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案例-西庐寺.docx_第1页
寺庙案例-西庐寺.docx_第2页
寺庙案例-西庐寺.docx_第3页
寺庙案例-西庐寺.docx_第4页
寺庙案例-西庐寺.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 平地寺院的典型化布局单院式:这是我国佛寺早期的一种布局形式,院落由回廊围成方形,有的在院外也有建筑。这种布局,是受当时印度佛寺样式的影响,与中国传统宫署建筑相结合而形成的形制。(敦煌莫高窟宋代第61窟西壁五台山图的佛寺)纵轴式:这种布局将各主要殿堂井然有序的布置在一条轴线上,每个殿堂前后左右各置一座配殿,形成三合或四合院落。一些大型寺院还可以并两条或三条轴线。(敦煌莫高窟晚唐第85窟北壁药师经变的佛寺)横列三院式:这是比较特殊的形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横列三院互不连接各自独立成单院;中院最大,东西二院较小,方向各朝向中院。另一种方式是三院接连,中院最大,左右二院的 南北向宽度小于中院的进深,三院全部由回廊围绕。(敦煌莫高窟中唐第231窟北壁弥勒经变的佛寺)2.2 山地寺院的布局我国山地寺院建筑布局常常在保持中轴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形灵活布置,创造一种既符合寺庙严谨规则又与自然地形完美结合布局形式。这种布局是随着藏传佛教的兴起,最早在西藏地区创立的。西藏大昭寺是自由式山地寺院布局的典型范例,它甚至没有明显的主轴线,因地制宜,按照地形很自由的布局寺院各类建筑。 (西藏大昭寺)普陀山法雨寺、镇江金山寺都属于随地形起伏的“台地院”均采取“依高差分梯台,按地势划景区”的方法,寺院建筑围山层叠错落而建,塔楼高耸,轮廓线富有变化,从山麓一直建到山顶,形成“寺包山”的特殊景观。黄山东部的皮蓬古寺、镇江焦山的定慧寺等建在山中的小盆地中,四周青山拱卫,秀色可餐,人称“山包寺”。 福建晋江的南天禅寺、厦门的南普陀寺,背山面水,寺庙设在向阳的坡地上,寺院依地形逐渐升高,低处则林木争荣,群芳荟萃,绿树浓荫中露出红墙翘角,高处则视野开阔,远眺四周青山绿水,景观变化丰富。杭州的灵隐寺沿溪流在谷地中曲折布置,这类寺庙地处山坳山麓,其最大特点是山深林静,环境幽邃,一侧溪泉相伴,颇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九华山绝顶的天台寺、华山北峰的真武宫、泰山顶上的碧霞寺、峨眉山的金顶等寺庙,矗立于名山之巅,居高临下,与雄伟的山势结合在一起,呈现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还有普陀山慧济寺的布局也很有特点,它的主要殿堂不是修在纵轴线上,而是依山就势建在一条横轴线上,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殿、雷祖殿等建筑在轴线上一字排开,也别有意味。2.3 西庐寺规划中的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灵活变通在实际工作中,山地寺庙的布局往往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如山体的形状走向、原有遗址所处位置、总体规划对地块的控制等等,以做到均衡对称、或难以在纵轴线上安置主要建筑,这就需要我们在现场的勘查中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将地形、地貌、方位、范围了然于胸,在后继的规划工作中才能合理安排,科学布局,灵活变通,做到“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紫蓬山顶西庐寺,玉龙捧出古僧伽,道从地藏传大愿,山自庐阳涌莲花。琳宫尝奉汉衣冠,玉泉曾洗唐袈裟。通公今日应含笑,招提重光北九华。”以笔者主持规划的合肥西庐寺为例,它是地藏菩萨得道前打坐传经之所,是北九华的佛教文化胜地,占地80918平方米,拟建庙宇建筑10728平方米,以“寺包山、树包寺、仿唐建筑”为特征重现昔日辉煌。设计方案在传统寺庙布局的基础上,采用纵轴式加自由式布局方式,并用回廊、院落加以配合形成本寺院特有的场所布局形式。整个建筑群不但主次分明,而且高低错落,宏伟而富于轮廓变化。中路殿堂序列布局的因山就势,逐台迭起,有明显的韵律:山门作为序列的起点,其后为两层园林化的台地,穿过天王殿点缀着东、西两座碑亭与放生池,过此便是开阔的大庭院,大体量的重檐建筑“大雄宝殿”,巍然耸立在庭院北端的三重品级台之上,是为序列的高潮。有意压缩其后之藏经楼高度,令大雄宝殿之顶为全寺之最高。虞山藏海寺志就有叙述:“寺院又为护法山,或有竹木高墙尤为得宜;一切寺观庵宇以大殿为主,大殿要高,前后左右要低,如后殿高于大殿者,为之欺主”。竖向设计时台地院的前后院落力求互不遮挡,几乎每一座殿堂都能延纳、收摄远近之景,具有良好的观景条件。在保持中轴线严谨对称基础上,分散自由的布局使寺庙建筑广布于山顶,形成“寺包山”的格局。而各殿堂院落之选址,又充分 考虑了对名木古树的保护,“见空插建”为其建筑的原则,形成了“树包寺”之独特景观,成就了幽静密实的佛教环境。(西庐寺鸟瞰图)寺庙建筑的形式与特色,则一般采用继承历史的原则,或与现存庙宇的风格相一致。对于复建的寺院,建筑形式采用哪一个朝代风格,最好能够“有源可溯”、“有史可依”、“有据可查”,如在西庐寺的建筑形式选取上,我们认为采用华夏文明高峰时期的风貌唐代建筑形制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在设计中充分借鉴唐代的寺庙布局及建筑特色,结合基地地形地貌进行创作,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既有庙堂之严,又富景观之美。 (西庐寺天王殿)3 寺庙园林景观的塑造3.1 佛典中自有景观,经传里觅得要素寺庙景观的塑造必然要求与佛有关,民间流传的佛教故事虽然可以作为题材,却一定要慎之又慎,因其往往流于荒诞不经,不为佛教人士所接受。从佛经、佛典、佛教壁画中筛选题材,或用经变题材、善行本生故事作为素材,用最真实动人的手法把枯燥无味的佛经系列化展示出来,是很好的塑造佛教景观的办法。佛经中记载有释迦牟尼佛诞生时的情形:从夫人右胁一跃而出,落于地上,自 行七步,步生莲花,然后分手指天地,作狮子吼:“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西庐寺的景观设计中,就依此设计“七步生莲”景观,以丰富寺庙内涵。(七步生莲景观)在笔者规划的另一大型综合旅游项目南海观音文化苑的规划设计中,根据无量寿经等多种佛经的叙述,西方极乐世界包藏在一朵生在“香水海”的大莲花中,有“七重栏楣、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四边街道,池中有莲花”,依此设计巨大观音法相周边的景观。项目完成后,笔者被香港佛教协会会长觉光大师誉为“运用佛经理论来做佛教建筑的佼佼者”,真是愧不敢当啊!(南海观音文化苑观音法相)3.2 佛像非人像,仪规心中藏仪规是佛教教义规范的略称,是体现佛像庄严、慈悲、神圣的精神所必须遵循的法则,造像者必须首先了解它的仪规,求得正确理解后才能进入佛像艺术的创作,避免将“佛像”造成“人像”。佛像具有不同于人的具体表征,主要以佛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作为造像的主要依据,否则,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佛像就失去了“佛”味。造像量度经等多种佛教经典中对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有详细的描述,如:足平安相,足里无凹处;手足缦网相,手足指与指间有缦网如鹅鸭之蹼;鼻高不现孔、眉如初月、耳轮垂锤、细腹、身不倾动等等。此外,印相(又称“手印”)也是用来分辨不同名号佛像的重要标志,定印有“三部之别”(佛部、莲花部、金刚部),不能乱用。佛、菩萨、声闻、护法部的造像,由于身份不同、地位不等,仪规也就有差异,在形象、服饰、标志上也就各有特征,在殿堂内所供养的地位也就有了主从。这些佛教造像的约束内容,作为设计者要深入了解、详加考证,以免出现不当,为佛教人士所诟病。因为它不仅仅是造像者所必须遵循的准则,更是佛教人士和佛教信徒在朝觐时判断佛像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准。4 情感的空间体验如果没有宗教信徒,寺庙的产生势必显得多余;如果没有广泛的宗教信徒的往来,即便寺庙本身完美到无懈可击的地步,也绝对不可能产生寺庙文化;如果僧人栖身的寺庙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不能带给信徒心灵、情感的宗教体验,仅凭教义的口口相传,信徒的产生可能也寥寥无几,佛教存在的基石便不复存在。所以在寺庙的布局规划中,充分考虑到佛教信徒在情感上的空间体验,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之一。(西庐寺行进体验分析图)对于一个科学合理的寺庙规划,游客或香客前往寺庙虽然目的不尽相同(或观光游玩,或祈福求子还愿拜佛),但给予大多数人情感上体验的过程应当是相同的:向往、期待心静而肃然期盼、渴望热切、拜倒祥和、满足。如何引导人们在行进的过程中逐渐感受这一变化?寺庙的品牌效应引起游客的向往之情,香客个人的需求产生期待的情绪;在攀登一级级的台阶、欣赏四周绿树环绕的自然美景过程中,烦乱的心渐渐安静下来,“收心离境”、“绝虑忘缘”,想到即将与佛结缘,心生肃然;到达山门、天王殿,宁静佛国净土初现,更生期盼、渴望之情;及至大雄宝殿,香烟缭绕、法音传耳,心海澄清,佛前拜倒;最后心怀祥和、满足,清净自在,飘然归去。这也同样就是一个“起始、展开、高潮、结尾”的变化过程。至此,对人们情感变化的充分考虑,空间尺度的把握、大概的整体布局形式也就做到心中有数了。5 寺庙园林中的植物配置风花雪月无不禅理,草木花叶皆是玄机寺庙园林景观的另一重要元素便是植物了。佛寺的植物种植,一方面体现佛教渊源、教义等,与佛有关;另一方面用于生产生活;此外便是园林景观,与私家园林在造景上区别不大,在此不再赘述。与佛有关的植物,最著名的莫过于“玉树六花”。“玉树”指的是菩提树、大青树、贝叶棕、槟榔、糖棕和椰子,其中菩提树是佛教圣树,佛祖悟道于其下,有的是刻写经文所必备和佛所必备的;“六花”是指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黄缅桂、鸡蛋花和地涌金莲,其中荷花奉为圣物,是佛持吉祥物和雕莲花座的图案。此外松柏常青,代表佛道久远;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银杏枫香至深秋霜老,幻色绚彩,参证有色皆空。如陕西的慈恩寺以牡丹和荷花最负盛名;浙江普陀山的法雨寺九龙殿前两棵银杏树干粗壮,三人方可合抱;东侧的龙凤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