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概况 中文翻译.docx_第1页
日本国概况 中文翻译.docx_第2页
日本国概况 中文翻译.docx_第3页
日本国概况 中文翻译.docx_第4页
日本国概况 中文翻译.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日本的地理1, 位置日本是为于亚洲大陆的岛国。由3000多个岛组成,主要是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隔海北临、西临朝鲜半岛,中国。因为具有不会被卷入大陆的政治变动中,可以吸收大陆文化的有利位置,日本建国以来,即保留固有的文化,又吸收外来文化,形成独自的融合文化。2, 国土全国4分之3被森林覆盖。山不高,位于本州中部的阿尔卑斯山高3000米,除此之外,超过2000米的山很少,火山很多,主要的有150个,因为没有广阔的平原,河川短而急。因为日本列岛属于地壳变动带,所以地震很多。日本面积38万平房米,是英国的1.5倍,和美国的阿尔福尼亚州一样大。3, 人口日本总人口1亿2628万人(1998年),位居世界第8。中国:12亿5570万人,印度:9亿8222万人。美国:2亿7403人,印度尼西亚:2亿634万人,巴西:1亿6585万人,巴基斯坦:1亿4817万人,俄罗斯:1亿4743万人,人口大多分布在气候温暖,交通,产业发达的太平洋沿岸的平原,从本州的南关东至北九州集中人口70%.还有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集中在城市,农村明显减少。以东京都的783万人(97年,包含郊外1.158万人)为首,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有11个,东京包含郊区,人口占世界第5位。4, 地形日本列岛被太平洋,日本海包围,和大陆之间由浅大陆架连接。太平洋岸有非常深的日本海沟,伊豆小笠原海沟。由于日本有几个火山群,所以地形变化丰富。河川短,急流,山间没有深的峡谷,海岸线错综复杂。有很多风光明媚的地方,也散布很多温泉。日本列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火山活动也很活跃是世界上少有的地震多发地带(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震级7.9使包含东京在内波及很大范围受到损害。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震级7.2使神户以及淡路岛为首的阪神地区遭受很大的损害。第二大地震)5, 气候 日本位于中纬度,气候温暖。中央部的东京平均气温15.3摄氏度。从列岛北部到南部有3000公里,所以气温温差大,年平均气温6-22摄氏度。雨量大,每年降水量达到1600-1700毫米。从早春到夏的植物生育期,特别是6月-7月的梅雨期经常下雨。夏季和秋季每年数次台风,大量的降雨。 日本列岛受有规则的季节风支配,冬季寒带气团南下,夏季热带气团北上。被两气团覆盖的冬季和夏季都会延长数月,季节风交替的山谷,春季和秋季各两个月。 冬季,吹北西季节风持续下雪的日本海岸和多数晴天干燥的太平洋形成对照的天气气候。本州南部的夏季热,和东南亚并列或往上的地方是典型的照叶树林带气候。夏季的3-4月,说和东南亚同样的气候是因为以日本农耕文化基础芋和稻为首,南方生物随着热带气团也会北上。这一点是将日本文化的基本性格转为南方型的有力证据。6, 山,川,湖日本约70%都是山区,特别是本州中部有飛騨、木曾,赤石三个山脉,耸立着3000米以上的被称为北,中央,南阿尔卑斯。总称是日本阿尔卑斯。这是1896年英国人起的名。 富士山,高3776米,是日本最高的山,也是典型的圆锥形火山(1707年有过一次爆发后,过去约3个世纪没有火山爆发)。有宽广美丽的原野。冬季山腰以上都被雪覆盖,更增加了一份美丽。 现在,日本有浅间山,阿苏山,樱岛,云仙岳,三原山等约60个活火山。 河川短而急,最长的信农川有367公里,落差很大的急流适用于水利发电,形成美丽的峡谷,但是在交通方面无法被利用,反而会造成洪灾。 湖在山间,水清澈见底。但是规模很小,最大的琵琶湖有674平方米。还有最深的湖市田沢湖,水深423米。除此之外还有由砂丘,砂州与外海分离所形成的浅滩:霞浦168平方米。7, 植物日本气候有明显的地域差,植物生态复杂多极化。日本有约4500种植物,其中约1000种是日本固有的。包括北海道的日本北方可以看到冷杉等针叶树等和西北利亚地区相似的植物。从日本中部到九州的平原有很多栗等温带落叶树。从东北到中部山岳地带有很多,山毛榉,枫。这些树林从5月到6月会被美丽的新绿覆盖,秋季山被形形色色的红叶装饰。日本人喜欢的花是樱花,日本全土都有。每年的春季,樱花的季节由冲绳开始北上。樱花虽然一个星期就落了,但是如果追随“樱花前线”的话,约三个月都可以欣赏到樱花。春季是可以采摘到各种各样可以食用的野菜的季节。秋季是到山林中采蘑菇的季节,除此之外,松蘑的味道是第一的。8, 动物 因为日本的植物区系极其复杂,动物区系也是从寒带性动物至热带性动物极其多样的。 北海道有和西北利亚同种的地棕熊。 本州有很多和中国大陆,朝鲜半岛相似的动物。典型的是狐狸和狸。还有,本州固有的动物有鹿,雉。除此之外。高山地带的鸟类有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羽毛颜色的雷鸟。并且在本州生息的日本狼已经灭绝。 日本除北海道以外,各个地方都有一种日本猴。猴子本来是热带性动物,是不能再寒带野生的。例如:北美洲就没有猴子。例外的是日本猴在青森县却能繁衍生息。在雪天可以看到猴子的只有日本。 冲绳及南西诸岛,等热带性动物有很多。9, 交通作为旅客输送手段,输送量(人,KM)最多的是汽车,其次是铁路。航空和船舶的比率比较少。1996年,汽车66.1%,铁道:28.6%,航空:4.9%,船舶:0.4%。至1970年左右铁道是最多的。货物输送量(吨,KM),汽车是最多的,其次是船舶,铁道的输送比率相当少。1996年,汽车53.2%,船舶:42.2%,航空0.2%。10, 铁道日本铁道全长2万300公里,其中将近80%是民营国铁1987年建立的JR7的路线所占有的。日本的铁道最初是由英国技师指导,1872年建成的从东京的新桥横滨的铁道。日本铁路的花形(花样?)是新干线。东海道,山阳新干线是东京至福冈1.176公里约需要5个小时。现在除此之外还开通了东北,山形,秋天新干线,上越,长野新干线。新干线的最高时速是300公里。1988年,相继开通了本州至北海道之间的青函隧道(全长53.85公里,世界最长),本州至四国的濑户大桥(1.1公里)。加上本州至九州的关门隧道,日本主要的4个岛都被铁路连接上了。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也配备了连接城市与郊区的通勤用铁路,地下铁等。11, 道路与汽车输送 日本主要的道路有国道以及都道府县道,全长约18万公里,其中96%都已铺路。高速公路等也相继开通。但是,市町村道的铺路率在70.2%,整个铺装很点晚(1996年)。 汽车输送年年上涨,全国的汽车登录台数是6850万台(1997年,乘用车69%,货车30%,公交1%),这些如果按照人口来算的话,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是比较多的,如果按照面积来算的话,世界上日本最多。因为导致交通事故,废气排量,噪音等烦恼。12, 行政区划 日本的国土从北方开始可以分为:北海道,东北,关东,中部,近畿,中国,四国,九州,冲绳9个地方。这些地区是按照地形等自然的特性和地域的产业,历史的变迁为基础划分的。并不是行政上的划分。 行政上,日本分为: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府,京都府),43个县。东北和关东有12个县,中部有9个县,近畿和中国有10个县,四国有4个县。九州有7个县,冲绳只有一个冲绳县。日本的都,道,府,县下面各设有都厅,道厅,府厅,县厅。其下又设有市,町,村等。 日本的43个县中,面积最大的是北海道,是东京的37倍,最小的是大阪府,是北海道的45分之1。二, 日本的历史1, 日本人的祖先日本民族的起源,不明点有很多。但是在日本,很多婴儿的臀部有被称为蒙古斑的蓝色斑纹,所以被称为属于亚洲蒙古人种。 日本列岛一万年前从旧石器时代开始有人居住,那个时候的石器,人骨也被发现。 以前,这些人是和现在的日本人不同的先住民族,然后,现在的日本人的祖先,驱逐了先住民族。但是,通过最近的研究发现,日本人的祖先并不只是从旧石器时代的人,还有,中国,朝鲜,东南亚等很多的人来到日本,传播文化,逐渐的混血形成现在的日本人。2, 日本国的起源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共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了统一。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岛西部、九州岛北部及四国。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切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3, 原始,古代(大概1万年前纪元后11世纪) 经过,小国的乱立,国土的统一,以中国的制度为模范成立律令国家。但是,随着矛盾的扩大,地方行政混乱,武士团开始成长。 绳文时代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10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采集为生,构成了没有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传入九州岛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弥生时代持续到纪元后3世纪左右,后期涉及到东北地方。 古坟时代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收了大陆的高度物质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渡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土木等技术,同时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改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时代 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的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老的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平安时代安时代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本国文化为特色。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但是10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11世纪初)、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4, 中世(12-16世纪)取代现在的统治者,王朝贵族,新兴的武士开始掌握政权,建成封建制度 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在镰仓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政权。随后的1个多世纪,东边的镰仓武士和西边的京都的公家对立,形成封建社会,13世纪后,蒙古军2次侵袭九州北部,武士团奋力反战击退他们。但是,以此为契机,幕府的武士统制越来越难,幕府走向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摄取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独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膺,日莲等著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集中了各阶层的信仰。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的小说平家物语(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除此以外,也著有流利的技巧美的“新古今和歌集”(1205年),随笔集“方丈记”(13世纪),“徒然草”(14世纪)等 室町时代 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2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于优势。由于室町幕府是*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进入15世纪后半,是全国各地的战国大名群立的时期,也可以成为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人民的强有力的独立政权。经济方面明贸易等商业发达。 在文化方面,公家和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能,狂言,连歌等庶民可以欣赏的文化发达,扩展到各个地方。代表日本传统文化的茶道,华道也在这个时代巩固。16世纪中叶,南蛮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5, 近世(16世纪-16世纪中叶)将军和大名统治土地和人民,支撑经济的是农业生产,所谓的幕藩体制确立。 安土,桃山时代该时代是平定战国战乱完成国家的统一,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掌握政权的时代。随着国内的统一和海外的交流活跃,产生了豪华,壮大的桃山文化。 江户时代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现在的东京)建立幕府,以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17世纪后半,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元禄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关东地方人称京都、大阪为上方)地区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工艺等一片繁荣。特别是町人文化出现了优秀的有小说家:井原西鹤,俳谐:松尾芭蕉,人形净琉璃,歌舞伎的作家:近松门左卫门。19世纪初期的化正文化移至江户,小说、歌舞伎、浮世绘、文人画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商人文化。在教育,学问方面也有所普及,武士学习以幕藩体制维持理论为根据的儒学,特别是朱子学。18世纪以后,研究日本的古典的国学,兰学很发达。很多藩(大名的领地)设立教育子弟用的藩校,在民间也出现很多庶民的教育机关寺子屋等。6, 近代(19世纪后半1945年)日本,以1853年美国提督贝利来日本为契机解除锁国,开始通商贸易。但是因此将幕府赶入困境。贸易也导致了经济危机,借此机会,反幕府的势力越来越强大。这股势力逐渐占领优势,不久,1867年幕府进行了大政奉还,次年68年,将明治天皇推上成立了新政府。这个时候,因为两势力贤明的指导措施,避免了大规模的武力冲突。 幕府倒台后,20年间,以欧洲诸国为典范设立了诸种措施,发展成近代国家。也就是说,在统治制度方面进行了,内阁制度的设立,宪法的制定(开设议会,独立司法权,决定国民的权力义*),设立德国式陆军和英国式海军,地方制度的改革等。在经济方面,由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官营事业,进行了产业振兴,统一了货币制度。在社会文化方面,树立近代的学校制度,废弃武士经济的社会特权。摄取欧美文化。 由于这些近代化的改变,充实了国力。关于亚洲各地的既得权益和美国,英国,法国,荷兰,俄罗斯之间,必须经历若干的冲突。 在国内,从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发达。但是,以1929年的世界恐慌为契机军部开始显露头角,逐渐控制日本的政治外交,1937年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 日本是法西斯势力增长比较快的国家中的一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陷入内外困难。所到之处暗含危机的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了庞大的法西斯舆论。1919年,法西斯分子的北一辉写了“国家改造原理大纲”,号称应该由军势力实现国家的“改造”。企图树立以愚蠢的日本为盟主的世界帝国。该法西斯纲领的一发行,便博得军国主义者们的赞赏,推为他们的经典。1920年,北一辉和大川周明等组织了法西斯团体“蕕存社”,以此为开端,在反动势力的支持下相继出现了各种法西斯团体。1920年至1929年日本先后出现了“国本社”等125个法西斯组织,至1932年达到1965个团体。 1929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经济危机。日本遭受危机的打击。1931年,工业生产总额和1929年相比下滑近3分之1,企业倒闭1万以上,300万人失业,大部分银行停业,重工业及采矿业40%至50%陷入工厂,矿山停止作业的状态。农业危机也更加严重。日本的统治阶层决定通过对内加强法西斯独裁政治,对外发动大规模的对中国以及亚洲各国的侵略战争的方法,逃脱政治,经济危机。早在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了由军阀和政治首脑以及中国驻外交官参加的“东方会议”,开始了侵攻中国以及亚洲各国,掌握统治权的世界性的战略计划。捏造了恶名昭著的“田中上奏文”。提出了“若想政府中国,必先征服满蒙,若想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侵略政策。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军自己炸毁沈阳北郊附近的柳条湖区间的铁道,伪装成中国军队开动机器,以此为借口突袭驻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引发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9.18”事变。由于蒋介石政府的无抵抗政策,日本军毫不费力的占据了东北三省。接着,日本军在1932年1月28日又攻到上海,因为中国人民和十九路军的顽强抵抗,战争持续了3个多月。虽然日本军几次替换司令官,增加增援部队,死伤者达到1万人以上,但是上海没有被攻破。1932年3月,日本策划傀儡政权的“满洲国”,对东北地区人民进行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东北后,国内的阶级斗争也越来越激烈,反战运动越来越强烈。为了镇压人民大众,扩大侵略战争,法西斯活动日渐猖獗,军国主义势力希望由军人掌握法西斯政权。1932年5月15日,法西斯组织“樱花会”的法西斯们发动“5.15”事件,枪毙犬养毅首相。他们反对政党内阁,希望成立军人内阁及强化军国主义体制。“5.15”事件后,军部和法西斯官僚势力在内阁越来越占优势。1936年2月26日,法西斯们又发动“2.26”事件,暗杀内*大臣,大藏大臣,教育总监等,成立了军人政府。事件后,政党内阁结束,法西斯的广田弘毅成为首相,组成军阀政府,使日本的法西斯化道路又迈进了一步。 1937年7月7日和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发动了“卢沟桥事件”和“上海事件”,开始了全面的侵略中国战争。国民党政府采取消极的抗日战争政策,却积极于*政策。在日本军的攻击面前不断败退,至1938年10左右,仅仅1年零3个月的时间,日本占领了中国的一大半。日本军所到之处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烧毁住宅,杀人,强奸,做尽坏事。占领南京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犯罪行为。在太平洋称霸,这也是日本想入非非的重大侵略计划的主要部分。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统治阶层决定实施“南进”政策,夺取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东南亚殖民地,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为实施该政策,日本加快了太平洋战争的步伐,1940年9月,日德伊三国签定“军事同盟条约”。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1,日本承认德国和意大利亚的欧洲统治权。2,德国和意大利亚承认日本的亚洲统治权。3,三国互相协助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所有的手段。 日本的“南进”政策明显侵犯了美国在东南亚的既得权,日美国的矛盾日渐加深。日本一方面将攻击美国的太平上的军事力为目标转移部队,积极准备战争。另一方面,和美国虚假的交涉,拖延时间,筹备战争所需。1941年10月东条英机决定组阁后立即发动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8日,日本出动海军及海军航空部队,突袭停泊在真珠湾基地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击沉24架美国舰艇,及将近300架飞机,美军死伤者达到3500人以上,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灭。正式爆发太平洋战争。12月8日,日本向美英宣战。同日,美国也向日本宣战,英国声明和日本进入战争状态。蒋介石政府在中国已经进行4年多的抗战后,跟随英美,12月9日正式向日本宣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犯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香港等5方面,很快将其占领。初战的胜利并不代表日军的强大,1942年5月,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攻势被强迫停止了。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及亚洲各国的顽强抗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惨痛打击,特别是中国的对日战争牵制了日本陆军,使其无法投入到太平洋战线中。其次,日本国内人民的反战运动高涨,资源枯竭也是导致日本的立场陷入苦难。1942年5月的珊瑚海战争,日本海军遭受重大的损伤。1942年6月,攻击各岛,遭受惨败。同年8月至1943年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争夺战,日军又惨败。从此以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不断的败退。在中国战场上,日本开始反攻长期的抵抗反击日本侵略者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朝鲜人民和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渐渐的进入局部反攻体制,注定了日本侵略者的失败。 与此同时,欧洲战场的情势也随着战役德国的惨败,产生根本变化。1943年7月,意大利投向,1945年7月5日,纳粹德国也投向,日本渐渐的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进行了亚尔达会谈,决定德国投向后苏联参加到抗日战争中去。1945年7月26日,中国,美国,英国,发表了促使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宣言”。宣言规定日本无条件投降,解除武装,处罚其战争犯罪,扫除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实现民主主义等。但是,被日本拒绝了。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8月8日,苏联向日本宣战,9日苏联红军正式参战,迅速的使日本的关东军溃退。8月9日,中国*发表“对日本侵略军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开始在全国各地全面的大反击。在朝鲜战场也转为东南亚人民的反击。在全世界反法西斯势力的连续攻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声明接受“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美军军舰“”号甲板上,代表日本政府的重光葵,梅津美治郎在投降文书上署名。日本帝国主义开始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完全失败。在此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 现代(1945年以后)在以美军为主力的联合军的占领和间接统治下,日本步入民主主义的和平国家道路。民主化的基础是制定新宪法(19478年),实施承认女性参政权的选举法,制定保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关系法等。1951年,圣弗兰西斯科平和条约的签订,日本恢复独立。但是,因为和美国,苏联的冷战,签订条约的纸似乎美国以及西方自由主义各国。同日,日本和美国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日本对为美国提供基地达成协议。这样一来日本成为西方阵营的一分子。 日本仍在继续为恢复与东方社会主义各国的友好关系努力。1956年统一日苏共同宣言,其结果是同年日本被承认了加盟国际联合。72年恢复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78年签订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其中日本经济的成功引起全世界的瞩目。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战后不久在美国的指导下进行了若干根本改革。具体的是制定独占禁止法和财阀解体,农地改革等。还有,由于以税制改革为中心的一连串的财政政策,克服了一时激烈的通货膨胀。60年代,日本的经济以钢铁,造船,汽车,化学等重化学工业为主导,实现了高度成长。至60年代末,国民总生产(GNP)在自由主义各国中位居第2。日本成为国际通货基金(IMF),加入经济合作开发机构(OECD)等,占据了世界经济中重要的地位。日本企业通过导入机器节省资源,扩大出口等度过了70年代的石油危机。 75年在第一次主要先进国首脑会议(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日本参加了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旧德国,意大利在内的会议。(第2次加拿大参加)。 80年代,日本经济更加有国际竞争力。从80年代后半期虽然日元汇率急剧上涨,日本的工业制品还是不断出口到世界市场。在此期间,日本经济目标异常显著。换言之就是巨额的贸易盈余,低失业率,消费物价稳定等。换算成美元,平均到每个人的国民所得在世界上属于前几位。 这样的战后经济发展,很大的改变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变化尤其明显的是1964年。同年,开通东海道新干线,举办了首次亚洲举办的东京奥林匹克。还有,由于家庭的电器化,家用车的普及,高速道路网,建立内外航空路,电视,电话,传真等通信网的发达,国民的生活非常方便和舒适。另外,日元的升值,使1000万日本人能够海外旅行。这种社会状况,是战后日本人无法想象的。 80年代后半期,日本电信电话公社,日本专卖公社等大国营企业民营化,85年转变为日本电信电话(株)和日本烟草产业(株)。87年国家铁路分割给JR等各个公司,形成民营化。*,日本初次导入税率3%的消费税。97年上涨5%,直至现在。从86年后半开始由于股价和地价急剧上升所产生的消费,一般企业设备的投资上涨,经济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泡沫经济就像滚雪球般膨胀。但是,由于金融紧缩,90年代初股价,土地,建筑物件个等急剧下跌,也就是说泡沫经济崩溃。从那以后到现在,经济有所回转,但是不是真正的恢复景气,一直沉于长期低迷状态。三,日本的政治。1, 天皇在现行宪法中天皇是日本的象征,该地位是根据有主权的日本国民的总意规定的,只进行宪法规定的国事的行为,没有国政权能。并且,关于国事的行为,必须有内阁的指导和承认,内阁负有该责任。这个关于国事的行为是指,根据国会的指名任命内阁的总理大臣,根据内阁的指名,任命最高裁判所长官,还有根据内阁的指导和承认,进行更改宪法,法律,政令以及公布条约,召集国会,解散众议院,公告选举权实施,授予仪式,批准书以及其他的外交文书的认证,接见外国大使等。由此可见,虽然天皇没有政治上的权利,但是在外交礼仪上是作为元首来接待的。2, 宪法现在日本宪法师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第二年1946年公布,1947年5月3日实施的。该宪法是革新了明治时代制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内容。如果指出和前宪法的不同的话,有象征天皇,主权在民,和平主义,尊重人权,作为解决国际纷争的手段放弃战争等。3, 统治机构日本的统治机构采用立法,行政,司法各机关分立的三权分立制。立法机关的国会是国权最高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由众议院以及参议院两议院组成。是由两议院和代表全国民的选举出来的议员组成。作为国会的权利有:指名内阁总理大臣,决议内阁不信任,决议法律案,决议预算,承认条约,对裁判官进行弹劾,更改宪法的发布等。行政权属于内阁,内阁是由内阁总理大臣和其他的国*大臣组成,关于行政权的行使国会负有连带责任。内阁除了一般行政事*外,还有执行法律,处理外交关系,签订条约,做预算,制定政令。为了分担这些事*,国*大臣长时间的任职于12个省。为了保持内阁的统一,内阁总理大臣有国*大臣的任免权。 司法机关是裁判所。有最高裁判所和下级裁判所(高等裁判所,地方裁判所,家庭裁判所,简易裁判所)。所有的裁判官,都根据良心,独立的行使职权,仅受宪法以及法律的约束。最高裁判所的长官是由内阁指名,天皇任命,除此之外的裁判官都是由内阁任命的。裁判所有决定一切的法律,命令是否适合于宪法的权利。4,选举 国会议员,都道府县,视町村(包括东京的区)的首长以及各议会议员是直接选举出来的。 20岁以上的男女都有选举权,30岁以后所那个的议员和都道府县的首长都有被选举权。除此以外25岁以上的人也有被选举权。女性在1945年开始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现在国会议员和都道府县的首长及同义会员的大部分是政党的党员或者受政党的推荐。但是,市町村的首长以及各议会议员一般是不属于特定政党的“无所属”的人更多一些。选举运动有海报,电视,立会演说会,街头演说等形式进行。 选举采取无记名方式,自己写想要选举的人名。 国会议员选举的投票率最高是1958年77%。 日本主要的政党很长时间分为两个政营:一方面是政府与党的自由民主党,另一个方面是日本社会党,公明党,民主社会党,日本*等的革新阵营。 但是,在93年的众议员议院选举上,由于选举民的政治不信任,新势力活跃,自由民主党不能制止过半数。这样,持续38年的自由民主党的一党政权结束。因此,94年修改选举法。将众议院的众选举从中选举区制改为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性制。修改后的选举,无论哪个政党都无法得到安定过半数,以自由民主党为轴心成为联合政权的政治运营。作为政党,至98年,有自由民主党,名主党,自由党,公明党,社会民主党(旧日本社会党),日本*等。5,自卫队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投向的条件,解散全路海军。1950年,为了维持日本的治安设置警察预备队。52年再编成保安队,54年成为现在的自卫队。在47年实施现行宪法中,作为解决国际纠纷的手段,放弃战争的规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有国家固有权利的自卫权。自卫队是为“守卫日本和平和独立,保护国家安全,对于直接侵略或间接侵略,负有保卫日本的任*,维护必要的公共秩序”(自卫队法第3条)设置的。自卫队的最高指挥权为代表内阁的内阁总理大臣所有,但是通常的业*是由国*大臣的防卫厅长官负责的。自卫队中有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自卫队员是采取志愿制度。人员如下: 陆上自卫队:178007人 海上自卫队:45752人 航空自卫队:47207人1992年6月在国会建立“国联和平维持活动协会法(PKO协力法)”,这是日本第一次明确自卫队海外派遣的根据。根据该PKO法,从92年9月约一年的时间,派遣至柬埔寨,随后又派遣至很多地方。自卫队在国内灾害派遣方面也很活跃。6,国旗日本的国旗被称为日丸或日章旗。都表示升起的太阳的意思。白底中心的红圆代表太阳。很早以前开始是用于神社的旗。16世纪开始作为代表日本的旗挂在日本船上。因为和代表“太阳升起的地方”表示同样的意思,1987年规定作为挂在商船上的国旗。1999年法律规定代表日本国旗。 作为国旗的正式尺寸是纵横比2比3,日章的直径长度的5分之3,日章在旗面的中央。 国章在日本没有规定。7,国歌作为日本的国歌“君代”的歌词是收录在古今和歌集中的和歌,作者不明。曲是明治时代宫内省的伶人,林广守创作的,习惯于在“国歌齐唱”的时候使用。歌词的意思是“省略”。1999年法律上规定“君代”为国歌。8, 国花和国鸟在日本很早以前一直考虑樱花作为代表国家的花。樱花也经常出现在神化中,樱花凋谢方式的干脆和武士的人生观联系在一起。全国各地都有樱花的名所。在樱花盛开的樱树下开酒宴是日本人的乐趣。另外,由于皇室的纹章是菊,菊也是代表日本的花。在神化中古话中经常出现的雉在1947年由日本鸟学会指定为国鸟。雉是日本固有的鸟类,一年中都能看到,雄雌在大小,颜色上有很大的不同。雄的脸部红色,颈,胸,腹部为暗绿色,北部为紫色,尾巴长并多数是黑色。雌为淡褐色,有黑斑,尾巴短。栖居在草原以及耕地附近的灌木丛中,在地上建巢。以树的果实,昆虫等为生。9, 年号在东洋国家有根据时代起名的。古代中国,有皇帝支配时代的想法。因此从汉时代(纪元前2世纪)开始使用年号。东南亚如果支配其他国家的话,有使用自己国家年号的习惯。所以,强国是炫耀作为将年号制度独立的证据。在日本7世纪初次将“大化”作为年号。日本制度天皇规定年号的结束及开始。但是,19世纪后半的“明治”以后,规定各天皇时代使用一个年号的原则。也就是说天皇继位那年作为元年,直至天皇逝世使用同一个年号。现在,年号制度的手续受法律限制。现在日本的年号是“平成”,从*开始,现在在公文书中使用日本的年号,但是西历也被广泛使用。四, 日本的经济日本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若干阶段发展至如今。首先是恢复至战前水平的恢复期。其次是牵引重化学工业的高度成长期。然后是经历2次石油危机后的技术集约产业主导的安定成长期。并且,从1980年代后半开始的泡沫经济的成长和瓦解。即使进入90年代也没有恢复,持续长期的低迷状态。1, 战后的复兴期(战败1950年前半)战败后的日本矿工工业生产减少至战争爆发时(1941年)水平的7分之1,国民陷入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危机中。 占领日本的联合军为了日本经济的民主化,导入三个基本政策:1,财阀解体,2,改革农地制度,3,确立劳动权。 财阀解体也就是说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战前大的垄断资本集团三解散,因此财阀一族的人的,资本的支配被扫除,财阀一族以外的少壮经营者大大地能发挥企业者精神,还有企业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另外,由于改革农地,佃耕地的81被解放为自作地,地主制度解体的结果是由于成为新的自作农的人们发展为农业近代化。并且制定了关于劳动者的劳动三法(劳动组合法,劳动关系调整法,劳动基准法),以劳动运动合法化为开端,劳动者的地位有很大的改善,有助于积极劳动和劳使关系的安定。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三大框架就是这三根支柱。其他方面,产业方面从1947年开始,采用向石炭,钢铁集中投入资材,劳动力,资金的“倾斜生产方式”,从1948年开始,伴随着日本的通货膨胀,乘上复兴的轨道。但是,1949年作为美国的特命的全权公使来到日本的J表述了“日本经济就像两脚没有着地踩着高跷一样,一脚是美国的支援,另一方面是国内的辅助金,高跷太高的话,有摔倒的危险”,实施了严峻的紧缩政策。由于该程序()通货膨胀被暂时约束,但是反面的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状态。从那以后恢复的契机是随着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向美国供给资财及服*。这样,日本经济加快了复兴的步伐,至1950年后半年,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恢复到战前的水平。2, 高度成长期(1950年后半60年代)该移行期的状况在1956年度的“经济白书”中用“已经不是战后”这样的词语表现。直至60年代末,日本经济遭受很短的经济后退期,但是与此同时国民总生产(GNP)年平均增长10%。在此期间,日本的产业由于重化学工业的飞跃发展,巩固了生产规模,生产性等发展基础。该时期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达到国际竞争力的强化的大型合并。 日本在出口,汇率上发展自由化,更加适合于国际经济。1962年出口自由化率达到了88%,1964年转移为IMF8条国(废止汇率限制的原则)。另外资本的自由化也有所发展。60年代后,出口扩大,国际收支也转为黑字。3, 安定成长期(1970年-80年代后半) 由于通货膨胀和公害问题,进入1970年后,经济成长也初见阴影,另外,由国外重要搅乱因素也相继发生。其中之一是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布的美元的金兑换停止。这种美元不安定中的汇率调整持续23年的1美元兑换360日元时代结束。经过1美元兑换380日元的时期,日元转为变动相场制,73年达到了1美元兑换260日元。 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虽然造成世界同时不同的状况,该冲击对于像日本这样资源进口国来说更为惨重。当时的日本政府,推进列岛改造计划。另外对了对应成长钝化,日元升值,导入了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因此,经济成为通货膨胀基本方针。在此加之石油危机,发生了被称作”狂乱物价”的通货膨胀。物价急速上涨在政府的总需要抑制下76年沉寂了。但是,也由于石油危机后的世界性的后退,日本经济持续了5年多的低迷期。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造成世界经济再一次陷入混乱中。为了摆脱该危机,日本的各产业推进省能源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导入。另外,日本经济全体的产业构造由“重厚长大型”转为“轻薄短小型”。由于美国的高利息以美元升值,日本贬值为背景,出口也达到了日本经济牵引力的作用。这样,80年代前半,日本经济走上了年4%-5%的安定成长轨道。6. 日本经济成功的主要原因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现了可称之为奇迹的高度成长。对于日本战后的高度经济成长的主要原因有很多,现将其归纳如下:(1)有教育水准高而又勤劳的人力资源。(2)由于旧设备遭到战争破坏,得以用世界最新的设备,技术装备了起来。(3)在自由贸易体制下,原料、燃料能够从全世界进口,另外,各国尤其是美国对于日本商品采取了开放的政策,出口市场也很兴旺。(4)企业各工会都有“迎头赶上欧美”的共同目标,在扩大经济的圆周率上互相合作。(5)国民的储蓄意识强,另外,银行也积极融资,给投资者充分提供了资金。(6)由于选取了和平国家的道路,资金和人材能够集中于经济活动。如上所述,日本的高度成长因有国民一致的努力再加上外部条件才得以成功。然而,这样的高速成长也带来了另外一面,譬如:重化学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公害,由于政府的积极培育产业的政策,使住宅、公园等国民生活必需的社会资本的筹措拖延。另外,由于工业集中于城市,千百万城市人口过密,农村人口过过疏。8日本的产业战后的高度成长时期,第二产业的高速成长成为当时的特色。不久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也在快速扩大。农来、林业、水产业叫做第一产业,矿产业、工业建筑业、制造业等叫做第二产业,商业、运输通讯业、服*行业(洗衣、理发、游泳场、旅馆、修理、宗教、娱乐、广播、广告、医疗、教育、国家机关)叫等第三产业。据说随着经济成长,产业也会发变化。在日本按照产业分类看,第一产业的就业者在减少,而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者在增多,近几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很快。如果分析其原因,那是因为由于电脑发达而形成的信息处理、传达技术的进步等因素构成就业构造变化的原动力。在制造业,增加了利用电脑的各种机器和装置,它们对生产的自动化和节省人力方面做出了贡献。在这种情况下,比起生产产品本身,围绕着生产的研究开发、设计、机械以及生产系统的控制等所谓“软件”部门的比率增加更大。在第三产业,服*业增加显著。在服*业中 ,饮食业、宅急各种租赁业等新产业纷纷出现,以收的上升、闲暇时间的增加为背景,以上行业正在不断增加(服*经济化)。在流通行业,随着电脑的发展,像通信销售、访问销售、无店铺贩卖以及小型自选商店等新的贩卖形态的成长也非常快。另外,跟软件有关的信息处理业也在大步前进。由于电脑和通信线路的结合,信息产业通信产业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产业领域。例如90年代以后快速普及起来的被称之为因特网的电脑网络,不仅在大学、企业、行政机关,而且在各种组织及个人之间,也可以自由地进行世界范围的信息交换。而且已达到可以利用这种网络在声音、画像、信息等方面进行双方向对话的多媒体的实用化阶段。现在,通信、显像软件等和制造和奔向信息领域的各种各样企业的登场和新的企业很引人注目,但到21世纪,可以预料会出现不受距离和时间影响的新的经济体系。9农业由于日本位于温带,属于适合培育农作物的气温带。另外,由于雨多,温度高,还得助于有充足的种植农作物所必需的水。再就是由于日本是由南到北细长的地形,所以,南方的作物、北方的作物都能栽种,因而农作物的种类很多。这些都是发展农业的有得条件。日本的农业用地面积只占国士的14%,平均每户农户仅为1.2公顷.因此,日本农户为了在狭小的耕地上多生产,往往在种了稻米之后再种蔬菜,或是多加肥料谋取更多的收获.由于耕地面积少,收入也少,所以光靠农业很难维持生活.于是农民就要做农业以外的事情.例如渔业、畜牧业,有的也到附近的工厂或公司去上班。专门从事农业的农户被称之为“专业农户”,虽然从事农业但还做农业以外的工作的农户,被称为“兼业农户”。1950年以前,日本人从事农业的约占工作人员的半数,但到了1988年,在就业人数中,从事农业的人仅占7%。所谓专业农户,指的是他家收的50%以上是靠农业所得,65岁以下从事农业的农户。现在日本的专业农户极少,而且从事农业的人已老龄化。日本的农业以种稻入为主,耕地的40%在种稻。种稻自古就有,但由于稻是生长在温暖地方的植物,所以在北陆、关东、濑户内海沿岸、九州等地比较发达,原来在北海道和东北地区那些寒冷地区不能种稻。于是就研究改良了能够耐寒的稻种,如今在寒冷地区也可以种稻了。稻米收获量最多的地方是北海道,其次是新潟县。米是日本人的主食。日本有一个叫做“粮食管理法”的法律(1961年农业基本法),根据那个法律,培养了许多自六经营者各大农户,但米的价格是由国家制定,从农户高价收购然后低价卖给消费者。这样就可以保障农户的收入,保护那些经营规模较少的兼业农户,这样,反而影响了经营效率的提高,但在1994年制定了新粮食法,这个粮食法由于培养了企业性经营并导入走向流通制的市场原理,以期使农家适应了进口的自由化并培养农家。根据新粮食法,从1995年秋季开始,米就可以自由买卖,并且按国内消费量的比率进口一部分稻米。由于米价的内外差价很大,它给国内农户造成的影响令人担心。在日本,自1969年前后开始,人们的饮食生活发生了变化,吃面包的人多了。然而日本生产的小麦并不适合做面包。于是就从美国等地进口小麦。日本在1960年左右,粮食作物的生产还能达到国内消费量的90%,但到了1993年,却只能生产58%/。日本在全世界也是数得上的农产品进口国,在发达国家当中,也是粮食自给率很低的国家。除去作为主食的米以外,农产品依赖进口的比率很高,特别是谷物的自给率仅有30%。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有以下两点意见,一是从国际协调的观点出发,应该积极从各个国家进口农产品,另外一种意见是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欢迎进口一些廉价的农产品,另外还有人指出,在稻米等主要谷物和肉类方面,从粮食安全保证论的立场出发,要求日本确立粮食自给体制,另外也有人担心由于农药残留的安全性。也有人认为,从环境保护和促使国土的立场出发,对日本种稻农业的灌溉设备和水田有再做重新估价的必要。另外,由于亚洲各国近年的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