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实验 酿制酒酿.doc_第1页
8-1实验 酿制酒酿.doc_第2页
8-1实验 酿制酒酿.doc_第3页
8-1实验 酿制酒酿.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 酿制酒酿教学目标通过探究酸奶的制作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亲自参加娘制酒酿的实验,进一步掌握实验的一般程序和试验的常用方法在小组合作、实验中,尝试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领,学习合作的技巧,体会个体融入集体的方法技巧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发酵技术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经理小组活动,培养团结互助、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协作理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人生观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难点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环境因素对发酵产品的影响(发酵过程的控制;选择合适的酒曲;严格控制发酵温度,防止杂菌污染)教学突破1、 学生会有这样的问题:酸奶为何会有不同的味道?许多食品都是利用微生物制成的,比如啤酒、葡萄糖和醋等,酸奶也是其中的一种。微生物作为一种添加剂来增加食品的蛋白质含量,微生物食品的味道会受到微生物菌种的来源、种类、密度等因素的影响。酸奶制作为何会失败?原因分析:牛奶的温度是否不合适?买来的这种牛奶中是否有防腐保鲜的防腐剂(而这也许会妨碍了酸奶制作,导致失败)?2、 学生做完酸奶后会对于酿酒也产生浓厚兴趣,老师因势利导介绍酿制米酒的基本程序,以及判断酿酒成功的方法(酒香)。3、 发酵时微生物作用引起的,学生往往不能直观观察而半信半疑。可布置学生做面团,加入超市买来的酵母,放在30C温度下;再拿一个不添加酵母的面团作对比。2小时后观察可见前者变得膨大松软,后者基本没有变化。这说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酿制酒酿实验的课件;少量的白酒、葡萄酒、黄酒、烂苹果、变馊的米饭、腐败的菜叶子;酵母菌挂图;反映当代生物技术的典型案例;实验要用到的糯米、酒曲、显微镜等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和老师一起准备实验用的材料,把糯米蒸熟,保持温度。把在家提前就做过一次的情况同同学们交流分享教学设计本实验课必须根据新课标及教科书的理念要求,从学生的体验、经验展开教学。主要环节有:教学课题引入;学生品尝发酵食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指导做酿制米酒的实验(学生对照教材,设计酿酒的实验;学生分组做实验,控制实验条件,观察记录);取出酒酿液体,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临时装片,品尝自制的酒酿;讨论实验关键;得出结论后做课堂小结,应用,自我评价。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激趣设置用诗歌引出课题1、朗诵诗歌朗诵后指出诗歌含义2、提出问题酒的问题并让学生品尝2、尝试体验品尝酒等食物3、提供指导提出实验课题并指导实验3、设计实验设计实验并操作4、知识点拨进行有关知识的点拨4、资料查询查询有关知识5、小结评价师生小结后进行评价5、结论交流对结论进行交流评价及应用一、 课题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同学们,白居易在将至东都寄令狐留守一诗中写道:“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苏辙在次韵子瞻病中大雪一诗中写道:“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你们知道诗句中“壶觞”、“白堕”是什么吗?学生议论 猜测可能是食品,或者是泉水,酒?2、讲述:是的,两句诗说的都是酒。我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在生物技术方面有过很多辉煌的创举,我们的祖先早就会利用发酵技术酿酒做酱了。有了美酒的清冽甘醇,才有了饮酒的酣畅淋漓。无数英雄豪杰以酒壮胆,气盖山河;无数文人墨客难挡美酒的诱惑,所谓无酒不成诗!你们在语文课本中学过许多有关酒的诗,能背诵一首吗?2、学生背诵脍炙人口的酒诗3、引导:你们饮过酒吗?想不想现在就品尝一下美酒的滋味?把已经准备好的白酒、葡萄酒、黄酒、烂苹果、变馊的米饭、腐败的菜叶子摆在实验台上,请几位同学上前品尝或观察,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3、六位同学登台,分别品尝或观察,描述自己的感受二、 问题与实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你们知道吗?这些清醇甘甜的美酒、味美可口的酱醋,都是生物科技产品。这些东西都是怎么做出来的?百闻不如一见,你们想不想尝试自己来酿酒?为学生提示实验目的,提供实验需要的器材或材料。目的:尝试利用发酵技术酿制酒酿。器材:蒸熟的糯米、酒曲、广口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碘酒。1、分组(4或6人一组),先对照教材的实验内容、步骤,讨论、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1)开水冲洗蒸熟的米饭;(2)将酒曲碾碎,均匀地搅拌在糯米中,装入广口瓶;(3)将广口瓶放入恒温箱中,保持25-30的温度;(4)两天后取出酿制好的酒酿液体少许,按照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要领制作临时装片;(5)观察临时装片,找到酵母菌。2、教师指导2、学生操作对买来的酒曲,可以用质量分数为5%的白糖加少量酒曲培养,并制作临时装片,与酒酿液体临时装片作对照。按照老师要求,检查酒曲是否合格,是否纯净,有无污染。提醒学生选择并保护酒曲,防止酒曲被杂菌污染,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制作装片时要严格遵循操作要求要领。为更好地观察临时装片,建议制作临时装片时,加一滴碘酒(不要太浓)。尝试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加一滴碘液。提醒学生控制好温度,说明这往往是实验成败的关键经常观察恒温箱的温度,如有异常及时调节。各种实验仪器(如广口瓶、玻片、以及其它玻璃用品)必须预先清洗干净。清洗干净所用器皿,防止污染。各小组制作出酒酿以后进行品尝,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分组品尝酒酿,谈自己的口感,然后讨论体会和收获。请回答两个问题:试验中保持的温度是多少?为什么要在酿制酒酿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一般会保持在25-30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有利于酵母菌生活而进行发酵作用。通过本实验,您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小组讨论发言,酒酿的制成是酵母菌发酵的结果。你们知道历史上酿酒是从何年代开始的吗?查资料然后回答我国制酒的历史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做补充:传统的酿酒起源观认为,酿酒是在农耕时代之后才发展起来的,这种观点早在汉代就有人提出了。汉代刘安在淮南子中就说:“清盎之美,始于.”现代的许多学者也持有相同的观点,有人甚至认为适当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了剩余粮食之后,才发展起来酿酒的。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利用发酵技术来酿酒了。3、总结,板书发酵的定义:发酵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水果放久了变味的现象,然后指出:酿制酒酿的过程 就是酵母菌发酵的结果;由此看来,久放的水果变酒味、果酒变酸 也是微生物发酵的结果。看书上关于发酵的定义,思考定义的实质。3、问题研究与拓展活动古代的葡萄酒也是发酵产品吗?据考古研究推测,葡萄酒的历史已经有6千年。在伊朗的格登特比,人们发现了一只公元前3500年的波斯两耳细颈酒罐。最近通过对罐壁红色斑的成分分析,发现了其中含有单宁和酒石酸,这是葡萄酒里所含的天然化学物质。葡萄酒是自然发酵的产物。直到如今,有许多的葡萄酒生产商,仍采用自然发酵的工艺生产葡萄酒,即破碎葡萄后,不加任何菌种,让野生酵母自然繁殖。发酵成葡萄酒这个过程在自然界早就存在。众所周知,自然界的野生葡萄和野生酵母,是先于人类社会以前就已经存在。清稗类抄粤西偶记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