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水利基本情况.doc_第1页
易县水利基本情况.doc_第2页
易县水利基本情况.doc_第3页
易县水利基本情况.doc_第4页
易县水利基本情况.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县水利基本情况一 基本情况1、自然概况易县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北端东麓与华北平原交界处,居保定市西北部。东临涞水、定兴二县,西连涞源县,南与徐水、满城、顺平县接壤。全县总面积2534km2。易县境内地貌类型齐全,西北部为山区、中部丘陵、东南部为平原。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坡度由陡逐步到平缓,呈坡状延降而下,高差悬殊,最高海拔1813m,最低海拔32m。西北部为山区,面积1501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9.2,海拔高程(黄海)1300200m。境内有较高的山峰六座:别蜉岭、五峰寨、五回岭、摩天岭、云蒙山、狼牙山,最高峰摩天岭海拔1813m。区内山岭陡峭,沟谷狭窄,犬牙交错,有些地方基岩裸露,草木不生,水土流失严重,耕地土薄块小,零碎分布。 东南部为冲洪积平原区,面积447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7.6,海拔10035m。主要分布在中易水、北易水两侧。地势比较平坦,土层厚,土质肥。中间为丘陵区,面积586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3.2,海拔200100m。地势平缓,沟谷平直,多土丘状孤山,山顶岩石裸露,山下多碎石黄土,坡度1045。易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气候的变化和差异较大,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高爽,冬季寒冷少雪。干湿季节差距大,日照充足,热资源丰富,据气象站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1.9C,极端最高气温41.6C,极端最低温度为23.1C,多年平均无霜期185 d,全年日照2621h。易县多年平均降雨量544.8 mm,最大降雨量1136.1mm,最小降雨量289.0mm。降雨量年际变化大,且年内分配不平衡,多集中在68月,冬春降水量小,每年入春后随温度上升地面蒸发量增大,春旱现象严重,影响春播。易县多年平均径流量3.46亿m3,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162.7mm(安格庄站)。易县属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622m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4.20亿m3,其中地表水3.46亿m3,地下水2.26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772 m3,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25%。由于干旱和超采,近年来地下水位连续下降达5-15米。依据相关计算标准和有关定额计算,全县50%水平年总用水量20502.3万m3。其中工业用水量2565万m3,占总用水量的12.5%,生活(包括城镇、农村人畜饮水)用水量2021.5万m3,占总用水量的9.9%;农业灌溉用水量15915.8万m3,占总用水量的77.6%,农业用水量较大。2、自然灾害情况干旱灾害情况易县历史上旱灾比较严重,成灾频率高,且分布范围广。建国后(19522008年)的57年间,出现旱灾共46次,受灾频率为81。全县成灾面积占耕地面积超过10的有24年,受灾频率为44。57年累计成灾面积542.67万亩,平均每年成灾10万亩。旱情特点:1、范围广,遍布全县。2、连续性,近期已连续八年干旱。3、季节性,春旱机遇大,冬春两季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6.1mm,占年均降雨量的9.7,易县旱灾几乎都是春旱。但近几年来秋旱也时有发生。4、损失重,旱灾不仅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对工业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旱灾不仅与当年降水量多少有关,而且与上一年降水量也有关系。洪涝灾害情况易县1952年2010年发生涝灾27次,受灾频率为47,全县成灾面积超过耕地面积10的有7年,受灾频率为12,成灾面积超过耕地面积50以上的有2年,受灾频率为4。3、河流水系易县处于海河流域大清河系北支上游,境内有五条河流,漕河、瀑河、中易水、北易水、拒马河。 中易水:发源于五峰寨南麓,自西向东横穿易县中部,到周任村出境入定兴县,于北河店汇入南拒马河。本县境内长61.5km,流域面积675.1km2。北易水:发源于云蒙山南麓,自西向东流经我县。境内长43km,流域面积612 km2。漕河:分南北两支,分别发源于易县与涞源县交界处的黄土岭和红牛石岭,于管头汇合,自西向东流至东龙门出县,在易县境内河长50km,流域面积406 km2,流域形状呈窄长形。 瀑河:发源于狼牙山东麓,自西向东流经易县,到曲城出县入徐水县。境内长33km,流域面积230 km2,呈扇形,但河网发展成方格状。拒马河:发源于涞源县,自西向东流入我县,至高庄附近因地形关系流向突转90变成由南向北,流至曹各庄附近出县。境内河长44 km,流域面积为438 km2。4、农业生产状况全县共有耕地面积63.43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0.55万亩。易县农业产值为102819万元,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甘著、油料、蔬菜,等,多年来,水利工程投入不足,造成原有工程年久失修,新的工程不能如期兴建,造成农田水利灌溉条件差,灌溉成本高,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稳产高产。全县林业产值为14659万元,干鲜果品产量15万t,其中以柿子产量最大,为11万t。5、拦蓄工程易县境内现有水库16座,始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其中大型水库1座(安格庄),中型水库2座(旺隆、马头),小(一)型水库4座(莲花池、太宁寺、黄蒿、良岗),小(二)型水库9座(东杜岗、双合庄、武家沟、方岗、豹子峪、全山庄、鸭子沟、北城司、南豹泉);塘坝67座;水池、水窖1300个。总蓄水能力3.4亿m3,设计灌溉面积53万亩(易水灌区含外县),设计年总供水量14574.9万m3。因连续干旱,近年来一直蓄水不足,小型水库及塘坝几乎全部干枯。6、灌溉工程 灌溉工程分为地表水灌溉和地下水灌溉。地表水灌溉:与拦蓄工程相配套的有易水灌区、胜利灌区、北易水灌区、龙门北渠四大灌区和旺隆东西渠、马头东南西渠、莲花池北渠、太宁寺东渠、黄蒿西渠、良岗南渠等中小型灌区。总灌溉面积33.2万亩。地下水灌溉:全县共有机井3305眼,山区主要开采深层承压水,平原区主要开采浅层地下水,出水量20-80 m3/h不等。总灌溉面积28.27万亩。节水灌溉工程:易县节水灌溉工程,主要有从七、八十年代的渠道衬砌,到九十年代的低压管道输水,至近年来发展的部分喷、滴灌等多种工程类型。据统计,现有节水灌溉面积13.21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3%,其中防渗渠6.17万亩,占节水灌溉面积的47%,低压管道6.83万亩,占节水灌溉面积的52%,微灌0.21万亩。7、小水电站全县水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29860KW,多年平均发电量4559万kWh。8、供水现状 我县辖28个乡镇(处),469个行政村,总人口55.65万人,饮水安全人口 ,集中式供水工程693处,其中设计供水规模200 m3的17处,集中式供水人口23.45万人;分散式供水工程52412处,分散式供水人口32.2万人。二 存在问题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1)渠道渗漏严重,需要完善配套易县水利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属于边设计、边施工、边受益的“三边”工程,几乎都未达到设计标准,加之多年的运行过程中投入不足,致使渠道坍塌、堵塞、渗漏严重,存在多处险工险段,工程带病运行,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全县地表水灌区总控制面积达33.2万亩,但实际灌溉面积只有9.98万亩。(2)机井布局不合理,地下水开采不平衡这些年由于农村抗旱打井,存在乱上、滥打现象,局部地区机井密度过大,造成冲积扇第四纪地下水开采过量,而且随沟谷第四纪地下水补给减少,加之近山冲积扇本身厚度不大的特点,旱情严重年份,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部分水井干枯。(3)节水灌溉面积小,浪费用水现象严重截止2011年底,全县共有耕地面积63.43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0.55万亩。现有节水灌溉面积13.21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3%,其中防渗渠6.17万亩,占节水灌溉面积的47%,低压管道6.83万亩,占节水灌溉面积的52%,微灌0.21万亩,占节水灌溉面积的1%。由此可见,全县大部分农田灌溉仍然采用大水漫灌的传统方式,由于渠道利用系数仅为0.4,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先进的节水措施所占比例小,节水率偏低。2、防洪保安工程依然薄弱全县的五条河流除中易水和北易水县城段进行了综合治理,其它河道均未进行过治理,河道行洪断面小,加之河道上建有多处桥梁等工程,河道被挤占,行洪能力偏低。大部分河段不能满足十年一遇。而且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河道两岸随意建设的厂矿、企业、民宅越来越多,河道变窄现象日趋严重,防洪隐患日益增多。另外 易县的小(二)型水库及塘坝大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属“三边”工程,经过几十年的运用,现大部分水库大坝都存在渗漏现象,泄洪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