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藥製劑學講義 大仁科技大學藥學系黃介宏講授http mail tajen edu tw horng ph4 Celltelephone 0936776230Office U117 第01講中藥製劑學 概述 中藥製劑之目的 根據中醫臨床用藥和中藥藥料的性質 以及生產 儲藏 運輸 攜帶 服用等方面的需要 將中藥製備成適宜的劑型 並指導合理應用 劑型 關係到藥物作用能否充分發揮 必須保證具體製劑均要符合有關規定和要求 品質優劣關係到療作效 涉及產品成本的高低 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危 中醫臨床用藥需求 因病有緩急 證有表裏 須因病施治 對證下藥 所以對劑型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概述 治療急性病 為使藥效迅速 宜用湯劑 茶包劑 有些疾病則需要藥物的持久或延緩作用 可用丸劑 散劑 膏藥 另外 為了適應給藥部位的特點和治療的需要 也要選用不同的劑型 如皮膚疾患一般可選硬膏 軟膏 糊劑等 而對某些腔道疾患 如痔瘡 潰瘍等則用栓劑 至於針劑因國內法令中醫不准打針之規定 而未積極發展 Q 中 西藥製劑有何不同 A 1 1臺灣之中藥製劑概況 中藥製劑種類 台灣中藥製劑劑型主要有三大類 分別是傳統劑型 濃縮劑型及西藥劑型 目前國內中藥廠仍以生產濃縮製劑為大宗 約佔總產值71 5 傳統製劑佔總產值之28 2 西藥劑型產品佔最少 只有總產值之0 3 台灣中藥廠 最多時曾達246家 資本額大都在2 000萬元到5 000萬元之間 多屬於小型工廠 超過1億的廠家如勝昌 3 6億 順天堂 2 52億 科達 2 2億 港香蘭 1 92億 等 生產產品以固有成方為主 劑型以濃縮劑型為主 市場雖以內銷為主 但近年外銷比率已逐漸提高 1 1臺灣之中藥製劑概況 我國中藥濃縮製劑及中藥西藥劑型 因為皆已通過GMP 因此在品管及生產技術上已達相當水準 已通過GMP的廠商包括 勝昌 順天堂 港香蘭 莊松榮 科達 等78家 其中41家生產中藥濃縮製劑及中藥西藥劑型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科學中藥為 科學中藥濃縮製劑 的略稱 更有人簡化為科中 主要是利用現代製藥方法 取代中藥傳統煎劑 歷史上 日本人首先發明科學中藥製劑方式 在1950年代 許鴻源博士當時任職於台灣省衛生試驗所 參觀日本長倉藥廠 親見日本人用大鍋煎煮藥材再濃縮 混合藥粉 包裝出售 不須如一般中藥飲片需煎煮即可馬上服用 這種濃縮中藥的流程技術 令許鴻源大開眼界 便把此觀念帶回台灣 許鴻源博士在衛生試驗所任職時 因職務的關係而了解到很多西藥會產生副作用 使得他逐漸地轉向生藥材領域發展 他運用了長倉藥廠的濃縮技術 在順天堂自行生產濃縮中藥 正式開啟了台灣中藥濃縮製劑的紀元 製程包括 另章敘述問題 1 台灣健保僅對科學中藥給付 以及病人嫌煎煮麻煩 迫使臨床中醫師仍常需開科學中藥作為處方 2 醫藥人員及患者對於濃縮中藥的看法有那些 接受度 原因為何 1 1臺灣之中藥製劑概況 明通廣集中國醫藥五千年的寶貴經驗 將傳統珍貴藥材製成各類劑型 膏 丸 散 顆粒 錠劑 膠囊 糖漿等 1 2科學中藥濃縮製劑 目的 1 濃縮製劑 理論上可以服用少量即達藥效 2 由藥廠高溫煎煮再予以賦型 經過確切的洗淨 高溫殺菌等程序 3 僅需開水沖服 使用方便 4 免除現代人忙碌生活中煎煮藥材較不方便的困擾 5 保存與攜帶方便 一般提及的是粉劑科學中藥 在台灣也是中醫師常開處方的形式 雖然科學中藥劑型上還有錠劑 瓶裝藥液 藥液包 3 科學中藥採取濃縮方式製作 臨床經驗常對於科學中藥藥效有所存疑 而歸咎於澱粉等賦型劑或其他藥材揀選因素 故加大劑量使用 4 直接磨粉作為粉劑與煎煮濃縮的藥材磨粉有何差異 微生物數皆偏高 重金屬 砷汞鎘鉛 偏高 直接藥材磨粉未經共煎共煮 其療效較差 四物湯為例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黃四味藥材分開煎煮後混合 與合併煎煮之藥湯 其酸鹼值並不同 藥材共煎共煮是化學反應 所產生的物質與效果 應非未經共同煎煮之中藥材原末所能達到 1 2科學中藥濃縮製劑 1 3名詞術語 中藥劑型 中藥原料加工製成適合於醫療或預防應用的形式 稱之 Q 目前臺灣市售常用之中藥劑型有那些 請舉例說明 中藥製劑 依標準規定將中藥加工製成一定規格 可直接用於臨床的藥品 稱之 中成藥 指中藥成藥 依規定處方與製法製造 具有特定商品名 標示主治功能 用法用量 組成 製造和有效日期 核診字號等之藥品 包括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處方藥 Prescribeddrugs 醫師處方 固有處方 非處方藥 Non prescribeddrugs 不需醫師處方即可依照標籤上說明自行購買使用之藥品 又稱為OTC Overthecounterrdugs Q 中藥非處方藥具有那些特質 A 安全 有效 廉價 使用方便等 1 4中藥製劑發展史 2140BC夏禹時代 釀酒技術研發浸製藥酒及酒麴劑 1766BC商湯時代 伊尹首創湯劑 著 湯液經 為我國最早之中藥方劑與製劑專書 221BC戰國時代 第一部中醫典籍 黃帝內經 中提出君 臣 佐 使之組方原則及論述湯 丸 散 膏 藥酒等不同劑型與製法 221BC 219AD秦漢時代 為中藥藥劑學理論與技術顯著發展的時期 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 五十二病方 中用藥除外敷和內服外 尚有藥浴 煙薰 蒸氣薰法 藥物燙法等記載 東漢時代 神農本草經 記有藥有宜丸者 宜散者 宜水煎者 宜酒渍者 宜煎膏者 亦有一物兼者 亦有不可入湯酒者 並隨藥性 不得違越 1 4中藥製劑發展史 東漢張仲景著 傷寒雜病論 記載煎 丸 散 浸膏 軟膏 酒 栓 臟器劑等十餘種劑型及其製備法 魏晉南北朝晉 葛洪著 肘後備急方 記載鉛硬膏 蠟丸 錠劑 條劑 藥膏劑 炙劑 熨劑 餅劑 尿道劑等多種劑型 並首次提出 成藥劑 概念 魏晉南北朝梁 陶弘景著 本草經集注 提出以治病的需求來確定劑型及規定藥劑之製作常規 為中藥製劑之雛形 695AD唐朝時代 孫思邈著 備急千金要方 與 千金翼方 記有湯 丸 散 膏 丹 炙劑等劑型 王燾著 外台秘要 在每病名的門下都附有處方 製備方法 960 1367AD宋 元時代 中藥成方製劑產生巨大發展 官方陳師文等校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記有處方 合藥 服餌 服藥禁忌及藥石炮製等文 為我國第一部官方之藥劑方典 1369 1911AD明清時代 中藥成方及其劑型有相當的充實與提高 普濟方 專篇介紹外用的膏 丹及藥酒製劑 李時珍 本草綱目 亦有製劑論述 1950年代順天堂自行生產濃縮中藥 正式開啟了台灣中藥濃縮製劑的紀元 1970AD以後 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研發新劑型與新製劑法 青蒿素葛根黃酮類喜樹鹼人蔘總苷丹參配醣體等等 1 4中藥製劑發展史 1 4中藥製劑管理法規 中藥藥劑管理規範GAP Goodagriculturalpracticeofmedicinalplantsandanimals GMP 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ofdrugs GLP Goodlaboratorypracticeofdrug GCP Goodclinicalpracticeofdrugs GSP Goodsupplyingpracticeofdrugs 1 5中藥製劑新技術研發史 現代科學技術推動中藥製劑技術發展 藥材萃取與分離 新劑型 新輔料 新設備 藥物穩定性 藥理與臨床 體內外臨床試驗 毒性試驗等等 1980AD起之現代製劑技術研發1 超細粉碎技術 中藥材粉碎至5 10um之超細粉末 使細胞壁破裂 95 目前有奈米粉碎10 6cm生物科技 Q 優點 活性成分溶出不經過浸提過程 而是直接溶解膠溶或洗脫過程 對無細胞構造原料 礦物類 及難溶於化學藥劑者 可以增加表面積 溶解速率 吸附性 生物利用利等 Q 哪些中藥材不適合本技術處理 1 5中藥製劑新技術研發史 2 浸提技術 中藥材為原料 西藥則為單一化合物 中藥材單一成分之有效成分萃取 精製 濃縮 乾燥及方劑中之相互作用配伍將是其藥效之關鍵 2 1半仿生提取法 Semi bionicextractionmethod SBE 1990AD優點 符合藥物經胃腸道轉運過程 適合工業化生產 原理 模仿口服藥物在人體胃腸道的轉運過程 採用選定PH酸性和鹼性溶劑依次連續梯度萃取 目的 提取含指標成分高的活性混合物 1 5中藥製劑新技術研發史 2 2超音波提取法利用超聲波的空化作用 機械作用 熱效應等 增大物質分子速動頻率和速度 以增高藥物有效成分浸出率的方法 優點 快速高效率 缺點 無法製造出大量生產設備2 2超臨界流體萃取法 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method 1980AD發展應用的一種集萃取 分離於一體的分離技術 常以CO2為超臨界流體 超臨界CO2流體萃取過程可在常溫下進行 並且CO2無毒 無殘留 因此特別適合於不穩定的天然產物和生理活性物質的分離精製 1 4中藥製劑新技術研發史 在極其崇尚自然的香料界 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法因其有可能製備出近乎完美的 天然 香料而備受人們的重視 現已成為獲得高品質精油的有效手段之一 CO2具有親脂性的行為 與液體溶劑相比 優點在於其選擇性或溶解能力是可以調節的 可在近似氣體到近似液體範圍內加以變更 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技術可使整個分離過程在常溫下進行 並且CO2又是無毒 無味 價廉 無殘留現象 因此特別適合於不穩定天然產品和生理活性物質的分離精製 何呼生產更接近天然香韵的香料加工產品的潮流 因此已成為獲得高品質精油的最有效工藝手段之一 1 5中藥製劑新技術研發史 3 分離純化技術3 1膜分離法 依據分子大小與形狀 通過膜孔的篩分作用進行分離技術 可分為微濾 超濾 反滲透 納濾 電滲析等 3 2絮凝沉降法 加入絮凝劑通過架橋與電中和方式使蛋白質果膠黏液質等產生凝聚體沉降除去 以達澄清液的一種精製方法 3 3大孔樹脂吸附法 高分子吸附劑之數之分子 3 4高速離心法 離心機高速轉動產生沉降速率差異 省時省力藥物澄清度良好 4 濃縮乾燥技術5 中藥製粒技術5 1快速攪拌製粒5 2沸騰製粒5 3噴霧乾燥製粒6 中藥包衣技術7 固體分散技術8 包合技術 1 6中藥製劑之劑型分類 第02講傳統中藥劑型傳統中藥浸出藥劑 古代醫家長期臨床實踐中創造出來 以適應臨床各科疾病的治療需求 定義 用適宜的浸出溶劑和方法浸提中藥中有效成分 類別 水浸出劑型 酒精浸出劑型 含糖浸出劑型 其他浸出劑型 以上述浸出劑型製備其他劑型 劑型 湯劑 中藥合劑 口服液劑 糖漿劑 煎膏劑 藥酒 酊劑 流浸膏劑 浸膏劑 茶劑等 濃縮科學中藥部分另外介紹 2 1湯劑 液 定義 藥物飲片混合或不同時間加入 加水浸泡後煎煮一定時間 去渣取液成液體劑型 主要用於內服 尚有外用之洗浴 薰蒸及含漱 早期湯劑處方占中藥處方數50 以上優點 能適應中醫辯證施治需要隨證加減處方 充分發揮方藥多種成分之綜合療效和吸收快速 奏效迅速 溶劑價廉易得 製備方法減單等 2 1湯劑 缺點 藥量較大傷材 藥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或易揮發散失 煎煮費時不利危重病人急救 藥苦不易入口 攜帶不方便 久置易發霉變質 煎煮過程有效成分會被藥渣再吸附 成分會分解 沉澱損失等 煎煮法 煎煮時間各依藥物會有差異 麻黃湯用水9升 先煮麻黃減2升 納諸藥煮取2 5升去渣 溫服 桂枝湯以水7升 微火煮取3升去渣 溫服 一般常加入適量 藥材量5 8倍或水浸過藥面2 10cm 水浸炮適當時間後 煎煮至沸慮取 藥渣再煎煮1 2次 合併使用 2 1 1影響湯劑質量因素 藥材基原 藥用植物學 中藥學飲片炮製 炮製學方劑 處方 方劑學及中醫處方籤 固有處方煎藥器具 李時珍曰煎藥忌用同鐵器宜用銀器 瓦罐 現代常用砂鍋 鐵鍋 銅鍋 鋁鍋 搪瓷杯 鍍錫鍋 不銹鋼等 煎煮火候 武火 文火煎煮時間 依據藥材成份性質 質地 投料量多少等而異 一般為 解表藥 1煎10 15min 2煎10min 滋補藥 1煎30 40min 2煎25 30min 一般性藥 1煎20 25min 2煎15 20min 2 1 1影響湯劑質量因素 煎煮次數 一般2 3次 煎煮浸出率第一煎為88 43 第二煎為10 68 藥材煎煮處理 1 先煎煮類藥物 1 礦物貝殼角甲類中藥 因質地堅硬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須打碎先煎30min 2 有毒類中藥 先煎或久煎1 2hr方能達到減毒或去毒作用 優點 吸收快速 藥效發揮迅速 依據病情變化可以隨證加減使用 3 特殊藥物成分必須久煎後的水解產物才能起療效 石斛 火麻仁等 2 後下煎煮藥物 1 氣味芳香 含揮發油多的中藥 一般在湯劑煎煮好前5 10min入煎即可 2 不宜久煎藥材 一般在湯劑煎煮好前5 10min入煎即可 鈎藤 杏仁 大黃 3 包煎 1 花粉類或小種子果實類 疏水性浮於水面或沉於鍋底 2 含澱粉 黏液質多 煎煮過程易引起粘糊鍋底焦化 3 具有毛茸類 易脫落於湯劑中引起刺激咽喉不舒適 4 烊化 膠類或糖類中藥 宜加適量開水溶化後 沖入湯液或入湯液中烊化服用 飴糖 阿膠 龜鹿二仙膠 蜂蜜 芒硝 5 另煎 貴重中藥類 另煎後再兌入湯劑中服用 人參 鹿茸 6 沖服 難溶於水之貴重藥物 宜研極細粉加入湯劑中服用或用湯劑沖服 牛黃 麝香 朱砂 三七 適用證狀 病證較重或病情不穩定患者 Q 1 須烊化藥物若不烊化直接入煎有何不良效果 2 現代市面上有那些改良的湯劑 2 1 1影響湯劑質量因素 2 1 2湯劑煎煮過程對藥效之影響 1 成分增溶而增效當歸承氣湯加大當歸用量 湯液中磷脂質含量 大黃總Antraquinone溶出率 實驗結果當磷脂質濃度達520ug ml 1時 大黃總Antraquinone溶出率增大一倍達197 3 1 葛根澱粉可以增加Rutin溶解度3 8倍 蒼术中菊糖可增大Rutin溶解度2 5倍 Q 上述原因為何 A 2 1 2湯劑煎煮過程對藥效之影響 2 成分揮發或沉澱而減效柴胡桂枝湯中Cinnamicaldehyde的煎出量為原藥材之5 以下 若用回流裝置煎煮則可達54 煎煮沉澱物可能屬於無效成分或有效成分 若為有效成分則會影響藥效降低 甘草與黃連共煮 多半苦味會消除 同時會產生沉澱 原因 2Berberine Glycyrreticacid 2Gluconicacid saltppt Q 1 大黃Tannin ppt2 黃連 黃柏 黃芩的 成分 pptA 2 1 2湯劑煎煮過程對藥效之影響 3 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附子 Aconitine 單用強心升壓不強 會導致異位性心律失常 甘草乾薑無強心作用 合用成四逆湯具有強心升壓作用顯著 減慢竇性心率 消除異位性心律失常 四逆湯的毒性較單味附子降低3 4 而各單味藥分開煎煮再合用則不能降低其毒性 4 產生新化合物 藥物化學反應 Ephedrine Cinnamicaldehyde Newcompound具有原成分類似的藥理作用 結論 湯劑煎煮過程中可能會發生酸鹼中和 取代 水解 聚合 縮合 氧化 變化等化學反應 Q1 複方煎劑與該複方組成之單味藥依一定比例個別煎煮後混合 兩者有何差異性 A1 Q2 傳統湯劑直接使用飲片煎煮服用 請問現代有何改良製劑法或劑型 A2 範例 麻杏甘石湯處方 麻黃6g杏仁9g石膏 先煎 18g炙甘草5g製法 石膏置入煎器內加水250ml 煎煮40min 加入其他藥料煎煮30min 濾取藥液 藥渣再加水200ml煎煮20min 濾取藥液 將兩次合併使用 用法與用量 口服 分兩次服功能與主治 宣洩郁熱 清肺平喘 2 1 2湯劑煎煮過程對藥效之影響 2 2合劑 定義 藥材用水或其他溶劑 採用適宜的方法提取 經濃縮製成的內服液體劑型 單劑量包裝者又稱 口服液 優點 1 同湯劑保證製繼的綜合療效 吸收快 奏效迅速 2 免煎煮 使用方便 3 可大量生產 4 經過濃縮過程 使服用量減少 5 可以加入矯味劑使口感好 易為患者接受 6 成品可加入適宜的防腐劑或經滅菌處理 密封包裝 質量穩定 2 2合劑 缺點 1 不能隨證加減藥物 2 製造設備昂貴 符合GMP規定要求 3 儲存有時會引起沉澱 合劑之製備方法藥物 浸提 淨化 濃縮 分裝 滅菌 成品浸提 1 1 2hr time 2 3 2 芳香揮發性藥物可用 雙提法 分開提取後合併 淨化 中藥合劑 或口服液 非常容易產生沉澱 影響品質 故淨化顯得非常重要 1 水提醇淨化處理 2 2合劑 2 酵素作為澄清劑淨化處理 3 明膠 單寧或甲殼素作為絮凝劑淨化處理 濃縮液負電荷雜質 Resin Pectin Celluloseetc 在PH 7下會與正電荷明膠相互作用產生絮凝沉澱明膠 單寧 明膠單寧酸鹽沉澱 沉澱時會將濃縮液中懸浮顆粒一同給予沉澱 範例 1 明膠 1 單寧 攪拌加入濃縮液中 8 12 反應6 10hr 膠體凝聚沉澱 濾過 Chitin天然陽離子型凝絮劑 可以明顯使濃縮液中帶陰離子的懸浮顆粒反應凝聚沉澱 一般使用法為Chitin濃度為3 10 4 溫度為40 50 濃縮 一般濃縮程度為30 60ml day為宜 經醇淨化則須再去醇濃縮 其濃縮劑量在20 40ml day 常用矯味劑 蜂蜜 單糖漿 甘草甜素 甜菊苷等 防腐劑 山梨酸 0 05 0 15 苯甲酸 0 1 0 2 丙酸 0 1 等 常視藥液之PH與本性質而定 天然香料 改善或增強製劑的香氣與香味 2 2合劑 糖漿劑 指含有藥物 藥物提取物或芳香物質之濃蔗糖水溶液 適合於孩童使用 含糖量 60 g ml 1 煎膏劑 膏滋 指藥材經水煎煮去渣濃縮後 加糖或蜂蜜製成稠厚狀半流體劑型 適用於滋補劑 慢性疾病之婦女活血調經 養陰清肺止咳劑 蔗糖 白糖 甘寒 潤肺生津 合中益肺 舒緩肝氣之功效 分白砂糖與白綿糖 後者含有部分果糖較甜 紅糖 黃糖 未經精製糖 營養價值高 每100g中含Ca90mg Fe4mg 為白糖的三倍 尚含有VitA B1 B2等及Mn Zn Cr微量元素 具有補血破瘀疏肝驅寒等功效 適合作矯味營養和輔助治療作用 飴糖 麥芽糖 冰糖 結晶之蔗糖 2 3糖漿劑與煎膏劑 膏滋 2 4酒劑 醑劑 Spirits 池劑 Elixis 酊劑 Tinctures 酒劑 藥酒又名酒劑 指藥材經蒸餾酒浸提成分而致德的澄清液體製劑 出典 黃帝內經 酒性 甘辛大熱化學成份 乙醇 少量之醛 酸 酯類 功效 能通血脈 行藥勢 散寒 氣味醇香 應用 優良溶劑 酒劑適用於驅風活血散瘀止痛 注意 兒童 孕婦 心臟病及高血壓患者不宜使用 製備方法 2 4酒劑 醑劑 Spirits 池劑 Elixis 酊劑 Tinctures 1 冷浸法 藥材飲片 50 60 白酒規定量 每日攪拌1 2次 一週後每週攪拌1次 30天 濾取澄清液 壓榨藥渣 適量糖或蜂蜜 靜置14天以上 濾清裝罐 濾過 壓榨藥渣 加入糖或煉蜜攪拌 靜置數日濾過 2 熱浸法 傳統藥酒製備法 藥材 處方規定量白酒 用水浴或蒸氣加熱微沸 浸泡30日以上 攪拌1 2次 日 3 滲鹿法 白酒溶劑收及滲鹿液 糖或煉蜜矯味 4 回流熱浸法 白酒溶劑 糖或煉蜜矯味 酊劑 tinctures 藥品用規定濃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製得的澄清液體製劑 亦可用流浸膏稀釋製得 規格 一般含量為原藥物20g 100ml 毒性藥品則為10g 100ml 製備方法 可用浸漬法 滲鹿法 回流法外尚可用溶解法與稀釋法 範例 遠志酊 遠志流浸膏200ml 60 Alc稀釋 1000ml 2 4酒劑 醑劑 Spirits 池劑 Elixis 酊劑 Tinctures 3 1固體製劑 散劑前處理 前處理 粉碎 篩析 混合3 1 1粉碎 Comminution 目的 1 增加藥物表面積 有效成分溶解與吸收2 便於調劑與服用3 多種劑型的基礎 哪些劑型 基本原理 外加機械力 機械能 破壞分子之內聚力 表面能 粉碎與物質關係極性晶體物質 石膏 硼砂等脆性高 容易粉碎 非極性晶體物質 樟腦冰片等脆性差 容易變形阻礙粉碎 有何方法可善 A 加入揮發性液體 降低其分子內聚力 3 1固體製劑 散劑前處理 非晶形物質 樹脂 樹膠類具有一定彈性 容易引起彈性變形 產生熱能影響粉碎效率 宜用低溫處理0 一般藥材 含有9 16 水分 具有韌性 應先乾燥 礦物類 甲殼類 動物骨骼類 煅黏性及油性類 與粉性藥物混合粉碎 不溶於水類藥物 如珍珠 朱砂等 水飛 自由粉碎法 粉碎過程隨時過篩分離細粉 優點 降低細粉緩衝作用 消耗大量機械能 影響粉碎效率與避免細粉過細 3 1固體製劑 散劑前處理 粉碎方法工具 研缽 電動粉碎機 圓球磨機1 乾法粉碎 藥材水分 5 2 濕法粉碎 加入少量液體 水 酒精 研磨 樟腦 冰片 薄荷腦等加入揮發性液體 朱砂 珍珠 礦物 貝殼類用水飛法 麝香加入少量水研磨稱 打潮 水飛法量產使用圓球磨機持續轉動60 80hr 3 低溫粉碎原理 低溫物質脆性增加 適用物料 樹脂 樹膠 乾浸膏等軟化點低 熔點低及熱可塑性高 富含糖分黏性高物料 具有揮發性物料 為獲得更細粉末 3 1固體製劑 散劑前處理 方法 1 物料預先低溫冷却 高速撞擊或粉碎機粉碎 2 粉碎機外殼使用循環式低溫冷卻水 3 物料與乾冰或液態氮混合粉碎 4 綜合運用上述方法 4 超細粉粉碎等級 微米級 1um 亞微米級 0 1 1um 奈米級 1 100nm 細粉 優點 增加利用效率 提高療效 改變創造劑型 懸浮劑 乳劑 針劑等 藥廠常見粉碎機 3 1固體製劑 散劑前處理3 1 2篩析 3 1 2篩析 固體粉末的分離技術藥篩 統一規定之標準藥篩 目前規格為每英寸 2 54cm 長度具有多少孔細來表示 種類 1 編織篩 篩網由銅絲 鍍鋅鐵絲 不銹鋼絲 尼龍絲 絹絲 馬鬃 竹絲等材料 2 沖眼篩 金屬板上沖壓出圓形或多角型的篩孔 高速粉碎機或丸劑生產 過篩與離析1 手搖篩 藥篩按照篩號大小依次疊成套 套篩 手搖過篩 2 震動篩粉機3 旋風分離器 利用離心力分離氣體中細粉的設備 風速為20 30m s 1 分離效率約為70 90 4 袋濾器 進一步分離氣體與細粉的裝置 內裝有許多長為2 3 5m 直徑0 15 0 20m的濾袋 3 1 2篩析 一號篩篩目10 孔數 2 54cm 篩孔徑2 00mm二號篩篩目20 孔數 2 54cm 篩孔徑0 85mm三號篩篩目50 孔數 2 54cm 篩孔徑0 355mm四號篩篩目65 孔數 2 54cm 篩孔徑0 25mm五號篩篩目80 孔數 2 54cm 篩孔徑0 18mm六號篩篩目100 孔數 2 54cm 篩孔徑0 15mm七號篩篩目120 孔數 2 54cm 篩孔徑0 125mm八號篩篩目150 孔數 2 54cm 篩孔徑0 09mm九號篩篩目200 孔數 2 54cm 篩孔徑0 075mm 粉末等級 中國藥典2000版 6級最粗粉全部通過1號篩 能通過3號篩 20 粗粉全部通過2號篩 能通過4號篩 40 中粉全部通過4號篩 能通過5號篩 60 細粉全部通過5號篩 能通過6號篩 95 最細粉全部通過6號篩 能通過7號篩 95 極細粉全部通過8號篩 能通過9號篩 95 3 1 2篩析 3 1 3混合 定義 兩種以上固體粉末相互均勻分散的過程或操作 意義 影響製劑的外觀 內在質量及治療效果 原則 1 組成藥物比例量 組成藥物比例量相差懸殊 採用等量遞增法混合 2 組成藥物的密度 組成藥物密度相差懸殊時難混合 其他因素 粒子形態 粒度分佈 含水量 黏附性等 其次色則相差懸殊時也要注意混合均勻性 3 2散劑 Powders 散劑 將藥物粉碎 混合均勻製成粉末製劑 有內服與外用 優點 製備方法簡便 吸收較快 節省藥材 性質穩定 不易變質 便於服用與攜帶 註 1 煮散 散劑用時以加水煎煮去渣服用 3 3中藥丸劑 Pills 中藥丸劑 Pills 藥材細粉 或提取物 適宜黏合劑 或其他輔料 球形或類球形劑型 內服傳統劑型出典 五十二病方 記載名稱 處方 規格 劑量及服用方法 宋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284丸劑 788方劑 36 傷寒雜病論 金匱要略 記有用蜂蜜 糖 澱粉糊 動物藥汁為丸劑黏合劑 金元時代始有丸劑包衣 明代有硃砂包衣 清代有用川蠟為丸衣 優點 劑量小 製法簡便 療效好傳統丸劑劑型特點 胃腸道中溶散緩慢 發揮藥效遲緩 作用持久 緩和某些藥物的毒副作用 刺激性或毒性藥物 可通過選用之賦形劑製成糊丸蠟丸以延緩其吸收減弱毒性和不良反應 可緩減某些藥物成分的揮發 芳香性或特殊不良氣味藥物 置於丸劑中心層 以減緩其揮發 適用病症 多用於慢性病 3 3中藥丸劑 Pills 新型丸劑 濃縮丸 滴丸 化學成分或有效成分 水溶性或非水溶性基質 製成溶液或懸浮液 不相混溶的液體冷凝劑 冷凝成丸粒 微丸 直徑 2 5mm各類藥丸 等 有效成分或化學物質與水溶性基質製成丸劑 溶解奏效迅速 缺點 原藥材粉末製造容易滋生微生物 製作過程不易控制 軟硬度 傳統丸劑分類 水丸 蜜丸 水蜜丸 糊丸 蠟丸 濃縮丸 濃縮中藥 3 3 1水丸 Waterpills 製備原料 藥材細粉 水溶性黏合劑 水 酒 醋 糖液 稀藥汁 製備方法 泛製法 藥材細粉 水溶性黏合劑 交替潤濕 撒布 翻滾成一定大小丸劑 賦形劑 水溶性黏合劑 水 酒 醋 糖液 適用方劑 解表劑 清熱劑 消導劑特點 1 易溶散 吸收 2 不含其他固體類賦形劑 實際含藥量高 3 製備過程可以將藥物分層泛入 易揮發 有刺激味 性質不穩定者泛入內層 也可將速釋藥物泛入外層 緩釋藥物置入內層 4 水丸粒小 表面光滑 便於吞服又不易吸潮 有利於保管儲存 5 生產設備簡單 可大量生產 缺點 藥物製備時間長 易污染 對主藥含量及溶散時效較難控制 規格 歷代之傳統水丸以實物比擬 芥子 麻子 大 0 1g 梧桐子大 0 3g 赤小豆大 0 5g 彈丸大 2 3g 雞子黃大 現代統一以重量為標準 0 08g 10丸 3g 50丸 22 5g 丸等 製備過程 1 原料準備 藥材研粉 細粉80目 五號篩 或最細粉100目 六號篩 備用 2 起模 製備丸粒基本母核的操作 模子又稱母子 是泛丸成型的基處 會直接影響成品外形圓整度 丸粒規格 直徑與數目 藥物含量均勻度等 要住選則黏性適宜藥粉起模 以免黏性過大黏成塊狀 或過小無黏性鬆散不成模 過程 泛丸鍋 傳統用竹簍 中噴少量水潤濕 撒布少量藥粉 轉動泛丸鍋 刷下鍋壁附著粉粒 再噴水 撒布轉動 反覆幾次使粉粒逐漸增大至1mm左右球形顆粒 篩取10 一號篩 與20 二號篩 目之間的顆粒 成模 起模用藥粉量計算 C 0 625 D X X 0 625 D CC g 成品100粒乾重 D Kg 藥粉總量 X Kg 一般起模用粉量 0 625 g 為標準模子100粒重量 3 成型 模子 加水潤濕 撒布滾圓 篩選 有必要時可分層泛入 註解 現代機械化使用混漿泛丸法 藥粉與水攪拌混勻 相對密度為1 32 1 33混漿 用噴漿槍對着泛丸鍋內逆轉方向噴漿 少 多 少 泛丸鍋控制在45轉左右 若低於35轉容易出現黏連現象 4 蓋面 篩選均勻合格丸粒繼續再泛丸鍋內滾動 使達到成品規定大小標準 丸粒表面致密 光潔色澤一致 乾燥 水丸含水量規定 9 烘箱一般乾燥溫度在80 以下 含揮發性水丸應控制50 60 註解 微波乾燥 速度快 內外乾濕度均勻 產生膨化作用利於溶散 且有低溫殺菌效果 選丸 滾筒篩三段由小到大 檢丸器 依滾動速度判定圓與畸形丸 3 3 2蜜丸 Sweetpills 製備原料 藥材細粉 煉製蜂蜜賦形劑 煉製蜂蜜註解 蜂蜜1 主成分 為Glu Fru 少量 Vit Enzyme salts 2 作用 益氣補中 緩急止痛 滋潤補虛 止咳潤腸 解毒 緩和藥性 矯味矯臭作用 3 品質 中國藥典 為半透明 帶光澤 濃稠液體呈乳白色或淡黃色 25 時相對密度在 1 349 原糖 64 0 用碘試驗應無澱粉 糊精 有香氣味道甜而不酸 不澀 清潔無汙染雜質 注意 1 密之色深 味苦而澀 有毒 恐採自曼陀羅花等有毒植物 2 目前有以果糖漿 人造蜂蜜之稱 代替蜂蜜生產蜜丸 煉製蜂蜜 1 目的 除去雜質 降低水分含量 破壞酵素系統 殺死微生物 增加黏合性 2 分類 嫩蜜 中蜜 老蜜 適用方劑 鎮咳袪痰劑 補中益氣劑規格 大蜜丸 0 5g 小蜜丸 0 5g註解 賦形劑用水與蜂蜜混合使用製成稱水蜜丸 丸粒小 光滑圓整 易于吞服 高黏性藥材 藥材 煉蜜 水 100g 10 15g 10 15g 2 5 3 0 中等黏性 藥材 煉蜜 水 100g 40g 40g 2 5 3 0 黏性差藥材 藥材 煉蜜 水 100g 50g 50g 2 5 3 0 特點 製備過程 傳統用塑製法 流程為物料準備 製丸塊 製丸條 分粒 搓圓 乾燥 整丸 質量檢查 包裝1 物料準備 藥材研粉至細粉或最細粉 煉蜜 2 製丸塊 又稱和藥 合坨 丸塊的軟硬程度及黏稠度直接影響丸粒成型及贮存中是否變形 優良丸塊應成能隨意塑形而不開裂 手搓捏而不黏手 不黏器壁 影響製丸塊因素 1 煉蜜程度 2 合密溫度 熱蜜和藥溫度在60 80 為宜 適合黏性較強且遇熱易熔化藥材 溫蜜適用於芳香揮發性藥材冰片麝香 3 用蜜量 與藥材本身黏合性有關 一般1 1 1 1 5 製丸條 分粒與搓圓 滾筒式製丸機 光電自控製丸機 自動製丸機乾燥 3 3 3糊丸 Pastepills 賦形劑 米糊 糯米粉 黍米粉 或麵粉 神麴 糯米粉黏合力最強 麵粉最廣泛使用 特點 乾燥後較堅硬 在位內溶散遲緩 釋藥緩慢 故可延長藥效 同時可以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適用劑型 含有毒性或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制劑 注意 賦形劑稠度太大 過量 會出現丸劑溶散時間超限 且易發生霉敗現象 籌度過低則容易崩散 製糊法 1 沖糊法 糊粉 少量溫水調勻成漿 沖入沸水 不斷攪拌成透明糊狀 本法應用最多 方便快捷 2 煮糊法 糊粉 適量水混合均勻成塊 置入沸水中煮熟 呈半透明塊 3 蒸糊法 糊粉 適量水混合均勻成塊 置入蒸籠中蒸熟後使用 糊丸製備 泛製法 1 用水起模 米麵粉黏性太大 2 控制糊粉用量 泛製糊丸糊粉用量為藥粉總量之5 10 3 泛糊中有塊狀物必須濾過除區 以防粘連 塑製法 與蜜丸相似 糊粉為藥粉總量30 35 較為宜 3 3 4蠟丸 Waxpills 賦形劑 蜂蠟 含軟脂酸蜂酯80 游離二十七酸15 芳香性蟲蠟素4 極性小 不容於水 特點 溶散度低 釋放藥物極慢 可延長藥效 並能防止藥物中毒或防止對胃腸道強烈刺激 2 5濃縮丸 Concentratepills 藥材萃取液 賦形劑2 6微丸 Micropills 直徑 2 5mm2 7滴丸 Droppills 賦形劑 Excipients 為增加藥物的均勻性 穩定性與減少藥物的刺激性 不良氣味等 此類物質稱為賦形劑 Excipients 理想的賦形劑 應該是無毒性 刺激性 熱原性 抗原性及溶血性 而且無藥理活性 不妨礙主藥療效的的發揮 因此 身為一個藥物處方設計者 對於賦形劑的選用 必須抱持著慎重保守的態度 注意這些物質的是否有致敏性及致突變性等毒 1 乳糖 Lactose 為最常用的稀釋劑 Dilllents 易溶於水 但不吸潮 化學性能穩定 不與大部分的藥物反應 以乳糖為充填劑製成的錠片 光潔美觀 2 乾燥澱粉 Starch 用玉米 馬鈴薯 小麥或稻米等作物所提出之精制品 主要為D 葡萄糖 Glucose 的 1 4鍵結聚合體 Amylose 及部分 1 6鍵結聚合體 Amylopectin 所構成 可作稀釋劑 粘合劑兼崩散劑 3 澱粉糊 StarChPaste 將澱粉調成濃度適當的懸浮液 加熱至攝氏70度到80度 使澱粉粒子崩壞 可得澱粉糊 是一種常用粘合劑和溼潤劑 Wettingagent 賦形劑 Excipients 4 糊精 Dextrin 為澱粉不完全水解的產品 是澱粉變為麥芽糖 Maltose 或葡萄糖 Glucose 之過程中 中間生成物的總稱 可加熱澱粉至攝氏160度到200度 或藉稀酸 礦酸或草酸 或Amylase水解之作用來製成糊精 其味甜但無崩解性 可作為粘合劑及填充劑 亦可用於乳化劑 5 環糊精 CyClodexrtin 為一種環狀寡醣 CyCliColigosaccharides 一1 4鍵結 似皇冠狀結構特征 中央之空洞呈疏水性 外側則為親水基團 已知有葡萄糖單位數為6 7及8的物質 分別稱為 及 一環糊精 此種特異性結構 可包含各種陽離子或有機化合物于環中 形成錯合物 Complex 而改善原有化合物之物質 如增加溶解度 安定性 或減少苦味 刺激性等 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等工業上 由於三種環糊精所含葡萄糖之數目不同 所以溶解度及孔洞大小均不相同 而各有其利用的地方 可使用由桿菌物 Bacillusmacerans 取得的澱粉酶催化澱粉環化產生 其中以 一環糊精最易製備 但溶解度低為其缺點 賦形劑 Exc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书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便捷版示范文本
- 农业机械设备购销合同终止及技术培训协议
- 个人仓库租赁合同模板(含仓储管理责任)
-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合同当事人安全保障责任规定
- 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股权转让与市场拓展合同
- 离婚协议书起草及执行中的法律问题解析
- 班组长安全培训要求课件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考点精析
- 滑轮裁判培训课件
- 幼儿美术门环课件
- 浪浪山小妖怪-2025~2026学年美术开学第一课《浪浪山小妖怪》
- TSZUAVIA 009.7-2019 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7部分:温度变化试验
- 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讲义课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讲座培训课件
- 一年级上册数学10以内分成作业
- 第二单元 劳动最光荣 课件32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学科知识点归纳总结
- 197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 2022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含答案)
- 面瘫(面神经炎)课件
- 媒体发稿推广合作协议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