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果检验吕.ppt_第1页
11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果检验吕.ppt_第2页
11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果检验吕.ppt_第3页
11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果检验吕.ppt_第4页
11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果检验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政策效应 第一节货币政策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第三节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第四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第五节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一节货币政策变量之间的关系 传导机制含义 conductionmechanismofmonetarypolicy 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到企业和居民 对其投资和消费等产生影响的过程 中介指标是核心 政策工具与操作指标的关系 1 法定准备金比率与操作变量的关系1 法定准备金率与准备金的关系2 法定准备金率与短期利率的关系 政策工具与操作指标的关系 2 再贴现率与操作变量的关系1 再贴现率与准备金的关系2 再贴现率与短期利率的关系 政策工具与操作指标的关系 3 公开市场业务与操作变量的关系1 公开市场业务与准备金的关系2 公开市场业务与短期利率的关系 2 基础货币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1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的关系 3 存款准备金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2 利率与最终目标的关系 1 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的关系 中介指标与最终目标的关系 3 一个实证研究 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估计结果 Ms a GDP b CPI c 第二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含义 探讨货币供应量对就业 产量 收入及价格等实际经济因素产生影响的方式 途径和过程的学说 主要有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强调利率 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强调货币供给量 ConductionMechanismofMonetaryPolicy 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 中央银行 运用 政策工具 改变 中介指标 经济变量 影响 实现 最终目标 早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最有代表性的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论费雪交易方程 MV PYM流通中的货币 V货币流通速度 P价格 Y总产出他认为 在短期内 V是稳定的 Y在一定时期内不变 价格的变动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 而且是同方向变动 货币只有交易媒介功能 早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早期观点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在短期内基本保持稳定不变 因此货币的作用过程较为简单 MsPY 1 凯恩斯学派的利率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供给量Ms增加 减少 利率r下降 上升 投资I增加 减少 总支出E增加 减少 总收入Y增加 减少 乘数效应 Ms i I Y P Ms P i I Y e e 凯恩斯陷阱 r r0 IS Y0 LM1 LM2 Y 存在凯恩斯陷阱时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 一般均衡分析 r r0 Md0 M0 M M 考虑两个市场相互作用的政策效果 r1 Md1 2 后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1 托宾的q理论Ms Ps 股票价格 q I Y q即企业股票市值与企业重置成本之比 2 后凯恩斯学派的利率传导机制理论 2 米什金的流动性理论Ms Ps V DCA Y v即金融资产价值 D为财务困难的可能性 CA为耐用消费品支出 Ms Ps V DH Y H即新住宅支出 3 货币主义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供给量Ms增加 减少 总支出E增加 减少 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需求D增加 减少 消费支出C增加 减少 总收入Y增加 减少 Ms E Y 4 货币传导的财富效应 Ms Ps 金融资产价值 毕生财富 消费 Y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给量增加 又使得普通股票价格上升 以及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上升 消费者的毕生财富也增加 进而增加消费 5 货币传导的信贷渠道 Ms BD BL I Y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给量扩大 会增加银行可用资金 银行可贷资金增加 引起投资支出的增加 刺激经济增长 6 货币传导的消费品支出渠道 Ms i消费贷款 消费品支出 Y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给量扩大 引起利率的降低 使消费者用于耐用消费品支出的筹资成本降低 鼓励消费者增加消费品的支出 7 新古典综合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Ms i I C E NE y 封闭经济体 开放经济体 MundellandFlemming M F模型 8 资产负债表渠道 主要指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股票价格 引起企业资产净值的变化 进而影响银行贷款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从而改变投资支出的传递过程 MsPs企业资产净值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贷款 YI 或现金流量CF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模式 货币供给量 利率 金融资产价格 投资与消费 国民生产总值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图示 政策工具 中介指标 政策目标 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 法定准备金率 其他工具 超额准备金 基础货币 利率 货币供给量 充分就业 经济成长 稳定物价 平衡国际收支 近期指标 远期指标 三个基本过程 两类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图示 三个基本过程 两类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个环节 1 从中央银行至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 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 融资成本 信用能力和行为 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个环节 2 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至企业和居民 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 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 从而对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消费 储蓄 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个环节 3 从企业 居民的投资和消费至产量 物价 就业的变动 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 包括总支出量 总产出量 物价 就业等 两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准备利率水平 货币供给量 运用 影响 改变 一般性工具选择性工具补充性工具 金融机构金融市场 内部传导机制 外部传导机制 货币供给量 影响 社会财富 资产结构 信用可供量 心理预期 改变 金融机构 企业 居民 政府部门 投资 消费 影响 社会总产出 实现 货币政策目标 金融市场 商品市场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 含义 是指货币政策实施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 包括 1 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2 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 Effectsofmonetarypolicy 第三节货币政策效应 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 含义 指货币政策效应的强度 即发挥效力的大小 判断 yt 1 yt pt 1 pt yt 1 yt pt 1 pt 负面效应 yt 1 yt pt 1 pt 货币政策无效 理想的结果 第三节货币政策效应 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 含义 指货币政策效应的滞后性 即发挥效力的长短 原因 1 对经济形势判断的滞后2 政策设计和实施的滞后3 对货币政策变化的反应滞后4 价格的调整缓慢滞后 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 时滞分解图 经济金融形式变化需要采取行动 央行认识有必要改变政策 央行调整政策工具 商业银行改变信用条件 对中介指标产生作用 对最终目标产生影响作用 t0 t1 t2 t3 t4 认识时滞 决策时滞 操作时滞 市场时滞 内部时滞 外部时滞 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外部效应指标 反映总体社会经济状况的指标 GDP和GNP指数失业率国际收支状况 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 GNP的平减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 反映货币供给数量及结构变化的指标 反映币值情况变动的指标 MS增长率MS结构比率 货币购买力purchasingpower 内部效应指标 第四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价格水平P 产出水平Q AS AD1 AD2 AD3 AD4 P1 P2 P3 P4 Q1 Q2 Q3 Q4 E1 E2 E3 E4 MS AD AS MD 第四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古典学派的 货币面纱论 无影响 价格水平P 产出水平Q AS AD1 AD2 P1 P2 QN 工资价格极富弹性 充分就业 第四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早期凯恩斯学派的的观点 价格水平P 产出水平Q AS AD1 AD2 P1 Q2 Q1 工资价格刚性假说 凯恩斯学派的 非危机时期的有效论 与凯恩斯陷阱 r r0 IS1 LM1 LM2 Y 存在 凯恩斯陷阱 时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 Y0 r2 r1 Y1 Y2 经济危机 非经济危机 IS2 早期的菲力普斯曲线PhillipsCurve 货币工资变化率 失业率 A B 0 物价上涨率 经济增长率 就业率 同时也是AS曲线 第四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弗里德曼的 短期非中性长期中性论 通货膨胀率 Q1 QN LAS AD1 AD2 3 QN SAS1 SAS2 Qt QN 2 1 附加预期假说 E1 E2 E3 第四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卢卡斯的 为预期抵消的无效论 Q1 QN AS AD1 AD2 2 QN SAS1 SAS2 QN 1 通货膨胀率 理性预期假说 价格完全弹性 E2 E1 E3 第四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新凯恩斯学派的 政策有效论 Q1 QN LAS AD1 AD2 2 QN AS1 AS2 QA QN A 1 ASA 通货膨胀率 信息不对称 工资价格粘性 理性预期 E1 E2 E3 EA 第四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总体评价 从理论演变过程来看 有效 无效 有效 从宏观调控的实践来看货币政策总体上仍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第四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配合 一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1 两者关系1 共性2 区别2 配合效应 配合效应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 调控方式不同 财 行政性 货 市场性政策时滞不同 财 内长外短 货 内短外长对总需求的调节效应不同 财 需求扩张强 需求收缩弱 货 需求扩张弱 需求收缩强 调控方向不同 财 结构性 货 总量性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效应 紧 松 政策的作用 紧 的货币政策 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 松 的货币政策 放松信贷和降低利率 紧 的财政政策 增加税收和减少支出 松 的财政政策 减少税收和增加支出搭配方式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S IS 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一 IS曲线的推导 Y S I r I r Y IS IS 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IS曲线的含义 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 在这样的组合下 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 即i 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由于利率下降意味着一个较高的投资水平 从而一个较高的储蓄和收入水平 因此 IS曲线的斜率是负值 向右下方倾斜 L1 IS 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二 LM曲线的推导 Y L1 L2 r L2 r Y LM IS 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LM曲线的含义 LM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LM线上任一点 都满足货币市场上的均衡条件 是均衡的Y与r Y与r之间存在正向变化的关系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 在这样的组合下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都是相等的 即L M 从而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因此这条曲线称为LM曲线 利率r IS 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三 IS LM模型 总产出Y与利率水平r的决定 总产出Y LM IS 超额商品供给I S 超额货币需求L M 超额商品供给I S 超额货币供给L M 超额商品需求I S 超额货币供给L M 超额商品需求I S 超额货币需求L M 利率i IS 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四 总产出Y与利率水平r的变化 总产出Y LM1 IS LM2 i1 i2 Y1 Y2 对货币政策的反应 1 2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增加 LM曲线从LM1移至LM2 均衡点从点1移至点2 总产出水平从Y1增加至Y2 而利率水平从i1降至i2 利率i IS 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四 总产出Y与利率水平r的变化 总产出Y LM IS1 i1 i2 Y1 Y2 对财政政策的反应 1 2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得IS曲线从IS1移至IS2 均衡点从点1移至点2 总产出水平从Y1增加至Y2 而利率水平从i1升至i2 IS2 越战 挤出效应 Crowding OutEffect r0 IS0 Y2 利率r 总产出Y Y1 Y0 LM0 LM1 IS1 r1 E0 E1 E2 被挤出的一段 利率i 挤出效应 Crowding OutEffect 产出Y LM1 IS1 利率i 产出Y LM1 IS1 IS2 i2 i1 LM2 i1 i2 a 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反应 b 对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反应 结论 货币需求对利率越不敏感 货币政策较财政政策就越有效 i IS LM BP模型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Y LM2 IS2 LM1 IS1 E1 E2 BP 蒙代尔 弗莱明模型Mundell FlemmingModel i IS LM BP模型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Y IS1 BP LM1 IS2 LM2 E1 E2 政策搭配原理 IB FB 通胀 顺差 通胀 逆差 失业 顺差 失业 逆差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米德冲突MeadaConflict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论 政策搭配原理 利率 货币政策 IB FB A B C D E 通胀 顺差 通胀 逆差 失业 顺差 外部均衡目标 失业 逆差 财政支出 财政政策 内部均衡目标 第四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配合 一 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配合1 两者关系2 搭配方式 第四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配合 一 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的配合1 两者关系2 搭配方式 第五节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传统体制下的直接传导机制 信贷计划指标现金计划指标 与国民经济实物计划衔接平衡保证完成财政收支计划 物质供应计划 国际收支计划 第五节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的双重传导机制 政策工具 信贷计划信贷限额 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再贴现贷款公开市场其他 同业拆借利率备付金利率基础货币 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市场利率 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 操作目标 中介目标 最终目标 贷款总规模现金发行量 中国货币政策分阶段传导机制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主要问题 1 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 2 票据市场发展滞后 货币市场应加快发展 3 资本市场尚不规范 两大市场分割严重 4 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尚不健全 不良资产比重较高 5 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尚未完成 6 金融商品尚不丰富 金融资产种类太少 7 消费信贷规模尚小 8 宏观政策的可信度下降 政策执行成本上升 9 社会信用制度尚不健全 10 全民金融素质不高 金融意识不待增加 本章小结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操纵政策工具 控制操作目标 调节中介目标 影响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与时间效应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理论货币政策的配合问题 挤出效应 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专题 中国货币政策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践 1978小平上台1979设立经济特区外贸外汇优先1980赵紫阳取代华国锋成为总理198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84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1986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198713大召开江泽民李鹏上任1988价格冲关 物价飞涨通货膨胀1989北京天 门事件政治改革更加保守199214大召开小平南下 全面改革开放 引外资 鼓励私有经济医疗改革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