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人工栽培怎样引种.doc_第1页
羊肚菌人工栽培怎样引种.doc_第2页
羊肚菌人工栽培怎样引种.doc_第3页
羊肚菌人工栽培怎样引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羊肚菌人工栽培怎样引种? 羊肚菌菌种种源,目前仍属于奇缺品种,现有自然分布产地的科研部门,一般均有菌种保藏。其菌株代号各有自定。目前菌种市场上所刊登的供种单位信息,几乎见不到羊肚菌菌种上市供应。一些科研单位选育的菌种,获得了专利,提出供种要高额技术转让费,这对一般生产者难以接受。目前解决种源办法有以下几种。 (1)自行野生采集分离育种羊肚菌产品是举世瞩目的名贵珍稀菇菌,全国上千家科研部门和生产者,都在攻关育种栽培技术,因此迟早总有一天羊肚菌形成商品化生产的一个主栽品种,其菌种也就易得。但在目前种源缺乏的情况下,有意开展羊肚菌栽培试验者,可以在当地春夏之交,深人林区寻找野生种源,采集标本,分离菌种;并逐级扩繁栽培种,应用于试验栽培。一方面从中实践菌种分离技术,又节省栽培成本。 (2)引种注意事项对于计划开发羊肚菌商品化生产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在引种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制种单位资质认定供种单位必须具备以下两证,即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 选种先选制种人引种前先考核供种人职业道德行为、菌种知识、专业技术、菌种质量及经营信誉。在引种前进行种质与菌种性状咨询。 邮程安全性省外邮购菌种,计算好邮程,最好采用快递邮寄,同时木箱包装贴“红杯”“小心”标志,防止震动破碎。菌种进门把关菌种进门实行“三看”:一看标签上的名称,菌株代号,接种时间,是否符合购种所要求;二看试管或菌种瓶壁的菌丝生长,是否旺盛雄壮,有无间断或污染,老化;三看管或瓶口棉花塞,是否松脱、有无破裂,逐项认真检查,在菌种扩繁之前发现问题。羊肚菌人工栽培如何接种培养? 现有羊肚菌栽培有袋栽、瓶栽、箱栽及野外仿生栽培等多种方式。由于栽培载体不同,接种方式有别。羊肚菌菌袋接种后,搬进室内养菌,在适温条件下培养0-40天,菌丝长满袋;若气温偏低需50天长满袋,经后熟培养0-25天,再转人菇棚长菇。养菌管理主要控制好以下五点。(l)恒定适温 培养室内温度调控至15 - 18,最适合菌丝生长。在适合的培养基和恒定温度范围内,菌丝日平均生长1-1.6毫米。秋天冬初气温偏低,如果培养室温度低于10,应人工增温,可采取空调或电热等设施提升温度,防止低温阻碍菌丝正常生长。(2)保持干净 菌袋培育保持清洁卫生,要求干燥、不潮湿。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若湿度偏大,可在地面撒石灰粉除湿。(3)遮光 菌丝培育期间,门窗应挂窗纱火草帘遮光,但要注意通风,不能因避光把培养室遮得密不透风,造成空气不对流。(4)通风换气 经常开窗通风更新空气,如果通风不良,室内二氧化碳沉积过多,会造成菌丝体的正常呼吸;同时,也给杂菌发生提供条件。尤其是秋季时有高温,如果不及时通风,会使室内菌温上升,对菌丝生长发育不利。(5)翻堆检查 菌袋在室内培养期间要翻堆4-5次,第一次在接种后6-7天,以后每隔7-10天翻堆一次。翻堆时做到上下、里外、侧向等相互对调。翻袋时认真检查杂菌,常见在菌袋料面和接种口上,分别有花斑、丝条、点状、块状等物;其颜色有红、绿、黄、黑不同,这些都属于杂菌污染。也有的菌种不萌发,枯萎、死菌等,通过检查分类处理。羊肚菌的菌袋进棚覆土催蕾样操作? 菌丝经过50-60天的培养,理成熟后转入野外菇棚袋覆土。一般排袋覆土一个月后即可长出子实体。这个阶段管理性很强,稍有失控就长不出子实体。朱斗锡(2008)在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进展一文中介绍了他们1992年成功之后,直至1998年,这期间成功与失败相伴。也就是说第一年能出菇,第二年使用同样方法和菌种又不出菇,即使在一块地里栽培,有的地方出得很好,有些地方一朵未出。全国数家生产单位,10多年来羊肚菌栽培,均以出菇不稳定而告牌,直至2007年才基本攻破大田栽培的关键技术。这里综合各地栽培试验,在出菇阶段管理技术,主要掌握以下关键。 (l)进棚排袋 排袋前消毒场地,畦床铺上3厘米厚的腐爪质土,拍平;然后可用10石灰水喷洒畦面及四周环境,达列杀虫灭菌。将生理成熟菌袋或菌瓶搬进野外菇棚,摆放于毗床上,每平方米畦床可排17厘米X33厘米的菌袋40个。也可以把菌袋排放于箱筐内或盆中。由于搬动和排袋过程,菌丝表层受到一定挫伤,而且受震动后,袋(瓶)内菌丝有所断裂。因此,袋或瓶排场袋后,不要急于开口覆土,必须让其生养休息1-2天,使菌丝营养积累更加丰富;同时也使其适应大气候环境,为下一步长菇打好基础。 (2)开口覆土 是一项重要技术,菌袋排场后,进行斤口覆土工艺。袋装的,袋口扎绳解开,并拉开袋膜;瓶装的,揭开盖膜。然后在袋内或瓶内表层覆土35厘米厚。覆土材料最好是全腐殖质的沙壤土,或林地更新前烧山的火烧土。有的栽培者采取菌袋脱膜后,把菌筒排放于畦床上,然后覆土3一5厘米。无论是带袋覆土或是脱袋覆土之后,均要在覆土表面再盖2厘米竹叶或阔叶树落叶,起到覆土层的保湿和防止水土流失及防止雨淋土面板结。菇棚内温度控制在18左右,让菌丝复壮。 (3)造成微生物环境 羊肚菌排袋的同时,按每间隔5袋之间,摆放同规格大小、菌丝生理成熟的平菇菌种2袋,造成羊肚菌生长的微生物环境,这是长白山真菌研究所所长王绍余、丛桂芹的一个创举。(4)变温催蓄 野外菇棚气温波动较大,控制办法可在畦床上每隔3米,插一条竹木跨畦,作为拱膜内棚;并罩上白色地膜,起到防雨保湿,控湿作用。覆土后人为创造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