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例 高三语文组:祝碧萱 【缘起与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生的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两段话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在进行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的教学时,我们要借助于“品味语言”这个抓手,通过语言这个凭借,引领学生去理解诗歌,感受形象,欣赏其艺术特点,从而形成审美能力。从这一角度说,古代诗歌的阅读与鉴赏的着力点,就是诗歌的语言,就是诗歌中语言运用的特点。在历年的高考考试说明(大纲)和试卷中,对学生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有非常直接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把古代诗歌鉴贳这一教学要求与高考要求结合起来,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做法。 出于以上的两点思考,笔者于近期面向我校的全体语文教师开设了一节古代诗歌鉴赏课,从实际操作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教学过程】 备课时,笔者发现,涉及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的知识较多,这其中有关于诗歌内容的语言,如意象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等;也有涉及诗歌表达技巧的语言,如炼字、炼句、诗眼等;还有涉及诗歌的语言风格及诗歌中词语的结构特点等。这就需要寻找重点,以点带面,不囿成规,力求突破,而不能面面俱到、烦琐分析。经过反复思考,并与同组老师讨论,笔者最终确定以“品味古代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和精炼性”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安排中,以学生品味感悟为主,教师作适当的引导与点拨。实践证明,这样的指导思想使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教学内容也更为精当。 一、预习布置: 四个小组分组完成下列题目: 找出下列诗句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字词,并说出“好”在何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要求各小组采取合作的方式,推选发言人参加课堂交流。) 二、交流预习情况,研讨学习内容。 生l:我认为第一句中写得好的字词是“喧”和“动”,它们分别写出了竹林中和荷塘里的人们的活动情景。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 生2:明明是“浣女”“喧”,而作者却说是“竹喧”,这是因为“浣女”们在竹林中,被竹林所隐没;诗人采取“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作者不直接写“渔舟”,而先写莲叶分披的情景,这是因为渔舟为莲叶所遮蔽。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师:诗人如此描写这样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生3: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宫场的厌恶。 师:后一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我读了全诗,诗的最后两句是“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正是他远离官场洁身自好的表现,所以他着力描写了这样一幅美丽的图画。 师:很好。同学们体会得很到位。通过品味诗中的语言,我们不但知道诗人描写了什么,也知道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更知道了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种品味,其实是抓住诗歌语言形象性描写的特点,对所描写的内容进行具体展开,这正是我们鉴赏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请看这样的一个例子。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绉*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彀绉: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朗读、思考、体悟、讨论。) 生4:“闹”字写得好。它写出了春天来临后,杏花盛开的情景,这些花正如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所描写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挨挨挤挤,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生5:诗人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抽象的“春意”具体、形象化了。不仅让我读到了杏花绽放的热烈,还让我联想到了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合鸣的景象。 师:你的体会很细致。大家看,这个“闹”字还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6:我还想到了与杏花同时绽放的桃花、梨花、李花小草在生长,绿叶在发芽,树枝在伸展,而春天的人们呢,正在忙碌,到处是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象。(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借助联想与想象,把诗人在诗中没有明说的内容都具体地领会到了,既体会到了诗人所刻画的形象特征,也知道了诗人是如何艺术地刻画的。下面继续交流。 生7:我认为第二句甲的“远”字和“孤”字用得好。一个“远”把这样一座孤城所处的方位偏僻、遥远的特点表现了出来。一个“孤”字说明了此城独特的地理位置。 生8:“孤”字还交代了这座城的非同一般,它只能是一座边塞孤城,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城市,其孤悬的地位说明了它的重要怍用,其孤危的处境也说明了戍守的艰难。 生9:我认为“孤”字还有戍守将士的内心孤独、寂寞的意思。他们长年戍守在边关,生活艰苦。精神苦闷,内心的孤独是很深的。这为下文刻画征夫的心理做了充分的准备。 师:同学们的体会很深刻。“孤城”是古代诗歌意象语言,具有特定含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从此例我们可看出,品味诗歌语言时还需要我们去抓感情的基调,仔细揣摩,准确体会诗歌语言抒情性的特点。下面请看这样一个例子: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学生朗读、思考、体悟、讨论。) 生10:“空”字是“白白”的意思,它说明了游子长时间白白地等待。 生11:我认为“空”字是“没有”的意思。它说明的不是游子而是家中的亲人对他的思念,亲人思念游子,长时间没有结果。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家中亲人思念在外的游子的? 生12:词中前一句说“有人楼上愁”,而这一句是“玉阶空伫立”,可见在“楼上”和在“玉阶”上的不是同一个人。 生13:我也认为这是描写家中亲人思念游子。但“空”字应理解为“苦苦等待”,它写出了亲人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与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生14:我认为还是游子思念家人较好。词作的第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自己归去的情景。表面上是游子在思归,但他所设想的却是家人对自己的牵挂,由此表现自己的思乡之情。 师:这位同学把“空”字放在全词中来思考与体会,这种方法很好。 生15:我认为这里的“空伫立”,既可理解为游子长时间地站立思念家乡而自己却在浪迹天涯的无奈,也可表现家中亲人由鸟归而怀念游子的急盼与焦虑之情。两者兼而有之,相互渲染,可说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学生鼓掌。) 师:太好了。同学们很会动脑筋。这已经由对某一字词的品味而扩展到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和对全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了。品味诗歌语言,就需要从表情达意的某一个字词出发,对它进行充分的玩味、咀嚼,从而正确领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这是诗歌语言的抒情性所决定的。我们继续听第三组同学的交流。 生16:我们小组认为第三句中的“自”和“空”字用得好。“自”字写出了碧草在春天来临后自然而然地生长的情形。“空”字则写出了黄鹂孤芳自赏的情景,它的歌喉再美妙,但没有人去听。 生17:我也认为这两个字用得好,但我认为这样理解下全面。“自”是说春天来了,草儿在生长,但碧草萋萋却很少有人注意,非常地寂寞;黄鹂的鸣声呖呖,但这美妙的声音同样无人欣赏,所以“自”、“空”写出了一种悲凉与寂寞。 生18:诗人正是通过写碧草与黄鹂的寂奠,写出了“蜀相”诸葛亮身后的冷漠与萧条。 生19:我想补充一点。杜甫的这种笔法,与他在春望中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姜夔在扬州慢中说“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用的是同一种手法,它们都是借自然景物的荒凉与孤寂来渲染气氛,表达感情。 生20:其实,庭草自春,何关人事;新莺空啭,只益伤情诗人只下过借助这些景物,表达自己的寂寞之心,荒凉之境罢了。所以使人用的是怀古伤今,借古人而自嘲的手法。 师:大家刚才的讨论涉及的范围很广,既有语言的字面定义,也有语言所创造的氛围与意境;既有语言运用的艺术技巧,更有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既有对诗作思想内容的理解,也有对诗人思想脉搏的把握与评价。这正是我们在品味诗歌语言的含蓄性时所应注意的。对含蓄的语言,我们要抓丰富的意蕴,形象地把握。下面请看这样的例子。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古代优秀诗歌语言,常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本诗第三联中的“露”、“苔”二字就具有这样的作用,试从渲染氛围和表达情感方面作具体解说。 (学生朗读、思考、品味、讨论。) 生2l:这里的“滴”写出了时间之晚,因为只有到傍晚才会有“露”水,正说明诗人对友人思念时间之长,也与第一句中的“暮”相呼应。 生22:这两句其实写的都是“微风”,正因为有了“微风”才会有“动竹”,也才会有竹枝上的露珠不时地下滴,而这下滴的露珠沾湿了台阶下的青苔。 生23:“露”与“苔”是两个典型事物,这就是老师经常说的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在微风中,露珠从枝头跌落,打湿了阶下之苔,这给人以闲静、冷清的感觉。 师:诗人选取的是“苔”这一事物,如果换成“阶下砖”或“阶下泥”、“阶下沙”等似乎也说得过去,大家体会一下。 生24:不行。如果是“砖”、“泥”、“沙”等词,就破坏了诗人所要展现的氛围,它不能传达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 师:为什么? 生25:因为“苔”一艇长在潮湿而少有人走的地方,诗人居住之地有“苔”,正说明来的人少,也正说明诗人的故友不常来,这正写出了诗人居住地环境的幽静,从而表现了主人的落寞与孤独。 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诗歌语言“贵在含蓄”,这“含蓄”的语言给我们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和领会诗作的感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我们一旦深入其中,便会发现这含蓄的语言并不艰深,它所含所蓄的是不尽的味道,是无穷的意趣,正有待我们在鉴赏时去品味去把握。下面继续交流对第四个例句的理解。 生26:我们认为第四句中用得好的字是“晚”、“急”和“野”。“晚”字写出了雨来的时间,“急”说明春潮在雨中迅速上涨,而“野”则写出了渡口地处荒野的特点,还与后面的“无人”相应。 生27:我找的是“急”和“横”。“晚”字用得较为普通,更何况与它相对的一个字是“舟”,所以它不是我们要体会的。而“急”字令人想到了春潮上涨的速度、力度、强度。“横”字则写出了渡口因无人来摆渡,艄公也去避雨了,所以船无人问,便自在地在涧流中“从流漂荡”起来。 生28:“横”的另一个原因是原来有缆绳系住的渡船,因为潮水上涨了,淹没了泊船的码头,所以水面很开阔了,在风雨的浪涛中它只好悠闲地荡来荡去了。 师:韦应物生活在中唐,他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请大家结合诗人的具体情况,再结合全诗,思考思考。 (出示诗的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生29:我认为“幽草”意为自甘寂寞者,“黄鹂”则是居高媚时者。诗人说水急舟横,悠闲自泊,正是写出自己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的情绪,展露了他恬淡的胸襟。 师:这位同学体会得很准确。我们常说要“知人论世”,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我们同样要借助于“知人”,不如此,我们就不能准确地鉴赏古代诗歌。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在鉴赏古代诗歌语言时要抓住精炼传神的语言,准确体会语言的特点。在这方面我们熟悉的例子有很多,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齐已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的“一”等都是极为典型的例子,大家课后注意收集并作体会。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品味了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和精炼性。其实,在具体鉴赏时,这四点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时又是精炼传神的语言,含蓄委婉的语言也需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而所有这些语言都与诗人在诗中所要表现的主题、所要抒发的情感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将其切分成四个方面,只是理解的需要,便于大家掌握。由这四个方面,我们可概括出鉴赏诗歌语言的四种方法: (投影): 第一,形象性语言要具体展开,抓描写的特点; 第二,抒情性语言要仔细揣摩,抓情感的基调; 第三,含蓄性语言要形象把握,抓丰富的意蕴; 第四,精炼性语言要准确体会,抓传神的语言。 【反思】 课后,我们全组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和研讨。大家普遍感到,本节课抓住了古代诗歌鉴赏的牛鼻子一一语言。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带动了对古代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怍者观点态度等内容的鉴赏,几乎涵盖了古诗鉴赏的各个要素与环节,可渭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课删繁就简,重点突出。教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筛选、整理与加工,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创造性。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所有内容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与激发下自我体会、自我揣摩、自我感悟出来的。教学中有认知有理解,有分析有比较,有鉴赏有评价,课堂上,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发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既有思维火花的碰撞,又有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似电子技术试题及答案
- dsp技术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 辅警培训公共知识书刊课件
- 建设银行2025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湖南地区
- 农业银行2025合肥市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农业银行2025舟山市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交通银行2025石嘴山市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2025行业政策影响分析报告
- 邮储银行2025张家界市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工商银行2025衢州市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美术绘本创作教学课件
- 2025无犯罪记录证明申请表申请书(模板)
- GB/T 7031-2025机械振动道路路面谱测量数据的报告
- 新材料研发开发合同
- 矿山支护工培训课件
- 品质红线管理办法
- 新品开发管理办法
- 2025年高考考试大纲 地理(课标版)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护理课件
- 2025年甘肃省高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中小学校2025年秋季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五维”聚力绘就学生品格成长新图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