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缘牡蛎养殖技术介绍.doc_第1页
花缘牡蛎养殖技术介绍.doc_第2页
花缘牡蛎养殖技术介绍.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花缘牡蛎养殖技术介绍近年,在日本,一种比太平洋牡蛎长得还大,并可于夏季上市的牡蛎,即花缘牡蛎,因市场需求扩大,价格坚挺,作为新的养殖对象,备受青睐,并已在日本海侧和大平洋侧各地用于生产。 自然分布与生态特点分布:在日本,花缘牡蛎广泛分布于青森县陆奥湾以南日本海和太平洋沿岸。不过,商业捕捞主要限于秋田、山形、鸟取各县日本海沿岸,1986-1996年,3县合计渔获量约300-600吨。在京都府,该贝捕捞开始于1991年,近年渔获量急剧上升,1998年最高达2080吨,赶上上述主要生产县。在岩手县,近年也发现该贝在有些海区形成捕捞资源,捕捞也已开始。生境:花缘牡蛎栖息于外洋岩礁海域,见于干潮线下至20米水深。栖息海区盐度据说窄于太平洋牡蛎,为28-35。不过,日本各主产地近处多有大河流入,在京都府,主产地也受由良川河水影响。产卵:天然花缘牡蛎产卵期为8-10月。在京都府宫津市岛阴海区,时值水温由最高值下降到25之际。生长:天然花缘牡蛎生长速度并不十分清楚。在鸟取县,对水深15-20米人工礁所附天然花缘牡蛎调查表明,3龄壳高约10厘米,体重约200克,4龄壳高约13厘米,体重约370克。另外,据说体重长到1公斤左右约需10年。苗种繁育与成贝养殖在日本,花缘牡蛎苗种生产与养殖试验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苗种繁殖:苗种繁殖使用天然亲贝或养成亲贝。优质亲贝可采近亿粒卵。采卯时期为天然亲贝自然繁殖季节,即夏末秋初。采卵与采精采用切开法。受精卵于受精后第2天发育成D形浮游幼体。D形幼体收容于500升水槽饲养。D形幼体饲养所用饵料多为角刺藻和拟球藻。幼体收容后第5天全部换水,尔后,每3天全部换水。培育约20天,浮游幼体发育成附着前变态幼体(360-370微米)。稚贝培育:采苗多用虾夷扇贝壳和牡蛎壳。培育装置为500升水槽,培育期间,间断充气(30分钟)。每日换水,附着稚贝水槽培育所用饵料与浮游幼体培育相同。500升水槽收容30万个变态幼体,饲养15天,可望生产7万个以上壳高1-2毫米稚贝。稚贝达数毫米壳高后多移到海面培育。出池稚贝随采苗贝壳装入网笼下海垂养,直至壳高达1厘米。下海稚贝培育期长短取决于下海时期,短则1个月左右,长则3个月左右。下海稚贝培育成活率与下海稚贝壳高和采苗贝壳附苗数量有关。壳高2毫米以内,下海规格越大,成活率越高。每片采苗贝壳附苗数量越多,成活率越低。下海规格平均壳高2毫米稚贝海面培育成活率可达50以上。成贝养殖:壳高1厘米左右稚贝即可用于成贝养殖,与太平洋牡蛎养殖相同。花缘牡蛎养殖实施垂绳吊养,即附苗贝壳夹在绳内,吊挂垂养。附苗贝壳夹距多为30厘米以上。在延绳养殖场合,200米大绠垂挂150-200串,每串夹入采苗贝壳10-15片。在有些地区,在养成后期实施分苗吊挂养殖或网笼养殖。养殖水深设定既要考虑花缘牡蛎生长,又要考虑污损生物附着。在有些海区,6-8米为宜,而在有些海区,10米左右为宜。在成贝养殖生产中,作业主要在于苗种垂挂、附着生物清除、拆绳分养。在附着生物中,贻贝和藤壶危害最大。适时清除这类附着生物,至关重要。养殖花缘牡蛎生长与海区水温环境、饵料生物环境、养殖水层、采苗贝壳附苗密度有关。在岩手县,养殖开始1年后,平均壳高约7厘米,2年后,平均壳高约11厘来。在京都府,在内湾海域,养殖3龄贝平均壳高达122-159毫米,平均体重达311-454克,平均肉重达59-71克。养殖开始两三年后多可上市。养成期间成活率也与采苗贝壳附苗密度有关,密度越大,脱苗越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