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进展【摘要】随着中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诸多疑难杂症获得了有效的治疗。近几年关于中医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从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进展进行了阐述。【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中医药 治疗 进展临床上面神经麻痹又被称作是面瘫,在中医古代文献中记载为“口僻”、“口眼歪斜”、“吊线风”等,该病症为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或者是风热之邪入侵而导致面部静脉受损,气血痹阻,静脉纵缓不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面神经麻痹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临床表现主要为一侧面肌瘫痪,口角歪斜1。现阶段临床治疗主要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神经营养药物以及维生素治疗等方法为主,然而临床疗效不是十分理想,存在较大的副作用。近几年中医药领域发展迅猛,有研究发现2,中医药手段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甚好,副作用较小,值得关注与推广。本文从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等方面展开了综述,详见下文。1 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1.1 分期诊治曾有文献报道3,邱仙灵采取分期辨治手段针对性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理想,疗程明显缩短,后遗症的发生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该疗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初期,对患侧阳白、地仓、四白、颊车、翳风这五个穴位进针浅刺、轻刺,以得气为准,保证少捻轻提,切忌使用电针法或重手法,并应配合温和灸;在中后期,在急性期的基础上对患侧迎香、下关、风池、水沟、承浆进行针刺,同时配合电针两侧的足三里、合谷、下关、颊车以及地仓,选取连续波,对于该时期患者治疗时针刺穴位可以稍深一些,针感也可以适当的增强,但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忍受度,以患者可以接受的程度为准。针对后遗症时期,可以选取阳白、地仓、四白、颊车、下关、合谷、翳风、迎香、足三里、血海、三阴交以及太冲等穴位进行针刺,面部穴位保持两侧交替针刺,患侧应注意采取四白、翳风、颊车加温和灸,每次时间持续10分钟左右4。1.2 优化经穴组合曾有文献报5-6道,吴炳煌以面神经分布、面神经病变的病理特点为依据,对面神经各分支受损部位、程度进行了推断,进而对针灸选穴治疗进行了指导与优化,以确定治疗处方。对于面部神经而言,其相关穴位包括有:翳风、牵正与面神经干关系密切;颊车、夹承浆、承浆与下颌缘支和颈支相关;瞳子 、太阳、丝竹空与颞支、额支相关;地仓、燕口(口角口腔粘膜与皮肤交界处)、散笑(鼻唇沟中点)、口禾与颊支相关;颧髎、迎香、口禾与颧支相关。采取主干直刺手法进行治疗,譬如说针刺翳风穴,深度一般在50mm左右,向鼻尖方向可对面神经主干进行刺激,从而使患者产生强烈的酸麻胀的感觉,以面部放射为最佳。1.3 首选毫针曾有学者7采取毫针对40例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治疗,以阳白、上下地仓、足三里为主,配合太阳、头维、迎香、攒竹、合谷、翳风等穴,阳白穴采取齐刺法,其他穴位则是采取平补平泻法,足三里针上加用艾灸,每次留针时间为25分钟,1个月为一个疗程,最终发现,40例患者在1个疗程内全部治愈。另有学者对面部神经面部初期患者采取毫针浅刺疗法进行治疗,穴位选择香、颊车、地仓、颧髎、下关、风池、四白、合谷,在治疗14天后配合地仓透颊车、迎香透睛明、阳白透攒竹,阳白透头维、阳白透丝竹空、阳白透上星,每天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最终发现,该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1.67%。2 中药治疗2.1 辨证施治 曾有学者8对面部神经麻痹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包括有:清热养阴息风法,养阴清肺汤随症加减;活血化瘀疏风法,血府逐瘀汤随症加减;镇肝息风通络法:镇肝熄风汤随症加减;益气和营祛风法,黄芪桂枝五物汤随症加减;化瘀通络止痉法,二陈汤随症加减;滋阴息风止痉法,养血熄风,知柏地黄丸方随症加减。2.2 经方治疗在杨氏家藏方中记载了牵正散一方,该处方的组方简洁,包括有白附子、全蝎、白僵蚕等,共同研细后每次温酒调下服用3g,主要功效为祛风、化痰、止痉,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导致的口眼歪斜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另有学者对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展开了分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牵正散治疗,每日2次,每次3g,并配合相应的针灸疗程,选穴为地仓、颊车、下关、迎香、阳白、太阳、风池以及健侧合谷;对照组患者则是采取单纯针刺法进行治疗,选穴与观察组相同,1个月为一个疗程,在疗程结束后发现,治疗组患者治愈率达70.0%,对照组治愈率则为6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9。可见,中药在治疗面部神经麻痹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在配合针灸手段后可有效提高治愈率。3 综合治疗3.1 针灸与中药联合曾有文献报道10-12,针灸中药联合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理想,针灸治疗选穴主要为:患侧翳明、翳风、牵正、风池、阳白、印堂、攒竹、丝竹空、下关、太阳、地仓透颊车、迎香、承浆,双侧合谷,所有穴位均采取平补平泻手法,留针时间在30分钟左右,每15分钟行一次针,中药处方则是选用牵正散随症加减。经对比发现,该疗法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或中药治疗。3.2 针灸与拔罐联合曾有学者13对99例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展开了分组治疗,50例观察组患者在急性期采取耳后刺络拔罐联合远端取穴直刺方法进行治疗,选穴包括:合谷(双)、外关(双)、太冲(双),采取泻法治疗,在连续治疗7天后取穴阳白透鱼腰、地仓、丝竹空、牵正、颧髎、口禾 、攒竹、合谷、足三里以及太冲,对照组中的49例患者则是采取单纯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取穴与观察组完全相同,疗程结束后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则为77.6%,显然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可以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值得关注与推广。3.3 其他综合疗法曾有学者14采取点针灸联合TDP灯对90例面部神经麻痹患者展开治疗,取穴包括有:阳白透鱼腰、下关、迎香、颊车、地仓、合谷,对于颈项强痛者可配合风池穴,切忌皱眉取攒竹,闭目取瞳子、下晴明,针对示齿困难者选取迎香、颧髎、下关,针对鼻唇沟平者取迎香穴,针对人中沟歪斜者取水沟穴,针对舌麻味觉减退者采取廉泉穴,针对而后疼痛者取翳风穴。在施以电针的同时配合TDP灯照射,持续时间为30分钟,在起针后每个穴位灸3-5分钟,每天坚持治疗1次,10天为一个疗程,最终结果发现,本组患者治愈80例,病情好转8例,无效者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另有学者15采取电针联合艾灸方法对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采取电针和艾灸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诸多综合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均相对理想,值得关注。4 预后的判断 目前关于面神经麻痹预后的判断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曾有研究指出16-19,针对面神经麻痹初期患者而言,其疗效与预后的判断可取翳风、下关等穴位,针刺得气后经电针刺激,若是面部肌肉轻微跳动则视为有效,反之无效。若是眼眶周围以及口角周围的肌肉均可以跳动,则证实患者治愈速度较快,疗程在半个月左右,且一般不会出现后遗症;若是仅眼周围肌肉跳动,则证实额纹以及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速度较快,口角歪斜恢复速度相对较慢;若是仅口角周围肌肉跳动,则证实口角歪斜的恢复速度较快,疗程在1个月左右;若是眼睑周围以及口角周围均无肌肉跳动,则说明患者治愈速度较慢,疗效较长,易留有后遗症。5 小结 目前关于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较多,临床疗效各异,单纯针灸治疗的应用率已经逐渐降低,针灸、拔罐、重要、电针、艾灸等诸多手段的联合应用率逐渐增多,临床疗效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善21-23。诸多学者经研究证实24-30,针对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分期疗法进行治疗时疗效显著,无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疗效标准不一,疗效判断缺乏客观性,缺少大样本的研究,临床报道相对较多,但是关于机理研究方面的内容则相对较少,在临床研究中应对以上问题给予重视,积极展开全面研究,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加强对面神经麻痹中医药治疗的机理研究,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治疗体制,促进中医药领域的迅猛发展。参考文献1 罗鸿宇.邱仙灵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08,12(12):231-233.2 陈良华.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J.光明中医,2011,13(09):121-122.3 宋占德,扬玉红.透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86例J.甘肃中医,2011,21(05):101-103.4 梁东升.针刺配合远红外线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8(06):323-324.5 李妍,韩宝杰,励志英.毛刺法治疗急性期面瘫60例J.河南中医,2009,21(04):109-110.6 郭蕾,陈以国.经筋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近况J.光明中医,2011,18(05):89-90.7 胡健.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瘫150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9,19(09):333-335.8 李彦知,杨建宇,范竹雯,等.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3(11):1019-1021.9 桑德友,刘文宾,赵婧,等.面神经炎中医治疗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3(11):998-999.10 王辉.中医分期多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60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14(04):109-110.11 张洪艳.分期分级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J.中国民间疗法,2009,13(12):767-768.12 张宣玲,邵东北,黄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康复治疗J.安徽医学,2010,14(02):298-301.13 周立清.加味牵正散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7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15(05):1001-1002.15 杨瑜.周围性面瘫分期辨治心得J.浙江中医杂志,2010,14(08):765-766.16 张建丽,尤爱民,陈旭,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2010,19(04):445-446.17 杨新营.中医药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体会J.光明中医,2010,14(10):98-99.18 郑方遒.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刺治疗探微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3(05):982-983.19 金香仙,沈红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17(02):271-273.20 孙岩.加味牵正散为主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31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1,28(02):562-564.21 张宏伟,邹伟,戴晓红.针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1,11(04):33-35.22 陈英华,杨静.五位一体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8(07):776-778.23 钟润芬,黄石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灸干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1,1(07):811-812.24 邵勇.针灸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64例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15(03):32-33.25 谢辉,刘兆平,张文彩,等.急性期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11(03):343-344.26 江振家,陈文君,胡兴越.针刺结合牵正散加味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0例临床疗效与神经电生理改变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2,12(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铁路医院托管协议书
- 合同主体部分的补充协议
- 中外合资企业经营协议书
- 合作出资协议书补充协议
- 动力电户头转让协议合同
- 商用蒸饭柜采购合同范本
- 产品购销协议书三方合同
- 四川省集中供热合同范本
- 产品运营权授权合同范本
- 低价奶茶店转让合同范本
- 院前急救质控标准
- 【公开课】乙醇++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厦门垃圾分类题目及答案
- 数字人文资源本体建模-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新高考1卷(新课标Ⅰ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 捡土豆装车合同协议书
- 超市卫生管理规范培训
- 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2025年版)解读
- 2025年中国光纤通讯电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薪资抵扣协议书模板
- 泰安宏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钙钛矿零碳建筑新材料BIPV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