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董氏奇穴的特点和理论基础 董氏奇穴及针刺方法是盛行于台湾和海外的一种特殊的针刺疗法,该奇穴的分布及应用,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和针灸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众多针灸新法中的一个新的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发展前途。现对其分布特点、针刺法及其理论基础作一简介。 1 董氏奇穴穴位分布特点 董氏奇穴共有740个穴位,临床常用者约200余穴,这些穴位广泛分布于人体头面、耳、手、臂、腿、足等部位,大体可分为12组:即手指部称“一一部位”,手掌部称“二二部位”,前臂部称“三三部位”,后臂部称“四四部位”,足底部称“五五部位”,足背部称“六六部位”,小腿部称“七七部位”,大腿部称“八八部位”,耳朵部称“九九部位”,头面部称“十十部位”,另有“后背部位”及“前胸部位”,共12个部位。(见199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杨维杰著董氏奇穴针灸学)。其分布特点如下。 1.1 骨缘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进针时均紧贴骨缘。如“一一部位”及“二二部位”的穴位均贴骨,或进针抵骨。“三三部位”的心门穴、肝门穴、肠门穴,“五五部位”的海豹穴、木妇穴,“六六部位”的火主穴、门金穴,“七七部位”的四花上穴、足三重穴等,均贴骨缘。灵骨穴也是紧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等等。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其治疗效应显著。 1.2 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组合穴位较多,即多个穴位为一组,多穴一名,针刺效应相同。如腑巢穴即包括23穴;后背的五岭穴包括大椎骨下连续10节10个穴位、旁开3寸连续8个穴位、再旁开3寸连续7个穴位,总共44个穴位:“七七部位”的下三皇穴包括天皇、地皇和人皇:“八八部位”的上三黄穴包括其黄、明黄和天黄等穴;其他如足三重穴、指三重穴、指肾穴、五虎穴、外三关、四马穴等,均为组合穴位。董氏奇穴的穴位组合特点与其刺法之“倒马针法”常两针、三针并刺有关。 1.3 背部七线 董氏奇穴有相当数量的穴位集中在背部,且位于7条垂直的直线上。这7条直线是:中线与督脉重叠,左右各旁开1.5寸、3寸、6寸各有一条线。中线上有21穴;1.5寸线上有9穴,左右共18穴;3寸线上有15穴,左右共30穴;6寸线上有7穴,左右共14穴。此7条线上总共有83穴。 1.4 与正经穴位同穴异名 董氏奇穴有不少穴位与正经是重叠或极为接近的,可以认为属于同穴异名现象。如背部穴位与督脉穴位和膀胱经穴位:“六六部位”的水曲穴即地五会,水相穴即太溪:“四四部位”的人宗穴即手五里等。 此外,也有部分穴位邻近正经穴位,如门金穴即陷谷穴后五分紧贴两趾骨间,火主穴即太冲穴向后五分,灵骨穴即合谷穴后1寸,紧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等。需要说明的是,董氏奇穴与正经穴位重叠的某些穴位,其功效主治却与一般著作中所论正经穴位不尽相同。 2 董氏奇穴刺法特点 2.1 刺法简便 董氏奇穴针刺方法简便易行,较多地采用“正刺”、“斜刺”、“皮下刺”等刺法。“正刺”为垂直进针,进针后深刺之,或浅刺之。“斜刺”为针体与皮肤表面呈60或45的角度进针。“皮下刺”即沿皮进针。上述刺法于进针后要留针,亦可不留针,留针时间一般为3045min.董氏奇穴不甚强调补泻刺法。同一穴位,如果采用不同的针刺方向和不同的进针深度,其治疗的病证也不同。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如同一“肾关穴”(阴陵泉下1.5寸),正刺可补脾,而如果向后方向刺入,则可补肾。 2.2 动气针法 这是董氏奇穴的特殊针法,于进针得气后,在捻针的同时,令患者活动患处,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决定出针和留针。如果病程短,治疗效果较好,则出针;如果病程较长,则宜留针,并可于留针期间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继续不停地活动患处。如果病在胸腹部,或在脏腑,或属于气郁病变,或属于神志病变,则可配合使用按摩,亦可令患者作深呼吸,或用意念引导之,使针刺与患处之气相引。所谓动气针法,即动而得气之义。 2.3 倒马针法 倒马针法也是董氏奇穴的特殊针法,其针刺方法为:于一个部位同时取一组穴位刺之,一般情况下同时取23穴,如此刺之可加强疗效。在正经穴位的针刺中亦可仿用此倒马针法,如同时刺内关与间使。 2.4 刺络法 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董氏奇穴善于用三棱针刺络放血,多年大病、久病难治之病,往往通过刺络放血,豁然而愈。剧烈疼痛亦可于刺络放血之后立即止痛。在董氏奇穴临床应用上,全身上下,无处不可放血,董氏奇穴刺络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远离患处放血,效果甚好,此与常见的阿是穴刺络放血方法相比,则是更进了一步。 2.5 刺病象法 所谓“病象”,即身体内部病变在体表的异常形态或颜色反应,如瘀斑、斑块样色素沉着等。刺病象法即于体表异常颜色、异常感觉或异常形态处进针。刺络法有时也于病象外下针。 3 董氏奇穴的理论基础 3.1 奇正相通 董氏称其奇穴为“正经奇穴”,其原著亦称董氏正经奇穴学。其用意即蕴含虽为奇穴,实与正经相通之义。以董氏奇穴最常用穴“灵骨穴”与“大白穴”而言,灵骨穴在合谷后1寸,大白穴与三间相符。其功效则在传统功效基础上又有发挥。又如“木斗穴”与“木留穴”治肝脾肿大,其穴位在足背三四趾间,表面上与十四经之穴位无关,事实上足阳明胃经有一分支从膝下三寸处分出,向下进入足中趾外侧趾缝,正与木斗穴与木留穴所在之处相吻合。其它董氏奇穴很多亦均有与上述例子相类似之规律,因而称“奇正相通”,故其疗效机理与十四经穴亦相通。 3.2 骨膜刺激 如上所述,董氏奇穴的穴位多沿骨缘分布,进针时亦紧贴骨缘,并且达到骨膜。骨膜神经末梢分布较为丰富,刺之可以得到较强的针感,由此引起显著的神经反射及相应的机体反应,因而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3 同气相求 董氏奇穴有以骨治骨、以肉治肉、以筋治筋、以脉治脉的方法。如“肩中穴”位于臂上肌肉最丰隆处,故刺之可治小儿麻痹症之肌肉萎缩:“正筋穴”和“正宗穴”位于脚后跟之大筋上,故治疗颈项筋痛,项背强急。列缺透太渊治疗血管性头痛可以识为以脉治脉,因为太渊是脉之大会。 3.4 活血化瘀 董氏奇穴中很多穴位均可采用刺络放血。此与“宛陈则除之”的活血化瘀疗法一致,有其突出的效应 。3.5 穴位合乎全息律 全息律理论,目前尚未被完全证实,但全息律的出现则深化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董氏奇穴的穴位分布与全息亦有极其相似之处。举“水金穴”与“水通穴”来说,此两穴在所在及所刺之处。正当全息倒象之气管及肺所在之外,其全息顺象则为下焦肾脏所在。故本穴补气益肾作用极强,治疗咳嗽、气喘等皆有特效。 3.6 脏腑别通 董氏奇穴由于有“奇正相通”之特色,故一般临床治疗组穴机理,如表里经取穴,董氏奇穴针刺疗法均常应用。其特殊之处在于穴位所在及其所主治病证之间,蕴含有脏腑别通之机理。 “脏腑别通”之理论源于明代李梃之医学入门.脏腑相通篇:“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肾与命门相通。”此脏腑别通之机理为传统十四经未曾或极少运用者,例如董氏奇穴之“中白穴”位于三焦经上(奇正相通),但透过“肾与三焦相通”之机理联系,用治肾虚腰痛效果显著。由此可见,董氏奇穴针刺取效之机理,乃与脏腑别通密切相关。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61、三星一、二、三穴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肝膽神經、脾之神經。主治:兩肋痛、肋膜炎、黃疸病、肝炎、口苦、耳聾、兩腿內側筋痛、胃脹、脾臟腫大。治療方法:刺針法三星一示意图三星一穴取穴:掌面朝上,當無名指掌骨骨上正中央下五分處是穴。斜刺三分。三星二示意图三星二穴取穴:掌面朝上,當無名指掌骨骨上正中央處是穴。斜刺三分。三星三示意图三星三穴取穴:掌面朝上,當無名指掌骨骨上正中央上五分處是穴。直刺二三分。62、三海一、二、三穴解剖位置:正中神經、腎之神經、子宮興膀胱神經。主治:急慢性腎盂炎、膀胱炎、子宮瘤、卵巢瘤、子宮炎、卵巢炎、坐骨神經痛、腰痛、脊椎炎、腎虧陽萎、早洩、增高、項緊痛、後腦疼痛、膽汁分泌不足。治療方法:刺針法、三海一、二、穴同時取用、三海一穴示意图三海一穴取穴:手掌朝上,當小指掌骨上正中央下五分處是穴、斜刺三八分。三海二穴示意图三海二穴取穴:手掌朝上,當小指掌骨上正中央處是穴、直刺二分五分三海三穴示意图三海三穴取穴:手掌朝上,當小指掌骨上正中央上五分處是穴、直刺二分五分63、大白穴大白穴示意图大白穴取穴:手握拇指與食指間橫紋盡頭向外一寸是穴,即靈骨穴下一寸處。手背大拇指與食指叉骨陷中,即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之間,合谷穴外一寸骨邊、劑量:三稜針刺出血解剖位置:此處為第一手背側骨間筋、有撓骨動脈、橈骨神經、肺支神經。主治:頭痛、偏頭痛、肺癌、肺炎、肺氣腫、肺積水、坐骨神經痛、腰痛、背痛。又治小兒氣喘、發高燒治療方法:放血法特特效主治:小兒氣喘、發高燒、肺炎特效配 穴_特效配穴:大白穴以三稜針治小兒氣喘、發高燒、肺炎(特效)。64、重子穴重子穴示意图取穴:掌心向上,當大拇指掌骨與食指掌骨之間,虎口下一寸處是穴。可與大白穴相通。劑量:直刺一二寸。解剖位置:有僥骨神經、撓骨動脈、肺分支神經。主治:背痛、胸痛、肺炎、肺癌、肺氣腫、感冒、咳嗽、氣喘、心悸、膝蓋痛、退燒、喉炎。治療方法:刺針法特效主治:小兒疾患特效配穴:重子穴治小兒疾患以三稜針刺出血(特效)。65、重仙穴重仙穴示意图取穴:手掌向上,大拇指骨與食指骨之間骨縫下是穴。與靈骨穴相通。劑量:三稜針刺出血解剖位置:橈骨神經淺枝、正中神經、肺分支神經、心分支神經。主治:背痛、胸痛、肺炎、肺癌、肺氣腫、感冒、咳嗽、氣喘、心悸、膝蓋痛、退燒、喉炎。治療方法:放血法特效主治:小兒疾患特效配穴:重仙穴治小兒疾患以三稜針刺出血(特效)。66、土水一穴土水一穴示意图取穴:在手掌於拇指第一掌骨外側骨下陷處後一寸的下五分處是穴劑量:沿骨下直刺五分一寸半。解剖位置:針經過皮膚、皮下組織、通過拇指外轉肌而達到拇指對立肌外側,正中神經分枝、脾分支神經、腎分支神經。主治:全身骨腫痛、骨膜炎、坐骨神經痛、腰痛、兩腿內側肌肉痛,急慢性胃炎、久年胃病、咳嗽、氣喘、扁桃腺炎。治療方法:刺針法67、土水二穴土水二穴示意图取穴:手掌於拇指第一掌骨之外側骨下。雙手取穴效果更佳。劑量:沿骨下直刺五分一寸半。解剖位置:針經過皮膚、皮下組織、通過拇指外轉肌而達到拇指對立肌外側,正中神經分枝、脾分支神經、腎分支神經。主治:全身骨腫痛、骨膜炎、坐骨神經痛、腰痛、兩腿內側肌肉痛,急慢性胃炎、久年胃病、咳嗽、氣喘、扁桃腺炎。治療方法:刺針法68、中白穴(又名鬼門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中白穴示意图取穴:手背、握起拳頭,第四、五手骨之間,指關節上方五分處是穴。於無名指掌骨與小指掌骨下。(上一寸為中渚穴,有人誤以中白穴乃中港穴,實為錯誤)。劑量:直刺五分。解剖位置:手背靜脈網,尺骨神經動脈,與手背分枝、腎分支神經,(又稱機動神經)。主治:急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腰酸痛、背痛、頭暈、眼散光、腎虛耳鳴、腦鳴、重聽、四肢浮腫、偏頭痛、脊椎炎、退化性關節炎、小腿痛、閃腰。坐骨神經痛(奇效)、骨刺(奇效)、岔氣(特效)治療方法:刺針法特效主治:坐骨神經痛、骨刺特效配穴:中白穴治坐骨神經痛(奇效)、骨刺(奇效)69、肺心一、二、三穴肺心一、二、三穴示意图解剖位置:正中神經皮下淺枝、心及肺分支神經。主治:脊椎骨骨刺、頸項骨刺、項緊痛、小腿脹痛、肋膜神經痛、胸痛、背痛、大拇指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後腦頭痛。治療方法:刺針法肺心一穴 取穴:中指背第二節正中央下二分半處。由上往下斜刺一二分。肺心二穴 取穴:中指背第二節正中央下二分半處。由上往下斜刺一二分。肺心三穴 取穴:中指背第二節正中央下二分半處。由上往下斜刺一二分70、指肺一、二、三穴指肺一、二、三穴示意图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肺分支神經。主治:皮膚病、小腿痛、咽喉炎、支氣管炎、腰痛、坐骨神經痛。指肺一穴 取穴:手背向上,當食指第一節內側三分正中央直下二分半處是穴直刺一分三分。指肺二穴 取穴:手背向上,當食指第一節內側三分正中央處是穴。直刺一分三分。指肺三穴 取穴:手背向上,當食指第一節內側三分正中央直上二分半處是穴。直刺一分三分71、三風一穴取穴:手掌朝上,當食指與中指叉口上二分半處是穴劑量: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或直刺24分解剖位置:正中神經淺枝、心肺交叉神經、腎分支神經。主治:頭風痛、項緊痛、偏頭痛、兩肩痛。治療方法:放血法三風一穴示意图72、三風二穴取穴:手掌朝上,當食指與中指叉口上二分半處是穴劑量: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或直刺24分解剖位置:正中神經淺枝、心肺交叉神經、腎分支神經。主治:頭風痛、項緊痛、偏頭痛、兩肩痛。治療方法:放血法三風二穴示意图73、三風三穴取穴:手掌朝上,食指與中指叉口上七分半處是穴劑量: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或直刺24分解剖位置:正中神經淺枝、心肺交叉神經、腎分支神經。主治:頭風痛、項緊痛、偏頭痛、兩肩痛。治療方法:放血法三風三穴示意图74、三齒一穴取穴:手掌朝上,當中指與無名指叉口上二分半處是穴劑量:直刺二四分。或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解剖位置:正中神經淺枝,脾胃神經。主治:牙齒痛、齒齦炎、咽喉炎、扁桃腺炎、胃炎、胃痛。治療方法:刺針法三齒一穴示意图75、三齒二穴取穴:手掌朝上,當中指與無名指叉口上五分處是穴劑量: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或直刺24分解剖位置:正中神經淺枝,脾胃神經。主治:牙齒痛、齒齦炎、咽喉炎、扁桃腺炎、胃炎、胃痛。治療方法:放血法三齒二穴示意图76、三齒三穴取穴:手掌朝上,當中指與無名指上七分半處是穴劑量:直刺二四分。或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解剖位置:正中神經淺枝,脾胃神經。主治:牙齒痛、齒齦炎、咽喉炎、扁桃腺炎、胃炎、胃痛。治療方法:刺針法三齒三穴示意图77、三河一穴取穴:手掌朝上,當無名指與小指叉口上二分半處是穴劑量: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或直刺二四分。解剖位置:正中神經淺枝、六腑神經。主治:坐骨神經痛、子宮痛、下腹痛、兩腿痛、膽疾、脊椎骨長骨刺。治療方法:放血法特效主治: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特效配穴:三河穴為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之(特效穴)。三河一穴示意图78、三河二穴取穴:手掌朝上,當無名指與小指叉口上五分處是穴劑量: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或直刺二四分。解剖位置:正中神經淺枝、六腑神經。主治:坐骨神經痛、子宮痛、下腹痛、兩腿痛、膽疾、脊椎骨長骨刺。治療方法:放血法特效主治: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特效配穴:三河穴為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之(特效穴)。三河二穴示意图79、三河三穴取穴:手掌朝上,當無名指與小指叉口上七分半處是穴劑量: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或直刺二四分。解剖位置:正中神經淺枝、六腑神經。主治:坐骨神經痛、子宮痛、下腹痛、兩腿痛、膽疾、脊椎骨長骨刺。治療方法:放血法特效主治: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特效配穴:三河穴為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之(特效穴)。三河三穴示意图80、開脾穴 開脾穴取穴:手掌向上,當中指第三節正中央點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脾之神經。主治:食慾不振,胃口不開、嘔吐、心悶、頭昏。開脾穴示意图81、分水一、二、三穴解剖位置:尺骨神經皮下淺枝,腎之神經。主治:坐骨神經痛、腰痛、腎炎水腫、耳鳴、耳型、腰脊椎疝板症(骨刺)。分水一穴取穴:掌心向上,小指第一節正中央點(即太陽一穴)偏外側三分的下二分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 。分水二穴取穴:掌心向上,當小指第一節正中央點(即太陽一穴)偏外側三分處是穴。 直刺一分二分。分水三穴 取穴:掌心向上,當小指第一節正中央點(即太陽一穴)偏外側三分的上二分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分水一、二、三穴示意图82、水清一、二、三穴解剖位置:尺骨神經皮下淺枝,腎之神經。主治:偏頭痛、腰痛、腿痛、睪丸炎、腎炎水腫、尿道炎、膀胱炎。 特效主治:偏頭痛、腰痛、腿痛、睪丸炎、腎炎水腫、尿道炎、膀胱炎、特效配穴:水清穴任取一二穴配中白穴治偏頭痛、腰痛、腿痛、睪丸炎、腎炎水腫、尿道炎、膀恍炎等症狀(效佳)。水清一穴 取穴:掌面小指第二節正中央外側三分的下二分處是穴。 直刺一分二分。水清二穴 取穴:掌面小指第二節正中央外側三分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水清三穴 取穴:掌面小指第二節正中央外側三分的上二分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水清一、二、三穴示意图83、水海一、二、三穴 水海一、二、三穴解剖位置:尺骨神經皮下淺枝,腎之神經。主治:項緊痛、背痛、腰痛、坐骨神經痛。特效主治:腰背酸痛特效配穴:水海穴配腕順一、二穴治腰背酸痛有(卓效)。水海一穴 取穴:小指第二節正中央點內側三分的下二分處是穴。 直刺一分二分。水海二穴 取穴:小指第二節正中央點內側三分處是穴。 直刺一分二分水海三穴 取穴:小指第二節正中央點內側三分上二分處是穴。 直刺一分二分。水海一、二、三穴示意图(待续)84、骨關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取穴:手掌朝上,當腕橫紋正中央下五分偏外側五分,腕豆骨下是穴。亦節食指與中指叉口直上腕橫紋處下五分。劑量:直刺三五分。解剖位置:正中神經、腎之神經、肺支神經。主治:坐骨神經痛(奇效),半身不遂(特效)脊椎骨增生壓迫神經痛(骨刺)十二指腸炎、解尿酸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董氏三十二解針之一)治療方法:刺針法特效主治:半身不遂特效配穴:骨關穴治療半身不遂(特效)骨關穴示意图85、木關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取穴:手掌朝上,當腕橫紋正中央下五分偏內側五分處是穴。亦即中指與無名指叉口處直上至腕橫紋下五分偏內五分處。劑量:直刺二五分。解剖位置:正中神經、腎之神經、肝膽神經。主治:腰痛(特效)心悶、兩肋痛、黃疸病、坐骨神經痛、腿痛、腹膜炎、全身關節痛(特效)解尿酸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董氏三十二解針之一)治療方法:刺針法案例描述:曾用骨關穴,木關穴治療尿酸性關節炎一二一一例,全部痊癒。特效主治:尿酸性關節炎特效配穴:用骨關穴,木關穴治療尿酸性關節炎特效主治:全身關節痛特效配穴:木關穴治療全身關節痛(特效)木關穴示意图86、腕順一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取穴:手背側面,當小指掌骨外側下緣,距手腕橫一寸五分處是穴。劑量:直刺五分一寸。解剖位置:此處為小指外轉筋、有腕骨背側動脈與支脈、尺骨神經、腎分支神經。主治:腎虧之頭痛眼花、坐骨神經痛(特效)、腎臟炎、腎盂炎、膀胱炎、腰痛(特效)四肢骨腫(奇效)、背痛、兩腿痛、骨刺、耳鳴、耳型、頸項骨刺(特效)。治療方法:刺針法特效主治:頸項骨刺特效配穴:腕順一穴治療頸項骨刺(特效)腕順一穴示意图87、腕順二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取穴:手背側面,小指掌骨外側下緣,手腕橫紋下二寸五分處。劑量:直刺五分一寸。解剖位置:此處為小指外轉筋、有腕骨背側動脈與支脈、尺骨神經、腎分支神經。主治:腎虧之頭痛眼花、坐骨神經痛(特效)、腎臟炎、腎盂炎、膀胱炎、腰痛(特效)四肢骨腫(奇效)、背痛、兩腿痛、骨刺、耳鳴、耳型、頸項骨刺(特效)。兼治鼻出血、失枕奇效。治療方法:刺針法案例描述:腕順一穴、二穴治療耳鳴十二例中有十人痊癒,二人無效。特效主治:耳鳴特效配穴:腕順一穴、二穴治療耳鳴特效主治:鼻出血特效配穴:腕順二穴治療鼻出血(奇效)腕順二穴示意图88、金星上穴取穴:在掌面第二掌骨中央外緣。劑量: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解剖位置:正中神經、肺之神經。主治:肺病、肺結核、肺氣腫、哮喘、支氣管炎。(金星上下穴配靈骨,大白兩穴使用效佳)治療方法:放血法金星上穴示意图89、金星下穴取穴:在掌面第二掌骨中央外緣的內側三分。劑量:直刺二分四分。解剖位置:正中神經、肺之神經。主治:肺病、肺結核、肺氣腫、哮喘、支氣管炎。(金星上下穴配靈骨,大白兩穴使用效佳)治療方法:刺針法金星下穴示意图90、三叉一穴(七十二絕針之一)取穴:當食指與中指叉口之中央點處是穴。劑量:直刺二寸。解剖位置:橈骨神經淺枝,肺分支神經、腎之副神經。主治:角膜炎、眼睛酸痛(特效),腰痛、坐骨神經痛(有卓效),眉稜骨酸、脹痛(特效),視神經萎縮,半身不遂,痿症。治療方法:刺針法三叉一穴示意图91、分白穴穴位:手背朝上,中指掌骨與食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骨縫上一寸半處。即上白穴上一寸主治:角膜炎、結膜炎、眼酸脹、近視眼、散光、坐骨神經痛、心絞痛、背痛、腰痛、弱視、迎風流淚治療方法:刺針法、劑量:直刺三八分。案例描述:分白穴配上白穴治療弱視、眼酸脹在四一二例中,有三八八人獲痊癒,且均於十次以內,餘二十四例尚需配合花骨穴及其他穴位,才能完全治癒特效主治:弱視、眼酸脹。配穴:分白穴配上白穴治療弱視、眼酸脹。特效主治:眼科諸疾特效配穴:分白穴配上白穴治療眼科諸疾(奇效)。92、重魁穴取穴:握拳取穴。手背於食指內側+第二中手骨頭正後方上二分半處。部大白穴下二分半處。(亦印三間穴上二分半處)。劑量:使用三稜針刺出血。或直刺3-5分。解剖位置:橈骨神經淺枝、正中神經淺枝、心肺神經分支。主治:退燒、頭痛、偏頭痛、感冒(重魁穴為感冒發高燒之要穴)、咳嗽、氣喘、三叉神經痛、眼紅腫痛(眼疾、麥粒腫也有效果)、高血壓(對高血壓症,每針一次可降二五度)、拔牙麻醉用(拔牙麻醉透大白穴使用)。本穴亦為手術麻醉要穴。治療方法:放血法93、三肩一穴取穴:握拳取穴。手背於大拇指掌骨外側正中央下三分處是穴劑量:直刺五分一寸半。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淺枝,肺分支神經、腎之神經。主治:五十肩(手臂不舉奇效)。頸項痛、肩胛骨痛。治療方法:刺針法特效主治:五十肩特效配穴:三肩穴對五十肩(手臂不舉奇效)。94、三肩二穴取穴:握拳取穴。手背於大拇指掌骨外側正中央下是穴劑量:直刺五分一寸半。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淺枝,肺分支神經、腎之神經。主治:五十肩(手臂不舉奇效)。頸項痛、肩胛骨痛。治療方法:刺針法特效主治:五十肩特效配穴:三肩穴對五十肩(手臂不舉奇效)。95、三肩三穴取穴:握拳取穴。手背於大拇指掌骨外側正中央下、三肩二穴上三分处是穴劑量:直刺五分一寸半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淺枝,肺分支神經、腎之神經。主治:五十肩(手臂不舉奇效)。頸項痛、肩胛骨痛。治療方法:刺針法特效主治:五十肩特效配穴:三肩穴對五十肩(手臂不舉奇效)。96、手解一穴(董氏三十二解穴之一)取穴:手解一穴、二穴中任取一穴使用。手掌朝上,於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觸之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用社贷款担保合同(标准版)
- 养猪产业合同(标准版)
- 电线电缆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 音乐游戏 花巴掌拍拍说课稿-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2024)人音版(2024 主编:赵季平杜永寿)
- 江苏大学出版社教学设计中职中职专业课餐饮类74 旅游大类
- 冀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四课《设计鼠标交互-神奇的遮罩动画》说课稿
- 单元学习总结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数据与数据结构-教科版2019
- 房产交易合同
- 电工版·2021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中职专业课艺术设计类75 文化艺术大类
- GB/T 6342-1996泡沫塑料与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
- 第五章电压暂降及短时间中断
- GB/T 1423-1996贵金属及其合金密度的测试方法
- GB 17790-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安装规范
- 2023年广州天河区小升初民校密考卷六年级英语
- 2022年曲靖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 HBN品牌拆解报告
- 【课件】Unit 4 Body Language Reading and Thinking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家务劳动我能行课件
- 2022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笔试题华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