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班多元智能与教育家长成才案例.doc_第1页
八六班多元智能与教育家长成才案例.doc_第2页
八六班多元智能与教育家长成才案例.doc_第3页
八六班多元智能与教育家长成才案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元智能与教育成才案例引言:从教近20年,心中积存了深深的忧虑:传统教育中的“精英主义”剥夺了多少孩子的“学习权”,使得一个个原本灵动的心灵变得呆滞,原本活跃的思维一步步走向平庸。教师注重的是考试成绩,关注的是“你的智商有多高”,而学生智能的现实状态及其丰富内涵却很少有人问津。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曙光和信心。它变“少数人的精英教育”为“大众化的精英教育”,为每一个孩子铺设了一条金色的成长之路。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肯定每一个儿童都有其不同的智能强项,只是智力分布的特点和智力组合方式不同,都是人才,都能成才,做父母只要注意发现并给予科学的训练都能导向成功 遗憾的是,我们很多家长只知道加强孩子的智能教育,不能看到孩子的其他智能优势,从而导致家长教育孩子的诸多困惑,多元智能教育理论不仅是对家长教育观念的一次解放,同时也是对学生优势智能的一次释放: 1、 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建立多元教育成才理念: 2、 解开家长教育困惑,提高成才教育认识 3、 因材施教,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才 4、 减少盲目教育投资,最大保证儿童最佳学习段的时间成本: 5、 避免错过孩子智能成长关键期和四个学习关键期,延误教育时机 6、 优势智能迁移,提升学习能力,有效解决传统考试中的中小学“差生”教育问题 附:案例: 1、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多元智能理论的最大价值就是发现和尊重每个人的优势,让每一个做家长都能看到自己孩子的聪明优秀之处,并创造适合的环境加以培养成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真正实现成才。 小明是个八年级的孩子,平时上课老爱动,为此老师也不喜欢他,爸爸妈妈也抱怨、训斥他,他觉得上课很没劲、很压抑,尤其是英语课更没意思。后来爸爸妈妈听了一场多元智能说明会,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小时做了一次智能测试,发现小明原来是个体觉型的孩子,适合多用于肢体感觉来学习,后来爸爸妈妈就给他参加了一个英语培训班,孩子开始怎么也不愿意去,可是试听一次后便主动要求去上课,究其原因是老师知道小明是个体觉性学习的孩子,老师就经常让小明用肢体去学习,在游戏中互动,在玩的感觉中无形中提高了英语,期未考试英语也从64提高到91分,老师为此还表扬了他,爸爸妈妈也很高兴。 2、解决了家长教育误区: 据有关数字统计显示:现在有超过70%以上的家长不知如何教育子女,突出表现是各种班不少报,学费不少花,但效果却不理想,甚至耽误孩子各项智能关键期发展,造成上述结果主要家长在教育孩子也存在一些误区: 一、很多家长把兴趣和优势理解同一,过于依据孩子的兴趣任其自由自在地在游戏中学习; 二、盲目攀比甚至提前透支式教育,根本不考虑到小孩子的成长有本身的一定规律,不是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和速度都一样(如一个四岁的孩子某一方面达到或超过5岁但另一方面却不及3岁孩子等)。 3、避免错过孩子智能成长关键期 据芝加哥大学心理系教授布伦博士提到,人类在四岁时的智力发展,已达成年后的50,而八岁时更达到80;因此人的每一项智能都有一定的年龄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永远无法弥补,如音乐智能,语言智能,感统失调等,这些在儿童成长期未能得到发现或矫正培养,将可能遗憾终身。 语言敏感期(06岁): 动作感官敏感期(0-6岁) 音乐敏感期(415岁): 空间敏感期(04岁) 数理敏感期(34岁) 人际内省敏感期第(38岁) 自然观察敏感期(1.54岁) 以众所周知的狼孩为例,1920年,在印度东北山区发现两个狼孩,一个8岁,一个2岁,人们把她们捕获后送到幼儿园,专家开始对他们进行精心教育,小的不久病死,大的活到17岁。虽然经过专家的调教和在人的社会中生活去掉了一些狼性,逐渐学会了适应人的社会生活如穿衣、直立行走,知道了一些简单的数字和词汇,能讲一些简单的话,智力水平达到3岁半的儿童,但遗憾的是她的智力永远也不可能达到正常的同齡人水平,失去了成为人的机会。 附:注意学习关键期四个阶段: 1、入学67岁:孩子刚入学成绩都较好,关键在培养注意力、自控力、独立性和良好学习习惯,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刚开始“成绩较好”而忽视上述问题造成后期一系列问题出现。 2、三年级9岁:表现为学习成绩开始下降,情绪不稳定,主要是父母认为孩子12年学习可以而忽视学习能力问题如注意力培养,学习习惯养成等,及孩子非智力因素如性格问题等关注。 3、初二阶段1113岁:表现为厌学或逃学,心理与生理变化、中小学转折及早期学习能力没有得到足够发展,另外在这个阶段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值得家长注意。 4、高中阶段1617岁:各种心理部问题的高发期,主要是家庭,同学,社会等共同影响。 4、优势迁移提升学习能力,有效解决传统考试中的“差生”教育问题 发现孩子的智能特点,让每一个“差生”找到自尊和自信,产生学习动力和引力,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美国6岁男孩东尼,来自于破裂家庭,一年级起功课即感觉困难,经常面临不及格的局面,以至于开学后的第二个月,老师就认为他肯定留级,但是在参加“多彩光谱“项目时,东尼在机械组装的活动中表现优秀,在拆卸、组装食物粉碎机和门把手时,他比同年龄的孩子更为成功,实际上很多老师都不如东尼技艺娴熟,以致于让老师很难相信一个对学校功课感到困难的儿童能和大人做到一样好,并为当初对东尼失去信心而感到内疚,后来东尼在学校的表现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可能是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并从老师那里得到了肯定而树立了信心。 我的智能在哪里,我怎么就成不了才优势自动迁移,不是优势的地方都比你最高的地方高 附:多元智能教育案例: 1、开发潜能理论引领当代家庭教育来自家长的声音 2003年12月18日在西城区展新小学举办了“开发潜能是第三代家长的历史使命”的专题讲座,会后听取了家长们的意见。反馈问卷出了三项评价标准:一是赞赏所讲观点,收获较大;二是同意所讲观点,收获一般;三是对所讲观点有质疑,收获较小。反馈问卷共张,选第一项的有人,占;选第二项的有人,占;选第三项的没有。可见多元智能的理论和开发潜能的家长使命的论点,得到家长们的普遍赞同。 家长叶青说:“三代家长的划分很新鲜,也很有道理,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发展的概况,增长了自己的知识。对自己今后更好地开发孩子的多项潜能帮助很大。”家长张冬梅认识到:“激发孩子潜能是孩子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课题。”家长范书震对多元智能和开发潜能的听后感是:“有新意,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思路;有收获,知道如何开发孩子潜能;有盼头,让孩子树立自信,有一个好的发展。” 家长们的评价反映了对先进教育理论和优质教育的需求。在新的教育理论引导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配合,营造多元生活,推动多元评价,开发多元潜能,我们的孩子们将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发挥运动优势,迁移弱势找到科学方法: 我的大女儿埃丝特(esther)。她的身体运动智能比较出众。事实上,多年以来,许多教师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令他们感到震惊的消息我的女儿过于活跃。她读初中时,有一天放学回家带回了一张有20个单词的词汇表,说明天要测验。我让她回她的房间里去背,她背好后我帮她测验。 过了一段时间,她回来找我。“爸爸,我准备好了,你考吧。”我开始考她,她的准确率没有超过50。于是我对她说:“埃丝特,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你不动脑筋。回到房间把每个单词和它们的意义解释抄写5遍。做的时候,你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她很不情愿地走回房间。过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她把写好的东西拿给我看。我确信,这一次她肯定没问题了。毕竟,换了我,那肯定没问题!我又考了她一次。令我沮丧的是,她只有一点点的进步。最后,她非常恼怒地对我说:“爸爸,这样我学不会。我必须要动起来,我必须用我的身体来学习!” 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分钟内,奇怪但却神奇的事情在我的书房里发生了。我们开始运用身体来解释单词的意义即运用身体学习单词。我说单词和它们的意思,她编排各种身体动作和手势,表达她所理解的单词的意义。我们一会儿在地板上爬行,一会儿腾空起跳,一会儿又跃过家具,做出各种各样希奇古怪的动作。最后,令我惊奇的是,她竟然用她的身体把这20个单词学会了!我说单词,单词使她想到动作,她把动作做出来,动作引发她想到单词的意思。 4、视觉一空间(绘画)智能提升学习案例: 在我任教的八(6)班,有一位叫小明的小男孩,因父母的工作单位离学校太远,便一直住在爷爷家。老人年迈,文化程度也不高,无力辅导孙子的学习。加上小明天性好动、爱玩,课堂上又不注意听讲,时常随便说话,随手涂画,考试成绩常常落在最后。下课他还经常拿着饮料瓶子追打同学,引起同学的不满。对他批评说教,效果不明显,特别是有一次,我感触很深。那是他刚入学一个多月时,学校举办运动会,我组织学生到操场观看开幕式的体操表演。小明同学不按要求站在规定的位置,总是往前挤,挡住了其他同学的视线。我便严厉地劝阻他,并勒令他站在最后边。不一会儿,就有学生报告,小明骂老师了,他说:“老师真无聊”。我猛一听到这话,心里有些生气,但我很快就冷静下来了。我慢慢向他走去,看到他胆怯的目光,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是在耍教师的权威,对他的严厉批评是带有偏见的。以为他学习成绩不好,就什么也不好,所以对他也就没好气。难怪他会说老师无聊。表面上看这个小男孩嘴巴挺厉害,其实是我忽视了他。 从此以后,我开始关注他。他在课堂上爱说话,我便有意叫他多发言。没想到时常有精彩之处,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特别是在一次公开课上,他声情并茂的发言和独到的见解,让我差点儿流下了眼泪。那次公开课的规模很大,下面坐满了听课的老师。学习的课文是升国旗。我努力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智能强项,使学生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放国歌的音乐,学生起立敬队礼,眼睛注视图画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过后提问:听着国歌,敬着队礼,看着国旗,你是什么感觉?同学们纷纷发言:我很高兴,我很激动,我很幸福。小明同学却说:“我想哭。”听他这么说,我一下子紧张起来了,不知他要说什么。环视了一下在座的听课老师,发现他们竟向小明同学投去惊喜的目光。我马上领悟过来,应该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允许他们有不同的看法。于是我温和地追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