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态学论文参考资料.doc_第1页
鱼类生态学论文参考资料.doc_第2页
鱼类生态学论文参考资料.doc_第3页
鱼类生态学论文参考资料.doc_第4页
鱼类生态学论文参考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淡水鱼养殖常见病细菌性肠炎病的防治技术出处:无公害淡水鱼养殖实用新技术 作者: 中国水产养殖网 2013年11月09日较为复杂的传染性的鱼病,在其生病的过程中,都可能出现肠道充血、发炎等炎症。这里肠炎病是专指肠道致病菌所引起的肠炎病。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两端顿圆,多数两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无芽孢。大小为1.0-1.3微米0.4-0.5微米,有运动力。流行情况:本病是养殖鱼种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草、青鱼最易发病,鲤、鳙鱼也有少量发生。草、青鱼从鱼种至成鱼都可受害,死亡率高,一般死亡率在50左右,发病严重的鱼池死亡率可高达75以上,流行时间5-10月常表现为两个流行高峰。1龄以上的草、青鱼发病多在5-6月。水温在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全国各养鱼地区均有发生,发病中的区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此病常和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同时发病。关于肠炎病的发生机理,目前认为;肠壁点状气单胞菌,在水体及池底淤泥中常有活体大量存在,在健康鱼体的肠道中也是一个常居者。当鱼体处有良好条件,体质健壮时,虽然肠道中有此菌存在,但数量不多,不是优势菌,只占5左右,且在心脏、肝脏、脾脏中没有菌,因此并不发病。当条件恶化,就可导致疾病暴发。条件恶劣是综合性的,包括多方面,如水质恶化、溶氧低、氨氮高、饲料变质、吃食不均等都可引起鱼体抵抗力下降,从而暴发疾病。病原体随病鱼及带菌鱼的粪便排到水中,污染饲料,经口感染。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鱼离群,游动缓慢,体色发黑,食欲减退以至完全吃食。病情较重者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肛门常红肿外突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剖开鱼腹,早期可见肠壁液较多。病后期可见全肠发炎,肠壁呈红色或紫红色,尤其以后肠段明显,肠黏膜细胞往往溃烂脱落,并与血液混合成血脓,充塞于肠管中。病情严重的,腹腔内常有淡黄色腹水,腹壁上有红斑,肝脏有红色斑点状淤血。肠内繁殖的病原菌产生毒素和酶,使黏膜上皮坏死。毒素被吸收后损害脂肪。细菌透过肠壁进入血液,出现败血症。诊断 :主要根据以下两点依据: 肠道充血发红,尤其以后肠段明显,肛门红肿,外突,肠腔内有很多淡黄色黏液。 从肝、肾或血中可以检出气单胞杆菌。此外,还应特别注意与下列鱼病相似鉴别:肠炎型出血病:与肠炎病一样,肠道也发红充血,由于继发感染也可能在肝、肾、血液中检出气单胞杆菌,但是肠道往往多处有紫红色血淤,剖开皮肤,有的可见肌肉有出血斑点,除菌后的肝、肾等组织仍可以感染健康鱼发病。单纯肠炎病的病鱼的除菌组织将不能再感染健康鱼发病。赤皮病有时引发肠道充血发炎,但主要症状在体表,即体表皮肤局部或大部分发炎出血、鳞片脱落。单纯肠炎病病鱼的皮肤鳞片完整无损。防治方法: (1)预防措施 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体优良,严格执行“四消四定”措施。 鱼种放养前用10毫克/升漂白粉浸洗。 用大蒜拌饵投喂,按鱼体重10克/千克至20克/千克的量投喂,连服4-6天为一个疗程。 用黄芩拌饵,按鱼体重2克/千克的量投喂,连服4-6天为一个疗程。 噁喹酸拌饵投喂,按鱼体重10毫克/千克至30毫克/千克,连服用5-7天为一疗程。 用黄柏磨成粉末拌饵投喂,按鱼体重3克/千克至6克/千克,连服用4-6天为一疗程。 食盐、漂白粉合剂。每50千克鱼,取漂白粉和食盐各25克,溶解拌入饵料投喂,每日1次,连用3天。淡水鱼养殖常见病长棘吻虫病的防治技术出处:淡水鱼病防治实用技术大全 作者: 中国水产养殖网 2013年11月09日长棘吻虫病是由长棘吻虫寄生引起的疾病。 (一)病原 长棘吻虫,属棘头虫。虫体呈圆柱形,体壁核小而多;体棘分成二组,前组体棘环布于整个体表,后组仅限于腹面;吻长,棒状,具吻钩8-26纵行,每行8-36个,腹面的吻钩常大于背面的;吻鞘长,壁双层,近中部有1神经节;吻腺通常细长。常见的种类有: (1)细小长棘吻虫,寄生于鲫鱼的肠中,吻钩有12纵行,每行32个。 (2)鲤长棘吻虫,寄生于鲤鱼、鲃鱼、草鱼的肠内,吻钩有12纵行,每行20-22个,前列腺8个。 (3)崇明长棘吻虫,虫体乳白色,少数雌性老虫呈黄色;雌虫全长13.32-38.4毫米,雄虫12.42-26.45毫米。吻上有吻钩14纵行,每行有吻钩29-32个,吻上密布细毛;吻腺很细长,伸直时有时可达躯干后端,吻腺内有很多核断片;交接伞壁上有核30个左右;雌虫后端在交配后有1紧缢及1-5个疣状突起,以后会逐渐消失。中间宿主是模糊裸腹水蚤。 (二)流行情况 河北曾报道,因长棘吻虫大量寄生在2龄鲤鱼肠内(1条鱼中有150多个虫寄生),引起鲤鱼大量死亡的病例。1985年上海市崇明某养殖场因崇明长棘吻虫寄生,引起鲤鱼夏花至成鱼大批死亡,全场150公顷水面,感染率在70以上,死亡率累计高达60。死亡一般呈慢性,每天每只鱼池死鱼数尾至数十尾持续死数个月,因此累计死亡率很高。夏花鲤肠内寄生有3-5只虫就可以引起死亡,2龄鲤最多1条鱼中寄生有163只虫。 (三)症状 夏花鲤被3-5只崇明长棘吻虫寄生时,肠壁就被胀得很薄,从肠壁外面可看到肠被虫所堵塞,肠内完全没有食物,鱼不久即死。2龄鲤鱼被少量虫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但当虫大量寄生时,鱼体消瘦、生长缓慢,体重只有健康鱼的1/2吃食减少或不吃食;剖开鱼腹,可见肠壁外有很多肉芽肿结节严重时内脏全部粘连,无法剥离,有时虫的吻部钻通肠壁,然后再钻入其他内脏,甚至可钻入体壁,严重时引起体壁溃烂和穿孔;剪开肠壁可见有大量虫寄生,虫主要寄生在肠的第一、二弯的前面,肠壁发炎,有大量黏液,而没有食物,性腺发育受阻。 (四)诊断 剖开肠管,如看到有大量棘头虫寄生,即可作出诊断。但要注意,如只有少量长棘吻虫时,则要另查病因。 (五)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杀灭池中的虫卵及中间宿主。 (2)发病地区,鲤鱼鱼种在鱼种池中培育,不要套养在成鱼池中,以免感染。 (六)治疗方法 必须外泼杀虫药与内服药饲相结合。 1.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每立方米水体放药0.5-0.7克。全池遍洒1-2次,间隔2天。 2.内服药饲 (1)每千克饲料中加鱼虫清2-2.5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连喂3-5天。 (2)每千克饲料加内服型克虫威27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连喂3-5天。 (3)每千克饲料中加阿苯达唑0.10-0.15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3-5天。 3.如病情严重,治愈后最好再投喂2天抗菌药饲,以防细菌感染。淡水鱼类养殖常见病舌状绦虫病的防治方法出处:无公害淡水鱼养殖实用新技术 作者: 中国水产养殖网 2013年11月09日由舌状绦虫层、双线绦虫属绦虫的裂头蚴寄生手鱼类的体腔内引起。病原:两属绦虫的裂头蚴形态相似。虫体肥厚,白色的长带状,长数厘米到数米,宽可达1.5厘米,头节略呈三角形,身体没有明显的分节。舌状绦虫的裂头蚴在背腹面中线各有一条凹陷的平行纵槽;而双线绦虫的裂头蚴在背腹而各有二条凹陷的平行纵槽,在腹面还有一条中线,介于这两条纵槽之间。发育需二个中间宿主和一个终末宿主。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鸥、鸊鷉、秋沙鸭等吃鱼水鸟的肠道,第一中间宿主为剑水鳋,鱼类为第二中间宿主。虫卵随鸟粪排入水中,孵出钩球蚴,被水鳋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成原尾蚴。带有原尾蚴的剑水鳋如被吞食,原尾蚴在鱼的体腔内发育为裂头蚴。含有裂头蚴的鱼被吃鱼水鸟吞食,裂头蚴即在水鸟的肠道发育为成虫。 症状 裂头蚴寄生于鲫、鲤、鲢、鳊、鲐等鱼的体腔。由于虫体较大,使病鱼腹部膨大,失去平衡;虫体的挤压和缠绕使肠、性腺、肝、脾等器官受到压迫而逐渐萎缩,使其正常机能受到抑制、破坏;虫体的寄生还扑起贫血。病鱼.腹部膨大,用手轻压有坚硬实体的感觉,常漂浮水面,缓慢游动,甚至在水面侧游或腹部向上。严重贫血,生长停滞,失去生殖能力,鱼体消瘦,终致死亡。有时,裂头蚴可以从病鱼腹部钻出,直接导致病鱼死亡。解剖病鱼可见体腔内充满白色虫体。诊断:解剖病鱼,在体腔内发现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 用生石灰清塘,以杀灭虫卵及剑水鳋,石灰浓度为250-300克/升全池泼洒。将第一中间寄生主桡足类杀死,并有助于轮虫的培养,更有利于水花鱼苗的生长。 驱赶、枪击食鱼鸟类。 及时捞出并深埋病鱼、裂头蚴。 药物治疗,用“芳草消食百虫清”拌饵投喂。淡水鱼养殖常见病中华鳋病的病原出处:淡水鱼病防治实用技术大全 作者: 中国水产养殖网 2013年11月09日中华鳋属桡足类。寄生在淡水鱼的鳃上,只有雌性鳋的成虫才营寄生生活,雄性鳋终身营自由生活,雌性鳋的幼虫也营自由生活。中华鳋的雌性成虫比雄性成虫要大1倍多。虫体长大,分节明显,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呈三角形或半卵形,头部与第一胸节间有颈状假节;胸部6节,第一至第四胸节的宽度约相等,或第四节稍宽大,第五胸节及第六胸节(又称生殖节)狭小;腹部3节,第一节与第二节、第二节与第三节间各有1短小的假节。头部前端中央有1只中眼,中眼由3个背对背排成品字形的单眼所合成;头部有6对附肢,即2对触肢、1对大颚、2对小颚及1对颚足;第一触肢形状与自由生活的剑水蚤相似而较短,由6节组成,上有刚毛分布;第二触肢在雌鳋成虫特别强大,由5节组成,末端一节为锐利的爪,用以钩住宿主组织,以免被水流冲击而脱落;雄鳋的这对附肢与自由生活的剑水蚤相仿;口位于头部腹面后缘的中央,口周围被口器包围,口器包括上唇、下唇、大颚、第一小颚及第二小颚。雄性鳋还保留有1对颚足,在交配时作拥抱雌鳋用。前五胸节上各有1对双肢型游泳足,第三腹节的后端有l对尾叉,上有刚毛及毛若干根。生活史:在雌鳋未寄生到宿主体上以前进行交配,雌鳋一生只交配1次。卵在子宫内受精后被前列腺分泌物包裹形成卵囊,然后一次同时经排卵孔排出体外,挂在雌鳋的生殖节(即第六胸节)上。生殖季节很长,在江、浙一带自4月中旬(水温平均在20左右)即开始产卵,一直可产到11月上旬。刚孵出来的幼体,虫体不分节,叫无节幼体;第一无节幼体正面观为鸡蛋形,侧面观背部隆起如弓;在背部近末端处有l突出的小泡,这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