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赏识教育.doc_第1页
感悟赏识教育.doc_第2页
感悟赏识教育.doc_第3页
感悟赏识教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悟赏识教育“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教育”是改变一个民族的大事,民族需要乐观的心态。人生需要快乐相随。赏识教育提出与幸福有约、与成功有缘,将赏识教育拓展到了人生乃至包括人际关系等社会各领域中,有助于改善人的素质,改善人际环境。对建设精神文明、提高民族素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尤其需要充分认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一、为什么要进行赏识教育?1:赏识教育是唤醒学生自信心的教育,未来的21世纪需要充满自信而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难以适应未来社会。而承认差异,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无疑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减少自卑心理。一个人只有拥有坚定的自信心时,才能同时具有一种内在力量,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勇往直前。风靡全国的“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老师自信而富有感召力的演讲激起的了全国人民学习英语的激情。然而有谁知道李阳老师曾经是个自卑、懦弱的人?李阳老师曾经说过:“因为没有赏识,我的一生充满自卑。因为自卑,我的成功变得艰辛、痛苦而又漫长。因为自卑,我的潜力被深深埋藏,可能一生都挖掘不出来!如果以前就有赏识教育,我的成功应该更早、更大、更完美!”相信赏识教育将会培养出更多、更自信的李阳!赏识教育先驱周弘老师的女儿周婷婷一岁半因药物致双耳全聋。在托儿所里总是孤零零的蜷缩在墙角哭泣,三岁半才开口说第一个词。那时对于她来说是何等的自卑,然而在父亲周弘的赏识教育之下,她八岁就能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数。十六岁便成为中国首位聋人大学生,二十四岁同时被哥伦比亚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录取为博士生。正是父亲成功的赏识教育坚定了婷婷的自信心,从而实现从哑女变神童的梦想。周弘老师在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中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生的过程中发现了赏识在教育中的神奇作用。经过在其他孩子身上的实验,他正式提出并开始大力倡导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其实是一种心态的回归。古今中外,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两百多年前卡尔威特的教育观直至近代铃木的教育观,先哲们都用不同的形式阐明了同一个规律-生命潜能的激发需要赏识,中国的教育尤其需要赏识。2:赏识教育具有传统的“批评教育”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学生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学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而批评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人为夸大弱点和短处,使学生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学生”的意念中沉沦。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之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欣赏,得到肯定性评价。做错事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往往心理压力大,往往处于深深的自责不知所措的状态,此时最需要的是帮助安慰,而我们家长老师往往给孩子以教训严厉尖刻的批评易使孩子破罐子破摔。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赏识教育方面堪称为典范。陶行知先生在任育才学校校长期间,一次,他看到一个男生拿起砖头欲砸另一个学生, 就急忙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听候处理,等陶先生回到办公室,那位男生早已等在那里,陶行知掏出一块糖对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接着陶先生又拿出一块糖对他说:“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这位男生将信将疑的接过糖。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于是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这时那个男生哭了,并十分内疚的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用砖头砸他。”陶先生高兴地拿出第四块糖说:“你认了错,再奖你一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结束了。”陶先生用赏识替代了批评,避免了学生的对批评的抵触心理,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这样的教育方式将传统的“要你改正错误”变为“我要改正错误”,不但使学生易于接受教育,而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赏识教育有利于孩子潜能的开发。通过激励性的赞扬来激发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内心愿意学习,主动学习。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唤醒孩子内心的上进意识,进而由进步动机付诸于进步行动,使其主动学习。而经常得不到赏识的学生注定会放弃许多机会,注定不能很好的面对现实,不能很好接纳自我,接纳身边的事,不能善待自己,对环境、对自我、对他人都不够宽容,看到的总是阴影,心灵不够舒展,潜能得不到最好的开发,活得不舒心不快乐,不利于孩子潜能的开发。二:如何切实实施赏识教育1:赏识教育首先要学会欣赏学生。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学生的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都要充分肯定、不断强化,让学生产生自豪感、成就感。其实不必讳言,当前之所以强化“赏识教育”,首先因为我们惯常的赏识远没有达到理性的高度和人性的广度。说到理性的高度,不难发现,教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赏识”往往停留于一事、一时的褒奖与激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很少被提及到促进终生发展的高度去强化和发扬,孩子们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自我反思与独立思考。谈到人性的广度,似乎教育者知晓的往往是对优秀孩子及孩子的优异之处进行“赏识”,对于所谓“另类”、“后进”乃至“不良”孩子及个别孩子身上所谓的“缺点”,缺少积极的认识,从而漠视一些孩子,漠视他们的心理及生命过程!这是与赏识教育背道而驰的错误做法。魏书生的赏识教育观尤其发人深省,魏书生认为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其学习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可无论哪所学校,总有坐在班里最后一两排的学生让老师头疼得不行。由于不学习,他们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甚至讽刺、挖苦。魏书生认为,这些学生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尤其在自己听不懂也听不进去的情况下,还能坚持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并肯于坐在教室八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本身就很了不起,说明他们身上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正是由于魏书生善于从缺失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因而使不同特点的学生都很喜欢并敬重他,进而愿意接受他的教导,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结合魏书生的赏识教育理念,我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收获颇丰。我班学生王彬,学习不够努力,纪律较差,课堂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给教师出“难题”上,虽经过多次课后与其谈心,但效果仍然不佳。后经仔细分析其行为根本原因,发现王彬同学其实是个善于思考问题的学生,其对教师的种种“刁难”,其实是对教师教学质疑的特殊表达方式。明白了这一点后,针对其自身特点进行个别谈话,谈话中首先肯定了他对教师教学的质疑是其认真求知的优点,然后委婉的指出不能因自己的求知影响了课堂纪律,课堂是一个需要尊重集体的地方,并且肯定的相信他今后一定能够继续发扬自身的优点,克服自身的不足。并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注重经常对其提问,对其正确的回答给于肯定,使其的注意力逐步的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随着对其正面的不断肯定,相应的使其对教师的抵触心理逐渐的弱化,使王彬同学逐步的成为了一个课堂上善于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优秀的孩子及孩子优秀的表现固然值得赏识,然而,对于后进孩子及孩子后进的表现,尤需我们去挖掘“赏识”因素。由此说来,要真正进行赏识教育该从“学会欣赏”开始!2:对于赏识教育需要正确理解,不能滥用。得到肯定的应该是学生值得赏识的闪光点,而不是对学生的滥美,否则将会适得其反。赏识教育要有度,而不是一味说“你真棒!”到了学生可以摆脱赏识也可以进步时,就要停止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我们也决不能把“赏识教育”绝对化。绝对不能因为提倡了“赏识教育”而不敢再对学生进行批评。于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该夸的也夸,不该奖的也奖,总之是变着法夸奖,绕着弯表扬。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适当的鼓励是必要的,但切勿过了头。一个人尤其是小学生,如果受到的赞美太多,虚荣心理便会膨胀,不会给自己准确定位,必然导致不会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这样的人是不完善的、不成熟的。孩子毕竟要长大,他们必然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一味被人赏识的孩子难能经得起日后人生的挫折和坎坷。目前的经济强国日本就在大力提倡让孩子体验挫折教育。事实上,表扬和批评,激励和惩罚是教育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没有批评又何来表扬?因此说,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虚伪和脆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