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分组交付和ARP协议 实验一_第1页
IP分组交付和ARP协议 实验一_第2页
IP分组交付和ARP协议 实验一_第3页
IP分组交付和ARP协议 实验一_第4页
IP分组交付和ARP协议 实验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_学号:_ 指导教师:_ 日期:_年_月_日实验项目名称: 报告评分:教师签字:一、实验原理子网中使用一个32比特的掩码来标识一个IP地址的网络/子网部分和主机部分。将IP地址和掩码进行“位与”运算后可以得到该IP地址所在IP子网的子网地址,结合掩码中0比特个数可以确定该IP子网的IP地址空间范围。根据IP地址所在IP子网的子网地址及其掩码,可以判断这些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个IP子网。IP地址空间中定义了一些特殊地址:l 网络/子网地址:标识一个IP网络或子网。l 直接广播地址:表示该分组应由特定网络上的所有主机接收和处理。l 受限广播地址:表示该分组应由源所在网络或子网上的所有主机接收和处理。l 本网络上本主机地址:表示主机自己。l 环回地址:用来测试机器的协议软件。IP分组被交付到最终目的地有两种不同的交付方式:直接交付和间接交付。交付时首先通过路由选择技术确定交付方式:如果IP分组的目的与交付者在同一个IP网络上,就直接交付该分组至目的站点;如果IP分组的目的与交付者不在同一个IP网络上,就间接交付该分组至下一个路由器(即下一跳站点)。在以太网上,IP分组是封装在以太帧中发送的,因此发送时除了要有接收站的IP地址(IP分组中的目的IP地址)外,还需要接收站的MAC地址(以太网帧中的目的MAC地址)。ARP协议(RFC 826)实现了IP地址(逻辑地址)到MAC地址(物理地址)的动态映射,并将所获得的映射存放在ARP高速缓存表中。不同的交付方法将导致不同的ARP解析操作,获取不同的目的物理地址。直接交付时,交付者直接将IP分组交付给该分组的目的站点,因此交付者使用ARP协议找出IP分组中目的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间接交付时,交付者需要将IP分组交付给下一跳站点,而不是该IP分组的目的端,因此交付者使用ARP协议找出下一跳站点IP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IP网络是一个逻辑网络,一个物理网络可以被逻辑划分成若干个IP网络。两个IP网络之间的通信必须经由路由器中继,未经路由器互连的两个IP网络即使在同一物理网中也不能通信。主机的默认网关地址就是连接该主机所在IP网络的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二、实验目的1、掌握IP子网划分技术、IP地址分配原则,以及特殊IP地址的特征和作用2、理解掌握直接交付与间接交付IP分组过程中的路由选择、ARP解析和以太网封装技术3、分析子网划分对IP分组交付的影响三、实验内容实验拓扑中VMware虚拟机PC1、PC2、PC3和PC4分别位于由提供集线器功能的虚拟网卡VMnet1和VMnet2模拟实现的两个以太网Ethernet1和Ethernet2中,这两个以太网对应的IP子网A和子网B分别连在Dynamips软件模拟实现的路由器R1和R2的F0/0接口上。R1和R2之间通过PPP链路互联。R1、R2、PC2、PC3和PC4的网络连接均已配置。实验者首先在PC1上配置其网络连接,并配合通信测试命令(ping)来检验特殊IP地址的用途以及IP子网设置对同一物理网内计算机间通信的影响,从而理解并掌握子网地址、子网广播地址和主机地址的概念、特征与用途。然后在PC1上使用ping命令分别进行IP子网内通信和IP子网间通信,通过ARP缓存表操作命令、Dynamips软件的分组捕获功能以及Wireshark软件的捕获分组查看功能,分析IP分组的直接交付、间接交付操作和路由器的作用,掌握ARP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IP分组投递过程中源四、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PC电脑一台五、实验步骤1、依次启动VMware Workstation中TCPIP组内的虚拟机PC1、PC2、PC3和PC4,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并记录这4台PC的网络连接信息,在PC1上ping PC2的IP地址,记录并分析ping的结果。2、设置PC1的子网掩码为,然后将其IP地址分别设为、55,记录并分析设置结果。3、根据实验拓扑中的各子网信息以及步骤1中记录的PC2、PC3、PC4的网络连接信息,配置PC1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使得PC1能够ping通PC2,并在PC1上分别ping PC3和PC4的IP地址,记录并分析ping的结果。4、在PC1上分别ping以下8个IP地址:、55、、55、、、0、55,记录并分析ping的结果。5、启动Dynamips Server,然后运行,在Dynagen窗口中提示符“=”后依次输入以下命令启动路由器R1和R2,并进入其CLI:= start R1= start R2= con R1= con R26、分别在R1的CLI提示符“R1”后以及R2的CLI提示符“R2”后输入“show arp”命令查看并记录两台路由器当前的ARP缓存表,例:R1 show arpR2 show arp7、在Dynagen窗口中提示符“=”后依次输入以下命令捕获子网A、子网B和子网C中的分组:= captureR1f0/0 a.cap= captureR2 f0/0 b.cap= captureR2s1/0 c.cap PPP8、分别在PC1、PC2、PC3、PC4上使用命令“arp -d *”清空四台PC上的ARP缓存表,然后使用命令“arp -a”查看并记录清空操作后的ARP缓存表。9、在PC1上ping PC2的IP地址,记录ping回应信息。ping结束后分别在PC1、PC2、PC3、PC4上使用命令“arp -a”、在R1和R2的CLI上使用命令“show arp”查看并记录四台PC和两台路由器的ARP缓存表。10、在PC1上ping PC3的IP地址,记录ping回应信息。ping结束后分别在PC1、PC2、PC3、PC4上使用命令“arp -a”、在R1和R2的CLI上使用命令“show arp”查看并记录四台PC和两台路由器的ARP缓存表。11、在PC1上ping PC4的IP地址,记录ping回应信息。ping结束后分别在PC1、PC2、PC3、PC4上使用命令“arp -a”、在R1和R2的CLI上使用命令“show arp”查看并记录四台PC和两台路由器的ARP缓存表。12、在PC1上ping子网A内一台不存在主机的IP地址,记录ping回应信息。ping结束后在PC1上使用命令“arp -a”查看并记录其的ARP缓存表。13、在Dynagen窗口中提示符“=”后依次输入以下命令停止捕获子网A、子网B和子网C中的分组:= no captureR1f0/0= no captureR2 f0/0= no captureR2s1/014、用Wireshark软件查看并分析捕获的分组文件(a.cap、b.cap和c.cap)中的ARP和ICMP分组,查看过滤条件为“arp | icmp”(在Wireshark主窗口界面“过滤工具栏”的“Filter:”域中输入)。15、实验结束后,按照以下步骤关闭实验软件、上传实验数据、还原实验环境:(1)关闭R1、R2的CLI窗口,在Dynagen窗口中提示符“=”后依次输入以下命令关闭Dynagen窗口,然后再关闭Dynamips Server窗口:= stop /all= exit(2)将PC1的网络连接设置为“自动获得IP地址”,然后依次关闭PC1、PC2、PC3和PC4,关闭VMware窗口;(3)运行所在目录下的“reset.bat”文件。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记录实验中PC1、PC2、PC3和PC4的网络连接。【分析】PC1在步骤1和步骤3中是否与PC2、PC3、PC4在一个IP子网中?为什么?2、记录实验中PC1的ping通信结果。说明:因Dynamips软件模拟问题,在步骤10和步骤11中R2不会转发PC1发给PC3和PC4的第1个ping测试请求报文,故实验中请忽略该报文。【分析】PC1在什么情况下能与PC2、PC3、PC4通信?3、记录实验中PC1、PC2、PC3、PC4、R1和R2的ARP缓存表项:步骤 6:使用 “show arp”命令查看R1 和 R2 当前的 当前的 ARP缓存表IP地址MAC地址InterfaceR1R2步骤8:使用“arpa”命令查看清空操作后PC1PC4的ARP缓存表IP地址MAC地址InterfacePC1PC2PC3PC4步骤9:PC1ping PC2后,R1、R2和PC1PC4的ARP缓存表IP地址MAC地址InterfaceR1R2PC1PC2PC3PC4步骤10:PC1ping PC3后,R1、R2和PC1PC4的ARP缓存表IP地址MAC地址InterfaceR1R2PC1PC2PC3PC4步骤11:PC1ping PC4后,R1、R2和PC1PC4的ARP缓存表IP地址MAC地址InterfaceR1R2PC1PC2PC3PC4步骤12:PC1ping本子网内一台不存在的主机后,PC1的ARP缓存表IP地址MAC地址InterfacePC1说明:如果某个步骤中某设备的ARP缓存表为空,则填写“无”。如果某个步骤中某设备有多条ARP缓存表项,则要填写每一条表项。【分析】1) 每台PC的ARP缓存表中能否有其它IP子网中PC的地址映射?为什么?2) 在实验中PC2的ARP缓存表中能否会有其默认网关54的地址映射?为什么?3) 如果步骤11中出现了某条ARP表项消失的情况,原因可能是什么?4、记录步骤9、步骤10、步骤11、步骤12中捕获的分组信息步骤_:PC1 ping _ 子网AARP请求以太帧头源地址目的MACARP分组发方MAC目标MAC发方IP目标IPARP响应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ARP分组发方MAC目标MAC发方IP目标IPICMP 回送请求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IP分组头源IP目的IPICMP 回送应答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IP分组头源IP目的IP子网BICMP 回送请求PPP帧头地址IP分组头源IP目的IPICMP 回送应答PPP帧头地址IP分组头源IP目的IP子网CARP请求以太帧头源地址目的MACARP分组发方MAC目标MAC发方IP目标IPARP响应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ARP分组发方MAC目标MAC发方IP目标IPICMP 回送请求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IP分组头源IP目的IPICMP 回送应答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IP分组头源IP目的IP步骤_:PC1 ping _ 子网AARP请求以太帧头源地址目的MACARP分组发方MAC目标MAC发方IP目标IPARP响应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ARP分组发方MAC目标MAC发方IP目标IPICMP 回送请求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IP分组头源IP目的IPICMP 回送应答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IP分组头源IP目的IP子网BICMP 回送请求PPP帧头地址IP分组头源IP目的IPICMP 回送应答PPP帧头地址IP分组头源IP目的IP子网CARP请求以太帧头源地址目的MACARP分组发方MAC目标MAC发方IP目标IPARP响应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ARP分组发方MAC目标MAC发方IP目标IPICMP 回送请求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IP分组头源IP目的IPICMP 回送应答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IP分组头源IP目的IP步骤_:PC1 ping _ 子网AARP请求以太帧头源地址目的MACARP分组发方MAC目标MAC发方IP目标IPARP响应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ARP分组发方MAC目标MAC发方IP目标IPICMP 回送请求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IP分组头源IP目的IPICMP 回送应答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IP分组头源IP目的IP子网BICMP 回送请求PPP帧头地址IP分组头源IP目的IPICMP 回送应答PPP帧头地址IP分组头源IP目的IP子网CARP请求以太帧头源地址目的MACARP分组发方MAC目标MAC发方IP目标IPARP响应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ARP分组发方MAC目标MAC发方IP目标IPICMP 回送请求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IP分组头源IP目的IPICMP 回送应答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IP分组头源IP目的IP步骤_:PC1 ping _ 子网AARP请求以太帧头源地址目的MACARP分组发方MAC目标MAC发方IP目标IPARP响应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ARP分组发方MAC目标MAC发方IP目标IPICMP 回送请求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IP分组头源IP目的IPICMP 回送应答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IP分组头源IP目的IP子网BICMP 回送请求PPP帧头地址IP分组头源IP目的IPICMP 回送应答PPP帧头地址IP分组头源IP目的IP子网CARP请求以太帧头源地址目的MACARP分组发方MAC目标MAC发方IP目标IPARP响应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ARP分组发方MAC目标MAC发方IP目标IPICMP 回送请求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IP分组头源IP目的IPICMP 回送应答以太帧头源MAC目的MACIP分组头源IP目的IP说明:MAC和IP地址可用对应的设备标识填写(如“R1 f0/0”、“PC1”),如果无对应的设备标识,则填写16进制MAC地址或点分十进制IP地址;如果某个步骤中某子网内没有捕获到相应类型的分组,则填写“无”。【分析】1)4个步骤中是否在子网A、B和C中都有ARP分组?为什么?2)4个步骤中PC1是否每次都发出了封装着ICMP报文的IP分组?为什么?3)4个步骤中PC1是否每次都收到了封装着ICMP报文的IP分组?为什么?4) 如果PC1、PC2和路由器R1之间采用以太网交换机连接,那么在步骤9中R1能否捕获到PC1 ping PC2时产生的ARP请求分组、ARP响应分组以及ICMP回送请求报文和ICMP回送应答报文?为什么?5) 步骤10中路由器R1和R2在转发源为PC1、目的为PC3的IP分组时,分别采用的是直接交付还是间接交付?为什么?七、实验结论1、 根据步骤2和4,总结本实验中所有特殊IP地址的地址结构特征,以及它们在通信中的使用情况。答:1)Netid、Hostid全0,源地址。它被保留用于某主机需要发送一个IPV4分组,但又不知道自己的地址的情况所以不明确的主机及目标地址,都会被扔进这。如果你在网络设置中设置了缺省网关,那么Windows系统会自动产生一个目的地址为的缺省路由。 2)55Netid、Hostid全1,目的地址。受限广播地址,它被保留作为当前网络的受限广播地址。这个地址指本子网内(同一广播域)的所有主机,一个主机若是想把报文发给网络中其他所有主机,就可用这个地址作为IPV4分组中的目的地址。这个地址不能被路由器转发。 3)Netid 127、Hostid任意,目的地址 4) Netid特定, Hostid全0,既不是原地址也不是目的地址。子网地址,用来标识网络本身,而不是网络中某台主机。 5)55 Netid特定, Hostid全1,目的地址。直接广播地址,为主机号为全1的IP地址由路由器使用,将一个分组发送到一个特定网络的所有主机。 2、 总结主机发送IP分组时的直接交付和间接交付操作过程,以及过程中ARP协议和ARP缓存表的具体操作步骤。答:交付操作过程: 1) 发送站知道目的站的IP地址2)交付方式判断:分组目的IP与其发送接口是否在同一IP网络中目的IP & 发送口掩码 = 发送口IP & 发送口掩码相等:直接交付不等:间接交付3) 交付操作 地址映射:IP地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