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兵法——上屋抽梯-心理暗示.doc_第1页
教育兵法——上屋抽梯-心理暗示.doc_第2页
教育兵法——上屋抽梯-心理暗示.doc_第3页
教育兵法——上屋抽梯-心理暗示.doc_第4页
教育兵法——上屋抽梯-心理暗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教育兵法上屋抽梯,心理暗示男孩教育 唐海岩上屋抽梯之计,用在战争中是指借给敌人一些方便,以引诱敌人深入我方,乘机切断他的后援和前应,最终至敌人于死地。在孙子兵法里最早出现“去梯”之说。孙子九地篇中说:“师兴之期,如登高而去梯。”意为将自己的队伍至于有进无退之地,破釜沉舟,迫使士兵与敌人决一死战。后汉末年,刘表偏爱少子刘琦,不喜欢长子刘琮。刘琮的后母害怕刘琦得势,非常记恨他。刘琦感到自己身处险境,多次请教诸葛亮,但诸葛亮不愿意趟刘表家事这潭浑水,一直不肯给刘琦出主意。有一天,刘琦约诸葛亮到一座高楼上饮酒,二人坐下后,刘琦暗中命人拆走了楼梯。然后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诸葛亮无奈,只好给刘琦出了:“内而亡,外而生”的计策。刘琦之后上书刘表,请求派往江夏,躲过了杀身之祸。“上屋抽梯”之计引申到教育中,有以下几种情况:一、 无意上屋,暗中抽梯有些时候,孩子偶尔会表现出亮点,但是在一种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就相当于散步的时候无意识地上了高处的屋子。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因为“高处不胜寒”,自己感觉不舒服了就会顺着“梯子”又下来了。这也是很多老师和家长抱怨的:“孩子时好时坏,反反复复。”的问题。此时,利用上屋抽梯之计,抓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趁机将梯子撤掉,很有可能孩子就只能一直呆在高处了。我的父亲曾是小学教师,现在回想一下,在我小时候,自己没少中父亲的计策。记得在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在家里学习入了神,不知不觉学到晚上11点多。第二天上学后,有很多高年级的同学过来问我:“你是每天学习到晚上11点吗?”我不好意思说只是昨天不小心学习晚了些,只好微笑默许。因为身边的同学能够如此崇拜我,让我感到无上荣光。当天放学时,在路上碰到了我家的邻居大婶,她就和正在聊天的另一个阿姨说:“你看人家这孩子,每天晚上学到11点!能学习不好吗?”听了这些话,我心里热乎乎的,红着脸跑回家,放下书包就开始乖乖地学习了。从此以后,哪怕是我有时候实在不想学了,也不得不坚持看书、写字,而且不能早于晚上11点结束。 因为我如果不努力学习了,如果被人知道,那是很丢面子的一件事情。父亲用了“广而告之”的办法,撤掉了我后退的“梯子”,让我的一个偶然行成为了必然。二、心理暗示,上屋抽梯 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西南的一个偏僻的穷山沟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那个时候考大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又何况在那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呢。那个村子之所以出大学生的几率很高,是因为有一个“会算卦”的神奇教师。据说这个老师看人的眼光独到,他能算出哪个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能看出哪个孩子是“学习的料”,而且算得很准。后来,等这位老师退休的时候,才公布了他多年以来的秘密。他说:“其实我只是暗地里告诉每一个学生,我算出了他将来能考上大学而已。”传说中的“算卦”实则是一个心理暗示,这位老师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暗示孩子将来是个大学生,而得到暗示的孩子自然会用大学生小时候的学习态度和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样就产生了正向的促进作用。在学校工作的老师都有过监考的经历,可能也遇到过多次走进考场时学生正在大吵大叫、沸沸扬扬的场面,这个时候该怎样让学生立刻安静下来,尽快进入考试状态?可能很多的老师会大声呼喊:“别说话了!请安静!”,或者发脾气、敲桌子。但这样的方法通常效果不佳,因为学生对这样的声音已经很熟悉了,老师如果发火,还有可能打击学生的情绪,或伤害学生的自尊。有一次监考,当我走进班级的时候正好赶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大声喧哗的热闹场面。我就说了一句话:“刚才我经过走廊,看了各班的纪律情况,你们班的纪律在所有班级里排名第二!”,学生们经过片刻的思考,立即安静了下来,顺利进入备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我给了孩子们一个“纪律排名第二”的心理暗示。首先这是个很好的成绩,孩子们的内心中都有向上、要强的一面,一听说自己班级排名第二,他们首先会用较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至于考试纪律,估计孩子们的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早已心知肚明。另外,第二的名次与第一还有一点点差距,他们还需要做得更好。在我当班主任的时候,每天早自习前,班级的学生都会一起朗读三班宣言我是三班人,班级的每一名同学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们情同手足、风雨同舟,我们彼此关爱、相濡以沫,我们共同用智慧和汗水经营着这个让我们引以为荣的家。我会用爱心呵护家中的每一样东西,用勇气担当家中的每一份责任。三班在成长,我也在成长;三班终究辉煌,我的人生也终究辉煌!今日我以三班为荣,明日三班以我为荣;今日我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以我为荣;今日我以祖国为荣,明日祖国以我为荣!三班,加油!三班,加油!在做男孩教育的时候,每次训练前,俱乐部的孩子们也会齐声朗诵男子汉宣言有三种东西需要捍卫:祖国 荣誉 梦想;有三种精神需要提倡:自立 自信 自强;有三种习惯需要培养:勤劳 主动 好学;有三种品质需要尊敬:真诚 豁达 善良;有三种东西需要控制:情绪 语言 行为;有三种做法需要避免:嘲讽 埋怨 说谎;有三种动物需要效仿:雄鹰 海豚 骏马;有三种东西必将拥有:鲜花 掌声 辉煌。这样的心理暗示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一个正向的心理暗示通常会给人带来成功的信念,一个成功的信念往往可以制造成功的事实,而成功的事实又会不断强化成功的信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心理循环。相反,一个负向的心理暗示通常会给人带来失败的信念,一个失败的信念往往可以制造失败的事实,而失败的事实又不断强化失败的信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负向的心理循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每一个不可能完美的学生。与其每天盯着学生的缺点、错误,批评、埋怨、讽刺、挖苦,倒不如换个角度,用大爱之心去寻找和创造机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欣赏、肯定、信任,在心理上暗示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充满期待,为学生建立正向的心里循环。这样一来,孩子的精彩表演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三、架到高处,上屋抽梯在战争中,让士兵向前冲无非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退一步,枪毙!一种是战胜了,分田分地!两种方法都可以达到让士兵冲锋陷阵的目的,但区别在于“战胜了分田分地”的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士兵的战斗力。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想让孩子积极努力,也有两种方法。与其把孩子逼上去,不如把孩子架上去。通过一些方法,把孩子驾到高处,让孩子在更高的位置去思考问题、去要求自己、去锻炼能力,比逼迫的方式要好上百倍、千倍。记得两年前的一个暑假,一位母亲带着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儿子来找我,她此时正苦恼于如何让孩子控制玩电脑游戏的问题,让我帮着想想办法。在我与那个男孩玩了一会,建立起一定的熟悉和信任之后,我让妈妈暂时回避,开始了我与男孩的对话,一步步把他架到高处,然后撤掉了梯子。“在刚才我们玩的时候,我发现你一个其他男孩少有的优点!”“老师,能告诉我是什么吗?”男孩很期待我对他的褒奖。“在我们玩的时候,我发现你很认真,很要强,每次游戏都期望胜利。”“嗯有点吧,呵呵”,男孩非常高兴。“那我猜你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具备这样的一种精神,对不对?” “嗯,是的!”“我很少崇拜人,今天我倒是很崇拜你!因为我的很多学生都没有你这种要强的尽头。” “谢谢老师!”男孩的眼神告诉我他此时很得意。 “我听过一个故事,我感觉你的要强的精神特别像故事里的那个主人公。”“哪个故事?”男孩充满好奇和期待。“有一个销售员,工作一个月了一样东西也没有推销出去。他就失望地和他部门经理埋怨,说这样的东西根本就无法卖出去!后来,他的经理让这个销售员带着东西一起走到马路边,经理说:你在这等我,你看到马路对面那个人了吗?我去把东西卖给他给你看看,然后从那个销售员手中接过东西就朝马路对面走去。没过多久,经理回来了,东西卖掉了。销售员惊诧而又钦佩地问:你能告诉我,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把东西卖掉的吗?经理说:我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我在过马路之前就下定决心,如果我不能把东西卖掉,我就站在马路中间被车撞死!你不能卖掉东西,是因为你并没有尽到你最大的努力。”“老师,那我像谁呢?”“你当然像那个经理,做事情非常要强,非常有决心。”“哈哈”男孩此时有些飘飘然了。“那我们探讨一下,下决心的标准是什么呢?”“不给自己留退路!”“太棒了,你不但要强、有决心,而且思维也非常敏捷!”“目前在学校学习情况怎样,年级排名多少?”“还凑合吧,年级160多人,我排名107。”“不至于吧!我感觉你不该排在这个名次,就从你的要强精神也不至于如此!?”“嗯,是的,我没太好好学,呵呵”“这就对了,你要是好好学肯定不是这么个成绩!下次考试有没有目标,和我说一下?”“下次考试,要考进前60名!”“天哪,你太让我崇拜了,以后我要把你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让他们好好学习你的自强和性格的霸气!,但我还有个小问题,就像刚才故事里一样,那个经理成功的秘诀是不给自己留退路,那你怎么做到不给自己留退路呢?”“考不进前60名,我也到马路上让车撞死!”“这个有点太过了,你要是死了,我想你妈妈也没法活了。想想,除了死,还有没有让你舍弃了更难受的东西?”“电脑!如果我考不进前60名,我一辈子不碰电脑游戏!”(中计了!)“好!这个主意好!但是一辈子不碰电脑也有点过分,这样吧,如果你下次考试不能完成你的目标,3个月不碰电脑如何?”“没问题!”“你不会中途耍赖吧?男子汉说话要算数,言而无信可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啊。”“当然不会!”“那我就静候你考入前60名的佳音了,加油!” 后来,我和男孩签字画押,他写下了一个下次考试如果达不成目标,就3个月不玩电脑游戏的证明书,我和他都在上面签了字。然后把孩子的妈妈叫了过来,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再提升高度,当着孩子与他妈妈说了一遍,并为她有这样一个好儿子而感到羡慕。然后我严肃地与他妈妈说:“这封证明书,你保留着,当好见证人,不能违反规则,如果他下次没有考进前60名,你犯规,让他碰了电脑,就是你的过错,更是对你儿子人格的侮辱!” 事情到了这里,我与家长这边是进可攻、退可守。如果孩子学习进步了而且是那么大的幅度,咱就不去管他玩电脑的事情;如果他考不进前60名,那么3个月孩子不能玩电脑了,这里面所有的话都是他自己说的,我们并没有强迫他。这就是“架到高处,上屋抽梯”。 在男孩俱乐部,也有些孩子比较淘气。但是在轮流当队长的规则上,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当队长的机会。当给孩子赋予了队长权利的同时,孩子接过来的还有一份责任。当孩子站在队长这样一个管理者的高度来要求其他孩子的时候,他自己自然要先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在做队长的时候,队伍里淘气、不听话的孩子也一定会让他感到生气甚至讨厌,同时感到,当一个领导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其他人的配合和支持。有了队长的体验之后,当他再回到普通队员中时,也会更理解其他队长的苦衷。 在与家长聊天时,有一位妈妈的做法让我钦佩。那就是家里面实行“家长轮换制”,一家几口人轮流当家长,谁当家长谁负责分配工作。后来让人感动的是,当6岁的儿子当家长时,把多数的家务活分给了自己!这就是转换了角色后,孩子学会了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四、将计就计,上午抽梯很多人对孩子的说谎嗤之以鼻,但我不这样认为。说谎也分很多种情况,但是究其根本,孩子的多数谎言只不过是搪塞自己的过失而已。说谎,是说明他还在乎他人的评价,心中是向上、向善的。此时,顺水推舟、将计就计,把孩子的谎言变成真实的事情,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又促进了孩子的进步,岂不是一举两得?在学校工作的时候,学生总有交不上作业的情况。当学生和我说他的作业做完了,只不过是落在家里的时候,虽然我知道很有可能是孩子根本没做,但我每次都相信是真的。因为,继续追究下去,无非有两个结果,一是孩子没做作业,你调查出事实的真相、揭穿了孩子的谎言,让孩子感到丢人、没面子;二是孩子真的做了,你继续调查的结果就会让学生感觉老师对他不信任。此时,最好的办法是毫不怀疑,完全信任,然后让孩子第二天带来便是了。如果孩子没有写作业,而老师又那么信任他,他当天回家即使拼了命也会把作业补上,不想让老师对他失望。孩子说谎,有的时候是自己没干的事情说自己干了(通常是好事)。这个时候,是他自己想往高处走,我们该高兴才是,给孩子留些余地,然后“去梯”让他没有退路不得不干。有的时候是自己干了的事情说自己没干(通常是坏事)。这个时候,如果不是非常紧要的事情,我们也没有必要去拆穿孩子的谎言,更不要在很难找到证据的情况下,去怀疑孩子。 此时,对孩子说:“我就相信这样的事情肯定不是你干的!”,这样的事情如此恶劣,怎么可能是你这样一个好孩子做的呢!我相信无论是这次,还是以后,你都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这样,就相当于为一个刚刚调到“坑里”的孩子搭了一个梯子让他爬上来,然后爬到高处,再把梯子撤掉。总比一顿批评、埋怨、讽刺、挖苦,让孩子从“坑里”不想出来要强。【文章链接】网络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