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复习笔记.doc_第1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笔记.doc_第2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笔记.doc_第3页
中国建筑史复习笔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中國建築史筆記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中国古代建筑多样性: (1)居住建筑 (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礼制建筑 (4)宗教建筑 (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 (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7)园林与风景建筑 (8)市政建筑 (9)标志建筑 (10)防御建筑主流:木结构建筑的优缺点优点缺点1取材方便木材越来越少2适应性强不耐火,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3抗震性能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4施工速度快木材的消耗量也大5便于修缮、搬迁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结构体系及其各自特点: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南方诸省所普遍采用。井干式: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如同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受限于需用大量木材。单体建筑的基本构成:间由相邻两榀房架构成。屋顶众多屋顶形式(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十字脊、重檐)的组合变化,建筑物的体形和轮廓线很丰富,加上灿烂夺目的琉璃瓦,从高空俯视,屋顶效果最好,也就是说中国建筑的“第五立面”是最具魅力的。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庭院围合的三种方式:1.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2.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称“廊院”;3.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和院门,称“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门屋”或“倒座”),则称“四合院”。 实例:.沿着一条纵深的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例如:北京故宫、曲阜孔庙、苏州留园。 .纵横轴线方向都做对称布置,常用于最庄重肃穆的场所如礼制建筑中的明堂、辟雍、天坛、社稷坛、地坛、以及汉代的陵墓等。明堂:先秦时帝王会见诸侯进行祭祀的场所,原是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风水主称穴前地气聚合之处.工官制度:国家最高工官“司空”;现知最早的官书是考工记(春秋);李诫营造法式记录宋代官式建筑做法;清工程工部做法则例;计成园冶;隋代宇文嘅、明代徐杲;“样式雷”住宅与聚落住宅的型制演变:庭院、坞壁、里坊制、清明上河图与汴梁的住宅、宅园、四合院住宅构筑类型: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竹木构干栏式;木构井干式;砖墙承重式;碉楼;土楼;窑洞;阿以旺;毡包。实例:北京四合院:按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布置房屋和院落,宜于反映主次明确、长幼有序地生活方式;房屋为木构抬梁式屋架,砖墙为维护结构,不承重。大型住宅可沿轴线纵深方向建两个以上的四合院,为进院。典型平面布局:住宅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入口对面是影壁,向西进入前院;南边的倒座用作客房、书塾、杂用间和男仆住房;垂花门(悬山与卷棚相连)用以划分内外宅;正房后亦可建一排罩房,布置厨房、杂屋和厕所。 客家土楼:客家人的住宅,由于移民之故,以群聚一楼为主,楼高耸而墙厚实,用土夯筑,称为土楼。土楼的种类、分布与客家民系的分布形态是一致的。土楼建筑材料:红壤+糯米、红糖+竹片、硬木+砂石、石灰。土楼形制:以祠堂为中心;中轴对称;基本居住模式是单元式住宅。实例:福建永定承启楼(圆楼)、福建永定遗经楼(方楼)。客家土楼的技术是北人南迁后结合需求及当地气候条件创造出来的: 1.出于防卫需求,土筑外墙高大厚实;2.注意防晒,将檐口伸出;3.内部采用活动室屏门、槅扇,空间开敞、通透,利于空气流通;4.外环楼开箭窗,呈梯形,外小内大,既利防卫,又宜人用; 5.选址注重风水,保留北方坐北朝南的习惯,宅基“负阴抱阳”。靠近河流或水塘,但忌讳背水。背靠大山或丘陵,面对朝山,左右两侧有小丘陵。 聚落村徽州古村落大体上分为山地村落和河岸村落两大类型:山地村落多分布在山坞、山麓、隘口、交通要道旁。四通八达的道路交汇点,是物资集散之地,容易发展成较大聚落。山坞和山麓,既便于灌溉,也利于排水,也是形成村落的理想地方。河岸村落多分布于河流弯曲处或水流汇合处,这类村落地名,多与溪、湖、潭相连。村落的特征:村是聚落的一种形态。村的形成和发展,有两大因素至为关键,一是地缘,二是血缘。前者决定生存条件和环境,后者关系村之凝聚力及子孙后代的发展,即古人注重追求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的本身和谐。实例:西递村 宏村宫殿、坛庙、陵墓中国宫殿建筑发展的四个阶段:“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结合的阶段、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明清北京宫殿:现存的北京宫殿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完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紫禁城东西宽760m,南北深960m,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分外朝、内廷两大部分。在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手法:1.在1.6公里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庄严、崇高、宏伟;2.从大清门起经过6个封闭庭院而最后到达主殿;3.在建筑处理上,应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对比手法突出主体;4.屋顶:按重檐、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的等级次序使用;5.使用色彩:金、朱、黄最高贵;青、绿次之;黑、灰最下。坛庙:主要有三类,祭祀自然神(天坛);祭祀祖先(北京太庙);先贤祠庙(曲阜孔庙)。天坛:最突出的特点是圆形。而方形则是地坛最突出的特点。建筑意匠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2.物我一体的自然观;3.阴阳有序的环境观;4.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若干影响因素:内向性;尚祖制;中庸。选址六原则:1.近水利而避水患;2.防水性好;3.交通通畅,供应有保障;4.注重小气候;5.理想的景观模式;6.有良好的环境主体。过白:是一种间距处理作法,要求后栋建筑与前栋建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