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 - 订 -线- 班级 姓名 学号 - 广 东 商 学 院 答 题 纸(格式二)课程 科学技术史 20 11 20 12 学年第 2 学期成绩 评阅人 评语: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建筑方面 中国贵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是唯一一个将文化传统传承至今的古国,拥有许多令外国人垂涎的发明。譬如中国的文字,经过五千年的洗礼,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瑰宝了。带着对祖国的这份自豪感,我接下来就将对我感兴趣的中国古代建筑方面的成就作一番概述。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的过程。我国建筑的发展也遵循这一规律。资料表明,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就是原始居住阶段,秦汉阶段,魏晋南北朝阶段,隋唐阶段,最后是元明清阶段。这是我国建筑史发展的划时代的阶段,这些阶段形成了不同的建筑特色,也体现了中国建筑不断发展的历程。接下来我将一一做一下介绍。我国建筑的原始阶段,也就是我国建筑的雏形形成时期。资料显示,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字形等。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有了夏商周的积累,到了秦、汉时期,中国的建筑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秦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这也为建筑等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过去各个国家的建筑特点和优点互相结合,使中国的建筑迎来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但是秦王朝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今人从阿房宫遗址和始皇陵东侧大规模的兵马俑列队埋坑,可以想见当时建筑之宏大雄伟。此外,又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筑长城以防匈奴南下,凿灵渠以通水运。这些巨大工程,动辄调用民力几十万,几乎都是同时并进,秦帝国终以奢欲过甚,穷用民力,二世而亡。 汉朝继承秦朝的建筑技术,经过汉初几位君主的努力,建立了一个经济、政治、文化都高速发展的帝国。这时候当然带动了建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从西汉到东汉的400年间,木构建筑逐渐成熟,为后世木构架的几种主要形式: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奠定了基础。砖瓦生产和砌筑技术的不断提高,使中国古典建筑三段式(台基、屋身和屋顶)的外型特征基本定型。经过秦汉阶段的积累,中国建筑已经成型,而魏晋南北朝又吸收了外来的建筑特色,使中国的建筑更丰富多彩。随着民族融合以及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有了不少新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佛教建筑的兴盛。佛寺、佛塔和石窟是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建筑为中国的古典建筑和文化留下了丰厚的遗产。石窟是建筑、雕刻、壁画等艺术的综合体,因而石窟的大量开凿,反映了佛教的盛行情况与佛教建筑的繁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建筑形态、建筑发展,以及当时的建筑装饰等技术艺术的特色和水平,特别是雕刻艺术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这个时期战争不断,割据频发。反而促进了建筑的发展。魏晋以前的城池都是土筑,而东晋时北方十六国都城城墙则有部分使用了包砖,这对于整个建筑史来说,是一大进步,甚至是一大创举。这一点也是与当时处于多个政治势力割据的局面,建筑注重防御的社会形势相关联的。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最高峰的阶段,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这个时期的城市建设、宫殿建设、宗教建设和园林建设都取得较大发展。当时的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它甚至影响到渤海国东京城,日本平成京(今奈良市)和后来的平安京(今京都市)。唐代园林的发展也非常繁盛,达到了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高峰。唐代皇家园林的最大特点就是规模宏大,此外皇家园囿依然具有狩猎场的功能。而唐代寺院形成了一定得布局模式:有明确的中轴线,主要建筑都依轴线布置,并且以最中心的院落为主院,主院内建的是寺庙的第一重要建筑。从宋朝到元朝之前,中国建筑没有太大的创新,基本继承唐朝建筑的特色。但宋朝时一个叫李诫的建筑师通过对唐朝建筑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的经验总结,创作出营造法式一书。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也是我国 第一部有关建筑设计及技术经验总结的完整巨著。它对后代传承优秀的建筑技术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到了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迎来了发展的最后一个高潮。首先,元朝时,由于蒙古族的强大,建立了版图空前庞大的帝国。在建筑方面,各民族文化交流和工艺美术带来新的因素,使中国建筑呈现出若干新趋势。在此时期大量使用减柱法,但正式建筑仍采满堂柱网,喇嘛教建筑有了新的发展。汉族传统建筑的正统地位在此时期并没有被动摇,并继续发展。官式建筑斗拱的作用进一步减弱,斗拱比例渐小,补间铺作进一步增多。此外,由于蒙古族的传统,在元朝的皇宫中出现了若干棕毛殿和畏兀尔殿等,这是前所未有的。而明清时期,明清建筑的最大成就是在园林领域。明代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清代北方的皇家园林都是最具艺术性的古代建筑群。中国历代都建有大量宫殿,但只有明清的宫殿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明清北京城、南京城是明清城市最杰出的代表。北京的四合院和江浙一带的水乡民居则是中国民居最成功的典范。坛庙和帝王陵墓都是古代重要的建筑,目前北京依然较完整地保留有明清两代祭祀天地、社稷和帝王祖先的国家最高级别坛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北京天坛,至今仍以其沟通天地的神秘艺术打动人心。建筑群体关系的营造是明清的时代主题,明清建筑在创造群体空间的艺术性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同时在建筑技术上也取得了进步。明清建筑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简化了结构,节省了木材,达到以更少材料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明清建筑还大量使用砖石,促进了砖石结构的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大致是这样的,那中国古代建筑又有哪些特色呢?经总结,我国古代建筑大致有以下特色: (1) 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方面尽木材应用之能事,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同时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而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二)独特的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三)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四)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五)写意的山水园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它与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音乐一样,重在写意。造景家用山水、岩壑、花木、建筑表现某一艺术境界,故中国古典园林有写意山水园之称。结语: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远的国家,中国有许多曾经领先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清洗算法在智能客服中的应用对比报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国海南旅游业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 2025版智慧社区物业管理及设施更新及安保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特殊技能人才法人技术顾问聘用合同
- 2025版专业级挖掘机械设备采购与售后服务合同
- 2025版企业师徒结对技术研发与市场合作合同
- 2025版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维保及能效提升合同范本
- 2025年新型稻谷加工技术合作合同
- 2025年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保密协议书
- 2025年度高端装修贷款合同文本
- DB32/T 1086-202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修订)
- 《滤芯销售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人保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 施工单位管理培训
- 配料保密协议
-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四中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 园区消防安全联动制度
- 《慈善法》知识竞赛题库与的答案(完整版)
- 托管运营合同范文
- 电气工程专业导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