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磁盘阵列模式的选型 在RAID技术中,分为几种不同的阵列模式,它们对整个服务器磁盘读写和数据安全保护性能都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同样需要根据相应企业的网络规模和应用需求而定,而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性能。本节先来回顾一下RAID的几种模式(俗称“RAID级别”)。1JBOD模式JBOD(Just Bundle of Disks,简单磁盘捆绑),通常又称为Span。其实JBOD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RAID模式,只是在近几年才被一些厂家提出,并被广泛采用的。也有人把它归为串联式的RAID 0,因为其目的纯粹是为了增加硬盘的容量。Span是在逻辑上把几个物理磁盘一个接一个串联到一起,从而提供一个大的逻辑磁盘。 Span上的数据简单地从第一个磁盘开始存储,当第一个磁盘的存储空间用完后,再依次从后面的磁盘开始存储数据。存储原理如图7-3 7所示。Span存取性能完全等同于对单一磁盘的存取操作,也不提供数据安全保障,只是简单地提供一种利用磁盘空间的方法。其存储容量等于组成span的所有磁盘容量的总和。2RAID 0(无差错控制的条带化阵列)RAID 0又称为Stripe(条带化)或Striping,是所有RAID规格中速度最快但可靠性最差的磁盘阵列模式,因为RAID 0不仅可以将多块磁盘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容量更大的存储设备,而且还可以获得成倍数级增长的性能提升。如连接的是两块磁盘,则性能为单磁盘的两倍,如果连接的是3块,则性能是单磁盘的3倍,但通常最多只能连接4块磁盘,所以最高可提高磁盘读写性能到单磁盘的4倍。与串联式JBOD模式的读写顺序不同,并行模式的RAID 0在读写时可同时对多个磁盘进行并行操作。写入时,数据会以设定的交叉存储区域(带区集,Striping)的大小为单位均匀分割成等量的数据块,然后被分别存放到几个磁盘中;而在读取时,目标数据则被同时从多块磁盘中同时取出并经控制器组合成完整的文件。在这种磁盘阵列中,数据条带按系统规定的“段为单位依次写入多个磁盘,例如,数据段A写入磁盘O,段B写入磁盘1,段C写入磁盘2等,依此类推。当一个数据条带最后一个数据段在最后一个磁盘中写完后,再返回到磁盘1的下一可用磁盘空间继续写下一个数据条带,依此类推,直到本次所存数据全部存储完毕。存储原理如图7-38所示。由于采用了磁盘分段的方法,分割数据可以将IO负载平均分配到所有的驱动器中,是把数据立即写入(读出)多个磁盘,因此它的速度比较快,使得性能显著提高。实际上,数据的传输是有顺序的,但多个读(或写)操作则可以相互重叠进行。这就是说,正当段1在写入磁盘O时,段2写入磁盘1的操作也开始了;而当段2还在磁盘1进行写入操作时,段 3数据已送到磁盘2;依此类推,在同一时刻则可以有几个磁盘(甚至是所有磁盘)在同时写数据。因为数据送入盘驱动器的速度要远大于写入物理盘的速度。理论上性能可以提高n一1 倍(n为阵列磁盘数),目前这一阵列模式最多可连接4个磁盘,所以最高可提高性能3倍。但是,RAID 0却没有数据保护能力,可靠性仅为单磁盘系统的1n。如果一个磁盘出现故障,那么数据就会全盘丢失,因为它并没有采取数据冗余措施。例如,假使一个文件的段 A(在磁盘O),段B(在磁盘1),段C(在磁盘2),则只要磁盘O、1、2中有一个产生故障,就会引起问题;如果磁盘1产生故障,则我们只能从磁盘物理地取得段A和段C的数据,中间段B的数据就不能恢复了。因此,RAID 0不适用于关键任务环境,但非常适合于视频、图像的制作和编辑。3RAID 1(镜像结构)如果说RAID 0为了取得高性能而牺牲了安全性,那么RAID 1便恰好相反。RAID 1的设计目的是打造一个安全性极高的存储系统。简言之,它是用一个磁盘作为主磁盘的实时镜像,以确保在主磁盘出现故障时能及时从镜像磁盘中得到恢复,提高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但也因此而损失了至少一半容量镜像磁盘只能够作为主磁盘的备份,真正有效的容量只能单单依靠一个主磁盘。RAID 1也被称为“镜像,因为它是将一个磁盘上的数据完全复制到另一个磁盘上,百分之百地实现数据冗余。可以说它是走向RAID 0的另一个极端。我们知道,RAID 0只考虑了增加磁盘容量和提高磁盘读写性能,但却没有采取任何数据冗余措施,使得RAID 0没有任何数据安全保障,一旦阵列中的某一个磁盘出现了故障,则整个阵列中的数据都可能遭遇破坏,不能恢复。而此处的RAID 1则采取了1 00的数据冗余,把阵列中的其中一个磁盘上的数据全部动态复制下来。这样即使其中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数据仍能完整地进行数据恢复。但它却不能提高磁盘容量,也不能提高磁盘读写性能,因为数据在同一时刻仍只是写入一个磁盘中。RAID 1实现的原理如图7-3 9所示。由此可见,RAID 1的优点就是可以提供1 00的数据冗余,数据安全比较有保障。但RAID 1的缺点是不能提高磁盘读写性能,而且磁盘利用率低,只有5 0。相对来说成本也就要比单个无冗余磁盘贵一倍,因为必须购买另一个磁盘用作第一个磁盘的镜像。RAID 1可以由软件或硬件方式实现,也是需要两块磁盘。4RAID 2 (帝海明码校验)前面介绍的RAID 0磁盘分段改善了磁盘子系统的性能,因为向磁盘读写数据的速度与磁盘子系统中磁盘数目成正比地增加,但它的缺点是磁盘子系统中任一磁盘的故障都会导致整个计算器系统失败。在RAID 1中,是把整个分段的磁盘子系统用作镜像,如果已经用了4 个磁盘进行分段,我们可以再增加4个分段的磁盘作为原来4个磁盘的镜像,很明显这是昂贵的(虽然可能比镜像一个昂贵的大磁盘来得便宜)。是否可以不用镜像而用其他数据冗余的方法来提供高容错性能呢?经过专家们的研究,最终发现有一种神奇偶码模式可以达到目的,可以外加专用奇偶校验盘(女I RAID 2和RAID 3中),或者把奇偶校验数据分散分布在磁盘阵列的全部磁盘中,也就是采用分布式奇偶校验数据(如 RAID 5)。RAID 2是为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开发的带海明码校验磁盘阵列,这主要是由这种级别的 RAID特点决定的。因为在这种RAID模式中,磁盘驱动器组中的第1个、第2个、第4个 第2的耽次幂个磁盘驱动器是专门的校验盘,用于校验和纠错,余下的才用于数据存储,磁盘利用率相当低。如图7-40所示结构中:7个磁盘驱动器组建的RAID 2,第1、2、4个磁盘驱动器是纠错盘,其余的用于存放数据。由于有多个磁盘是专门用于校验,所以磁盘的利用率比较低,而且是磁盘组中磁盘数越少,磁盘的利用率越低。RAID 2对大数据量的读写具有极高的性能,但少量数据读写时性能反而不好,所以RAID 2实际使用较少。RAID 2所需的磁盘数至少是3块。5RAID 3(带奇偶校验码的并行传送)RAID 3为带有专用奇偶位(parity)的条带,是RAID 0的一种改进RAID模式,但它也采用了上述介绍的RAID 2模式中的奇偶校验技术。在每个条带片上都有相当于一“块那么大的空间用来存储冗余信息,即奇偶位。也就是相对于RAID 0中的“条带来说多了一个存储奇偶校验位的“块,需要专门一块磁盘来存储,如图7-4 1所示。奇偶位是编码信息,如果某个磁盘的数据有误,或者磁盘发生故障,就可以用它来恢复数据。在数据密集型环境或单一用户环境中,组建RAID 3对访问较长的连续记录有利。配置这种RAID 3所需的磁盘数至少3块。6RAID 4(带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RAID 4也是带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与RAID 3很相似,不同的是RAID 4对数据的访问是按数据块进行的,也就是按磁盘进行的,每次是一个盘。RAID 3是一次一横条(条带),而RAID 4一次一竖条。所以RAID 3常需访问阵列中所有的磁盘驱动器,而RAID 4只零访问有用的磁盘驱动器,这样读数据的速度大大提高了。但在写数据方面,需将从数据磁盘驱动器和校验磁盘驱动器中恢复出的旧数据与新数据校验,然后再将更新后的数据和检验位写入磁盘驱动器,所以处理时间较RAID 3长。配置这种RAID 4也必须至少有3块磁盘。7RAID 5(带分布式奇偶校验的独立磁盘结构)RAID 5被称为“带分布式奇偶位的条带,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磁盘阵列方式。它与 RAID 3比较类似,每个条带上也都有相当于一个“块那么大的地方被用来存放奇偶位。但与RAID 3不同的是,RAID 5把奇偶位信息随机地也分布在所有的磁盘上,而并非单独用一个磁盘来存储(如图7-42所示),这样可大大减轻奇偶校验盘的负担。RAID 5的读出效率很高,写入效率一般,块式的集体访问效率不错。因为奇偶校验码在不J司的磁盘上,所以提高了可靠性。但是它对数据传输的并行性解决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设计也相当困难。RAID 3与RAID 5相比,重要的区别在于RAID 3每进行一次数据传输,需涉及到所有的阵列盘。而对于RAID 5来说,大部分数据传输只对一块磁盘操作,可进行并行操作。在RAID 5中有“写损失,即每一次写操作,将产生4个实际的读写操作,其中两次读旧的数据及奇偶信息,两次写新的数据及奇偶信息。RAID 5级别尽管有一些容量上的损失,但却能提供较为完美的整体性能,既可有相当程擘上的磁盘读写性能和容量上的提高,同时又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数据安全冗余,因而也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磁盘阵列方案。它适合于输入输出密集、高读写比率的应用程序,如事务处理等。配置这种RAID也必须至少有3块磁盘。8RAID 6(带有两种分布存储的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RAID 6是带有两种分布存储的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是使用了分配在不同的磁盘上的第二种奇偶校验的增强型RAID 5,如图7-43所示。不过由于它的配置过于复杂,所增加的第二个奇偶校验并不是很实用,所以实际应用很少见。很明显RAID 6的优点就是由于采取了两种奇偶校验方法,增强了数据冗余能力,所以它能承受多个驱动器同时出现故障,数据安全更有保障。RAID 6的缺点相比来说更为明显:首先,由于引入了第二种奇偶校验,所以整个磁盘阵列的磁盘利用率比RAID 5还要低(至少需要4块磁盘);其次,两种奇偶校验,用于计算奇偶校验值和验证数据正确性所花费的时间和系统资源比较多,造成了系统的负载较重,大大降低整体磁盘性能;最后,系统需要一个极为复杂的RAID控制器。正因有这么多不足之处,所以它并没有得到多少实际应用。9RAID 7(优化的高速数据传送磁盘结构)RAID 7自身带有智能化实时操作系统和用于存储管理的软件工具,可完全独立于主机运行,不占用主机CPU资源。RAID 7存储计算机操作系统(Storage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是一套实时事件驱动操作系统,主要用来进行系统初始化和安排RAID 7磁盘阵列的所有数据传输,并把它们转换到相应的物理存储驱动器上。通过存储计算机操作系统来设定和控制读写速度,可使主机I0 传递性能达到最佳。如果一个磁盘出现故障,还可自动执行恢复操作,并可管理备份磁盘的重建过程。RAID 7采用的是非同步访问方式,极大地减轻了数据读写瓶颈,提高了IO速度。所谓非f司步访问,即RAID 7的每个I0接口都有一条专用的高速通道,作为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流通路径,因此可独立地控制自身系统中每个磁盘的数据存取。如果RAID 7有个磁盘,那么除去一个校验盘(用作冗余计算)外,可同时处理-1个主机系统随机发出的读写指令,从而显著地改善了IO应用,如图7-44所示。RAID 7系统内置实时操作系统还可自动对主机发送过来的读写指令进行优化处理,以智能化方式将可能被读取的数据预先读入快速缓存中,从而大大减少了磁头的转动次数,提高了IO速度。RAID 7可帮助用户有效地管理日益庞大的数据存储系统,并使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至少一倍以上,满足了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但配置相当复杂,成本高,在实际应用中也比较少见。1 ORAID 1 0(RAID 0+1) (高可靠性与高效磁盘结构)丽面介绍的RAID 0虽然有高性能,但安全性差,而RAID 1刚好相反,能否把两者结合起来呢?这便产生了二者的综合体RAID 0+1模式(也被称为“镜像阵列条带”)。RAID 0+1既具有RAID 0的高性能又具有RAID 1的安全性,而实现RAID 0+1模式的方法是将两组RAID 0的磁盘阵列互为镜像,形成一个RAID 1阵列,这样每次写入数据时, RAID控制器会将数据同时写入两组RAID 0阵列中,如图7-45所示。尽管RAID 0+1兼具 RAID 0高性能和RAID 1高安全性的优点,但它至少需要4个硬盘,成本巨大,而且容量利用率也只有5 0,普通用户是绝对无法承受的,目前多见于既要求高性能又要求安全性的视频服务器系统中。11RAID 30RAID 3 0也被称为“专用奇偶位阵列条带。它具有RAID 0和RAID 3的特性,由两组 RAID 3的磁盘(每组3个磁盘)组成阵列,使用专用奇偶位,而这两种磁盘再组成一个RAID0 的阵列,实现跨磁盘抽取数据,如图7-46所示。RAID 3 0提供容错能力,并支持更大的卷容量。像RAID 1 0一样,RAID 3 0也提供高可靠性,因为即使有两个物理磁盘驱动器失效(每个阵列中一个),数据仍然可用。 RAID 3 0至少要有6个磁盘,配置成本较高,磁盘利用率也较低,所以实际应用中也比较少见。它最适合非交互的应用程序,如视频流、图形和图像处理等。这些应用程序顺序处理大型文件,而且要求高可用性和高速度。12RAID 50RAID 5 O被称为“分布奇偶位阵列条带,与RAID 3 O类似,但它是同时具有RAID 5 和RAID O的共同特性。它由两组RAID 5磁盘组成(每组最少3个磁盘),每一组都使用了分布式奇偶位,而两组RAID 5磁盘再组建成RAID O模式,实现跨磁盘抽取数据,如图747 所示。图747 RAID 50存储原理 RAID 50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和优秀的整体性能,并支持更大的卷容量。即使两个物理磁盘发生故障(每个阵列中一个),数据也可以顺利恢复过来。RAID 50最少需要6个驱动器,它最适合需要高可靠性存储、高读取速度、高数据传输性能的应用。这些应用包括多事务处理和有许多用户存取小文件的办公应用程序。以上各种RAID模式的综合对比如表72所示。表72 RAID模式比较RAID模式RAID ORAID lRAID 2 RAID 3 RAID 4 RAID 5 名称条带阵列镜像阵列带海明码校验磁盘阵列专用校验条带阵列专用校验条带阵列分散校验条带允许故障否是是是是是冗余类型无副本校验校验校验校验热备用操作不可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磁盘数量两块以上两块以上(偶数)3块以上3块以上3块以上3块以上可用容量最大最小较少中间中间中间减少容量无50不定1个磁盘1个磁盘1个磁盘读性能高(盘的数量决定)中间大数据量高,小数据量低高高高安全性最差最好较好好好好典型应用无故障的迅速读写允许故障的小文件、随机数据写入大容量数据存储允许故障的大文件、连续数据传输允许故障的大文件、连续数据传输允许故障的小文件、随机数据传输RAID模式RAID 6 RAID 7 RAID 10 RAID 30 RAID 50 名称分布存储的奇偶校验码独立磁盘结构优化的高速数据传送磁盘结构跨越镜像阵列跨越专用校验阵列跨越分散校验阵列允许故障是是是是是冗余类型校验校验副本校验校验热备用操作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磁盘数量4块3块以上4块以上6块以上6块以上可用容量较小较高最小中间中间减少容量每个阵列两个磁盘每个阵列中1个磁盘50每个阵列中1个磁盘每个阵列中1个磁盘读性能较低较高中间好高安全性 好较好较好较好好典型应用数据安全性较高的应用大容量复杂数据存储允许故障高速度小文件、随机数据写入允许故障高速度大文件、连续数据传输允许故障高速度小文件、随机数据传输IDE RAID、SATA RAID还是SCSI RAID 在RAID中,除了传统的SCSI RAID外,随着IDE和SATA磁盘接口技术的发展,目前采用廉价的IDE或者SATA接口的磁盘RAID也开始在一些中低档服务器中广泛采用。那么在我们的服务器磁盘冗余系统中是采用SCSI RAID,还是IDE RAID,或者SATA RAID呢?这也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下面先来了解这3种磁盘阵列在技术和实用性方面的主要区别。1IDE RAID与SCSI RAID的比较现在许多低档服务器,甚至高性能PC机中都集成了IDE RAID控制器,提供RAID功能。若从RAID模式讨论,SCSI RAID与IDE RAID没什么大区别,毕竟两者原理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只是在接口部分,而这也导致SCSI RAID与IDE RAID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属性,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SC SI RAID是1 OO的硬RAID方案,而且接口速度比IDE更快,目前1 60Mbps 的Ultra 1 60 SCSI已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领域,而320Mbps的Ultra 320 SCSI也已经开始普及;而IDE RAID均为半软半硬(较多)或纯软件(很少)方案,接口速度也有所不及 (目前最快的U1tra ATA1 3 3并行ATA接口只能提供1 3 3Mbps的最大接口速度,而1O版的 Serial ATA接口也不过只有1 50Mbps而已)。其次,SCSI RAID的等级较高,IDE RAID通常使用RAID O或RAID 1模式,而SCSI RAID 贝U更常用到RAID O+1、RAID 3、RAID 5等更高等级的RAID模式和更多的硬盘。之所以IDE 存储系统没有高等级RAID,涉及到IDE硬盘的工作模式。在DMA出现之前,IDE硬盘采用 PIO工作模式,倘若引入RAID系统,则在工作时系统资源占用率几乎达到1 OO,CPU根本无法再处理其他任务。虽然后来的DMA技术缓解了这个矛盾,CPU也无须对存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但是其资源占用率仍然较高,一旦使用存储原理较为复杂或连接硬盘数量较多的RAID模式,由于对数据的频繁读取,系统将为数据传输所困而无暇顾及其他运算,所以 IDE RAID不适合高端RAID模式应用。事实上,市面上也几乎没有RAID3、RAID5等级别的IDE RAID系统,而是以PC机用户需要的RAID O、RAID 1模式最为常见。再次,SCSI RAID的CPU占用率很低,这是由于控制卡中有独立的SC SI RAID控制芯片,CPU只需要负担发送数据传输指令的工作而无须全程监控。这一特性对于像Web邮件数据库等要求数据频繁读取的服务器来说至关重要,低CPU占用率可以使CPU有更充裕的性能完成各项计算任务。相比之下,IDE RAID的CPU资源占用率就远高于SCSI。最后,SC SI RAID可支持热插拔、在线扩展、后台初始化等功能,这些都是IDE RAID 所不具有的,这是由IDE和SCSI两种磁盘接口本身的区别决定的。2IDE RAID和SC SI RAID的选型考虑相较而言,SC SI RAID系统的最大缺陷就是造价较贵,SCSI硬盘的容量价格比和IDE 硬盘相比实在太不划算。更何况组建一个SC SI RAID 5系统动辄就要35块磁盘,甚至用到磁盘阵列柜,再加上SC SI RAID控制卡高达数千元的昂贵价格,因此一般说来没有上万元的投资是无法构建一套像样的主流SC SI RAID 5系统的。对普通电脑爱好者而言,这实在有些让人望而生畏,所以大多数用户还是选择了性价比较高的IDE RAID。IDE RAID如今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这主要归功于它的整体价格要比SCSI配置低许多。SCSI RAID在性能上有绝对突出的优势,当然售价也高。因此到底使用哪种磁盘阵列技术,主要由以下3个因素来决定:可靠性、性能以及费用。通常而言,如果你减少RAID的投资,那么这也潜在地降低了RAID的可靠性和性能。如果费用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那么IDE RAID应该是你最佳的解决方案。一旦你决定使用RAID阵列解决方案,那么在购买设备之前,你必须经过慎重的考虑。目前大部分的PC机使用IDE磁盘驱动器,因为IDE售价便宜,而且能够在PC机上很好地工作。然而对于RAID磁盘阵列来说,它主要用于对提供的信息进行保护,并且能够告诉对磁盘进行数据读写,因此它常常使用在工作站或者服务器上,PC机上很少使用RAID阵列技术。所以到底采用哪种RAID阵列设备,你必须对使用的环境和应用需求进行认真仔细的考虑。以下是选择IDE RAID,还是SCSI RAID的主要考虑。(1)可靠性众所周知,每一个磁盘驱动器都可以连续工作1 00万个小时而不出错。其中连续工作的 1 00万小时就是我们说的MTBF(平均错误时间),它是用来衡量磁盘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准。对于相同类型的磁盘驱动器(如都是IDE或者都是SCSI),我们可以完全用MTBF来衡量它们之间的性能优劣。但是IDE和SC SI并不是同一规格的磁盘驱动器,MTBF的可比性就不一定可靠。通常我们也可以使用平均工作时间和访问比率来衡量磁盘驱动器的性能。对于IDE 磁盘,一般每天平均工作11小时,平均每天有1 32分钟的读写时间;而SCSI磁盘可以连续 24小时工作,并且平均每天有432分钟的读写时间。上述的数据清楚地告诉我们SCSI的可靠性要比IDE高得多。对于RAID磁盘阵列来说,SCSI的可靠性也要高于IDE。(2)性能对于大型工作站和服务器应用而言,性能是除了安全性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磁盘性能好坏的评定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物理接口协议和机械制动原理。IDE和SCSI都有内建的控制芯片。但是IDE内建的控制芯片只包括一些基本的操作功能,因为IDE驱动器主要针对桌面PC,而桌面PC最大的特点就是通常只有单块CPU和单一品牌的内存,通常处于单用户环境,因此IDE控制芯片可以加入部分处理指令,方便应用程序对磁盘的控制,但是大部分的磁盘操作都需CPU配合处理。而SCSI控制芯片除了一些基本的指令外,还包括一些复杂的指令集。因为用于工作站和服务器的SCSI,通常是处于一个多用户环境,处理器也有多个,因此SCSI大部分的操作都独立于 CPU。这样就可以对大量数据提供高速传输速率,并且不占用CPU的处理时间。这就意味着,如果是SCSI RAID磁盘阵列的话,对数据的接受、分卷和组装完全由SCSI磁盘控制器来完成,几乎无须CPU处理;而IDE RAID的解决方案中,数据的接受、分卷和组装都由CPU来处理。另外,随着处理器时钟频率的提高,CPU的处理能力要大大高于磁盘的处理能力。如果每个单位时间内,CPU都向磁盘发出一条读写命令,那么会有大量的命令不能及时处理。SCSI 磁盘使用了“Tag命令队列技术,对于不能及时处理的命令,都会进入“Tag命令队列,等到磁盘空闲时再依次处理。队列最多可以容纳256条指令;对于IDE磁盘而言,目前刚刚开始使用还不成熟的“Tag命令队列,每个队列最大只能容纳3 2条指令。还有就是两者在断开重接方面的区别。SCSI和IDE磁盘驱动器都使用“并行,的系统总线,因此在系统中,每一个时刻只能有一个磁盘进行总线通信。如果某个磁盘需要使用总线,那么就必须对总线发出请求;当某个磁盘获得使用总线的权利后,那么其他磁盘就不能对总线进行访问直到原先的磁盘放弃对总线的使用。为了提高SCSI磁盘的利用率,SC SI磁盘使用断开重接技术,它的思想是由SCSI控制器来对磁盘进行合理的控制。如果你想读取 SCSI磁盘的某个数据区,那么当SCSI控制器收到请求后,就会作出如下应答,一一H SC SI 磁盘数据准备完毕,就会通知数据的请求者。而IDE磁盘就没有这种功能了。当然,最直接的区别表现在总线带宽,也就是磁盘接口传输速率上。SCSI拥有32位的通路宽度,峰值传输速率为320Mbps,而IDE只有1 6位的通路宽度,目前只有1 3 3Mbps的峰值带宽。在磁盘性能方面,还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影响,那就是磁盘的机械制造结构。无论是SCSI,还是IDE,磁盘的最大转速主要受限于它的机械制造结构。制造结构主要决定了磁盘的Spindle RPM(转速)和磁头的寻道时间,Spindle RPM的速度越快,那么数据能够越快地在磁盘上进行读写操作。最新的IDE转速为I 000RPM,主流仍是7200RPM,而1 5K RPM 的SCSI磁盘都早已出现。如果把这些转速转换成数据传输速率的话,那么7200RPM的IDE 磁盘的最大传输速率为444Mbps,而SC SI却达到700Mbps,几乎是IDE的两倍速率。综上所述,尽管IDE的制造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是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可靠性上,它和 SCSI都有一定的差距。归根结底,IDE和SCSI本身就是定位在不同层次上的磁盘驱动器。IDE 主要针对桌面用户,而SCSI却是针对企业级的应用。随着技术的提升,IDE驱动器似乎想通过价格和方便的RAID技术,来跨过这个门槛的限制。但是从目前来看,有点勉为其难。虽然价格要比SCSI RAID低30,但是根据统计,没有多少大型企业愿意节约这30的费用而使用IDE RAID解决方案。 3SATA RAID的选型考虑SATA具备的SCSI及Fiber Channel的优点及低成本特点,搭配RAID控制芯片,可提供存储界中最佳性价比的选择。相比IDE RAID来说,SATA RAID要优于IDE RAID,一方面磁盘读写性能,另一方面是它所支持的阵列模式比IDE RAID多,除了可以支持IDE RAID 的RAID 0、RAID 1外,还支持RAID 5、RAID 1 0等一些高级的阵列模式,当然也不是所有主板都支持这些高级的RAID。还有一个重要的改进就是有些SATA控制芯片还支持类似SCSI 芯片“Tag命令队列的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本地指令队列),便得磁盘读写性能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同样支持热插拔。尽霄SATA RAID较IDE RAID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在价格上与IDE RAID一样比SCSI RAID要便宜许多。但就目前来说,它还是不能与SCSI RAID相提并论,特别是在磁盘读写性能上。所以SATA RAID仍主要适用于中小型企业服务器和磁盘读写负荷不是特别大的应用上。如果确实要用SATA RAID,则建议选用品牌版式比较好的主板,如华硕、技嘉等。支持SATA RAID的主板芯片组 因为SATA RAID是一项新的技术,较少人了解,但它的性能又确实比IDE RAID要好,所以它的应用前景比IDE RAID要好许多。与SCSI RAID一样,要让主板支持SATA RAID,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主板直接集成SATA RAID控制芯片;第二种是使用SATA RAID阵列卡。随着主板及存储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使用主板南桥芯片或单芯片主板直接支持已成为服务器主板支持SATA RAID的主要选择之一。下面首先了解目前支持SATA RAID功能的主板芯片组及其代表性主板产品。Intel(英特尔)芯片组Intel虽然在主板芯片组领域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但其产品对于SATA RAID的支持只能算是一个“后来者。从ICH5开始,英特尔支持SATA RAID的产品一直以加“R,后缀来区别,包含ICH5R、ICH6R、ICH7R。ICH5R(ICH5和ICH5R南桥芯片的编号分别为8280 1 EB和8280 1 ER,如图7-48所示,要注意分辨)是Intel在2003年第二季度配合i865i875芯片组推出的南桥芯片,ICH5R支持 SATA RAID 0阵列和RAID 1阵列,这与IDE RAID一样,属于比较初级的阵列级别。但它与传统的RAID控制器不同,传统的RAID控制器在构建RAID阵列时,必须同时安装两个硬盘,但在RAID构建以后硬盘中的数据将会全部地丢失;而在ICH5R SATA RAID除了可以和传统RAID控制器一样构建RAID外,利用RAID Ready功能还可以先让用户只使用一个硬盘,在不破坏原有数据的情况下随时增加硬盘以构成RAID,这就方便了RAID的配置,为RAID 的灵活应用打下了基础。此外,Intel在推出ICH5R时还推出了一款63 00ESB南桥(代号Hance Rapids),这款南桥其实就是面向服务器领域的ICH5R,主要功能相同。ICH6R(FW82 80 1 FR,如图7-49左图所示)是英特尔配合i9 1 5i925芯片组推出的南桥芯片,这款芯片组支持最多4个SATA接口,支持RAID 0和RAID 1两种阵列模式。ICH6R 开始提供AHCI界面(高级主机控制器接口),支持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本地指令队列)功能,ICH6R通过AHCI界面可提供有限的SATA 3 Gbps特性,接口速率仍为1 50Mbps。在服务器领域一般是E722 1+ICH6R组合搭配。代表产品有:技嘉GA-8ICMT服务器主板、华硕P5CR-LSP5CR-VM服务器主板、微星9625入门级服务器主板、英特尔SE722 1 BA 1一E 入门级服务器主板,等等。ICH7R(NH82801 GR,如图7-49右图所示)是Intel配合i945i955芯片组推出的南桥芯片,ICH7R真正支持3 00Mbps的界面速度,并提供了SATA 3 Gbps特性。ICH7R可同时满足 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O+1等多种阵列模式。代表产品有:华硕P5MT、TS3 00 和RS一1 20服务器主板,英特尔SE723 0NH 1入门级服务器主板,TVan(泰安)$5 1 60服务器主板,等等。(1)VIA(威盛)芯片组威盛带SATA RAID功能的南桥芯片主要包含VT823 7R和VT825 1两款,分别如图7-5 0 的左、右图所示。威盛VT823 7R南桥芯片通过DriveStation控制器组件,实现了SATA IC41D 功能,可以“热切换SATA硬盘驱动,安装RAID配置,无须安装BIOS,也无须再重新安装与其他RAID应用有关的OS。VT823 7R提供两个SATA接口,提供1 5 0Mbps的高速传输,支持RAID 0、RAID 1和RAID O+1阵列,也支持威盛Vinyl音频和应用威盛Velocity控制器的高吞吐量的Gigabit以太网。代表产品有:精英KV2 Lite主板、华硕A8V-E SE主板、技嘉 GA-K8VT890-9主板,等等。VT825 1芯片的功能特点和Intel的ICH7R南桥芯片非常相似。提供了4个SATA接口(无须额外的物理芯片支持),传输速率30Gbps,并保留兼容具有15 Gbps传输速率的设备,它还可以通过两个独立的主从动连接接口来配置设备(一共4个驱动器),数据传输速率分别是3Gbps(主动)禾H 15 Gbps(从动)。VT825 1支持RAID阵列,包括RAID 0、RAID 1、RAID0+1、 RAID5和JBOD等级。与ICH6R类似,VT825 1支持AHCI标准(支持SATA II接口)。ACHl支持设备热插拔以及增强性能的本地指令序列(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技术,这项技术的引入,使得SATA接口存储设备代替SCSI接口设备成为可能,甚至是在高端服务器领域。此外,为了提供向下兼容性,还保留了两个ATA1 3 3接口,以满足旧式接口的硬盘或存储设备的需求。VT825 1南桥芯片配合支持驱动,支持热插拔,提高了驱动的可靠性,热插拔允许用户换下出故障的设备或是插入新的驱动盘的时候,不必卸下一个阵列的所有驱动。 VT825 1为Opteron高性能处理器在服务器专业工作站主板领域进一步拓展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代表产品有:华硕A8V-MX、P5V800-MX主板,等等。(2)SIS(矽统)芯片组矽统带SATA RAID功能的南桥芯片主要包含964、965(分别如图7-5 1左、右图所示)、 965L、966、966L(分别如图7-52左、中、右图所示)等款。SIS964集成Serial ATA高速传输界面,除了支持双通道并行式IDE,亦具备两个独立的Serial ATA端口,提供储存装置高达1 50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此外,SIS964亦支持多种RAID阵列模式,包括RAID 0、RAID 1与JBOD,提升操作环境的稳定性与系统效能。代表产品有:华硕P5 S 800主板、精英75 5-A2 主板、升技SG-80主板,等等。SIS965966拥有两个PCI Express端口,同时集成Serial ATA高速传输介面,除了支持双通道并行式IDE,且支持4个独立的Serial ATA端口,提供储存装置高达1 50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SIS965966亦支持包括RAID 0、RAID 1、RAID 0+1阵列,提升操作环境的稳定性与系统效能。SiS965L966L是965966的减化版本,拥有两个PCI Express端口,除了支持双通道并行式IDE外,还支持两个独立的Serial ATA端口。支持包括RAID 0、RAID 1阵列。代表产品有:富士康76 1 GXK8MC-ERS主板、精英PF8 8主板,等等。(3)nVIDIA芯片组对SATA RAID的支持一直是nVIDIA的强项。nFORCE 2的南桥芯片分为MCP和MCP-T 几种,如图7-5 3右图所示的为MCP-T。MCP-T的后继版本RAID MCP支持SATA RAID 0I0+1。其不仅支持SATA RAID还支持IDE RAID以及SATA+IDE的混合RAID,用户可以选择两个SATA硬盘或者两个IDE硬盘,甚至一个SATA和一个IDE硬盘来组建最常用的 RAID 0和RAID 1,这种混合RAID的好处显而易见,对于已经有一快IDE硬盘的用户,只需要买一快SATA或者IDE硬盘即可组成RAID,对于已经有两块IDE硬盘的用户,无须再购买硬盘即可组建RAID。采用这一南桥芯片的代表产品有:微星K7N2 Delta7-LSR主板、磐E EP-8RDA3I Pro主板、浩鑫SN4 1 G2 V2准系统,等等。另外,nFORCE 3系列产品中的nFORCE 3 250、nFORCE3 Ultra系列也提供了对SATA RAID 的支持。nFORCE 3250、nFORCE 3250Gb芯片组(分别如图7-53的左、右图所示)提供了两个并行ATA通道和4个Serial ATA通道,不过如果要完全实现4个Serial ATA支持需要使用外部的控制芯片。从Serial ATA的支持规范来看,其同样可以实现对Serial ATA RAID 0I0+1的支持。nFORCE3 Ultra芯片组继承了已经在64位取得成功的nFORCE3 250Gbps全部功能,如 Gigabit LAN千兆位网卡、通过ICSA认证的硬件防火墙、Serial ATA 1 50接口和Ultra ATA 1 3 3 的混合式RAID磁盘阵列,它还提供4组SATA、两组IDE接口的支持,最多可以支持负载8 个硬盘。代表产品有:磐正9NDA3主板、微星K8N NE02白金版主板、技嘉GA-K8NS-93 9 主板,等等。nFORCE4系列芯片组主要包含nFORCE4标准版(nFORCE4X)、nFORCE4 Ultra和 nFORCE4 SLi(分别如图7-54左、右图所示)等。此外,还有款昙花一现的nFORCE 4 Pro,它是一款专门针对服务器市场的产品,它可支持两路甚至8路的Opteron系统,同样可支持 PCI-Express总线。nFORCE 4系列芯片可支持混合式RAID磁盘阵列,可提供4个SATA-II(nFORCE4 Ultra 和SLi、Pro)硬盘的RAID 0、RAIDl、RAID0+1功能,其传输速度可达300Mbps。代表产品:技嘉K8NXP主板、映泰N4SLI-A9-A0 1主板、微星K8N Diamond主板、DFI nF4 SLI-DR Expert 主板、华硕A8N-SLI Deluxe主板、华硕K8N-DL服务器主板、TVan$2895工作站主板,等等。nFORCE 4 1 043 0是配合GeForce 6 1 006 1 50系列推出的南桥芯片(MCP5 1芯片),分为标准版和Ultra版,既nFORCE 4 1 0和nFORCE 43 0(分别如图7-5 5左、右图所示)。nFORCE 43 0在功能上与nFORCE 4 1 0有着极大的差异。nFORCE 43 0支持方面提供4组SATA2接口,并支持NCQ功能,同时支持RAID 0、RAID 1、RAID0+1和5几种模式。nFORCE 4 1 0在SATA 方面虽然也支持SATA lI和NCQ功能,但只支持RAID 0和RAID 1两种模式。代表产品:微星K8NGM2主板、华硕A8N-VM主板、技嘉K8N5 1 GMF-9主板,等等。另外,nVIDIA在推出了针对桌面版Athlon64设计的PCI-E版本芯片组之后,在2005 年初推出针对AMD Opteron服务器和工作站市场的PCI-E芯片组nFORCE Professional MCP (前身是nForce 4 Pro)。nFORCE Professional MCP包括nFORCE Professional 2050和nFORCE Professional 2200(分别如图7-5 6左、右图所示)为AMD服务器及工作站平台带来最新的PCI Express总线技术,并通过各种新方案提供尖端的改良技术。nFORCE Professional 2200最多支持4部SATA 15 Gbps与4部ATA一1 3 3储存装置。支持的磁盘阵列模式包括RAID O、RAID 1、以及RAID O+1。支持跨越多部SATA与IDE硬盘的 RAID磁盘阵列组态,并提供各种先进功能,例如,nVIDIA磁盘警讯系统,当有硬盘故障时能立刻向你发出警讯,且在侦测到有硬盘失效时会自动在专属的备援硬盘上重建数据。 nFORCE Professional 205 0是一颗扩展型的芯片,同样具备SATA 3 Gbps介面,可连接4部SATA 15Gbps,提供磁盘阵列RAID 0、RAID 1、RAID0+1功能。nFORCE Pro 2200与205 0与桌面型的nFORCE 4系列芯片组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处理器的支持上,nFORCE Pro系列芯片组提供了对多路Opteron处理器的支持,当然CPU插槽的针脚也并不兼容,Opteron是Socket940,而桌面型的Athlon64以及部分Sempron处理器是Socket93 9接口。一颗nFORCE Professionl2200最多可以与3颗nFORCE Professionl2050配合使用,提供1 6个SATA II设备、 4个千兆位网络接口以及80 lanes的支持,满足服务器领域中高端的平台需求。代表产品:华硕K8N-DRE服务器主板、富士康nF4 Pro服务器主板、艾崴DK8EW服务器主板、泰安S2895UANRFS2895ANRF主板、技嘉2CEWH主板、曙光A950 8路SMP服务器,等等。SATA RAID阵列卡选型 除了可以直接利用主板上集成的SATA RAID控制器外,我们还可以像使用SCSI RAID一样,通过SATA RAID阵列控制卡来实现。推出SATA RAID阵列控制卡的厂家也与SCSI RAID阵列控制卡一样,主要也是像Adaptec、LSI、HighPoint、Promise这些著名的厂商,通常能支持46 个SATA硬盘。本节就要向大家介绍两个著名品牌中典型的SATA RAID阵列控制卡产品。1Promise的SATA RAID阵列控制卡Promise(乔鼎)是全球最著名的网络存储设备厂商,特别是在磁盘接口卡、阵列卡及其控制芯片方面,而且在技术上一直引领整个行业。它的典型SATA RAID控制卡产品如下。(1)RAID 011 0阵列卡在这种控制卡中,支持RAID 011 0 3种阵列级别,其代表产品有FastTrak TX2200TX4200 (如图7-5 7左、右图所示)、FastTrak S 1 5 0 TX4(如图7-5 8左图所示)、FastTrak TX43 00(如图7-5 8右图所示)等几种型号产品。FastTrak TX2200提供理想的入门级解决方案,能支持两颗硬盘及RAID 0的效能提升或 RAID 1的数据保护功能。而拥有4个Serial ATA连接接口的FastTrak TX4200则提供高成本效益的完整磁盘阵列功能的解决方案,可支持RAID 0、RAID 1或RAID 1 0。两者的参考价分别为5 50元、1 050元。乔鼎的SATA解决方案支持多项先进的功能特性,包括NCQ(Native Command Queuinz)、 SATA TCQ(Tagged Command Queuing)及硬盘运行LED显示装置。而命令队列(Command Queuing)能聪明地将数据要求重新排序,让数据可以比原先未排序前更快地被存取,进而提升IO效能。乔鼎全新SATA HBA产品系列均支持66MHz PCI总线主板,可提供高达266Mbps 的数据传输速率。可支持与辨识超过1 3 7GB的大容量硬盘,同时并内建BIOS可自动辨识及设定硬盘类型。FastTrak S 1 50 TX4则是提供了一般PC机使用者SATA RAID方案的选择之一,支持 RAID0I0+I、JBOD多种阵列级别和Hot Swap(热交换)功能,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福州市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职业健康防护知识培训
-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宣传课件
- 职业健康检测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羿汉字课件模板篆书
- 山西省青桐鸣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 推拿治疗学试题库完整答案详解
- 群众培训知识内容课件
-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 2025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 乒乓球体育课教案1
- 工程量确认单
- 先进制造技术第1章
- JJG 966-2010手持式激光测距仪
- 中班语言绘本《点》课件
- 大数据与金融课件
- 浙江省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课件
- 新版现代西班牙语第二册课后答案
- CS4000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装置设备操作说明书
- 上海港港口拖轮经营人和港口拖轮名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