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控制测量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精密控制测量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精密控制测量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精密控制测量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精密控制测量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录目录 1 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1 1 1 11 1 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 1 1 1 21 2 主要工程量主要工程量 2 2 1 31 3 工程特点工程特点 3 3 1 41 4 重难点工程重难点工程 3 3 2 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4 4 3 3 工作内容及计划工期工作内容及计划工期 5 5 3 13 1 精密控制测量工作内容精密控制测量工作内容 5 5 3 23 2 计划工期计划工期 5 5 4 4 资源配置资源配置 6 6 4 14 1 人员配置人员配置 6 6 4 24 2 精密控制测量仪器设备及内业数据处理软件配置精密控制测量仪器设备及内业数据处理软件配置 7 7 4 2 14 2 1 仪器配置仪器配置 7 7 4 2 24 2 2 内业数据处理软件配置内业数据处理软件配置 7 7 5 5 主要技术要求主要技术要求 7 7 5 15 1 主要技术要求主要技术要求 7 7 5 25 2 施工控制测量等级应用范围施工控制测量等级应用范围 9 9 6 6 精密控制测量实施方案精密控制测量实施方案 1010 2 6 16 1 CP CP CP CP 高程控制网复测 高程控制网复测 1010 6 26 2 线路控制网 线路控制网 CP CP 加密 加密 1212 6 2 16 2 1 加密点的布设加密点的布设 1212 6 36 3 精密高程控制网的加密精密高程控制网的加密 1515 6 3 16 3 1 精密高程加密点的布设精密高程加密点的布设 1515 6 3 26 3 2 精密高程加密点的观测精密高程加密点的观测 1515 6 3 36 3 3 成果上报成果上报 1515 6 46 4 线下工程施工测量线下工程施工测量 1515 6 4 16 4 1 路基工程测量路基工程测量 1616 6 4 26 4 2 桥涵工程施工测量桥涵工程施工测量 1616 6 4 36 4 3 隧道工程控制测量隧道工程控制测量 1919 6 56 5 变形观测变形观测 2323 6 5 16 5 1 建立线下工程构筑物的变形观测网建立线下工程构筑物的变形观测网 2323 6 5 26 5 2 线下工程构筑物的变形观测线下工程构筑物的变形观测 2323 7 7 测量成果整理 分析及评估测量成果整理 分析及评估 2626 8 8 施工测量成果质量保证措施施工测量成果质量保证措施 2626 9 9 本标段拟提交的测量成果清单及测绘人员资质证书 本标段拟提交的测量成果清单及测绘人员资质证书 2727 1 新建梅州至潮汕铁路先期开工段站前工程新建梅州至潮汕铁路先期开工段站前工程 精密控制测量技术方案精密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1 工程概况 新建梅州至潮汕铁路位于广东省东部 北起梅州市 途径梅州 市丰顺县 揭阳市 南至潮州市 线路北连梅州地区 与既有漳龙 铁路 规划的广梅汕客运专线惠州至梅州段 规划的鹰梅 浦梅铁 路衔接 南接潮揭汕地区 与既有沿海铁路厦深线衔接 并与规划 的揭阳港铁路衔接 整个沿线地势以丘陵及丘间谷地为主 交通便利 植被茂盛 通视较为困难 1 1 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 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 双线 设计行车速度 250km h 正线线间距 4 6m 最小曲线半径 一般地段 4000m 困难地段 3500m 最大坡度 15 轨道类型 有砟轨道 到发线有效长度 650m 牵引种类 电力 2 机车类型 动车组 CRH2 HXD3D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 行车指挥方式 综合调度集中 1 2 主要工程量主要工程量 本标段 桩号 DK67 500 DK75 100 线路全长 7600m 高架线 路长 2555 42m 其中特大桥 2 座长 2284 02m 大桥 2 座长 271 4m 涵洞 1 座 新建隧道 2 座 合计长度 3 952km 占线路全 长 52 正线路基长度 1 093km 占线路全长 14 4 主要工程数量 详见表 1 1 表表 1 1 主要工程数量表主要工程数量表 项目名称计量单位工程数量 土石方开挖立方米 320041 土石方填筑立方米 44903 附属土石方立方米 8094 混凝土立方米 23452 土工格栅平方米 31719 防护栅栏 单侧 延米 8408 电缆槽延米 2185 预应力锚索延米 3104 绿化面积平方米 53254 路 基 工 程 数 量 植树千株 107 钻孔桩圬工方 21454 55 承台圬工方 15459 墩台圬工方 24575 2 桥 涵 工 程 桥面系延米 2555 42 3 附属工程延米 2555 42 涵洞工程横延米 37 39 开挖立方米 506521 支护延米 3830 衬砌圬工方 93311 拱顶压浆延米 3830 隧 道 工 程 附属工程圬工方 16010 1 3 工程特点工程特点 本段路基工程深路堑多 且沿线雨季时间长 有效施工时间短 路基施工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74 520 550 洞身段各发育一条小 型断层破碎带 施工中必须做好超前地质预报 按要求做好监控量 测工作 丰顺 S224 省道立交大桥相对较为复杂 采用支架现浇 1 40m 简支箱梁跨越 S224 省道 施工干扰大 安全施工风险较大 1 4 重难点工程重难点工程 1 桥涵工程 丰顺 S224 省道立交大桥 丰顺 S224 省道立交大桥跨越 S224 省 道丰顺县城改线段 桥梁全桥 143 96m 中心里程 DK68 566 025 全桥孔跨布置为 1 40m 简支梁 2 32m 1 24m 简支梁 1 号墩 墩中 心 DK68 541 105 置于公路路堤侧边坡上 基础施工需部分开挖公 路路基边坡 基坑开挖采用挖孔桩防护 桥台采用矩形空心桥台 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墩 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 40m 简支箱梁采用 支架现浇施工 施工工期安排 12 个月 4 2 汤南隧道 汤南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 全长 3073m 穿越广东省梅州市顺 丰县汤南镇和揭阳县玉湖镇 最大埋深约为 240m 隧道进口采用斜 切式洞门 洞门里程为 DK72 000 内轨顶面标高为 63 614 出口 采用斜切式洞门 洞门里程为 DK75 073 内轨顶面标高为 33 529 为人字坡 上坡为 15 下坡为 13 5 本隧道 V 级围岩 275m IV 级围岩 381m 级围岩 1227m 级围岩 1190m 总工 期安排 24 个月 1 5 合同工期 2015 年 5 月 1 日 2017 年 4 月 30 日 2 编制依据 1 新建梅州至潮汕铁路先期开工段站前工程设计图纸 设计 院移交的前期先开工段精密测量控制点成果表 已复核 2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 10601 2009 3 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铁建设 2006 189 号 4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101 5 国家三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T 12898 2009 6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 GB T 15314 94 7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规范 DZ T 0034 92 8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2007 9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 GB T 18314 2009 5 3 工作内容及计划工期 精密控制测量工作是根据施工合同 相关规范的要求 结合本 标段的施工现状 配备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 配置运行稳定 可靠的精密测量仪器 完成施工过程中每阶段的各 项测量工作 保证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以确保施工质量 3 1 精密控制测量工作内容精密控制测量工作内容 1 基础平面控制网 CP 线路控制网 CP 高程控制网的 复测 2 线路控制网 CP 高程控制网的及加密 3 线下工程施工测量 4 建立线下工程构筑物的变形观测网 5 线下工程构筑物的变形观测 6 竣工测量 3 2 计划工期计划工期 1 CP CP 高程控制网的复测 计划工期 2015 年 5 月 6 日至 2015 年 6 月 6 日 2 线路控制网 CP 及高程控制网的加密 计划工期 2015 年 6 月 6 日至 2015 年 6 月 30 日 3 线下工程施工测量 计划工期 2015 年 7 月 1 日至 2017 年 4 月 1 日 4 建立线下工程构筑物的变形观测网 计划工期 2015 年 7 月 6 16 日至 2016 年 6 月 16 日 5 线下工程构筑物的变形观测 计划工期 2015 年 9 月 17 日至 2017 年 4 月 1 日 6 竣工测量 计划工期 2017 年 4 月 2 日至 2017 年 4 月 20 日 4 资源配置 4 1 人员配置人员配置 为保证梅汕铁路先期开工段观测质量 项目部高度重视 从接 到中标通知开始 就着手组建项目精测队 到目前为止 到位的测 量人员为 6 人 均为各大型工地的测量技术骨干 具有多年测绘工 作经历 主要测量人员名单表 4 1 所示 表 4 1 测量人员名单表 序号姓名职务备注 1杜党会公司测量队队长持有测绘证 2韩小鹏项目精测队队长持有测绘证 3李源测量员持有测绘证 4张青测量员持有测绘证 5张国民测量员持有测绘证 6陈平超测量员持有测绘证 7梁晓伟测量员持有测绘证 7 4 2 精密控制测量仪器设备及内业数据处理软件配置精密控制测量仪器设备及内业数据处理软件配置 4 2 1 仪器配置仪器配置 根据高铁精密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总进度计划安排 本项目拟 投入的测量仪器设备见表 4 2 所示 所有投入本工程使用的测量仪 器均要求通过国家计量授权的测绘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 并在仪 器检定有效使用期内 且都进行了作业前检校 满足要求后方可使 用 表 4 2 本项目拟投入测量仪器设备汇总表 序 号 设备 名称 规格 及型号 产 地 设备 精度 技术 状态 数 量 1GPS 徕卡 GS15瑞士 5 0 5ppm 良好5 台 2 全站仪徕卡 TSO9瑞士 1 新购1 台 3 全站仪徕卡 802瑞士 2 良好2 台 4 全站仪徕卡 702瑞士 2 良好2 台 5 电子水准 仪 徕卡 DNA03瑞士配铟钢尺 0 3mm 新购1 台 4 2 2 内业数据处理软件配置内业数据处理软件配置 本项目数据后处理及平差软件分别为 平面为 Leica Geo Office7 01 数据处理软件 具备数据传输 基线向量处理 GPS 网 平差 多种 GPS 数据转换等功能 完全满足 GPS 控制测量数据处 理的要求 高程为徕卡水准网平差软件 8 5 主要技术要求 5 1 主要技术要求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段施工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表 5 1 5 2 5 3 5 4 5 5 所示 表 5 1 各级 GPS 测量作业基本技术指标 等级 a mm b pp m 相邻点间 最小距离 km 相邻点间 最大 距离 km 平均距离 km B 8 11525070 C 10 5540 10 15 D 10 10215 10 15 E 10 10110 2 5 表 5 2 各级 GPS 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级 别 项 目 国家 B 级BCD 卫星高度角 15 15 15 15 有效卫星总数 9 5 4 4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 观测时间 min 30 30 20 15 时段长度 min 240 90 60 45 观测时段数 4 21 21 2 数据采样间隔 S 3015 6015 6015 60 静 态 测 量 PDOP 或 GDOP 6 6 8 10 表 5 3 各等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指标 导 线 等 级 附和导 线长度 km 平均边 长 m 每边测距 中误差 mm 测角中 误差 相邻点位 中误差 mm 导线全长 相对闭和 差 方位角 闭和差 二 等 30300010 1 0151 100000 2 0 9 导 线 等 级 附和导 线长度 km 平均边 长 m 每边测距 中误差 mm 测角中 误差 相邻点位 中误差 mm 导线全长 相对闭和 差 方位角 闭和差 n 三 等 15200013 1 8131 50000 3 6 n 四 等 58005 2 5101 40000 5 0 n 五 等 12003 4 051 20000 8 0 n 表 5 4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等级仪器等级测回数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 2C 互差 同一方向 各测回间较差 0 5 级仪器44 8 4 1 级仪器66 9 6 三等 2 级仪器108 13 9 0 5 级仪器24 8 4 1 级仪器46 9 6 四等 2 级仪器68 13 9 1 级仪器26 9 6 五等 2 级仪器48 13 9 表 5 5 各等级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限 差 水准测量 等级 每千米水准 测量偶然中 误差M 每千米水 准测量全 中误差MW 检测已测段高 差之差 往返测 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 环线闭合差 左右路线 高差不符值 二等水准 1 0 2 06L4L4L 精密水准 2 0 4 012L8L8L4L 三等水准 3 0 6 020L12L12L8L 注 表中 L 为往返测段 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 单位为 km 10 5 2 施工控制测量等级应用范围施工控制测量等级应用范围 本标段首级控制点的等级为三等导线 导线点编号分别为 CPI CP 为了便于施工测量控制 延线路走向加密导线点和水 准点 根据本标段特点及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 确定本工程施工 测量各等级的适用范围如表 5 6 所示 表 5 6 各等级精密控制测量作业的仪器及技术要求 控制网名称等级使用仪器应用范围 B GS15 接收机CPI 基础平面控制网的复测 C GS15 接收机CP 线路控制网的复测及加密 D GS15 接收机 跨 S224 省道立交大桥 大铜盘特大桥 新铜村特大桥 际下大桥控制网 GPS 控制网 E GS15 接收机路基工程施工控制 三等DS09 全站仪秀水隧道 汤南隧道控制网 四等DS09 全站仪 跨 S224 省道立交大桥 大铜盘特大桥 新铜村特大桥 际下大桥控制网 导线 平面控制网 五等DS702 全站仪路基控制网 二等DNA03 电子水准仪变形观测网 精密DNA03 电子水准仪 秀水隧道 汤南隧道 跨 S224 省道立 交大桥 大铜盘特大桥 新铜村特大桥 际下大桥控制网 水准测量 控制网 三等DNA03 电子水准仪路基高程控制网 6 6 精密控制测量实施方案精密控制测量实施方案 6 16 1 CP CP CP CP 高程控制网复测 高程控制网复测 为了确保施工前所有控制点的完好无损 成果精度满足规范要 求 根据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601 2009 等规范 标准 11 的要求对设计单位移交的基础平面控制网 CP 线路控制网 CP 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 复测按照设计单位所交测量成果 资料 在同精度的情况下进行 本标段主要复测范围为梅汕铁路 DK67 500 DK75 100 里程段 即 MSSG 1 标段 主要复测内容包括平面控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其中 平面控制点 CPI 级 10 个 CPI28 CPI29 CPI30 CPI31 CPI31 1 CPI31 2 CPI32 CPI32 1 CPI32 2 CPI33 CPII 级 3 个 CPII201 CPII202 CPII204 高程控制点 9 个 CPI28 CPI30 CPI31 CPI31 1 CPI32 CPI32 1 CPI33 CPII202 CPII204 共计 22 个控制 桩位 并且与相邻标段要进行贯通测量 共同确认施工交界处的测 量共用桩点 以确保本标段与相邻标段的衔接正确 1 观测方案为 采用同原 CPI CPII 网 GPS 控制点的精度等级要 求对本线路段所有 CPI 和 CPII 控制点分别进行观测 GPS 观测网推 进方式采用 5 台徕卡 GS15 双频 GPS 接收机同步观测 静态作业模 式作业的办法 相邻同步环则采用边连式 GPS 网网型 接收机标称 精度应不低于 5mm 1ppm D 且检定合格 作业前应按规范要 求进行相关检测 作业过程中应保持接收设备工作状态良好 高程控制网复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 宜使用电子水准仪 本次 高程控制网复核共有水准基点 9 座 项目部组织水准测量组 1 组 从线路起点开始分段测量 仪器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 DNA03 精密数 码水准仪分测段进行施测 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均进行检校 12 复测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观测 观测顺序 往测按奇数站 后 前 前 后 偶数站前 后 后 前执行 返测按奇数站前 后 后 前 偶数站后 前 前 后执行 2 控制网复核数据处理 复测数据后处理及平差软件平面为 Leica Geo Office7 01 数据处理软件 具备数据传输 基线向量处理 GPS 网平差 多种 GPS 数据转换等功能 完全满足 GPS 控制测 量数据处理的要求 高程为徕卡水准网平差软件 3 将复测成果上报设计 监理和建设单位 以确认测量成果是否 正确 4 控制网维护与复测 根据本标段的特点 需要根据施工情况 对基础平面控制网 CP 线路控制网 CP 高程控制网进行经常性复测 地基基 础并不十分稳定 随着施工的进行和季节的变化 控制点位可能会 发生变化 因此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复测 以确定控制点的变化情况 6 2 线路控制网 线路控制网 CP 加密 加密 6 2 1 加密点的布设加密点的布设 线路控制网 CP 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 但点位 一般距离施工现场较远或点位数量不足 不能够满足施工放样的需 要 为了便于施工 需要在线路控制网的基础上引出加密点 用于 补充施工放样的经常性使用 施工加密控制点位宜选在距线路中线 13 100 200m 不易被破坏的范围内 当与水准点共用时 应选在土质 坚实 安全僻静 观测方便和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并按高速铁路 测量规范要求按 GPS 三等加密点埋设 如下图所示 根据本标段线路特点 加密点在首级控制点的控制下采用分级 分段控制的方法 1 分级控制 控制网的布设应从整体考虑 遵循先整体 后 局部 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进行布设 为保证线路连接的整体 性 把基础平面控制网在本标段的控制点 看作是整个标段的首级 平面控制网 其中四座桥的控制网 两座隧道的洞外控制网等是相 对独立的 有针对性的建立相应的平面控制网 2 分段控制 在本标段中 由于线路过长 一个平面控制网 难以保证整体的施工精度 在此情况下 将其分成几段 然后分别 建立平面控制网 本标段施工前期由于永久征地尚未交付 地表植被茂密 已布 14 设加密桩 13 个 点号 GPSMS01 GPSMS13 过程再根据施工需 求适时增加 详见附件 新建梅州至潮汕铁路先期开工段控制桩布置 图 6 2 2 加密点的观测 加密导线网的测量 可以用 GPS 按 C 级网要求进行 也可以用 高精度全站仪按三等导线要求进行 加密点采用 GPS 测量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控制点采用 LEICA 双频 GPS 接收机观测 仪器的标称精 度不低于 5mm 1ppm 分段起闭于 CPI 控制点 测量等级及技术要 求应符合表 5 1 1 中 C 级的规定 2 加密桩控制点应有良好的对空通视条件 点间距应为 800 1000 m 相邻点之间应通视 特别困难地区至少有一个通视点 以满足放线或施工测量的需要 3 加密桩网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 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 形组成的带状网 并与 CPI 联测构成附合网 4 点位应满足 GPS 观测条件 选择条件同 CPI 的要求 5 基线解算采用广播星历 以 GPS 随机商用软件进行计算 采用 CPI 控制网中某个 GPS 点的 WGS 84 坐标为起算坐标进行基线 解算 并按 5 2 5 进行基线解算检核统计工作 6 以联测的所有 CPI 点为已知点进行 WGS 84 坐标的二维约 束平差 按表 4 2 1 表 4 2 2 选择相应的投影带参数 将 WGS 84 坐标投影到相应的高斯平面上求得工程独立坐标系平面坐标 基线 边方向中误差 1 7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1 100000 15 7 以联测的所有 CPI 点为已知点进行北京 54 坐标的二维约 束平差 8 加密桩导线应在方位角闭合差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满足 要求后 采用严密平差计算 6 2 2 成果上报 观测成果及时上报监理核准 6 36 3 精密高程控制网的加密精密高程控制网的加密 6 3 1 精密高程加密点的布设精密高程加密点的布设 按照本标段的测量要求 高程控制网要与平面控制网分开布设 个别水准点可与平面控制点共桩 水准点距线路中线距离宜在 50 150m 之间 为了保证水准基点的稳定性 其点位选设在不受施 工影响又便于施工使用的地方 并尽量埋设在基岩上 水准点点位 应便于寻找 保存和引测 同时绘制点之记 必要时设置指示桩 水准点应每 2km 设置一个 重点工程 大桥 长隧及特殊路基 结构 地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增设 特长桥梁 将全桥分成几段施工 每一桥段两端至少选设三个 水准基点 6 3 2 精密高程加密点的观测精密高程加密点的观测 水准点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 观测时间可选在上午或 下午进行 高程控制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施测 水准基点控 制网应全线 段 一次布网测量 数据处理采用徕卡水准网平差软 件 16 6 3 3 成果上报成果上报 观测成果及时上报监理核准 6 46 4 线下工程施工测量线下工程施工测量 本合同段施工测量主要包括路基 桥梁 隧道施工测量 其中 路基开挖 回填及桥梁基础的放样采用 RTK 放样模式 其余构筑物 的放样均采用全站仪坐标法 6 4 1 路基工程测量路基工程测量 先期开工段 DK67 500 DK75 100 正线路基长度 1 093km 其中路堤长度 0 16km 路堑长度 0 933km 路基设计类型主要有边 坡防护路基及深路堑路基 其中包括 L1 L2 L3 L4 L5 L6 L7 共 7 段区间路基地基处理 开挖 填筑 支挡 加固及防护等 项目施工 首先采用 RTK 进行中线贯通测量 相邻接头处重叠 200m 放 样出路线左线中心线 桩间距 50m 进行路线中线贯通测量 检查 重叠部分中线偏位情况不大于 5cm 原地面复测 测量横断面地面线实际标高 与图纸给出地面线 标高相减 找出差值大于 50cm 的地段上报相关单位 路基放样 放样出路线左线中心线 坡脚线放样采用逐级接近 法进行 17 6 4 2 桥涵工程施工测量桥涵工程施工测量 本标段共有特大桥 2 座 大铜盘特大桥 782 11m 新铜村特大 桥 1501 91m 共计 2284 02m 大桥 2 座 丰顺 S224 省道立交大桥 143 96m 际下大桥 127 44m 共计 271 4m 框架涵 1 1 5 2m 长 37 39m 桥涵工程占线路长度 33 6 桥梁工程主要工程数量 钻孔灌注桩直径 1m 的 492 根 16018 6m 1 25m 的 255 根 5436m 共计 747 根 21454 6m 承 台 83 座 空心墩 29 个 实心墩 46 个 实心桥台 8 座 现浇箱梁 1 孔 40 6m 桥涵工程施工测量主要工作内容有 A 桩基施工测量 B 承台施工测量 C 墩柱施工测量 D 支座垫石施工测量 E 现浇箱梁施工测量 1 桩基施工测量 采用 RTK 首先对桩基中心进行测量定位 待钻机就位后对钻 机的中心进行复测 检查钻机中心是否与桩位中心重合 检查偏差 控制在 10mm 测量出护筒顶面标高 以便控制桩顶混凝土浇筑 标高 在承台基础施工时 测量出成桩桩位的实际位移偏差 排桩 纵横向偏差不大于 50mm 群桩纵横向偏差不大于 100mm 2 承台施工测量 18 采用全站仪首先定位出承台的中心及四个角的位置 承台模板 支立完毕后定位出墩柱预埋钢筋位置的纵横向轴线 定位误差控制 在 5mm 在承台模板上测量出承台顶标高 以便控制承台顶混凝 土浇筑标高 3 墩柱施工测量 承台施工完毕后 利用全站仪在承台顶面上放样出墩柱的纵横 向轴线 定位误差控制在 5mm 测量出承台顶面标高 计算出承 台顶面与墩柱顶的高差 及时提供给现场技术员 以便准确的计算 出墩柱的实际高度 更好的指导施工 墩柱模板垂直度控制采用普 通的锤球法 对于高度超过 8 m 墩柱的垂直度控制采用经纬仪控制 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1 墩柱模板支立好后用全站仪复测模板顶的 纵横向轴线偏差 偏差控制在 5mm 复测值超出允许范围应督促 工程队重新调整 墩柱顶混凝土浇筑标高控制 采用常规的倒悬挂 钢尺配合水准仪 测量出模板顶标高 或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控制 三角高程控制是本工程的主要施工高程测量的控制方法 等级高程控 制点除外 4 支承垫石 支座施工测量 支承垫石和支座是施工测量的关键控制部位 直接影响到现浇 箱梁的整体质量 支承垫石的顶面标高误差控制在 2mm 平整度控 制在 1mm 控制支座安装时一定要注意支座的方向 安装误差控 制在 2mm 5 跨 S224 省道 40m 现浇箱梁施工测量 19 首先放样出每个墩顶的中心点 复测出墩顶的实际标高 超出 规范规定要求的要进行处理 采用常规的倒悬挂钢尺配合水准仪或全站仪三角高程 精确测 量出墩柱顶标高 以方便箱梁底模标高的控制 在现浇支架上测量出箱梁中心线和标高 以便控制底模的铺设 宽度和标高 在枕木标高调整时一定要考虑预拱度 预拱度数值在底 模静载沉降预压试验中得出 在底模上直线每 10 米 曲线每 5 米间距 测量出箱梁中心线和 左右侧模的边线 并检查底模的左中右设计标高和平整度 偏差均 控制在 10mm 在翼板底模上测量出桥面边线 放样出桥梁中心线 控制预埋 钢筋的位置 浇筑混凝土前测量出箱梁顶面设计标高 控制箱梁顶 标高 放样出接触网支柱预埋螺栓的位置 螺栓预埋位置要准确 6 4 3 隧道工程控制测量隧道工程控制测量 本标段隧道工程共计 3952m 2 座 均为单洞双线隧道 其中龟 山隧道为有砟轨道 位于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浦河村 隧道里程为 DK67 539 DK68 418 全长 879m 最大埋深约 113m 汤南隧道为无 砟轨道 进口位于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新铜村 出口位于揭阳市揭东 区玉湖镇东寮村 隧道里程为 DK72 000 DK75 073 全长 3073m 最大埋深 235 米 20 根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安排龟山隧道采用出口单向掘进 汤 南隧道采用双向掘进的施工方案 由于隧道施工前项目部将上报专门的隧道贯通测量技术方案 故本方案不再一一详述 1 隧道外独立控制网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 CPI 点 CPII 点用 GPS 按 C 级网要求进 行加密控制 布设洞外独立控制网 加密方案详见 6 2 章节中线路 控制网 CP 加密 6 3 章节中精密高程控制网的加密 然后在 洞内布设主副导线进行控制测量 2 隧道内控制测量 隧道洞内测量采用三等导线进行施测 洞内观测方法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采用莱卡 TS09 全站仪进行观测 观测方法 为测回法 隧道洞内导线平面控制网为三等 根据项目部仪器精度 情况观测 6 个测回即可 保证隧道贯通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导线测 量满足表 6 1 规定 表 6 1 三等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测角中误差 测距相对中 误差 方位角闭合 差 导线全长相 对闭合差 三等 1 81 150000 n6 31 55000 洞内导线点布设 洞内导线点从洞口 GPS 投点开始 按线路方向间距 200 米布设 21 在仰拱填充面左右侧各埋设一点 距电缆槽边约 2 米的位置 导线 点如下图所示 隧道控制网布置示意图 导线点采取预埋或冲击钻钻眼埋设 埋设高度低于仰拱填充面 10cm 左右 确保施工过程中不被破坏 观测数据采集 隧道洞内导线数据采集采用测回法观测 观测 6 个测回 导线向前延伸时必须符合原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控制点确保无误 后进行 每次观测采用的仪器 设备 观测方法 观测精度指标 观测条件 平差方法均相同 为较大程度消除仪器照准部旋转时可能产生的仪器底部带动误 差对测角的影响 测角时 应按总测回数的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 别观测导线的左角和右角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 并符合表 6 2 规定 表 6 2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等级仪器等级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 2c 互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 互差 四等及 以上 1 级仪器696 注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 3 的范围时 该方向 2C 互差可 22 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 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 2C 互差的限 值 边长测量应符合表 6 3 规定 表 6 3 边长测量技术要求 每边测回数 等级 使用测 距仪精 度等级 往测返测 一测回读数较差 限值 mm 测回间较差限值 mm 往返观测平距 较差限值 三等 22232mD 注 1 一测回是全站仪盘左 盘右各测量一次的过程 测距边的斜距应进行气象和仪器常数改正 气压 气温读数取 位应符合表 6 4 的规定 表 6 4 气压 气温读数取位要求 测量等级干湿温度表 气压表 hPa 三等0 20 5 数据处理 观测数据经过处理计算 看有没有指标超限的 看是否要补测 原始数据合格后 平面控制网采用手算平差 并采用清华三维数据 处理系统进行数据计算对比 龟山隧道 汤南隧道贯通误差按表 6 5 控制 表 6 5 隧道贯通误差规定 项目横向贯通误差 相向开挖隧道长度 km L 4 高程贯通误差 洞外贯通中误差 mm 3018 洞内贯通中误差 mm 4017 洞内外综合贯通中误差 mm 5025 23 贯通限差 mm 10050 23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按二等水准规范测定 点位与洞内平面控制网共点 观测方法 数据采集 平差与洞外高程控制网施测方法一致 得出 的高程成果再用全站仪进行复核 6 5 变形观测变形观测 6 5 1 建立线下工程构筑物的变形观测网建立线下工程构筑物的变形观测网 变形观测网严格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建立 采用设 计院提供的线路水准基点 作为整个变形控制网的起算基点 根据 观测工作的需要 引观测基桩到线路两侧 观测基桩按照设计或有 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埋设 设置在离线路两侧超过 50m 距离的范 围之外 每一个基桩由不多于 4 个的观测断面共用 基桩定时校核 确保基桩稳固可靠 6 5 2 线下工程构筑物的变形观测线下工程构筑物的变形观测 1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在线路两侧地基 路肩 和线路中心设置观测桩 在地基和基床底层的顶面设置剖面沉降管 或在线路中心设置沉降板 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监测内容 断 面的设置和元器件的埋设 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足够的观测和调整期 观测精度 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 1mm 读数取位至 25 0 1mm 剖面沉降的测量精度为 8mm 30m 观测频率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确定 以及时有效反映变形情况 确保观测精度和数据可靠性为原则 2 桥梁扩大基础和跨 S224 省道 40m 预应力简支箱梁梁体变 形观测 观测内容 桥梁变形观测以扩大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 为主 地下通道观测包括自身沉降观测与地下通道洞顶填土的沉降 观测 观测时间 观测严格按照设计及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 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 延长观测期直达到要求 观测精度 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 1mm 读数取位 至 0 1mm 观测期内 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 20 及以上时 应及 时会同建设 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 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 并 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 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 控制措施 评估时发现异常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 进行必要的检查 在进行桥梁扩大 梁体 地下通道的变形观测的同时记录结构 26 或梁体的荷载状态 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 墩台观测具体要求 A 观测点在扩大基础上布置 测点数及观测点的埋设严格按照 设计及有关标准进行 B 扩大基础施工完成至无砟轨道铺设前 要系统观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