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印度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_第1页
谈印度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_第2页
谈印度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_第3页
谈印度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_第4页
谈印度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备课吧免费下载谈印度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印度是南亚一章中需重点掌握的国家。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有:世界文明古国;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发展中的民族工业;主要城市。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8幅插图、两处“读一读”、一处“做一做”,以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二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其存在的问题、印度工业的发展与资源的关系。教材的难点是:印度农作物和工业中心的分布。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为主,兼以比较法。 一、谈古国,轻歌曼舞,点痣激情 讲“世界文明古国”时,教师先高亢引歌猴哥(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猴哥、猴哥、你真了不起,五行大山压不住你,蹦出个孙行者,借歌导入新课,使学生有新鲜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并告诉学生,西游记故事中讲的唐僧玄奘去西天取经,他们的目的地是天竺。在我国唐朝时称现在的印度为天竺。接着,投映出“亚洲政区图”,请学生上台点出印度的地理位置,教师要特别强调它的纬度位置,为以后的教学设下伏笔,奠好基础。播放一段印度舞蹈(如剪辑电影大篷车等,教师也可示范一、二动作。投映“泰姬陵”,教师请学生观察,(也可看课文前彩页4的印度泰姬陵),并说明它的来源,它如同我国的万里长城一般,是印度古老文明的象征,是人们公认的世界建筑奇迹。未了,教师可将预先准备的红色水自点红痣,以示吉祥、古老民俗。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朗读第5页第3段课文,经上述过程,学生完全能得出“印度是一个悠悠的世界文明古国”的结论。 二、说农业,读图置疑、巧比促思 讲“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时,可分成下列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1利用课文中的“读一读”,让学生了解印度的民族、语言、民俗等基本概况。 2,印度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国占教师要着力讲述,多方位展开,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步骤如下: (1)投映:“南亚地形图”,由图了解印度的基本地形,以便同农作物的分布相联系。 设问:印度有哪几种地形?各分布在哪里?(西北山区,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2)投映:“亚洲气候图”,由图了解影响印度农业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设问:印度的大部分领土位于什么纬度之间?它在气候带上属于什么带?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3)投映“印度年降水的分布图”,了解它的降水状况,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设问:印度年降水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它与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印度全国平均年降水量达1150毫米,小于500毫米的干燥区仅占小部分。其中,东北部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于1250毫米;西北部气候自东向西由湿润转为干燥,年降水量变化较大,从1000毫米递减至200毫米以下;半岛部分,西部沿海部分降水较多,一般属半湿润气候,但降水量的变化除东南侧,显得较大;西南部沿海区等为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 (4)投映“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图”,要学生结合上图,分析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由于这一项有一定难度,教师宜采用启发式提问,学生回答,完成下表。 农业生产发展的条件自然条件有利条件不利条件气候大多低纬,光热条件好西南季风强度不一,降水不稳定,易成灾。地形平缓西北部有沙漠区。水源恒河为主,兼有其他河流因受季风影响,水量不稳定。土地耕地面积亚洲第一,耕地占全国一半尚有部分未开发。土壤肥沃。高原西北有黑土。西北沙漠较难利用其他农业基础好。人口增长快,压力大。分析:印度地处低纬度地区,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温暖,全国34以上地区极端最低气温在OC以上,各地年平均气温在2427间,热量资源丰富,又加西南季风带采充沛降水,优越的水热条件使绝大部分地区具有农业利用的可能性。就地形而言,低平地形占优势,平原占43,山地占25,其余是高原(海拔千米以下,古老、起伏不大),印度领土的12以上可以垦殖,耕地面积为亚洲之冠,多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居世界前列甚至首位,如黄麻、茶叶。 对农业的不利条件也是存在的。主要是西南季风的影响。它若晚来早退,或风力太弱,雨水不足,造成干旱;它若早来晚退,或风力太强,雨水过多,易成水灾,农业歉收,带来饥饿。另外,印度人口约10亿,每年增加的人口,抵销了增产的粮食,给农业造成压力,鉴此,政府力主少生孩子,努力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并推行“绿色革命”等。农作物分布和自然条件的关系作物分布地区自然条件水稻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沿海平原平原为主,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小麦恒河平原气候湿润、水源充足棉花德高原西北部气温、降水适宜,肥沃黑土,地势平坦黄麻恒河三角洲气候湿润、水源充足茶叶布拉马普特拉两岸排水良好的低山坡,降水多 分析:印度农业地位重要。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棉花、黄麻、茶叶、甘蔗等是印度的主要经济作物及重要出口物资。由上表可知,印度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区和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印度从举世闻名的“饥饿之国”到今日一跃成为世界重要产粮国之一,实属不易。独立后,政府为进一步解决粮食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在某些地区进行“绿色革命”,培育和引进高产的稻麦新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并扩大棉田面积,现已扭转了粮食不能自给的被动局面。三、道工业,突出联系,发展能力讲“发展中的民族工业”时,采用“综合程序法”与“读图观察法”相匹配。 1投映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图片。 2设问:请学生讲一下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状况?(启发学生读矿产、工业、农作物分布图);3投映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想一想,印度有哪几种主要工业?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请一、二位学生上台工业概况表)。印度独立前后工业概况独立前独立后工业部门采矿业、纺织业纺织、钢铁、机械、电力、石油、化学、核能、航天工业分布加尔各答、孟买加尔各答工业区、孟买工业区、德高原东北部、内地。分布特点沿海地区接近原料产地分析:印度独立后,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目前已是发展中国家工业较发达的国家,且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尤其是核能、航空、空间、电子等新兴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5投映“资源条件与工业生产联系表”,并请学生说一说钢铁工业和棉纺织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分析:印度有发展工业所需的多种矿产资源。半岛东北部的煤、铁、云海和中部的锰矿,储量都很丰富。印度原来的工业是以纺织和采矿为主,在此基础上,目前又发展了钢铁、机械、电子、化学、核能等工业。它工业的分布具有接近原料产地的特点,可从下表中看出:地区资源条件工业中心德高原东北部黄麻、煤、铁、锰加尔各答(麻纺和机械工业中心)德高原西部棉花孟买(棉纺工业中心)四、讲城名,按图索骥,重在地位 讲“主要城市”时,应充分利用“南亚政区图”,或教师自绘放大的“印度政区图”,请学生看后用红色彩笔在相关图上圈出,以强化记忆。教师还可插入有关城名的趣事,丰富教学内容,当然,重在城市地位的教学。如,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政治中心、铁路交通中心。加尔各答是全国最,大城市、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孟买为印度第二工商业大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并被称为印度的“电影城”。五、论国情,强调制度、培养情感 印度与中国的国情较为相似,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人口大国。印度独立时间略早于我国,经济基础比我国强。由于两国所走道路不一,制度有别,结果迥然。今日,我国如巨人般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成绩举世瞩目。教学时,教师可适当联系比较,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的任务、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各门类课程特点,渗透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就是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悟,从而使他们在自我感悟中得到启迪。我们说什么是一节好课?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课就是好课。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在她的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回忆到: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冰”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通过作者的这段回忆,我们不难看出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的教育是成功的,因为她的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影响了海伦?凯勒一生!是莎莉文老师的启迪,才使一位又盲又哑的小女孩成长为世界上一位伟大的女性! 可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又有多少教师所上的课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呢?又有多少课是可以让学生得到深刻的感悟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埋怨学生不爱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完成得好坏,还可以从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上来衡量。如果你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那么学生对你这个学科一定是越学越爱学,反之你就无法使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热情与兴趣。 要想使学生热爱学习,我们做教师的还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不忘育人,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的活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因此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树立全面育人意识,避免机械的唯智教育,把育人活动贯穿到教学的始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引入课堂; 2、让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把亲情教育引入课堂; 3、让学生关注学校生活,把集体教育引入课堂; 4、让学生关注同学生活,把爱心教育引入课堂; 5、让学生关注未来生活,把理想教育引入课堂; 6、让学生关注生存环境,把责任教育引入课堂; 7、让学生关注世界风云,把竞争教育引入课堂; 8、让学生关注人类命运,把未来教育引入课堂。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心中总是想着我是在育人而不是在教书,我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寻求提高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方法,就会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当我们的学生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时候,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展现出令人振奋的情景!高中地理新教材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文/陈庭教育部于2000年2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新大纲充分体现了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的思想。在设计内容框架上“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因而新教材以素质教育为方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以正确阐述人地关系为基本线索,构建内容框架。高中地理新教材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关系密切,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所谓人文素质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文素质教育,简单地说,即培养人文精神教育。通常人们把人文教育看做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何而生”,即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二、高中地理新大纲、新教材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优势优势之一:新大纲新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综合性增强、人文地理知识的比重大大增加,教材从最基本的人类活动入手,阐述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然后分析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人口、城市、文化、旅游、政治等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在选修课中得以学习,这就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提供了较好的素材,通过学习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优势之二:新大纲、新教材中注重对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的分析,强调人类要协调与环境的关系,首先要了解自然,尊重客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特别有利于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如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关系,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优势之三:新大纲、新教材中充分体现基础地理教学目标是提高公民的素质。各单元内容都从正反两方面讲述人与环境的关系,较多地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等内容,使学生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包括思考、讨论、演讲、写小论文、实验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三、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三个环节环节之一:从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目的上把握好人文素质教育当前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科学知识教育、忽视教学的人文性;重视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重科学程序、轻灵活变通;重理论知识的传播、轻情感经验的积累;重理智控制、轻情感沟通。这些教学误区都是没有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教学重要目的所致,因而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上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要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就必须充分发挥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色、优势及其价值,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心理、文化、审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及个性差异,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加强教学过程人文环境的建设,努力使课堂教学转变到以学生活动为主导,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目标上去,使地理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合。环节之二:在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内容上挖掘人文因素高中地理新教材较好地反映了地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教育性,其中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有显现的部分,也有许多内容隐含在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内部。因而需要我们充分挖掘高中地理学科的人文因素,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