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书中“以”的几种特殊用法2.doc_第1页
浅谈古书中“以”的几种特殊用法2.doc_第2页
浅谈古书中“以”的几种特殊用法2.doc_第3页
浅谈古书中“以”的几种特殊用法2.doc_第4页
浅谈古书中“以”的几种特殊用法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古代汉语中“以”的几种特殊用法李芷仪 文学院09级汉语言班 学号200900130108 摘要:“以”字作为虚词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非常复杂,有四种常见用法(1、表示动作行为所采用的工具或凭借;2、表示凭着某种资格、身份或地位,有时表示率领或依照;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 ;4、表示时间。)和一些特殊用法。本文对其常见用法不再赘述而通过一些古代文献中的某些句子作为例证(多以先秦两汉居多,杂以少数魏晋至明清的作品)来论述“以”在古代汉语中的几种特殊用法。如若有误望老师予以批评指正。 关键词:“以”的用法 特殊 古代汉语一、“以”用作动词1、表示“认为”“以为”的意思。如: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庄子秋水此句可以理解为,认为天下的荣华盛美尽在已身。再如: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庄子达生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晏子春秋外篇 左右以其人弗去。列子汤问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史记高祖本纪2、表示“就像”“如同”的意思。如:运屈而恚天,辱至而怨人,是以火焚而怨燧,溺井而尤伯益。宿不树惠,临难而施恩;本不防萌,害成而修慎。是以临渴而穿井,方饥而植禾,虽疾无所及也。刘子言苑。这里的两个“以”都可以译为“如同”“就像”二、“以”用作介词1、表示比喻,所组成的结构可作补语,译为“仿佛”“好像”之类如:散以惊波,聚以京峙。文选西京赋此句是说禽兽散走之时仿佛水惊风而扬波,聚时仿佛水中之高地。再如:澡以春雪,澹若洞泉。嵇康琴赞 流星旌以电爥兮甘泉赋 夫弩机,差以米则不发吕氏春秋察微2、用来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像带有表示处置或主使的作用,可译为“把”如: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意为子路这个人,别人把他的过失告诉他,他就高兴。再如: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补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庄公十年三、“以”用作副词1、表示限于某个范围,用在主语或为主之前,可译为“只有”“只”。如:陛下所以恃以为藩者,以代、淮阳耳唯皇太子之所恃者,亦以之二国耳。贾子益壤此句是说陛下所以为藩捍,及皇太子之所恃者只有淮阳、代这二国。再如:以蒸以蒸诗无羊 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孟子尽心下2、一般用在动词前面,表示重复、相继或意思的更进一层。可译为“又”。如:上问勃:“天下一岁决狱钱谷出入几何?”谢不知,甚愧之。上以问平,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汉纪七此句意为皇上问勃国家一年决狱钱粮的收支,勃不知道,皇上又问平。平回答,陛下应该分别问廷尉和粟内史。再如: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通鉴周纪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老子五十二章3、表示相同,与现代汉语的“也”字相当。如: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史记廉颇蔺相如例传此句意为赵也数次被秦兵所困。再如:与愚以疑,愿闻反辞。荀子赋 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庄子齐物论 此皆巫祝以知之矣庄子人间世 禹王如舜,事无所改;巡狩所至,以复如舜。论衡书虚4、表示程度比以前加深,可译为“更加”“越发”。如: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益滋。盐铁论申韩此句意为衣服破了如果不补,那么会一天天更严重。再如: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文选诗四首 上浸以惑。东方朔七谏5、表示程度过分,一般用在形容词的前面,可译为“太”“过于”。如: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宁,宁赢从之,及温而还,其妻问之,曰:“以刚”左传文公五年此句意为,晋国的阳处父到卫国聘问,回来经过宁地,宁赢跟他走了,(但)到温地就回来了。他妻子问他(为什么回来),(他)说:“(阳处父)太刚强”再如: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史记伍子胥列传6、表示总括、全部,可译为“全”“都”。如: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庄子田子方此句意为全鲁国可称为儒者的只有一个人,不能叫做多。再如: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庄子 人间世 虽以天下誉之以天下非之而今也以天下惑。庄子天地 舅犯则以兼之矣。韩子难一 万品以明。魏书江式传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则楚易败也。7、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用在谓语前面,可译为“已经”如:知者之知,固以多矣,有以守少,能无察乎?愚者之知,固以少矣,有以守多,能无狂乎?荀子王霸此句中“固”字后的两个“以”字均可理解为“已经”即智者的知识本来已经很多了,又用来管理很少的事情,能不明察吗?愚者的知识本来已经太少了,又用来管理很多的事情,能不混乱吗?再如:以啮人,无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 今两侯以出,人情不相远,以臣心度之,大司马及其枝属必有畏惧之心。汉书张敞传 身以困穷,虽后悔之,沿将奚及?吕氏春秋情欲四、“以”用作连词1、表示陪衬,以引起推论,用在偏句主语后,正句多为反问句,可译为“尚且”“还”。如:自古尧舜以然,而况畏垒之民乎?庄子庚桑楚此句意为,尧舜圣人尚且是这样,何况畏垒百姓,敢异前修?再如:自是有德者以不和也,而况有道者乎?列御寇2、连接动词及其状语,表示偏正关系,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与之对译。如: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此句意为,如果秘密发兵前来,(郑国的)都城是可以得到的。再如: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扑地。史记项羽本纪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先生伏踬就地,匍匐以进。 马中锡中山狼传3、表示并列或同时,可译为“而且”如:主明以来,将智以武。史记张仪列传此句意为,君主英明而且严厉,将领聪明而且勇敢。再如:天大雷雨以风。尚书金滕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苦者,身不得安逸 ,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庄子至乐古之君子,其责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韩愈原毁 因命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史记燕世家 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谋。国语晋语四4、表示让步,用在偏句开头或主语之后用心承认甲是事实,接着指出乙并不因此而不成立,可译为“虽然”。如:昔者昊英之世,以伐木、杀兽,人民少而木兽多。商君书此句意为,以前昊英之世的时候,虽然伐木、杀兽,但还是人民少而木、兽多。再如:是故邹衍以颉颃,而取世资;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文选解嘲。 故无因至前,虽出随侯之珠,夜光之璧,犹结怨而不见德;故有人先谈,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史记邹阳列传5、表示顺接或顺承,连接两个表示起讫的介词介词结构不必翻译。如:自耕家、陶、渔以致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孟子公孙丑上此句意为(舜)从种庄稼、做陶器、打鱼到做帝王,没有哪个优点不是从别人身上吸取来的。再如:观于春秋,自鲁隐公以哀公,凡十二世。吕氏春秋求人 自穆侯以至于今,乱兵不辍,民志不厌,祸败无已。国语晋语八五、“以”用作助词。1、结构助词,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表示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可译为“的”。如:吾不食谄人以言也。晏子春秋外篇此句意为,我不听信谄媚之人的话。再如:众人之为礼也,以尊他人也,故时劝时衰;君子以为礼以为其身,故身之为上礼。韩子解老 荡定以期,冀在日夕。宋书文王五传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也。屈原传2、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无意义,有时可以省略。如: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庄子德充符这里的“以”与“不至乎期年”的“乎”互文同意,都是助词无实际意义。再如:为天使,易以为;为人使,难以为。庄子人间世 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庄子大宗师 裂汉地,尽以封广陵王胥四子。史记续三王世家 此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也,意者难可以济乎?列子说符3、语气词,用于句末,一般用来叙述一件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相当于“矣”。如:胜理以治身则全以,生全则寿长矣。吕氏春秋适音 戎夷、胡貉、巴越之民是以。吕氏春秋义赏 推而上之以。墨子尚贤下夫人时亦有言,见助于童子之言至以。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六、“以”用作助动词。1、表示许可或可能,译为“可以”等。如: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句意为,内不可以禁暴,外不可以威敌。晏子春秋谏下再如:以赏者赏,以刑者刑。韩子扬权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柏舟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诗墓门2、表示做某事的意志,可译为“要”“想要”。如:夫竭唇非以寒齿而齿寒,鲁酒薄非以围邯郸而邯郸围,圣人非以起大盗而大盗起。 又:竭川非以虚谷而谷虚,夷丘非以实渊而渊实,绝圣非以止盗而盗止胠箧郭象注。此处的“以”均可译为想要。意即并不是想要寒齿而齿寒;并不是想要围邯郸而邯郸被围;并不是想要使大盗出现而大盗出现等等。再如:长歌下激烈,中心怆以摧。文选诗四首 其以为乐也,若之何哉?吕氏春秋大乐 故坚阳谷之进酒也,非以醉子反也,其心以忠也,而适足以杀之。吕氏春秋权动七、“以”作代词。1、表示疑问,询问处所,用在介词“于”的后面,可译为“哪里”。如: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诗经召南采蘩此句意为在哪里采白蒿?在池塘在沙洲。在哪里使用它?在公侯祭祀的时候。再如: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火,于林之下。诗经邶风击鼓2、作指示代词a可指代比较近的人或事物 如:“且无梁孰与无河内急?”王曰:“梁急。”“无梁孰与无身急?”王曰:“身急。”曰:“以三者:身,上也;河内,其下也。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战国策魏策三此句的“以”是指示较近的事物,意为,(周诉说):“再说没有大梁与没有河内哪个要紧?”魏王说:“大梁要紧(周诉)说:“没有大梁与没有自身哪个要紧?”魏王说:“自身要紧。”(周诉)说:“这三者,自身第一,河内第三。秦国还没有索取第三,而大王竟把第一献上,可以吗?”再如:妾惟以一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汉书娄敬传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行告者过也。”论语宪问b可指代上文的某种情况。可译为“这样”。如:孙叔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论语子张此句的“以”字是指代上文出现过的情况,意为,叔孙武叔毁谤仲尼。子贡说:“不要这样做!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再如: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经注江水参考文献:1 王叔岷 古籍虚字廣義 中华书局 2007.62 韩峥嵘 古漢語虛詞手冊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33 李道平 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 1994.34 徐元诰 国语集解 中华书局 20025 徐仁甫 史记注解辩证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36 钟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