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清初文学1、“江左三大家”(指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2、 “梅村体”【笔记】:指吴伟业的歌行体诗。主要指叹挽明王朝衰败的悲歌。手法上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手法,侧重叙事写人,善铺传,辅以初唐四杰的才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使其歌行沉郁苍凉、气势磅礴,语言华丽,律度严谨,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代表作有圆圆曲等。/【百度】:清初词坛,吴伟业号梅村。梅村体是吴伟业创作的一种七言歌行体,其有元、白歌行体,重在叙事之长,辅以初唐“四杰”的华艳词藻,温庭院、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的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创造了自成一体的“梅村体”。“梅村体”词有100余首,以圆圆曲为代表。特点: 吸收了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和元稹的连昌宫词等歌行写法,重在叙事,再辅以初唐四杰的辞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显现出新境界; 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规定的规范,以怀抱故国和感慨身世荣辱为主,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化; 它以人物命运浮现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组织结构,设计细节极尽俯仰之能事。 它叙事诗有韵律,把古代叙事诗推到了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 王士祯的“神韵说”【笔记】:“神韵”即风神韵味,是王士祯的论诗主张,王士祯继承唐司空图诗品“冲淡”、“自然”、“清奇”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妙语”、“兴趣”之说,提倡“兴会”、“神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要求诗歌有幽静淡远的境界和含蓄隽永的语言。缺点:过分强调诗歌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韵味,追求虚无缥缈的艺术形式,忽略思想内蕴。/【百度】:王士禛的诗论主张。其论诗吸收司空图“韵外之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与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理论,主张“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以清淡玄远的风神韵致为诗歌的最高的境界,要求诗歌要有含蓄深蕴言尽而意不尽的特点,以王维、孟浩然为诗歌创作的典范。4、浙西词派、阳羡词派【笔记】:浙西词派:清初以朱彝尊为首的词派,也是清前期最大的词派,影响深广。因朱彝尊及其主要作者都是浙江人,故称。词派以姜夔、张炎为宗,标榜醇雅、清空,以婉约为正宗,贬低豪放词派。作词注重格律精巧,辞句工丽,要求“字琢句炼,归于醇雅”;艺术上追求“幽新”风格。具古雅峭拔的格调,疏淡清远的意境,严谨和谐的音律。阳羡词派:清初以陈维崧为领袖的词派。陈的词模仿苏轼和辛弃疾,风格尤其近于辛弃疾。高语豪歌,雄浑苍凉,多写身世之感和怀古之情。创作过于前人之处尤在于,前人表现豪放的情怀,多用长调词;而陈维崧长短并用,且能在极短的小令中表现豪壮之情而又使人不觉其粗率,才力游刃有余。/【百度】:阳羡词派: 以陈维崧为宗的词派。陈思想上尊崇词体,摒弃词为“小道”“艳科”的传统观念,继承诗经与白居易“新乐府”的精神,创作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有“词史”之称。风格上,学习苏、辛以豪放为主,有迦陵词、陈迦陵文集等。该派主要成员有:万树、蒋景祁、吏唯园、陈维岳等。浙西词派 : 以朱彝尊为宗的词派。朱论词宗法南宋,崇高清空醇雅风格,主张向姜夔、张炎学习,认为“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杰出。”注重锻炼字句,讲求独出机杼。该词派其他主要作家还有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登岸、龚翔麟。5、 饮水词【笔记】:纳兰性德作饮水词300首作词崇尚南唐二主,主情致,不事雕琢,反对模仿。其词直抒胸臆,情致深婉,语言清新自然。词体以小令为主,偶有长调亦见工力。6、简述清初三大词派。【笔记】:浙西词派:(见上)阳羡词派:(见上)常州词派:清中叶以张惠言、周济为首的词派,以儒家诗教为理论基础,注重比兴寄托,主张意内言外,在当时直至晚晴都有着巨大影响。张惠言:论词主张取法风骚,强调比兴寄托,其词作俊远深沉,但有时流于晦涩。周济:常州词派代表作家,其词被认为是“意内言外”的典范,大抵写景咏物,有所寄托。二、乾嘉时期的文学1、沈德潜和“格调说”【笔记】:沈德潜的诗论。强调写诗必须讨究格律声韵:“诗贵性情,亦须论法”,也就是对诗的形式的要求。诗要写得含蓄、蕴藉、委婉,“温柔敦厚”“怨而不怒”。提倡学古,但反对拟古。“格调说”对“神韵说”空疏的弊病有所补救,但它维护传统“诗教”,基本属正统派诗论。集中在他早年作品说诗啐语中。/【百度】:格调说沈德潜论诗,主张“格调说”尊唐抑宋,以儒家诗教为根本,强调诗歌须“格高、调响”,更有高华雄壮,富于变化的美感。同时,更加强调诗歌“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恪守“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创作原则。2、 袁枚“性灵说”的内涵。【笔记】:袁枚的论诗主张。“性”,即性情、情感;“灵”即灵机、灵趣。提倡“提笔先须问性情”,“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作诗不可以无我”认为“诗有性情而后真”。既反对形式主义,又反对拟古主义,体现了一种革新精神,有一定进步意义。弊端:缺乏深刻社会内容的局限性。袁枚的思想从多方面重申了晚明时期的社会思想。/【百度】:性灵说袁枚的论诗主张。强调诗歌创作应抒写性情,表达个性灵趣。辞贵自然,追求独创。反对以程朱理学来束缚诗歌创作,反对拟古倾向和“温柔敦厚”的诗教。对诗人而言强调要有“才”、有“灵机”,追求凭借天才发露而造成,“忽正忽奇,忽庄忽俳,忽沉鸷忽纵逸”等超越陈规的变化多端的风格。3、翁方纲和“肌理说”【笔记】:翁方纲的论诗主张。认为“为诗必以肌理为准”。“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也。”他把思想内容(义理)与组织结构(文理)、学问材料(肌理)统一起来,认为作诗不在力求神韵,不在死守格调,也不在空谈性情,而在读书,有学问,有方法。把诗歌引向“考据入诗”的故纸堆,成了学问诗。/【百度】:肌理说翁方纲论诗主张“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肌理是指诗中的义理和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和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法等作诗之法。义理为本,变通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4、 谈谈“天下文章,其出桐城”的缘由。【百度】:程、周“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的论说,如实道出了当时桐城文派的声势和影响。那时候桐城文风已遍及全国,形成所谓“家家桐城”的局面,此种状况直延绵到清末。其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他们不仅闯了大量的散文,而且创立了系统丰富的散文理论,传人遍及全国,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中国文学史上所仅见。仅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撰述考就列了桐城文派作家646人,桐城文派著作23万种。5、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清代戏剧1、李玉的伦理意向鲜明的戏剧。【笔记】:李玉:多迂腐的说教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寿欢、永团圆、占花魁清忠谱忠奸剧以李玉为首的苏州作家群:讴歌高尚的道德和洁净的节操,从而表现出高度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伦理教化倾向,剧作中出现了不少新兴市民阶层的人物典型。2、 李渔的“才子佳人”剧。风筝误3、 闲情偶寄【笔记】:词曲部、演习部词曲部又分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六个部分,其中结构和词采最为精彩。1、 阐述了戏剧的性质和特点“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所以谈戏曲,首先要从舞台演出的特点来考虑。因而要求戏剧语言浅显(曲文),要求宾白“意取尖新”,“文贵精洁”。2、重结构,把“结构”(指全剧的构思布局放在首位。情节结构要集中紧凑。戏剧构造 原则( 笔记不全,缺了一点 )A. 立主脑,即突出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并依此体现“作者立言之本意”;B. 脱窠臼,即题材内容应摆脱陈套追求新奇,重视创意;C. 密针线,即紧密情节结构,前后照应,使全剧成为浑然一体;D. 减头绪,即删削“旁见侧出之情”,使主线清楚明白。3、 戏曲语言:忌填塞。李渔反对用书面文学的标准来衡量,认为必须首先从适合舞台演出来考虑,使之顺口而动听。具体要求有:A. 大众化B. 性格化C. 戏剧化D. 在宾白方面贡献最大:八项4、 意义:A. 戏剧史上几乎空前绝后的系统的总结的戏曲理论;B. 针对性,反对形式主义,给戏剧注入新生命;C. 从戏剧特点出发,因而促进后人去掌握,探索戏剧的特殊规律。缺点:不载道因而媚俗(为了生存,赚钱养活戏班子,所以比较迎合观众的兴趣口味)4、吴伟业等的文人剧【见文学史(四)课本】吴伟业、尤侗等文人不仅善于作诗,在戏曲上也有造诣。吴伟业的秣陵春传奇和通天台、临春阁杂剧,尤侗的读离骚、桃花源等。清初这一类剧作家不少是诗文大家,他们以馀事作剧,大都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不惜添加奇幻乃至荒诞的情节,然曲词雅致,增强了戏曲的抒情性,减弱了戏剧性,更忽视舞台演出的特点,也就多成案头读物。5、 洪昇长生殿的“至情理想”与汤显祖的同异。【笔记】:长生殿被称为是一部热闹的牡丹亭。同:至情异:洪的“至情”乃秉承“臣忠子孝,总有情至”的思想,故涵盖着深沉的道德理性精神。A. 洪对“才子佳人”戏的深恶痛绝。表明洪肯定“情”,但否定“乖典则”的私情,这与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人性观是一脉相承的。B. .洪所讴歌的“至情”,不是浸着感性欲望的少男少女之情,而是“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的夫妻伦理之情。这也是其声称的“至情”,可以和“臣忠子孝”相沟通的内在契机。6、 洪昇长生殿两个维度的创作动机。【百度】:洪昇把“历史警惩”和“至情理想”两个维度的创作动机,在作品中重叠交织在一起,使长生殿的意韵显得更更复杂、更深刻.7、孔尚任的桃花扇如何“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笔记】:1)桃花扇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南明弘光王朝由建立到覆灭的动荡而短暂的历史,从而写出了明王朝最后的崩溃。剧本的宗旨,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先声),同时要通过说明“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为后人提供历史借鉴,“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 (桃花扇小引)。可见“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反思历史是为该剧的主题。 2)侯、李的爱情,在剧中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色彩,这一爱情的结局,已经和南明的存续联系在一起,所以“国破”自然“家亡”,两人只能以各自出家为结局。 3)因而,在桃花扇中,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始终卷入在南明政治的漩涡和南明政权从初建到覆亡的过程中,作者甚至有意避免对“情”作单独的描写。这正是为了突出“兴亡之感”的主题。8、 谈谈桃花扇在戏剧艺术上的革新。【我】:结局不落生旦团圆俗套,“十部传奇九相思”9、分析李香君形象。【笔记】:李香君形象:A. 李香君是秦淮河上的著名歌姬,美丽聪明,多才多艺。B. 侠骨冰霜 a.冰霜之姿:文化品格:以气节自高,冰清玉洁。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她在明朝末年兵荒马乱、国家沦亡的时候,能以节操自守,出污泥而不染,是非分明,不见利忘义。 b.铁骨铮铮:政治品节:对迫害忠良、祸国殃民的阉党深恶痛绝,对与奸党势不两立的复社人士由衷地钦佩,这正是她与侯方域爱情的思想基础,表现出坚贞的节操和强烈的反抗性(爱情政治立场)C.却奁是本剧的大关目之一,这出戏正集中反映了她的优秀品格,成功地塑造了李香君这一光彩照人的形象。李香君成为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桃花扇的民族精神大部分都寄托在李香君身上。一个风尘女子在国家困厄中拼将热血,努力维护尊严与气节,血溅桃花扇。作者以此关照士人的品格。四、清代小说1、脂本、脂评及其意义。2、聊斋写人物“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艺术手法。【笔记】:描写委屈,叙次井然。1、 对志怪题材的继承和发展写现实,抒发孤愤。2、 对传奇手法的继承和超越传奇手法:A. 情节结构从六朝志怪”粗陈梗概“,单调简略发展为故事曲折,首尾完整。B. 语言文字从六朝志怪的简约古朴,质木乏味发展到文辞华丽,形象生动。C. 表现手法从六朝志怪的单调平板,“如实”记述发展为“尽设幻语”,叙写委婉。聊斋对传奇笔法的超越:A. 从故事体到人物体,注重形象B. 善用环境、心理等多种手法写人C. 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3、鲁迅先生言:“机锋所向,尤在士林”,说的是那部作品?儒林外史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百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对中国小说发展的一大杰出贡献。一从先秦开始,中国古代文学中主要局限于封建皇权的政治讽喻;白话小说西游记的讽刺多以调侃出之;明末清初的部分世情小说,如金瓶梅和醒世因缘传讽刺只是其中附带使用的手法;西游补等神魔小说中的讽刺已经上升为主导风格,但主要是嬉笑怒骂,是喜剧的讽刺。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最大的贡献就是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屋顶光伏支架安装设计方案汇编
- 电力设备基础加固施工方案
- 2025年小学食堂承包合同
- 离婚抚养权明确及子女医疗、教育费用支付合同
- 2025租赁合同规范条款
- 2025年私人转租合同范本标准版
- 职业规划与求职面试指导手册
- 房地产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税前扣除说明
- 酒店客房卫生检查标准与流程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监督体系
- 新娘化妆相关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国家宪法日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食品生产监管能力大比武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二年级家长会课件下载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第二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 《微机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全套教学课件
- DB34T 4718-2024 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成果质量检查验收规范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五十八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各单元教学课件
- DL∕T 5371-2017 水电水利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