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金融并购案收官 新平安银行不会退市?.doc_第1页
中国最大金融并购案收官 新平安银行不会退市?.doc_第2页
中国最大金融并购案收官 新平安银行不会退市?.doc_第3页
中国最大金融并购案收官 新平安银行不会退市?.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金融并购案收官 新平安银行不会退市?2012年06月26日“中国平安若成功整合深发展,是否将其统一更名为平安银行?”2010年8月25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在上海举行中期业绩说明会上,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曾把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银行”)与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发展”,000001.SZ)的“合并问题”抛给了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当时,马明哲并没有给出直接答案,仅表示:“(中国)平安和深发展的整合推进目前在积极地和有关监管部门进行沟通,一旦有了确认的消息,会第一时间公告和披露。”近两年后的2012年6月14日,深发展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公告称,深发展已完成吸收合并平安银行的所有法律手续,深发展和平安银行已经正式合并为一家银行。与此同时,深发展还披露,股东大会已经通过了合并后的银行名称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平安银行”),尚待相关工商登记管理机关和银行业监管机构审批,后续更名相关事项将按照法律法规及时予以公告。这也印证了市场两年前对于“平深恋”的猜测:中国平安想要的不仅仅是深发展的资产,更需要将其银行业务纳入中国平安大家庭中,并最终完成金融控股集团的构建。不能只有刹车没有发动机深发展整合平安银行并最终更名,被市场认为“中国史上最大金融并购案”正式收官,交易总对价达到了291亿元。以保险业务起家的中国平安,为什么会如此大手笔深化其银行业务?中国平安总经理任汇川今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有这样的比喻:如果把综合金融产品比喻成一辆汽车的话,保险产品更像汽车中间一些安全气囊、刹车系统,但是真正能够让汽车动起来,则需要像银行的贷款平台、券商的投融资平台这样的发动机系统。然而,在中国平安大战略中,银行业务恰恰是其短板。中国平安内部一位高管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部没有强劲高效发动机的汽车,客户是不会满意的,为了这个目标我们筹划了十来年,真正开始做也已经用了8年的时间,实现了三步走。”2003年底,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信托携手汇丰控股集团,成功收购福建亚洲银行(2004年更名为“平安银行”),开国内保险公司收购银行先河,也是中国平安涉及银行业务的开端。然而,当时的平安银行在规模、区域、业务等多方面受到政策限制,根本无法和保险业务形成协调效应,被视为鸡肋。一位在中国平安内部工作多年的资深高管向中国经济周刊回忆:“集团想在银行业务上一步到位,即参与收购重组中的广东发展银行。”然而,面对花旗竞购团和法兴竞购团的双重绞杀,中国平安最终在这场广东发展银行争夺战中败下阵来。中国平安管理层意识到:脚踏实地布局银行板块才是明智之选。2006年8月,中国平安以49亿元购得深圳市商业银行89.24%股权,成为该行最大股东。2007年6月,银监会批准深圳市商业银行吸收合并平安银行(20042007)并更名为深圳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平行”)。2009年1月,深平行经银监会批准更名为平安银行(20092012)。在成立伊始,时任深平行行长的理查德杰克逊(现任深发展行长)曾这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希望监管部门允许我们每年开设23家分行。深平行下一步的工作是积极在新地区开设新分支机构,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全国性意义的平台。”业内普遍认为,想把深平行打造成全国性意义的平台显然有些“画大饼”的成分。在当时,深平行仅仅在深圳、上海、福州三地设有49家机构。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截至去年年末,平安银行(20092012)也只有深圳、上海、福州、泉州、厦门、杭州、广州、东莞、惠州以及中山等城市的76家网点,甚至不及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相比之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发展已成为一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22个经济发达城市设立有约300家分支机构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事实上,在全国银行系统可供参股控股资源已经不多的情况下,深发展的确是中国平安最为合适的战略选择。2011年7月,中国平安以持有平安银行(20092012)约78.25亿股股份(约占平安银行总股本的90.75%)及现金约26.9亿元全额认购深发展非公开发行的约16.38亿股股份。自此,深发展通过持有平安银行约90.75%的股份成为其控股公司;中国平安及其控股公司通过持有深发展52.38%的股份,成为其控股公司。直到今年6月14日,深发展和平安银行正式合并为一家银行。一位深发展公共关系部门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两行合并完成之际,已实现了两行绝大多数业务的互联互通,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基本一致,两行原有的特色业务也基本实现了共享。”深发展提供的信息显示,个人客户可凭银行卡到原两行的任一网点办理存取款、转账汇款等金融交易业务,还可凭银行卡和存折在重叠分行地区(深圳、广州、上海、杭州)原两行的任一网点办理网银签约、密码挂失等部分非金融交易业务。银保合作的优势“在银行业务发展战略上,公司除了利用传统发展模式以外,将共同分享(平安保险业务的)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目前,银行信用卡62%来自交叉销售,银行存款业务中有22%来自交叉销售,交叉销售是中国平安发展银行业务最大的优势。”2010年8月,马明哲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所谓交叉销售是一种发现顾客多种需求,并满足其多种需求的营销方式。根据中国平安2011年年报显示:当年,平安产险保费的14.3%、信托计划的9.4%、银行零售存款和信用卡的42.9%和平安大华首只基金募集资金的63.3%均来自于交叉销售渠道。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中国平安内部了解到,其保险业务和非保险业务分别占利率的65%和35%;集团公司已经制定了五年规划,希望保险业务利润和非保险业务利润实现五五开;未来十年,保险、银行、资产管理的利润各占1/3。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银行业务板块必须通过交叉销售从包括保险业务板块寻找利润来源。深发展6月14日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新闻稿中显示,新平安银行拥有的27个分行和395个营业网点已覆盖了中国平安约80%的客户群。未来,新平安银行将依托中国平安强大的资源优势,包括7000万个人客户、200万公司客户和50万销售队伍,提升交叉销售的广度与深度。目前,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巨无霸,占据了90%以上的金融资产和绝大部分金融渠道,这使得包括证券、基金、信托等其他金融形态往往需要依靠银行渠道销售产品。因此,拥有银行渠道和平台将增强中国平安旗下各个产品线的销售能力。任汇川就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未来的平安银行将成为中国平安的货架和收银台。中国平安拥有保险、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信托、资产管理等一系列的金融牌照,这也使其成为目前国内最有可能实现交叉销售的综合金融集团。不退市是“暂时安排”?目前,国内力图成为金融控股集团的主要有三家样板式企业: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和中国平安。中信集团采用了旗下子公司分别上市的金融控股模式,中信证券、中信银行、中信信托等分别单独上市,其内部合力并没有显现出来。一位资深的金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真正的金融控股应该只有一个上市公司,由这个上市公司绝对控股旗下所有的金融企业。国外的金融控股集团都是这种模式,因为这样才能利用同一只股票作为激励约束的标杆,有效地形成内部合力,起到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作用。”多年前,中国平安就提出了“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的综合经营策略。如果按照这一思路,外界纷纷猜测,借着深发展的壳而蜕变出的新平安银行是否也会退市,以完成中国平安整体上市的金融控股布局。6月14日,深发展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新闻通稿特别对此作出了说明,强调“保持上市地位,专注银行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