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德与才-资治通鉴笔记 臣光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笔记:司马光的基本观点是这样的:国之乱臣,家之败子,都是由于“才”胜出“德”的缘故。才的价值是中立的,无所谓善恶,可以用它来做好事,也可以用来做坏事。所以,要树立“德”的绝对引领和优先地位,用“德”来驾御“才”,这样才是正道。 但这里的问题是:德和才能否分开?一个人能否在有“德”的同时还有“才”?所谓德才兼备是不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根本就不会存在?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牵涉到我们对“德”和“才”的理解。什么是“才”呢?“才”就是“智”,而中国的“智”总表现在微妙的人际关系中,而不是像西方社会那样表现为对科学的探究。在西方社会中,“德”和“才”用力的方向不一致,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德”和“才”的关系问题。“德”体现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种品质和修养,而“智”体现为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科学精神。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相反,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可能在智力方面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人。这些社会都能容忍,因为西方有维护个人价值和尊严的制度。西方的宗教精神不相信人是善的,因为他们偷食了禁果,心中已经有了恶的种子。正因为人任何时候都有作恶的动机和冲动,所以西方有着严格的法律,以法律调节人际关系,以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人的行为。所以,西方不弘扬道德,也不鞭笞非道德,只是强调法律的尊严。只要你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就无可厚非。你道德品质再差也没有关系,只要别违反法律,也没有人会“千夫所指”的谴责你,因为西方本来就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每个人的选择都无可厚非,都值得尊重。 也正因为此,西方人在“人事”方面没有太多的智慧,可以说很单纯,因为法律和制度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只要按规矩去做就可以了,所以根本就不需要在人际关系方面浪费过多精神,他们的智力一般都投向了科学和技术领域,而不是人际关系中的左右逢源。尽管西方也出现了大量的管理智慧之类的东西,但这些大多都是让人拥有什么品质,比如勤奋、意志力、执行力等等,而不是让人去掌握人际关系的微妙。因为法律和制度在根本处已经限制了人的“投机取巧”。 而中国则不是这样了。中国的“德”和“才”表现在同一个地方,即人际关系中。所谓的“德”要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才”也要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德”是什么?道德和功利目的是互相排斥的,它总是表现为对必然性的超越。或者说,它总是在做在理性看来毫无道理的事情。也正因为此,人才获得了尊严,才比动物崇高。人在作出道德选择的时候,排斥了“成本”和“收益”的算计,而是“当机立断”。孟子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休惕测隐之心,非所以纳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看见一个孩子掉到井里,我立刻下去把他救上来,并不是因为我和这个孩子的父母是好朋友,也不是因为贪图救上这个孩子来会得到好名声,置之不理会得到坏名声。当我作出这种道德选择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进行这样的算计和衡量:对我有利就去做,没有利就不去做。邱少云在大火焚烧的时候之所以选择了纹丝不动,不是因为他不怕疼,而是因为他为了一个信念而超越了求生的动物本能。康德说,道德彰显的是人真正的自由,因为只有超越了人的本能,属于人的自由才会彰显。 如果说“德”是对功利目的的排斥,那么“才”呢?“才”恰恰是对功利目的的迎合。所谓的“才智”不过是在“得”和“失”、“进”和“退”、“进攻”和“防守”之间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罢了。没有这种算计和衡量,我们不能说它有“智”。诸葛亮有“才”,是因为他总能在与敌人的斡旋中善于衡量和取舍,表现出其足智多谋的一面。张飞没有“才”,是因为他比较冲动,做事情不计后果。 所以不赞成司马光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德”和“才”是互相排斥的。因为中国文化所决定的价值取向,“德”和“才”同时向一个地方用力,所以它们往往纠缠在一起,真假难辨。我们有时候根本分不清一种行为到底是“德”还是“才”。有时候,“德”也是一种“才”,因为所谓的“德”不过是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罢了。有时候,“才”也是一种“德”,因为正是因为有“才”,才能打起“德”的幌子。赵襄子为了能上位,用尽心机,我们可以说他有“才”,但不能说他有“德”。他表现出来的“德”,我们实在不知道是真“德”还是假“德”,也许,他内心中根本就不是信奉道德的人,而是装着讲道德,博得民心而已。所以,更多的是一种“才”,而不是“德”。 而那些真正有“德”的人呢?因为他们不精于算计,不计较得失,总是表现得那么没有“才”。当智瑶灭门、智氏大势已去,智果、希疵这些重要谋臣都选择了逃避,只有豫让在这个时候还要螳臂当车,自不量力的为主子报仇。他明知道这样做很可能会死去,但还要“知其不可而为之”,还要飞蛾投火去送死。豫让根本不能算有“才”,因为他既不具有明哲保身的小聪明,更没有“隐忍谋国”的大智慧。即使去报酬,豫让的策略也是那么迂腐可笑,“漆身为赖,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还没有报仇,先自残,让全身长满癞疮,让自己变成哑巴,连他老婆都不认识他了。这样做根本就没有必要,因为明智的人绝对不会选择这种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使能达到,代价也太大,何况豫让还有更为便捷的方式报仇,正如他的朋友所说的:“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以你的才能,可以假装投降赵襄子,得到他的宠信,接近他,然后再轻而易举的报仇,何苦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但豫让却固执地认为“既已委身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 试想,一个有智慧,有才华的人,怎么会如此地固执和迂腐?所以,豫让的命运可想而知。在中国历史上,那些在内心中把道德看作生命的人,都在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以至于在行为中总表现得那么迂腐不化,好像在自寻死路,伯夷、叔齐、荆坷、方孝儒。不胜枚举。他们的命运是注定的,他们是悲壮的英雄,走的是一条悲剧之路,唯有用鲜血和生命,才能将自己所坚守的道德和品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们没有去算计,尽管可能有算计的本事,他们没有去施展所谓的“才华”,尽管他们可能是一个有“才华”的人。而反之,那些能够纵横捭阖、左右逢源的有“才”之士又怎么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呢?相反,那些道德高尚的人,又怎么会是一个攻于算计和权衡的谋略高手呢? 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德”和“才”的关系不过是文化中“仁”和“智”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形态罢了。仁与智的纠缠,注定了德与才的纠缠。一方面,中国人所引以自豪的道德境界,被一些悲壮的仁人志士所演绎,他们的道德楷模的地位恰恰是以牺牲和死亡表现出来。而在政治上,权谋的“智”又往往是打着道德的旗号出现的。 与主任讨论德与才,主任曾讲,做一个外圆内方的人,才是最高的境界。其实,内和外,方与圆,本身就是矛盾和对立的,就象德和才一样,无法兼备。勉强称的上外圆内方的人,大约有两种,一种是心口不一,对外精于算计,而内心把握原则,对外张驰有度,而内心处处权衡;另一种是中庸之道,执其两端取其中,说方不方,说圆不圆,不偏重任何一方,但都是任何一方拉拢的对象。勤能补拙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勤能补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叹息自己天生笨拙,成就不了大器。其实,我认为这种叹息是没有必要的。常言道,勤能补拙,这就是说,天资差,是可以用后天的努力来补偿的。事实不正是如此吗?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她生就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然而,天资的欠缺没有使梅兰芳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随着遨游的金鱼,寻觅踪影。后来,梅兰芳那双眼睛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终于成了著名的京剧大师。由此可见,一个天资笨拙的人,只要能勤勤恳恳,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百能之,己千之”,就能变得聪明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但反过来说,一个人即使天资再好,若不勤奋求学,也是不能成才的。在宋代,有个神童名叫方仲永,五岁便会做诗,被乡里称为奇才,可谓聪明过人,但他出名后,不再勤奋上进,而是整天由他父亲带着到处吃喝玩乐,结果诗才枯竭,终于“泯然众人矣。”类似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我的一个同学,由于勤奋好学,升中学的成绩名列全班之首,亲朋好友都夸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一年之后,他的成绩排在全班倒数第六,他的母亲生气地说:“真是笨蛋!”其实他哪是什么笨蛋,只不过是在一片夸赞声中变得骄傲了,不像过去那样勤奋罢了。华罗庚教授有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希望那些自认为没有天赋的朋友们不要太悲观,要相信天才在于勤奋,只要自己肯在“勤”字上下功夫,朝着美好的目标坚持走下去,是可以成大器的!颜色.幻想 我喜欢五颜六色的世界。这个世界,因为有了颜色,所以斑斓;我的心中,也因为有了颜色,所以缤纷。.白色.它是一切颜色的基调。我喜欢白色,因为我喜欢冬天的雪,它给人纯净,给人明快,给人“瑞雪兆丰年”的期望;我喜欢白色,因为我喜欢漫画里拥有白色长发的幻术师,它让人幻想,充满神奇与向往;我喜欢白色,因为我喜欢白纸,充满未知,可以使人随意描绘,绽放想象我又不喜欢白色,有时它又透着凄凉和无奈。不喜欢医院里的那些白色床褥,不喜欢悄悄出现在妈妈头上的白发,不喜欢水里漂浮的白色垃圾.黑色.它是所有颜色的归结。我喜欢黑色,因为我喜欢东方人的美,黑色的眼珠,炯炯有神,黑色的秀发,飘逸动人;我喜欢黑色,因为我喜欢探险,黑色总是给人神秘莫测的感觉;我喜欢黑色,因为我喜欢家乡无顶上那最原始的瓦片,虽不如青瓦耀眼,也没有琉璃瓦的高贵,但却充满古朴我又不喜欢黑色,她有时带给人抑郁和迷茫。不喜欢黑夜的无助,不喜欢黑色衣装的拒人千里之外,不喜欢黑色的预兆之意死亡.蓝色.它是我最钟爱的颜色我喜欢蓝色,因为我喜欢天空,无垠而广阔;我喜欢蓝色,因为我喜欢大海,浩瀚而壮丽;我喜欢蓝色,因为我喜欢它带给我的安详而又不浮躁的感觉,像我们遗失的童年我又不喜欢蓝色,因为它的单调。失去了白云,蓝天就好象失去了些东西;没有了船只,大海也就没有了生机.红色.它是具有双重意义的颜色。我喜欢红色,因为我喜欢喜庆,喜欢红色的喜字,红色的盖头,甚至红色的辣椒;明快的颜色,似乎也为整个世界添彩我又不喜欢红色,不喜欢血腥,不喜欢红色的唇绿色使我清新,黄色给我鲜明,土色让我想起美味的巧克力不同的颜色给人不同的感受,同样的颜色亦给人不同的感受!谈节俭所谓节俭,就是花钱有节制,不铺张浪费。这个概念人人皆知,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注意节俭的人不在少数,故而有必要谈谈节俭。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节俭。 首先,生活节俭是一个人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体现。三国时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正体现出节俭对于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自古以来,凡品德高尚者,大都注意勤俭节约。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仍保持富不忘贫、贵而能俭的品德。明代清官海瑞死后,点其行囊,只有“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其俭素之德,令人赞叹。而周恩来总理又以“简朴”为座右铭,成为令人敬佩的领袖。不难看出,节俭对于修身养德是大有禅益的。 其次,节俭对于治理国家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欧阳修云:“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意思是说,节俭利于家邦。明太祖朱元璋抑奢倡俭,使得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与此相反,清代慈禧太后穷奢极欲,铺张浪费,致使大清朝走向衰亡。当然,我们所提及的“治国”并不代表落后的封建剥削制度,而是指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但是无论什么社会制度,节俭对于治国的重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够高。因此,节俭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意义就显得极为重大。试想,如果一个国家,从政府到人民,都以铺张浪费相尚,国家岂能不亡?民族岂能长存?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当努力继承并发扬光大。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节俭真正落实到行动是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谈节俭在现在这个不愁吃不愁穿的时代里,节俭这种美德是不能丢的。 明朝皇帝朱元璋说过:“ 金玉非宝,节俭乃宝。”这句话的确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了。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在一次退朝时,看见两个大臣穿着朝靴在雨中行走,便罚了他们二十大板。从次以后他下令上朝时如遇雨雪都可穿雨衣或雨靴上朝。这见时表明了朱元璋为了让众臣节俭,把自己的皇帝身份放下,这是以前皇帝所做不到的。古代黄帝节俭,现代主席也不例外。 毛主席喜爱喝茶,但茶叶却从不讲究。每天,他睡觉起来就开始喝茶,不管泡几次,到最后总要把茶叶抠出来嚼烂,一口一口地咽下。据他说这茶叶有营养,其实不然,普通茶叶泡五次,它内部的营养素就了了无几了,更别说是毛主席天天泡十几次了。这其时都是毛主席的节俭精神那!中国的节俭精神,再外国的首富中也有。美国的约翰洛克菲勒 拥有亿万家财,可他平时的生活十分节俭。他每次因商务外出,总是住比较便易的房间。老板便问他:“您儿子每次都住最好的房间,可您为什么住这么便宜的房间?他回答:“我儿子有一个有钱的父亲,我可没有。”我想这位富翁的成功方法就在于此。从各方面来说,人们都是很节俭的,可是现在有很多人在破坏这种精神,但我们青少年要拒绝奢侈,崇尚节俭。节俭,是对劳动成果和物质财富的爱护与珍惜。节俭的生活,是有利与自己的家人的,这能使家族兴旺发达,所以我们要把这种美德流传下去! 【即兴评述】奥巴马连任:从梦想到现实不知是否巧合,奥巴马第二个总统任期的宣誓就职仪式,恰与今年的马丁路德金纪念日重合,同为知名黑人,同为以调动人气、营造氛围著称的政治演说家,当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或挤上华盛顿街头,或围在电视机前,聆听奥巴马18分钟的就职演说,目睹其手按两本圣经宣誓的庄严,和与第一夫人在薄暮中翩翩起舞的优雅,耳中是否隐约响起“我有一个梦想”的共鸣声? 然而正如许多观察家所言,如果说第一任期之初充满着梦想、希望和情感的激荡,那么第二任期就注定一开始就会笼罩在清醒、焦虑和敏感的气息里,因为每个清醒的人都会意识到,奥巴马的又一个四年,必将遭遇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最现实的威胁,就是民主党和共和党、政府和众议院间围绕赤字、债务问题上所做的预算扯皮。奥巴马第二任期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给美国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实质性推动美国经济复苏,如果能做到这些,他就将成为一个历史上伟大的总统而名垂史册,反之,倘没有就业机会增加和经济复苏,政府拿什么来支付高达16万亿美元的巨额债务?这样一来大幅度削减政府开支就成为必然,这将势必影响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和社会保障的经费。很显然,如果没有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信息安全-洞察阐释
- 中国智能汉服穿戴设备行业的未来展望
- 环境监测系统的技术进展及应用实践分析报告
- 社会福利中的文化实践-洞察阐释
- 行业监管与数字化转型的协同创新研究-洞察阐释
- 高速铁路通信技术与系统优化-洞察阐释
- 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品牌传播创新-洞察阐释
- 数据驱动代理决策研究-洞察阐释
- 社交网络数据的聚类分析-洞察阐释
- 交互式AR维修指导系统-洞察阐释
- 弱电设备维护保养方案
- 道路及两侧便道保洁方案.docx
- 旅游开发公司组织架构
- 上期开特下期出特公式
- 杭州市普通住宅物业菜单式服务参考收费标准(试行)
- 钢材标准-SAEAMS5662M-2004镍基高温合金[1]._pdf
- 建筑工程内外墙面喷浆、粘钉、挂网施工合同(共2页)
- 山东生态功能区划(文字)
- DP备份软件日常维护手册
- DFMEA模板(完整版)
- 省教改课题申报书填写技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