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学及抗精神病药药理作用.doc_第1页
症状学及抗精神病药药理作用.doc_第2页
症状学及抗精神病药药理作用.doc_第3页
症状学及抗精神病药药理作用.doc_第4页
症状学及抗精神病药药理作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心理活动:知:感知觉、思维、注意力、智能、记忆;情:情感、情绪;意:意志、行为。一、感知觉障碍: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知觉:是一种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感觉敏感。 感觉减退:感觉阈值增高感受性减低,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后者又称感觉缺失)。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感觉缺失见于癔症,称转换性症状,如失明、失聪。内感性不适:又称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2、知觉障碍: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确实有看到东西,但是看错了)生理性错觉:正常人在光线不足、恐惧、紧张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产生错觉,经验正后可以认识纠正。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病理性错觉:意识障碍时出现,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幻觉:无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虚幻的知觉)。是临床最常见的而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幻听:最常见。(声音是从隔壁房间传来的,离我有一定的距离,我是亲耳听见的,这其中有男有女的声音,说话的人我并不认识,但是他们说的话让我很不开心,声音告诉我有人要迫害我(侧耳倾听,有时自言自语,似在与人对话,表情气愤,情绪激动)。)(声音不是从外界传来的,是从我脑子里传来的,我不用耳朵就能听到。)非言语性幻听:属原始性幻听。如机器轰鸣声、流水声、鸟叫声,多见于脑局灶性病变。言语性幻听:比较具有诊断意义。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争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如患者听到另外两个人在争论,有时是两个声音是在议论患者的好坏。评论性幻听:评论患者的行为(批评、讽刺、责骂、诬陷)。如一位50多岁的女患者出门买菜,有声音讲“大破鞋又出门了”,患者听后十分气愤,掉头回家,声音马上又说“装洋蒜”。命令性幻听:听到声音命令自己去做某事。如在大夫检查病人时询问患者的姓名,声音告诉患者“别说你的真名” (功能性幻听),患者就随口编了一个假名。思维鸣响:患者的思想被自己的声音读了出来。幻视:意识清晰时出现的幻视见于精神分裂症;意识障碍时,幻视多为生动鲜明的形象,并常具有恐怖性质,多见于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幻嗅:患者闻到一些难闻的气味。如腐败的尸体气味、化学物品烧焦味、浓烈刺鼻的药物气味等,往往引起患者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常与其他幻觉和妄想结合在一起。如患者坚信他闻到的气味是坏人故意放的,从而加强了被害妄想,可表现为捏鼻动作或拒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单一出现的幻嗅,需考虑颞叶癫痫或颞叶器质性损害。幻味:患者尝到食物内有某种特殊的怪味道。常继发于被害妄想,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幻触:又称皮肤与粘膜幻觉。患者感到皮肤或粘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患者感到有人拿手术刀切割自己的身体,并有电流烧灼伤口的感觉,虫爬感、针刺感、性接触感等,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内脏幻觉: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肝破裂、心脏穿孔、腹腔内有虫爬行等。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或被害妄想伴随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按幻觉体验的来源:真性幻觉:幻觉形象鲜明,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患者常叙述这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因而患者常常坚信不疑。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鲜明,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如听到肚子里有说话声,看到脑子里有个人。但常坚信不疑。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按幻觉产生条件:功能性幻觉: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常见功能性幻听。如患者听到脚步声的同时听到有人议论他的声音。前者真实存在,后者是幻觉,两者同时被患者感知,互不融合。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心因性精神病等。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如患者听到脚步声的同时看到这个人站在他的面前。听到广播声的同时就看到播音员的人像站在面前,见于精神分裂症。入睡前幻觉:入睡前,患者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幻觉形象,多为幻视,如可见到各种动物、风景等,与睡梦时的体验近似。心因性幻觉:是在强烈的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见于心因性精神病、癔症等。(海员,沙漠看见绿洲)鉴别诊断:精神分裂症的幻觉体验可以非常具体、生动,也可以是朦胧模糊,但多会给患者的思维、行动带来显著的影响,患者会在幻觉的支配下做出违背本性、不合常理的举动;器质性疾病的幻听多片断、不系统、不具体,并有昼轻夜重的特点。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视物变形症:视物显大症:如看到父亲成了巨人。视物显小症:如一男性患者感到自己睡的床只有童床那么大,认为容不下自己的身体而坐着睡觉。空间知觉障碍:感觉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如候车时汽车已驶进站,但患者仍感觉汽车离自己很远。时间感知综合障碍: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如感到时间在飞逝,似乎身处“时空隧道”之中,外界事物的变化异乎寻常的快;或感到时间凝固了,岁月不再流逝,外界事物停滞不前。非真实感: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变得不真实,视物如隔一层帷幔,像是一个舞台布景,周围的人像没有生命的木偶,毫无生气。对此患者有自知力。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二、思维障碍: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由感知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这个过程称为思维。思维通过言语或文字来表达。正常思维有以下特征:目的性:思维指向一定的目的,解决一定的问题;连贯性:思维过程中的概念是前后衔接、相互联系的;逻辑性:思维过程符合思维逻辑规律,有一定的逻辑性;实践性:通过客观实践检验思维的正确性。1、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及思维逻辑障碍。思维奔逸(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多见于躁狂症。躁狂:思维奔逸,联想加快,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自诉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好像加了“润滑油”,思维敏捷,概念一个接一个的不断涌现出现。说话增多(话多),语速加快,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随境转移),存有音联、意联。看见周围来人,患者马上坐起让座并向人鞠躬致敬。思维迟缓(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或困难,多见于抑郁症。抑郁症: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话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自诉脑子变笨(不灵活、迟钝),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自我体验脑子空洞无物,没有什么东西可想。表现为沉默寡言(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简单。严重者可以表现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思维散漫: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患者常游移于主题之外,尤其是在回答医生的问题时,句句说不到点子上,但句句似乎又都沾点边,令听者抓不住要点。思维联想松弛,说话东拉西扯,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与另外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以致周围的人弄不懂患者要阐述的是什么主题思想,交谈(沟通交流)困难,与之交流较费劲。思维散漫,联想松弛,问东答西,言语内容凌乱。问其怎么发现手机坏了,不好使用?,回答是“手机总是死机,不好用,这个大环境很不好,我不吃药就不会这样了”。思维破裂:意识清楚,言语支离破碎,语词杂拌,答非所问,无法沟通交流(不能回答问题,无法交谈),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散漫严重时达到思维破裂。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意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读患者书写的文字材料,往往不知所云。如:“鸡在叫,人生人生,我是张老爷,宝莲灯”思维不连贯:与思维破裂相似,但背景不同,它是在严重意识障碍情况下产生的。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无法使他讲得简明扼要一些,一定要按他原来的方式讲完。能回答问题,但啰嗦,说话绕圈子,对事物作一些不必要的、过度具体化的描述,令人费解,见于癫痫、脑器质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思维中断(思维阻滞):患者意识清楚,外界无干扰,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思维被夺:患者思维突然被某种外力抽走的感觉。思维插入(异己):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他的意志所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其脑中的。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患者体验到大脑强制性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异己)。思维化声(读心症):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说话声音,自己和他人都能听到。思维扩散: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为尽人皆知,感到自己的思想与人共享,毫无隐私可言。思维被广播: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播散出去的。鉴别诊断:被洞悉感(内心被揭露感):属于思维内容障碍,认为自己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别人就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你们不要再问我,我的事你们都知道,对我来说没有秘密)举例:某精神分裂症患者坚信有人在他身上安装了特殊发射装置,自己想的事周围人都知道,他说:“我想去南京路,出门就有一辆出租车就停在马路边等我;我在一家小笼包子店吃包子,想要点醋,服务员就将醋放到我的餐桌上”。思维中断、思维被夺、思维插入、强制性思维、思维化声、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被洞悉感等都是思维联想的被动体验。被动体验常与被害妄想联系在一起。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患者对这种完全陌生的被动体验赋予种种妄想性的解释,如“受到某种射线影响”、 “身上被安装了先进仪器”等。一位病人的被动体验:“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木偶,一举一动都受人操纵。想什么事,说什么话,做什么表情,都是被安排好的完全受人摆布。”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用无关的、不被大家共同理解的具体概念来代表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如不穿衣服表示光明磊落。反穿衣服表示自己“表里如一、心地坦白”。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逻辑关系混乱,不可理解。如:“我脑子里乱哄哄的,都是因为我太聪明了。我的血液里全是聪明,又浓又稠。我必须生个孩子,把我的聪明分给他一半,我才能好。”“李是死人,我把他救活了,所以他要害我”。逻辑推理障碍,言“我脑子里乱哄哄的,我自己一个人也挺好的,所以我不需要吃药”。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维(自己的):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维、强迫性怀疑)。持续言语:单调重复某一概念,或对某些不同问题,总是用第一次回答的话来回答,见于癫痫或器质性精神障碍。重复言语:重复话语的最末几个字,见于癫痫或器质性精神障碍。刻板言语:机械刻板地重复某一无意义的句子。如“给我作手术吧,给我作手术吧”。模仿言语:患者模仿周围人的话,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如:医生问:“你叫什么名字?患者同样说“你叫什么名字?”。2、思维内容障碍:妄想: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特征: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错误想法、误解、偏见、迷信天公打雷是老天发怒。)按妄想起源:原发性妄想(真性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突发妄想:妄想突然出现,形成既无前因,又无后果,没有推理,无法理解。妄想性知觉:对正常的知觉体验赋予妄想性意义。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突然感到周围发生了与己有关的情况,感到他所熟悉的环境突然变得让他迷惑不解,很快发展为妄想。继发性妄想: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或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感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临床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力尚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慢性化、衰退的倾向,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妄想形成:精神分裂症妄想早期不合理的想法,将信将疑,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坚信不疑。多见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涉及对象从最初与患者有过矛盾的某人渐扩展到同事、朋友、亲人,甚至陌生人。他人的一举一动都暗有所指,寒暄问候、家常聊天都别有深意。甚至连报刊、广播、电视的内容都认为与已有关。特点:多泛化、不系统、内容荒谬离奇。妄想形成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意识障碍:情绪:性格:智能:如某麻痹性痴呆患者扬言他的父亲在太阳里割草,他有一千个孩子。幻觉:按妄想结构:系统性妄想:妄想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逻辑性较强。非系统性妄想按妄想的内容:被害妄想:最常见。患者无中生有的坚信周围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他产生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谋害、破坏,如饭里下毒、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如某精神分裂症患者认为他吃的饭菜中有毒,家中的饮用水中也有毒,使他腹泻,邻居要害他等。它往往以怀疑开始,进而出现关系妄想,发展为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常与幻觉有关联,并与其他妄想,如夸大妄想、钟情妄想等同时存在。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关系妄想: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情都认为与他有关。如:认为周围的人谈话是在议论他,别人吐痰是在蔑视他,人们的一举一动都与他有关系。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半年来自感痛苦,不愿与人接触,也不愿上班。认为马路上人的一举一动都是针对他的,认为有的人见他就咳嗽,甚至吐痰,就是瞧不起他,故意贬低他;有的人看到他冷笑,认为他没修养,素质差;商店的营业员对他态度也生硬,说他很小气,没派头;单位同事也指桑骂槐,说他是垃圾,看到他进办公室故意扫地,赶他出门。夸大妄想(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多发生在情绪高涨的背景上。内容常因时间、环境、患者的文化水平和经历而有很大不同。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才能(才智),大量的财富与发明创造,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地位,是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国家领导人或是名人的后裔。见于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及某些器质性精神病(麻痹性痴呆)。罪恶妄想(自罪妄想):患者毫无理由(根据)的坚信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或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到严厉的惩罚,认为自己最大恶极死有余辜,以致坐以待毙或拒食自杀;患者要求劳动改造或请罪等手段以赎罪。主要见于抑郁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疑病妄想:患者毫无理由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反复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患者的病态信念。此类妄想可以幻触或内脏感知觉障碍为基础。严重时,虚无妄想:患者诉说“脑子变空了”,“内脏已经腐烂了”,“肺已经不存在了”,“血液停滞了”,“我本人已不存在了,只剩下一个躯体空壳了”。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围绝经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碍。嫉妒妄想:无中生有地坚信爱人对自己不忠诚,另有外遇,对爱人的行为加以检查和跟踪。男患者多见于慢性酒中毒。也可见于更年期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经常打电话了解妻子是否上班;妻子上班,尾随其后,见其眼望过路男人就吵闹,说妻子爱上那个男人了;有时到妻子单位,在窗外张望,看见妻子与别的男人说话则大怒,回家就要盘问妻子,认为妻子与对方有暧昧关系;看见妻子与人打招呼,则认为妻子和对方眉来眼去,肯定有不正当关系;周围的人劝告患者不要多疑,患者则怀疑周围的人和妻子有暧昧关系。钟情妄想(别人爱我,不是单相思):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受了严词拒绝,仍毫不置疑,而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仍纠缠不休。物理影响妄想(被控制感或被控制体验或被动体验):患者精神和躯体活动的自主性丧失。感到自己的躯体、思维、情感都受人支配和控制,有一种被强加的被动体验。认为他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如受到电波、超声波,或特殊的先进仪器所控制而不能自主,或觉得自己的大脑已被电脑控制,自己已是机器人等。举例:患者自诉3年来始终感到外部有一种特殊的仪器在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思想、言语、动作、行为甚至大小便,认为自己处在“被控制”的状态,当受到控制的时候,头脑非常难受,有紧束感,反应迟钝,不听自己指挥,而当仪器官关掉时,自己才是一个自由人。变兽妄想:患者坚信自己变为某种动物如猪、狗等,并有相应的行为异常,如吃草、在地上爬等。3、超价观念(带着“偏见”(有色眼镜)去看待事物):是指由某种强烈情绪加强了的,并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一般均有某种事实的根据,由于强烈情绪的存在,患者对某些事实做出超过寻常的评价,并坚持这种观念,因而影响其行为。这种错误见解的产生,与其说是逻辑上的障碍,不如说是强烈情绪影响所造成,因此在逻辑上并不荒谬,而接近正常思维。从内容上讲是某些现实的反映。这些观念往往片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的影响患者的行为与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没有逻辑推理错误。与妄想的区别在于其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内容比较符合客观实际,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如个别的发明家、艺术家,存在对个人天才的超价观念,他们往往过于迷恋于他们的理想而不易纠正。鉴别诊断:超价观念与强迫状态不同之处,在于超价观念没有强迫状态所特有的强迫感和被纠缠感。在强迫状态时,患者认为没有必要,没有意义,且有摆脱的强烈愿望。在超价观念时,患者认为对自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注意障碍四、记忆障碍五、智能障碍六、定向力七、情感障碍八、意志障碍九、动作与行为障碍十、意识障碍十一、自知力抗精神病药的药理作用一、多巴胺受体阻断作用(阻断D2受体):1.中脑边缘通路 抗幻觉、妄想等抗精神病作用;2.中脑皮质通路 药源性阴性症状和抑郁;3.黑质纹状体通路锥体外系副作用;4.下丘脑至垂体的结节漏斗通路 催乳素水平增高所致的副作用。二、5-HT受体阻断作用(阻断5-HT2A受体)三、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作用(阻断1受体)产生镇静、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性功能减退、射精延迟等副作用;四、胆碱能受体阻断作用(阻断M1受体)产生多种抗胆碱能副作用,如口干、便秘、排尿困难、视物模糊、记忆障碍等;五、组胺受体阻断作用(阻断H1受体)产生过度镇静和体重增加的副作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作用于脑内多巴胺D2受体,为D2受体阻断剂,对阳性症状疗效明显,对阴性症状及伴发抑郁症状疗效不肯定。1.吩噻嗪类低效价:氯丙嗪急性期有效治疗量200-600mg/日。 常用有效量为400mg/日。中效价:奋乃静起始剂量4-6mg/日。 常用有效量为20-60mg/日。2.丁酰苯类高效价:氟哌啶醇有效治疗剂量为6-20mg/日。维持治疗量以2-6mg/日为宜。长效药:五氟利多20-80mg,每周一次。3.苯甲酰胺类舒必利治疗阳性症状剂量可高达1g/日。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具有较高的5-HT2受体阻断作用,称多巴胺(DA)-5-HT受体拮抗剂(SDAs),对中脑边缘系统的作用比对纹状体系统的作用更具有选择性。1.5- HT和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利培酮(2-6mg/日)、齐拉西酮;2.多受体作用药氯氮平(200-600mg/日)、奥氮平(5-20mg/日,高剂量可达30mg/日)、喹硫平(300-750mg/日);3.选择性多巴胺D2/D3受体拮抗剂氨磺必利(400-800mg/日,可提高至1200mg/日);4.多巴胺受体部分激动剂阿立哌唑(10-30mg/日)。氯丙嗪:多受体,经肝代谢,肾脏排泄。主要的不良反应:过度镇静。奋乃静:经肝代谢,肾脏排泄。主要的不良反应:锥外,对躯体器官影响较小。氟哌啶醇:经肝代谢。目前对D2受体选择性最强的阻断剂,阳性症状(激越、行为障碍)疗效肯定,对阴性症状及伴发抑郁症状疗效不肯定。主要的不良反应:锥外,对躯体器官影响较小。但可引发心脏传导阻滞,有猝死病例报告。舒必利:选择性D2受体阻断剂,主要作用于边缘系统,对纹状体D2受体作用较弱(临床引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作用较其它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略低)。低剂量200-600mg/日有一定抗焦虑、抑郁作用,对伴发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可选用。静脉滴注舒必利200-600mg/日(连续1-2周),有较好的缓解紧张症的疗效。主要的不良反应:泌乳素水平升高和高泌乳素血症。氯氮平: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严重锥体外系症状,严重迟发性运动障碍而不能耐受典型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直想自杀、其它难治性精神疾病(躁、郁、强迫、孤独)。氯氮平经肝代谢,血浆浓度个体差异很大,350ng/ml时有效。多受体作用,对5-HT2受体亲和性较高,也具有5-HT2A激动作用(可抗焦虑和抗抑郁)主要的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降低、可以降低癫痫发作阈,引发剂量相关的癫痫发作、心动过速、体重增加、流涎。治疗剂量为200-600mg/日。过量中度:意识觉醒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嗜睡昏迷。心肌炎猝死、心肺衰竭。药物相互作用:利培酮升高氯氮平浓度。苯二氮卓与氯氮平注意谵妄、明显嗜睡、急性呼吸抑制。撤药症状:胆碱能症状反跳、精神症状恶化、躯体症状。利培酮:经肝代谢为9-羟利培酮,与利培酮有相同的药理作用。镇静作用小,可以用于器质性精神病,老年人代谢功能差,可能需要降低剂量;报告指出利培酮和奥氮平过量相对安全。常用治疗剂量为2-6mg/日。利培酮有很强的中枢5-HT,尤其是5-HT2A和D2受体的拮抗作用,此外还表现出对1和2受体的高亲和性,但是对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的亲和性较低(没有明显的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对D2受体的拮抗作用与典型药物氟哌啶醇相似,因此对阳性症状的疗效与典型药物相似。主要的不良反应:剂量相关性EPS和血催乳素水平升高。奥氮平:氯氮平的衍生物,经肝代谢,多受体作用,特异地阻断5-HT2A、D2、D1、D4、M1。(5-HT2A的阻断约多巴胺的8倍,奥氮平对中脑边缘与对纹状体D2受体均有阻断作用,只是非常敏感的患者会发生轻微EP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