(7)穿过牵引器(1)。并借助于锥形槽轮(8)上的线钩子将捻股转向,脱离转体并与捻制方向相反穿过转体上的槽轮,最后将捻股穿过盘孔和槽轮(9)直到在入口端露出头。7.2.7在捻制点,借助于轧尖工具穿透芯线并与外层至少三根丝绑在一起。然后,分别处理剩余的外层丝,剪掉突出的丝头并用胶带缠紧,随后,操作机器在点动模式下运行直到整个成型产品缠绕了牵引轮一半的槽,调节好矫直器,准备进行捻制产品。8设置操作8.1设置捻距8.1.1想要的捻距通过在牵引驱动里改换齿轮获取 捻距表S=20.3144Zws/z/ZwkZws/zZwkS8.1.2更换变换齿轮按照如下所述进行序号设备部件名称1紧固螺钉2张紧惰轮3齿形皮带4齿形皮带轮5滚花高头螺钉6盖板7变换齿轮8变换齿轮8.1.2.1松开紧固螺钉(1)并卸下张紧惰轮(2)8.1.2.2移开齿形皮带(3)和齿形皮带轮(4)8.1.2.3用另一对齿轮更换变换齿轮(7,8)8.2设置捻向8.2.1捻向是靠在特定的轴上安装变换齿轮来选择的,见下图。序号设备部件名称1变换齿轮2变换齿轮3伞齿轮轴4中间轴5过捻轴8.3调节过捻器8.3.1摇架上的过捻旋转器,与矫直协同,用来将因捻制工艺引起的扭应力减到最小。8.3.2某个捻制工艺计划的最佳设置仅能以实验方法决定,步骤如下: 启动矫直器,捻制产品并检查残余扭转,如果是“紧”残余扭转(+),降低过捻速度,如果是“松”残余扭转(-),增加过捻速度。序号部件名称1ZR9变换齿轮(齿形带齿轮)2ZR9变换齿轮(齿形带齿轮)3齿形带4紧带轮n过捻旋转器的速度8.3.3想要的过捻器速度通过安装齿形带齿轮(1,2)获取。过捻单元的变速轮表n=0.193548nR ZR9/ ZR8供货范围 过捻旋转器n过捻器轴的转速ZR9ZR8bei nR=1800u/minNR=1600 u/min2323 348.38309.67*2224 380.06337.83*2125 414.75368.66* 2026 452.91402.58*1927 495.08440.07*1828 541.94481.72*1729 594.31528.27*1630 653.22580.64*1531 720.00640.00*1532 745.22660.64*1432 796.31707.83*7.3 调整、检测7.3.1 低速捻制到股在牵引轮上缠绕两圈后,停车重新调整钢丝张力。其标准为:将张力调节至钢丝公称强度对应拉力值的10%左右。7.3.2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压线模与分线盘之间的距离,一般情况下,压线模的喇叭口应紧逼自然合拢点。7.3.3 张力和距离调整好后,压紧压线模。压线模压紧标准为:当用手拽股时钢丝不向前移动。7.3.4 低速捻制过程中,仔细查看股表面,股不得有起浪和挂伤挤压现象。淋油点Into die Out of die7.3.5 当股再开出约2米后,操作工应配合工序检验人员,对照工艺单,停车测量股径和捻距,尺寸符合工艺后方可继续开车。7.3.6 压紧变形轮,开启淋油器,绑好刮油橡皮条,开始正常速度运行。7.3.7 为保证股内钢丝得到充分的润滑,捻股时必须采用正确的润滑方式,如图1所示。7.3.8 调整收股张力,保证股在牵引轮上不打滑。 图1 正确润滑方式7.3.10 合股工将股中钢丝的松紧度及股的直径、捻向、捻距、钢丝和股的表面质量等的检测结果应及时填写在股绳制造卡上,且需经过领班的确认。7.3.11 根据工艺要求设置计米长度。7.4 当合股机牵引轮带槽时,股绳应按照顺序缠绕,不得跳槽或交叉。7.5 偏摆检查与调整7.5.1 当股在瓦库上缠绕5-10圈后,应对股绳捻制应力消除效果进行检查。其方法为:将股拉出至瓦库中心线2-3米,用手轻扶(不施加限制股绳自由偏摆的约束力),以垂直于地面的直线为基准,观察股绳偏摆程度,任何用途的股绳,偏摆在11点到1点之间区间是最好的结果(能够静止在12点最理想)。如图2所示。A. 对于左同向捻钢丝绳的股绳,自由状态下股的偏转角度应控制在7点到1点之间;B. 对于右同向捻钢丝绳的股绳,自由状态下股的偏转角度应控制在11点到5点之间;C. 对于交互捻钢丝绳的股绳,自由状态下股的偏转角度应控制在9点到3点之间。12111目标值93576 图2 检查偏摆位置图7.5.2 股绳的偏摆程度可以通过矫直器上的变形轮压下量来进行调整。其调整方法为:如果股绳扭转使得股绳产生捻制趋势,则应减小压下量,否则相反。7.5.3 为控制股绳偏摆而调整压下量,须得到领班的现场确认。7.5.4 当工艺过程得到确认后,即可开始正常开车。7.5.5 当股绳的偏摆符合工艺后,应将股绳的偏摆检测结果填写在股绳制造卡上。7.6 排股股绳应在瓦库上应紧密整齐缠绕,不应出现勒股、局部笼起和交叉等现象,这对后续钢丝绳捻制非常重要。7.7 工字轮阻尼调整7.7.1 当股开出工艺要求长度的1/3左右后,停车检查工字轮阻尼。7.7.2 更换工字轮,重复检查调整阻尼。7.7.3 当股开出工艺要求长度的2/3后,需再次重新调整阻尼,这时阻尼应适当降低。8 生产过程检查8.1 在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应不断进行巡检。如果工字轮出现跳动现象,说明阻尼异常或摇架存在机械故障,必须立即停车检修。8.2 如果工字轮上的钢丝出现甩大圈,说明阻尼偏小,应进行调整;如果钢丝在通过分线盘时出现波浪现象,说明阻尼偏大或钢丝打轴存在勒盘现象,应减小张力或更换线轴。8.3 在调整阻尼或更换线轴时,应对钢丝表面质量进行检查。8.4 在股绳捻制过程中,要经常用手检查股绳质量,不许有起棱、起浪、裂缝、钢丝交错、刮伤、碰伤等缺陷。8.5 除有特殊要求,捻股时应淋油,并应随时注意淋油状况,防止断油和淋油过多,油缸应经常加油,保持油脂干净。12 捻制过程缺陷处理12.1 定义和术语返工品:需要重新制造,以满足初始设计要求的产品。修理品:虽然不符合最初设计要求,但通过技术处理可以保证安全使用的产品。合格品:无外观和性能观缺陷,完全符合最初设计质量要求的产品。12.2 典型的局部缺陷12.2.1 断丝:钢丝出现断裂的现象称断丝。12.2.2 缺丝:股绳全长或局部出现钢丝不连续的现象称缺丝。12.2.3 打扭:在不受约束情况下股绳自然相结成环状的现象称打扭12.2.4 乱捻距:股绳捻制出现局部捻距不均匀的现象称乱捻距。12.2.5 跳丝:股绳中钢丝不在规定几何位置上的现象称跳丝。12.2.6 股丝松动:股中钢丝出现松动的现象称股丝松动。 12.2.7 起棱:手感股绳表面不圆整的现象称起棱。12.2.8 起浪:股表面沿轴向出现螺旋状的现象称起浪。12.2.9 润滑不良:股绳局部出现钢丝缺油的现象称润滑不良。12.2.10 表面损伤: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