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女性形象研究 文献综述.doc_第1页
“三言”女性形象研究 文献综述.doc_第2页
“三言”女性形象研究 文献综述.doc_第3页
“三言”女性形象研究 文献综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言”女性形象研究文献综述前言 “三言”是明朝天启年间冯梦龙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简称,作者主要是收集、整理、改编了宋元以来的各种话本而写成的拟话本。“三言”在刻画女性形象上, 较之前代作品更加鲜活动人。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色、饱满而鲜活、形形色色, 在这些人物的身上散发着晚明时期的时代气息, 反映了晚明时期人文思朝的新变化, 也反映了作者冯梦龙的思想倾向, 折射了他的女性观。主题“三言”中的女性各具特色, 饱满而鲜活, 形形色色, 下面是几位文人学者对“三言”中的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一、遵守封建传统道德观念的女性封建礼教道德观念, 长期以来禁锢着人的个性要求和发展。闫秀平认为“人”的价值得不到承认, 由此而生的一系列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纲常伦理”观念, 残酷地扼杀着“人类的天性”, 对妇女阶层来说, 就更为残酷, 这集中地体现在封建礼教的婚姻观和道德观上。因此, 在封建社会里男女通过婚姻而达成的结合, 是没有爱情作为基础和保证的, 没有爱情的婚姻, 也就谈不上民主、平等和幸福。这种婚姻是一种“临之以父母、诳之以媒妁、敌之以门户、拘之以礼法” 的违反人性的结合, 使广大妇女的命运“随风如沾泥之絮” 。与此同时, 封建婚姻观念还对广大妇女施之以“ 三从四德”的具体禁锢, 使得她们的整个人生过程, 都没有任何的自主权而言; 对男子来说, 娶一个女子为妻是获得一个“传宗接待”和操持家务的工具; 对女子来讲, 只能“嫁鸡随鸡”听认命运的摆布。在封建社会中, 传统的妇女观还主张“女性守身如玉, 从一而终, 视贞节甚于生命”, 贞节是女性婚恋生活的唯一准则, 也是衡量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专一程度。在冯梦龙的“三言”中贞节烈妇很多, 她们显示了作者相对保守的女性观。二、叛逆封建传统道德观念的女性赵兴华说:“千百年来形成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根深蒂固的传统偏见受到了挑战, 进步的思想意识开始崛起, 并且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中, 使得封建礼教的婚姻观念, 有了退色的可能, 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中“民主、平等、自由”积极因素, 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新观念, 得到社会各阶层妇女的强烈赞同, 提出了合乎民主和人道思想的新恋爱婚姻观: 即“男女相悦可以成婚”。作品还描述了追求独立人格尊严、淡薄传统的贞操观念的女性。”1追求自主的爱情婚姻在封建社会中,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代替了自由选择, 门当户对, 男女授受不亲代替了平等、自由的关系。封建社会男权至上的理论压抑着女性的人性和热情。孙旭分析说:“封建社会的妇女没有自由选择爱情的权利, 女性婚姻与情感被限定在狭小的范围内, 婚姻是没有爱情作为基础和保证的, 使她们长期处于爱情饥渴之中, 这是她们大胆反叛传统观念, 要求自主的爱情婚姻的内在动因。而外在的条件是明代资本主义的萌芽, 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市民意识与哲学上王学左派的兴盛, 对于打倒封建传统势力对女性的禁锢起到重要作用。爱情婚姻始终是社会生活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青年男女对于爱情、幸福的追求与向往, 是作家们时常描写的内容。在“三言”中, 关于女性爱情婚姻的作品(约占全部小说的1/3), 这些女性面对爱情婚姻, 一般都独立自主, 呈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坚持婚姻一定要以爱情为基础, 大胆地、积极主动地选择自己心爱的人。”有初次相识即大胆主动表达感情的。如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女主人公周胜仙与警世通言 崔待诏生死冤家中的秀秀, 以上两个例子的共同之处便都是女子一方主动大胆向男子表露爱情, 甚至会找一个办法去接近心中的男子, 以达到吸引他们注意, 向他们表白心迹的目的, 最终都是为了与之结为连理。但是她们的婚姻最终多以悲剧结局, 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作者以极大的热情、赞美她们, 肯定她们。从而表明市民认识到了在爱情上, 妇女的追求往往比男子更纯洁、更热烈、更大胆、更真挚。同时, 也有一点朦胧的在平等互爱的基础上达到结合的目的的现代性爱观。市民作为一个新兴阶层, 在思想观念中必然与封建统治阶级观念相悖, 反映出某些民主主义思想要求。2追求独立的人格尊严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 生活在其中的女性几乎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她们既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也没有正当的职业, 在经济和人身上都完全依靠男性(幼年依靠父亲, 成年依靠丈夫, 晚年依靠儿子), 没有任何独立的人格。因此处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要求独立的人格, 就必须要付出勇气和代价。在“三言”中刻画的女性形象中就有这样一些女子, 她们要求证实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人生价值, 要求独立的人格。虽为此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也决不后悔,她们的命运多以悲剧收场。她们的形象所凸现出来的独立的个性魅力, 不得不令人钦佩。如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第三十二卷)中的杜十娘与警世通言 王娇鸾百年长恨 (第三十四卷)中的女主人公王娇鸾, 作品中的杜十娘、王娇鸾都是站在时代前沿的人物, 杜十娘烟花场中多少年, 尝尽了人间的辛酸, 也较之普通的大家闺秀易于接受新思潮。而王娇鸾虽是大家闺秀, 但是她幼通书史、举笔成文, 也易于接受新思潮。时值晚明, 王学左派的兴起, 使得思想解放潮流和市民中新的人生价值观念兴盛。杜十娘、王娇鸾接受了新兴的思想意识并将其付之于行动。由此可见,杜十娘、王娇鸾的思想是进步的, 行动是激进的。有了这些进步女性的影响, 使得女性独立、女性追求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逐步为人所接受, 从而使得广大女性的思想开始逐步解放, 接受新兴的思想潮流, 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得到展现。3淡薄传统的贞操观念中国传统的妇女观主张女性守身如玉、从一而终、视贞节甚于生命。但冯梦龙“三言中”的女性追求性爱自由, 折射出与传统贞节观念不同的新观念。“从一而终”、“一女不嫁二夫”的贞操观念淡薄了, 贞节不再是女性婚恋生活中的唯一准则, 它可以自由灵活地服务于幸福原则。由此聂付生认为,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 市民阶层的新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女子不再被封建礼教所束缚, 传统的贞节观念正在逐步瓦解。市民作为一个新兴阶层, 在思想观念中必然与封建统治阶级传统观念相悖,易于接受新思想, 易于反叛传统的道德观念。这体现了市民在“情”和“礼”的冲突中, 个人的情爱终于战胜了封建礼法。王三巧的例子正是对传统阶级标榜的“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的一个有力的冲击。结论综上所述,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是来自市民阶层, 市民阶层是晚明社会的产物, “这个代表新兴力量的阶层不仅有自己的经济要求, 也有着自己的政治要求和文化要求, 为了开辟自己的活动前途, 他们必然鼓励和推动人们摆脱封建隶属关系的束缚, 大胆地怀疑和否定传统的封建意识形态。”作者用肯定和歌颂的口吻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他们思想中有新的意识和行为, 因此新兴的市民阶层也被赋予他们新的特点, 也是时代潮流给予这些女性以个性鲜明的形象, 使得她们有了产生和接受新的思想意识的文化土壤。她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站在了时代的前沿, 她们的言行是对整个封建思想的反叛,也是对男权社会的反叛, 是追求爱情自主的渴望, 是追求独立人格的尊严的期待, 正是这些促使她们有违封建传统礼法不相融的举动, 并为争取爱情婚姻自主、独立的人格尊严、淡薄传统的贞操观念等所采取的行动是值得我们肯定和赞扬。她们有着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独立的人格尊严、淡薄传统的贞操观念的独特个性, 这些观点无不反映出冯梦龙男女平等、女性独立的进步妇女观, 这些观点在女性文化长廊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这不仅对后世刻画女性形象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也是女性文化发展史中重要的篇章。参考文献1冯梦龙. 警世明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M . 长春: 时代 文艺出版社, 2001.2王彬. 中国小说鉴赏大辞典 K . 北京: 农村读物出版社, 1992.3闫秀平. “ 三言”对女性美的刻画与礼赞 J. 胜利油田师 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0, ( 9): 29- 31.4赵兴华. 从“ 三言”、“ 二拍”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J. 聊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 3) : 217- 219.5孙旭:“三言”中情爱女性人格结构探微,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9月6刘再复:文学的反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11月版7聂付生:冯梦龙研究,学林出版社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