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案例分析.doc_第1页
《再见了,亲人》案例分析.doc_第2页
《再见了,亲人》案例分析.doc_第3页
《再见了,亲人》案例分析.doc_第4页
《再见了,亲人》案例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见了亲人案例分析一、谈话导入1、上课前,有个词语,我们讨论一下,大家看(板书:亲人),同学们读一下。齐读“亲人”,谁能告诉我,在你的身边谁是你的亲人?(生)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我的亲人。(师)为什么?(生)因为他们和我有血缘关系。(师)很好。请坐,还有吗?(生)我的外婆、外公也是我的亲人。(师)对!外婆、外公也和你有血缘关系。(生)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是我的亲人。(师)一点不错,你爱你的亲人吗?(生)我爱我的亲人,亲人也爱我们。(师)对,同学们,亲人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为我们倾注了全部的爱心,我们和亲人之间的爱是无私的。(生)一齐点头2、师过渡:无私的爱、真挚的爱为不具备血缘关系的人中间会不会出现呢?(生)我认为会,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有困难的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都不得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师)说得真好,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板书:再见了亲人)二、整理问题,理解课文1、齐读课题:通过课前预习课文,说说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谁?(大娘 小金花 大嫂)“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中国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说的)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是亲人呢?想信学习了课文之后你便能找到答案。我们深入研究这个问题。默读课文1、2、3自然段,想一想,她们为志愿军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读书)指生填:投影1:为了志愿军,大娘 为了志愿军,小金花 为了志愿军,大嫂(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那个句子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投影2: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投影3: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读完这段话,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大娘?感情朗读。师:多好的妈妈呀,八年了,她那慈母般的关怀,温暖了多少战士,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战士们怎能忘记?在离别的时刻,老妈妈还不顾疲劳,送了一程又一程,看,这是75岁的老大娘和我们的战士张习武挥泪告别。投影4:图片投影5: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师:谁来读这段话和大娘告别?大娘就是停不下送别的脚步,我们只好请求她,谁读?大娘就是不肯回去,没有办法,我们再来恳求她,谁来?大娘还是不肯走啊,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命令她,谁来?(一生读)齐读。(2) 看第二段,那个句子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投影6: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从中看出小金花是个怎样的孩子?指生读小金花的话,够不够狠?谁再来?师:小金花和妈妈为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我们怎能不把她称为亲人呢?(3)自由读第3段,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说你的感受。师:是啊,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她们就是我们的亲人哪!亲人仅仅是这三个人吗?是所有朝鲜人民。(4) 朝鲜人民这样无私地奉献着她们的爱,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从文中找找看。投影7: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师: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板书:伟大友谊鲜血凝成胜似亲人)5、8年的情谊,怎能舍得马上分开?投影:分手图投影出示: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时,在车站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换来的友谊。师:看到鲜血,我们会想到战争。这个故事的人和事就是发生在抗美援朝的时期。老师已经让同学们搜集了一些资料,并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请看大屏幕。看了这段资料,你想说点什么?(生自由说)投影出示:最后三段,齐读。师:这是我们志愿军的心声,朝鲜人民也会对我们怎么说?名称换了,话语没有变。再读师: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去,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个声音再见了亲人师:学完这篇课文,你对亲人一词,有了哪些新的理解?(给予我们爱的人,为我们付出代价的人)三、教学反思新课程、新理念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人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采用的是情感教学。启发学生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再见了,亲人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如何凭借本文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呢?尝试如下: 一、整体入手,感知情感 教学伊始,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后,引出问题,使之感知情感。1、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质疑:亲人指谁?是谁的亲人?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题目中的再字怎么理解?使学生了解“亲人”指的是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之类的朝鲜人民。志愿军所以称她们为亲人,是因为中朝人民在共同的抗美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题目中的“再”字揭示了多次相见中的“最后一次”,含有一种何日复相聚的惜别之情。从而使学生感知情感的倾向。2、从典型事件入手。以“文章写了哪四件典型事例”让学生知道文章通过“送打糕”、“救伤员”、“救侦察员”、“挖野菜”四件典型事件,来赞扬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让学生在感知材料的过程中,感知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情感流向。“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之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二、细析事例,感受情感本文由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三个故事组成。作者选取了老人、小孩、中年人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主题。由于课文的前三段的结构与表现手法基本相同,在教学中我对第一段做了详细的讲解与指导。设计“志愿军战士与大娘话别时追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等问题,让学生了解志愿军与大娘告别时,追述了三件事:一是大娘已经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这样写的目的在于体现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表现了这种感情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接着,让学生自学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二、三意义段,使之具体体会小金花对敌人的仇恨和对志愿军的深情,以及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而致残,付出了多么高的代价,从而受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厚情感。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应该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能培养人云亦云的听众。三、品味词句,体会情感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好好品析,让学生体会情感。课文在追溯那难忘的往事时,出现了好些“血”,“泪”的词语,比如:“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失去妈妈”,“失去双腿”中的三个“失去”,充分说明了朝鲜人民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乃至亲人的生命。又如“雪中送炭”说明大娘冒死送打糕的原因;“同归于尽”体现了小金花的妈妈痛恨敌人、热爱志愿军的感情;“噩耗”反衬小金花的刚强;“倒在血泊里”、“代价”说明朝鲜人民为志愿 军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通过琢磨词句,让学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引起学生“内心体验”。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那山高海深的、不是亲人却似亲人的感情。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课堂阅读的组织者、促进者,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的权威。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 四、设计引读,抒发情感学生在领悟情感的同时,必然会激起表达感情、抒发情感的欲望。此时,我设计引读,更好地让学生抒发情感。比如第四段,可按火车“启动”、“徐徐开出”、“飞驰而去”三个过程设计引读。像最后一个过程列车“飞驰而去”,就是这样设计引读的:“战士们深深地依恋朝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