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課飲馬長城窟行補充資料 樂府詩導讀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樂府詩概說),分論樂府的由來、樂府詩的界說、樂府詩的分類、樂府詩的特質題材內容富有寫實精神,表達形式具有民歌的特色、詩樂合一呈現樂教的意義。第二節(兩漢樂府),主要有四大類:(一)幻想之類(二)說理之類(三)抒情之類(四)敘事之類。漢代樂府無論題材內容、藝術形式對後世詩歌均具有重大影響。第三節(南北朝民歌),男方民歌以將難的吳聲歌、荊楚的西曲歌為代表。吳歌豔麗而柔弱,西曲浪漫而熱烈。北方民歌約有五類:(一)戰爭(二)羈旅(三)豪俠(四)閨情(五)貧苦。比較而言,北方民歌內容題材較廣泛,南方民歌則幾乎全是情歌艷曲;北方民歌表情直率而熱烈,南方民歌則隱曲細密。 第一節、樂府詩概說一、 樂府的由來樂府詩作為一種詩體的名稱,是由漢代專門掌管音樂的一個官署名稱樂府而來的。漢代人把當時由樂府機關所編錄和演奏的詩篇稱為歌詩,魏晉六朝時人,才開始稱這些歌詩為樂府或樂府詩。漢代樂府機關,是漢武帝時開始設立的。它主要的任務,是編製樂曲供朝廷各種典禮、宴會使用。另外,它也訓練樂工,收集歌詩。又據歷史記載,漢初惠帝時,已有樂府令的設置,但擴充為大規模的專署,則始於武帝。武帝時代的樂府,據稱備員有八百多人,並設有令、音監、游徼等各級官吏。當時採集民歌的區域遍及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其採集地域之廣,規模之大,可以說是繼周代【詩經】以後,又一次收集民間詩歌的壯舉。採集的總數計一百三十八篇,這數目已接近【詩經】的國風。可惜這些作品並沒有全部流傳下來,現在我們看到的漢代樂府民歌,大多是後來收集到的東漢時期的作品。到了魏晉時代仍有樂府機關的設置,但未見記載有採集民間詩歌的事。只有兩漢時代的樂府民間歌辭,有些還在繼續演唱、使用,這樣,它對於漢樂府詩無疑起了保存和流傳的作用。六朝時沈約住【宋書】,這些樂府詩便被載入該書的【樂志】。至東晉後的南北朝時期,帝王公卿縱情聲樂,又開始收集民歌俗曲,因此,流傳在當時南、北方的民歌,又被保存不少,僅南朝樂府詩流傳下來的就有四百八十餘篇,不僅數量多,而且與漢樂府詩也有不同的特色。兩漢、南北朝樂府詩除了所收集的民間作品外,還有一部份是帝王、文人和樂府中樂工們創作的。漢代有名的樂工李延年,文人司馬相如,他們都曾參加樂府歌辭的創作。三國時的為國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更是樂府名家。南朝時的梁武帝和諸王貴族,也都有樂府作品。二、 樂府詩的界說所謂樂府詩,主要是指兩漢至南北朝由當時樂府機關所採集來的民歌,但這只是最初的情況。後來從文體分類上講,所謂樂府詩,它的範圍不僅是指這些民歌而已,還包括後世作家的仿作在內。這種仿作的作品也有幾種不同的情況:(一) 按照樂府舊的曲譜,重新創作新辭,性質上還是入樂的。(二) 由於舊譜的失傳,或由於創作者並不熟悉和重視樂曲,而只是沿用樂府舊題,模仿樂府的思想和藝術風格來寫作的,實際上已不入樂。(三) 連舊題也不襲用,而只是仿效民間樂府詩的基本精神和風格,完全自立新題和新意,當然它也是不入樂的。這三類中,以第二類為最多和最常見。利用樂府舊題寫作樂府詩,是從漢末建安時代開始的。建安時代,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出現了一批作家,又以曹植首開風氣之先,開始襲用樂府舊題,模仿兩漢樂府詩的風格來寫作。在這些作品中,有的是依漢樂府的舊曲創作出來的新辭,但大部分則已是不再入樂的作品。從這以後,文人創作的樂府或樂府詩,與音樂卻沒有太大的關係了。隋唐以後,用樂府體寫詩一直很盛行,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高適和張籍等,都有許多樂府名篇,他們都不過是用樂府古題,學習古代民間樂府歌辭緣事而發的現實主意精神,在形式上不拘字數,不避雜言而已。中唐以後,文學史上又出現一種新樂府,它的倡導者是元稹、白居易。這種樂府詩的特點,是所謂即事名篇,無所依傍,也就是說,它不僅不依舊譜,不入樂,而且連樂府舊題也取消不用。這種情況實際是從杜甫開始的,元、白再加以發揚光大它之所以也稱樂府,只不過在表現手法上對和樂府有所繼承和模仿罷了121110987654321新樂府辭雜歌謠辭近代曲辭雜曲歌辭琴曲歌辭舞曲歌辭清商曲辭相和歌辭橫吹歌辭鼓吹歌辭燕射歌辭郊廟歌辭有辭而不入樂。唐代的新樂府。民間樂府。有聲無辭。朝廷貴族的樂府。民間樂府,各地民歌,範圍廣泛,作品眾多。外國來的樂府,多戰歌及歌頌武功之辭,以簫笳為主。朝廷貴族的樂府,臣下歌功頌德之作。三、 樂府詩的分類宋代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一百卷,這是一部對唐五代以前的樂府詩帶有集大成性質的總集,它將歷代樂府詩分為十二類:(一)【郊廟歌辭】是朝廷祭祀用的樂章。古代皇帝立郊祭祭天地,於宗廟祭祖先,郊廟歌辭便是郊祭、廟祭時歌頌天地、祖宗的樂章。(二)【燕射歌辭】是帝王宴請宗族、親友、賓客和大射時所奏的樂曲。(三)【鼓吹歌辭】起初是一種軍樂,後來一度與俗樂結合,但漢以後又轉為雅樂,用於朝會、田獵、道路、遊行等場合。歌詞今存【饒歌】十八篇,其中有若干首是民歌。(四)【橫吹曲辭】也是一種軍樂,來自西域。漢曲多已不存,【樂府詩集】中所收的【梁鼓角橫吹曲】是從北朝傳來的,其中保留了一些北方民族的民歌。(五)【相和歌辭】原是漢代的民間歌曲,包含不少民歌,後來產生了大量受民歌影響的文人作品。相和歌中的平調、清調、瑟調三部類,稱清商三調,曹魏開始特別發展,成為相和歌的主要部份。(六)【清商曲辭】是南朝入樂的歌曲,郭茂倩將這些歌曲分為【吳聲歌】和【西曲歌】,晉、宋、齊時代江南一帶的【子夜歌】就收在吳聲歌曲中。(七)【舞曲歌辭】現是配合吳踊而作的,郭茂倩分為雅舞、雜舞兩大類,前者用於郊廟朝餐,後者用於宴會遊樂。(八)【琴曲歌辭】是由琴伴奏而作的歌辭。(九)【雜曲歌辭】這類歌辭所收曲調,在唐宋時代配樂情況已不清楚,有的只是文人案頭之作,根本沒有配樂。因其數量甚多,內容複雜,故稱為雜曲歌辭。察其風格,多數與相和歌辭、清商曲辭相近。(十)【近代曲辭】這一部分是收編的隋唐兩代的樂府作品。這一部分收羅較龐雜,且都是文人作品。(十一)【雜謠歌辭】包括一些歷代民間謠諺和一些短歌,其中還有不少童謠,收羅是較為龐雜的。(十二)【新樂府辭】指的是唐代詩人所寫的即事名篇,不復倚傍的一種歌行體的樂府。由杜甫肇始,而元稹、白居易發揚光大。新樂府辭連古樂府的曲名都不沿用了,也就與音樂無關,所以這應該說是由樂府生發出來的一種新的詩篇,新的體裁。上述十二類中,郊廟、燕射、鼓吹、橫吹、舞曲、屬於官樂,主要是廟堂文學;相和、清商、琴曲、雜曲,屬於常樂,主要是一般流傳在民間無名氏的作品。這兩者都是入樂的。其中近代曲、新樂府、雜謠歌辭,就不一定都是入樂的作品了。就宋人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所作的分類和所收的作品看,其中鼓吹、橫吹、雜曲、相和、清商和雜謠歌辭,都有些民間優秀的作品,可以說是樂府詩的精華所在。四、 樂府詩的特質樂府詩的特質,可以先由古詩與樂府詩的異同說起。(一) 就作者而言:樂府為民間作品,古詩多係士大夫階層之作。(二) 就詩樂關係而言:樂府可歌,古詩不可歌,只能吟誦。(三) 就形式句法而言:樂府多長短句,古詩多形式整齊之五言詩或七言詩。(四) 就題材內容而言:樂府以紀功敘事居多,古詩則任意所之。(五) 就作品風格而言:樂府貴遒勁,古詩尚溫雅;樂府較顯露,古詩較含蓄。具體而言,樂府詩的特質蓋有三端:(一) 題材內容富有寫實精神:樂府詩來自民間,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富有寫實精神,廣泛地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現實生活與思想情感。以漢代民間樂府為例:描述逍遙快樂生活的,如江南可採蓮: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再如悲歌: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思念故鄉,鬱鬱纍纍。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描述戰爭繇役之苦的,如戰城南:戰城南,死邦北,野死不葬鳥可食。為我謂鳥: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歸。反映社會問題的,如東門行:出東門,不顧歸。來入門,悵欲悲。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脯麋。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咄!行!吾去為遲!白髮時下難久居。此外,如孤兒行敘孤兒的苦楚,婦病行敘病婦的貧寒,上山採蘪蕪敘棄付的痛苦,都深刻地反映了種種社會問題。抒寫男女之情的,如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截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此詩以扇譬喻女子的遭遇,扇有動搖微風發的用途,有出入君懷袖的恩寵,但是時過之後就被棄捐篋笥中了。他如情感熾熱的有所思、上邪,篇幅較長的敘事詩陌上桑等,都是十分動人之作。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漢代的詩歌】曾比較樂府民歌和詞付的內容:一種是上層社會的裝飾品,帶著濃厚的貴族色彩和典麗的氣息;另一種是社會民生的表現,在質樸的文字裡,蘊藏豐富的情感與真實的內容有的描寫戰爭,有的表現饑寒,有的歌詠孤兒病婦的悲哀,有的描寫家庭男女的悲劇。這一切都具有活躍的生命,表現了民間歌辭的藝術價值。(二)表達形式具有民歌特色樂府詩文字樸實,語言活潑,情感熱烈, 在表達形式上自由變化,充分顯現民歌的特色。就其最具體而言,有三項特色:多用問答的形式,如【上山采蘼蕪】: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閤去。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妹。 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 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字句自由變化,長短不拘,從一二字到八九字,參差不齊。如(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蝳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妃呼豨!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臾高知之。再如(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兩首都是和樂府中的情歌,前一首以女子的口吻,敘她聽到情人變心的消息,下定決心要一刀兩斷,但回想起當初的兩情相悅,內心又難以割捨,究竟絕與不絕呢只好無奈地說:算了,甭再想他了,等天亮了,天日自會照亮我的心!後一首也是出自女子口吻,指天發誓,永遠相親相愛,顯示愛情的堅固永久,無以復加。兩首詩的句法參差,自由變化,適足以流露熾熱的摯情。常有長篇的敘事詩。如漢末的(孔雀東南飛):(木蘭辭)與(孔雀東南飛)並列為南北民間敘事詩的代表作。(孔雀東南飛)屬家庭悲劇,(木蘭辭)屬社會喜劇,分別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自從此詩流傳之後,木蘭從軍的故事不但在歷代的詩歌、戲劇中不斷出現,更活在廣大的中國人心目中。樂府詩在表達形式上,除了以上三點以外,常用譬喻、雙關的修辭方式,語言通俗,保存口語等,也是十分顯著的特色。(二) 詩樂合一呈現樂教的意義最早的文學形式,往往是詩歌、音樂、舞蹈三者合一。(禮記樂記)云: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接本於心(周禮地官司徒):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以五禮防民之偽而教之中,以六樂防民之情而教之和。中國在傳統溫柔敦厚的詩教之外,尚有致中和的樂教。因為樂本人心,聲有哀樂,性情相通,靈氣相契,能在無形中陶冶性靈,變化氣質。第二節、兩漢樂府漢代為樂府民歌之產生期,洋溢著民間文學充沛的生命力。恨樂府保存了漢代民歌的真實面貌,內容題材包羅廣遠,形式自由活潑。據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所論,主要有幻想、說理、抒情、敘事四類:一、 幻想之類:所謂幻想之類,指遊仙之作。(漢書方術傳敘):漢自武帝頗好方術,天下懷協道義之士,莫不負策抵掌,順風而屆焉上行下效,蔚為風氣,社會風氣影響及於詩歌,所以漢樂府多神仙迂怪之作。如:長歌行仙人騎白鹿,髮短耳何長!導我上太華,攬之獲赤幢。來到主人門,奉藥一玉箱。主人服此藥,身體日康強。髮白復更黑,延年壽命長。二、 說理之類說理之類的作品,多言處世避難,安身立命之道,主要表現儒家道家思想。前者往往含有教訓意味,後者常見度世之點化作用,多用寓言體。如: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華黃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三、 抒情之類(文心雕龍體性篇)云:氣以實志,志以定言;吐納英華,莫非情性。詩歌乃性情之流露,抒情之作最多。如:公無渡河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這首詩只有短短四句,才十六個字,卻刻畫了一幅悲劇圖。崔豹(古今述)述其本事云:箜篌引者,朝鮮津卒霍里子高妻麗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髮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云云,聲甚悽愴,曲終亦投河而死。子高還以語麗玉,麗玉傷之,乃引箜篌而寫其聲,聞者莫不墮淚飲泣。麗玉以其曲傳鄰女麗容,名曰(箜篌引)。前三事敘事由公無渡河的勸阻,到公竟渡河的恐懼,乃至墮河而死的罹難,逐句推向高潮,正是悲劇的三部曲。第四句抒情,當奈公何的哀嘆,充斥了無奈、遺憾!白頭吟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渡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淒淒復淒淒,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竹竿何嫋嫋,魚尾何蓰蓰。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四、 敘事之類漢樂府多緣事而發,顯現當時的民俗風情,政教得失,頗多具社會性的客觀敘事之作。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使得歸。道還鄰里人:家中有阿誰?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纍纍。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中庭生旅殼,井上生旅葵。春殼持作飯,採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漢代的樂府民歌,創造了光輝的藝術價值,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民生。對後世文字影響重大。根據北京大學(新編中國文學史)所論,主要有兩項:(一) 題材內容方面兩漢民歌深刻地影響著唐代的詩人。它的浪漫和寫實精神,到了唐代都得到了高度的發展。推崇漢魏風骨的陳子昂,從他的(感遇詩)所描繪的戰爭慘狀,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樂府民歌的影響。偉大詩人李白,對漢代民歌下了很大的工夫,幾乎每一個樂府調子,他都有擬作。其中許多詩都發揮了樂府古辭的原意,使漢民歌的精神發揚光大,創造出了許多不朽的浪漫詩篇。詩聖杜甫,更是兩漢民歌寫實主義傳統的忠實繼承者和發揚者。和兩漢民歌一樣,他的詩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唐代人民的生活。可以看出,他的(無家別)是受(十五從軍征)的影響,(石壕吏)也受(巴人刺巴郡守歌)的影響。到了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白居易,便把他所寫的關心人民疾苦,深刻地反映現實的優秀詩篇稱為新樂府,這正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因事立題的樂府民歌精神的繼承。由此,中唐形成了波瀾壯闊的新樂府運動,對兩漢以來的優秀文學傳統的繼承與發揚,在中國詩史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二) 藝術形式方面在藝術形式方面,漢民歌同樣對以後文學發生了巨大影響。歷代的詩人大都注意民歌的通俗樸素的語言和剛健清新的風格,使不同時代的詩歌,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活力。建安、唐代的詩人們一方面吸收民歌的精神時,同時也在努力模仿它的藝術形式,並繼續發展。所謂樂府精神,實際上是包括內容、形式兩方面的。形式的通俗,與平民生活的接近,就不斷掃蕩著詩壇上華麗典雅的形式主義的詩風。樂府民歌中敘事詩的發展,尤其是敘事、抒情的融合,也直接影響著後代詩歌,使中國許多抒情詩,很少採用抽象的、單純的抒情方式,而常常採用具體地描繪形象、事件,以寄託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從建安詩歌多採用敘事體到唐代詩歌的發展,都可以看出這一點。第三節、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為樂府民歌之發達期,一方面繼承了兩漢樂府的優良傳統,一方面形成了特殊的風格。由於兵戈擾攘,南北長期分立對峙,政治、經濟、文化有相當差異,再加上地域色彩,南朝民歌與北朝民歌分別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與情調。大抵而言,男方民歌內容較單調,幾乎全是形式短小的情歌;北方民歌內容較廣闊,風格較遒勁。以下且分別予以闡論。一、 南方民歌南方民歌主要係存在(樂府詩集清商曲辭)裡,以江南的吳聲歌、荊楚的西曲歌為代表內容同為男女情歌,文字與形式同樣保存著民間文學的真面貌,然而風格卻有所不同:吳歌豔麗而柔弱,西曲浪漫而熱烈。(一) 吳聲歌【晉書、樂志】:吳聲雜曲並出於江南,東晉以來,稍有增廣。甚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蓋自永嘉渡江之後,下及梁陳,咸都建業,吳聲歌曲起於此也。吳聲歌以五言四句的小詩為主,用清新淺近的語言抒寫真摯的情感。有十幾種曲調,數量最多的是(子夜歌)、(子夜四時歌)、(讀曲歌)、(華山畿)等。子夜歌宿昔不梳頭,絲髮散兩肩。婉伸郎膝上,何處不可憐!始欲譏郎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朝思出前門,暮思還後渚。語嘆向誰道,腹中隱憶汝。擘枕北窗臥,郎來就儂嬉。小喜多唐突,相憐能幾時?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聞歡喚聲,虛應空中諾。子夜歌共有四十二首,頗見小兒女之嬌態憨情。末一首敘徹底難眠,相思成幻之情,顯現了刻骨銘心的執著之情。子夜四時歌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明月照桂林,初花錦繡色。誰能不相思,獨在機中織。羅裳乍紅袖,玉釵明月璫。冶遊步春路,艷覓同心郎。(子夜四時歌)共七十五首,以上為春歌。第一首用擬人的筆法,將春花、春鳥、春風投射了女主角的情感,讀之令人可思可感;點名主題的吹我羅裳開,更是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朝登涼台上,夕宿蘭池裡。乘風采芙蓉,夜夜得蓮子。昔別春風起,今還夏雲浮。路遙日月促,非是我淹留。鬱蒸仲暑夜,長嘯出湖邊。芙蓉始結葉,花艷未成蓮。以上夏歌,芙蓉諧音雙關夫容,蓮雙關愛憐的憐。字裡行間,雖顯現了夏天的景象,但也處處流露了相思之情。秋夜涼風起,天高星月明。蘭房競妝飾,綺悵待雙情。秋愛兩兩雁,春感雙雙燕。蘭鷹接野雞,雉落誰當見?自從別歡來,何日不相思?常恐秋葉零,無復連條時。以上秋歌,從動物、植物的外在景象,連想起內心的情思。秋愛兩兩雁,春感雙雙雁,常恐秋葉零,無復連條時,生活周遭的任何景象,都聯想起愛情。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復何以?果欲結金蘭,但看松柏林。經霜不墮地,歲寒無異心。寒鳥依高樹,枯林鳴悲風。為歡憔悴盡,哪得好顏容?以上冬歌,以具體的松柏形容堅貞的愛情。我心如松柏、歲寒無異心。可見對愛情的執著。(二) 西曲歌【樂府詩集】:西曲歌出於荊、郢、樊、鄧之間,而其聲節送和,與吳歌亦異,故其方俗謂之西曲云。可見西曲歌是湖北西部一帶的民歌。以長江、和水流域為主。在內容題材方面,西曲比吳歌寬廣,充滿水上船邊的風情與旅客商婦的離情別告,與吳歌的家庭兒女之情風味迥異。且反映出南方經濟繁榮的社會面貌。在表達情感方面,西曲顯得熱烈坦率,不像吳歌那樣委婉含蓄,也沒有吳歌那種特有的嬌羞細膩姿態。西曲較吳歌晚出,盛於齊梁兩代,曲調有三十五種。且看:莫愁樂莫愁在何處?莫愁石成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聞歡下揚州,相送楚山頭。探手抱腰看,將水流不斷。【唐書樂志】:莫愁樂者,出於石城樂。石城有女子名曰莫愁,善歌謠,石城樂和中復有忘愁聲,因有此歌。仕客樂郎作十里行,儂作九里送。披儂頭上釵,與郎資路用。有信數寄書,無信心相憶。莫作瓶落井,一去無消息。襄陽樂朝發襄陽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諸兒女,花艷驚郎目。人言襄陽樂,樂作非儂處。乘星冒風流,還儂揚州去。三洲歌送歡板橋灣,相待三山頭。遙見千幅帆,知是逐風流。風流不暫停,三山隱行舟。願作比目魚,隨歡千里遊!盂珠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攀條摘香花,言是歎氣息。望歡四五年,實情將懊惱。願得無人處,回身與郎抱。將歡期三更,合冥歡如何?走為放蒼鷹,飛馳赴郎期。南方的民歌,無論吳曲、西曲,均表現了三項共同的特色:第一、 在題材內容上,主要描敘男女之情。第二、 第二、在體裁形式上,主要是五言四句,偶有雜言體。第三、 在表達技巧上,多用雙關、譬喻、擬人等修辭方式,且常見問答的方式。二、 北方民歌南北朝時期,北方與南方頗有顯著的不同:從自然環境而言,北方蒼茫遼闊,南方山明水秀;從民族而言,北方是各族混雜,南方則較為單純;從政治經濟上而言,北方戰亂頻仍,民生困苦,南方則較為安定小康。因此北方民歌有豪放爽朗、慷慨激昂的特色,情歌也都大膽直率,尤其民歌的內容題材,頗為廣泛。據蕭滌非【漢魏六朝文學史】所論,約有五類:(一) 戰爭郭茂倩【樂府詩集】:粱鼓角橫吹曲,多敘慕容垂及姚泓時戰陣之事。其曲有企喻歌等三十六曲。北朝當後魏尚未統一時,戰爭最烈。企喻歌男兒可憐蟲,出門懷死憂。屍喪狹谷中,白骨無人收。紫騮馬歌高高山頭樹,風吹葉落去。一去數千里,何當環故處!離鄉背井,漂流無定。行役之苦,肝腸欲斷。思鄉之情,透過樸直的民歌,躍然紙上!然終不以此噓唏欲泣,故自爾悲壯。(三) 豪俠【禮記中庸】: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北方民族,往往流露北人剛猛為強的本色。企喻歌男兒欲作健,結伴不須多。鷂子經天飛,群雀兩向波。琅琊王歌新買五尺刀,懸著中樑柱。一日三摩挲,劇於十五女。折楊柳歌遙看孟津河,楊柳鬱婆娑。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泌跋黃塵下,然後別雄雌。敕勒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智慧城市智慧产业园区规划系统(SPIPOS)行业市场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融资与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市场现状供需结构及投资机会规划研究报告
- 检测从业人员考试及答案解析
- 主管护师题库护理学及答案解析
- 防疫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医护理品管圈主题库及答案解析
- 基层副高护理题库及答案解析
- 安全员c证考试模拟题库及答案解析
- 南玻安全培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储水式电热水器成品检验报告
- 人工智能就业影响及研究进展
- 文献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 5-4、MSSP - SOTAR - 泰康人寿 5-4、MSSP - SOTAR - 泰康人寿
- 小餐饮备案承诺书(样式)
- GB/T 8642-2002热喷涂抗拉结合强度的测定
- GA/T 1393-2017信息安全技术主机安全加固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 7园艺植物的植株管理课件
- 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培训(经典)-课件
- 第7章-牧草形态特征
-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