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开站流程(TD网管侧).doc_第1页
TD开站流程(TD网管侧).doc_第2页
TD开站流程(TD网管侧).doc_第3页
TD开站流程(TD网管侧).doc_第4页
TD开站流程(TD网管侧).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D工程新站数据制作规范数据配置流程Iub采用ATM承载的OMCR数据配置流程如图1-1-1所示:图1-1-1 ATM方式数据配置流程对于传输介质为E1的站点可以通过快速创建Iub局向,自动生成ATM通信端口配置、Iub局向配置和静态路由配置;一、 双IMA配置3期采用SDTA,一块SDTA相当于IMA+SDTB组合的两倍。IMA处理和信道化E1接口在同一块板,如果只用1个IMA,那么板子摊掉,必将导致板子所下挂的所有基站断站。为提高网络的可靠性,采用双IMA的传输方式。1.1快速创建IUB局向,生成第1个IMA组对于使用E1传输的站点,在OMM网管的【局向配置】点击右键,选择创建【快速创建Iub局向】,进入配置界面如图所示:参数说明:l NodeB类型:根据实际安装站型选择,本例为B8300 T100基站;l NodeB数量:每次添加的NodeB数量,一般选择1个站点;如果有多个站点通常采用Excel批量导入;l 接口位置一:该站点传输第1个IMA组所在的传输接口板SDTA的槽位;l E1数量:根据数据规划,该站点使用的E1数目;l 所属模块:该站点对应的CMP模块号;1框接入的站点采用3号模块,4框接入的站点采用4号模块;l 带宽利用率:双IMA的带宽利用率设置为95%;l PVC配置方案:默认选择1;点击【添加】后,该站点的基本信息就出现在上图的编辑框中,再修改以下参数:l NodeB编号:根据数据规划填写;l NodeB用户标识:根据命名规范填写,现网是NodeB编号+基站名称;l 邻接网元编号:等于NodeB编号;l 目的IP地址:目前采用172.16.X.X网段。为了标识方便,IP地址的后两段和基站的ID编号对应。假设基站的ID编号为abcd,则IP地址为:172.16.ab.cd。(注意:如果ID编号的cd两位均为00,则IP的第4段改用100表示;如果ID编号的ab两位是51,因为与SGSN用户面地址冲突,则IP的第3段加100,改用1ab表示)。l E1线:该站点传输IMA组0的时隙编号。SDTA单板有两个光口,1、2光口的时隙编号分别为971,93155;点击【确定】完成快速配置。1.2在ATM通信端口添加第2个IMA组在OMC网管的【局向配置】下面的【ATM通信端口配置0】,进入配置界面如图所示:l 【架/框/槽】:该站点传输第2个IMA组所在的传输接口板SDTA的槽位;l 【通信端口号】:快速创建的设备编号加13就是通信端口号;l 【IMA链路(DTB,SDTB板槽位E1号)】:该站点传输IMA组1的时隙编号;l 【UNI标识】:UNI接口(Iub口或C5芯片);l 其余参数默认。点击【添加】完成第2个IMA组的端口配置。如图例子所示,第1个IMA组 1/1/1的14端口的IMA是快速创建IUB局向自动创建出来的,而第2个IMA组是我们通过手动添加的。记录第2个IMA组的【架/框/槽】、【通信端口号】、【路径组编号】、【通信端口的设备编号】,后面数据配置时需要用到这些参数。右下角【通信端口的设备编号】,与左边【通信端口号】相差13。1.3 在IUB局向添加第2个IMA组的传输路径信息在OMM网管的【局向配置】下面的【Iub局向配置】,双击进入配置界面如图所示:l 【传输路径编号】:第2条传输路径编号为33;l 【路径组编号】:来自ATM通信端口的参数;l 【模块号】:与第1条传输路径保持一致;l 【架/框/槽】:来自ATM通信端口的参数;l 【端口号】:来自ATM通信端口的参数;等于第2个IMA组所对应的【通信端口的设备编号】,或者【通信端口号】减去13;l 其余参数默认;点击【添加】完成第2条传输路径的配置。1.4 在IUB局向添加第2个IMA组的AAL2在Iub局向配置-ATM配置信息-AAL2通道信息,添加归属于第2个IMA组的AAL2链路。只添加一条AAL2。l 【AAL2通道编号】:依次递增;l 【归属的传输路径编号】:33;l 【AAL2架/框/槽】:来自ATM通信端口的参数;l 【AAL2对端通信端口号】:来自ATM通信端口的参数,等于【通信端口号】;l 【AAL2对端虚通路标识(CVPI)】:1;l 【AAL2对端虚通路标识(CVCI)】:依次递增;l 【通道承载的业务类型】:MIX类型;l 【AAL2的服务类别】:UBR;l 【AAL2流量类型】:NOCLPNOSCR;l 【AAL2流量描述参数1】:如果是大于等于2条E1,则配置为3279;如果是1条E1,则配置为1457;l 其余参数默认;AAL2添加保存后,基站的双IMA组IUB局向已经创建完毕。注意,RNC侧采用双IMA组配置方式,基站侧本调数据也需要修改,传输也需要配置成双IMA组方式!并且两侧的AAL2条数与带宽,服务类别也需要对应,否则会导致公共信道建立失败或者PS业务失败。二、NodeB及小区配置2.1创建NodeB(快速创建Iub局向会自动创建)在RNC管理网元的【NodeB及小区配置】节点创建【NodeB】如图2-1-1所示:图2-1-1 创建NodeBNodeB编号:根据规划填写;局向号1:与手动创建的Iub局向生成的局向号一致;局向号2:目前只有一个局向,不用填写;用户标识:根据标识规范填写;NodeB类型:根据现场实际安装设备填写;关联的NodeB网元编号:与NodeB编号一致;2.2创建站点在已创建的NodeB上创建【站点】,如图2-1-2所示图2-1-2 创建站点站点编号:根据规划填写;站点所属局向号:与手动创建的Iub局向生成的局向号一致;用户标识:根据标识规范填写;2.3创建服务小区在已创建的站点上创建服务小区,完成关键参数配置和载频配置,关键参数配置如图2-1-3所示:图2-1-3关键参数配置用户标识、小区标识、本地小区标识可以相同,根据规划的CID填写;选择小区模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城区宏蜂窝”或其他模版;小区参数标识:即扰码,根据规划填写;位置区码:与CN的对接参数,根据规划填写;(42615,42616,42617)服务区码:与CN的对接参数,根据规划填写;现网设置跟CID一样。路由区码:与CN的对接参数,根据规划填写;现网设置为1小区最大发射功率:室内32dBm,室外34 dBmPCCPCH发送功率:室内32 dBm, 室外33 dBm其余参数默认。2.4载频配置如图2-1-4所示:图2-1-4载频配置载频频点:根据现场规划修改;载频时隙配置:现网配置是103;是否支持HSDPA:如果是H载波,则选“是(2:4,推荐配置)”载波优先级:现网设置-主频和普通载波选3,H载波选6.其余参数默认2.5开启隐藏功能修改参数:如图2-1-5所示:图2-1-5开启隐藏功能选择“帮助”-“关于”,在鼠标放置在弹出的窗口,同时按“CTrl+Alt+0”输入密码:xxx,开启隐藏功能。在“广播配置”中把【SIB11和SIB12的异RAT小区测量】开关设置为“开”2.6增量同步已经完成OMCR的NodeB数据配置,在RNC管理网元上选择增量同步。如下图图2-1-6增量同步三、创建TD B8300 T100管理网元3.1创建B8300网元在TD UTRAN子网节点创建B8300管理网元,如图3-1-1 图3-1-1 创建B8300管理网元在弹出的网元创建页面中,选择与前台单板运行版本配套的软件版本,IP地址配置与OMCR配置的IPOA地址一致,现网是:172.29.AB.CD,ABCD是NODEB编号,其他参数根据现场情况填写,如图3-1-2图3-1-2 B8300管理配置3.2创建模块在创建的B8300管理网元下的【配置集】上创建模块,如图3-1-3图3-1-3 创建模块在弹出的创建页面中包含【模块配置】、【SNTP配置】、【天线校正配置】和【其它】四个选项3.2.1模块配置【模块配置】页面选择传输类型,用户标识根据现场规划填写,传输类型配置为“ATM”,修改ATM地址,其它参数默认,如图3-2-1图3-2-1 模块配置ATM地址属于对接参数,与RNC配置的ATM保持一致,如图3-2-2:图3-2-2 ATM地址修改现网的设置是:把NODEB的ID号从十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填入最后的19,20栏里,例如:NODEB的ID号2233,则十六进制是8B9,在19栏填08,在20栏填B93.2.2 SNTP配置【SNTP配置】中配置SNTP服务器IP地址,即OMCB服务器地址(需要在OMCR全局资源中配置),其它参数默认,如图3-2-3图3-2-3 SNTP配置现网SNTP服务器IP地址配置如下:RNC1:139.1.100.72RNC2: 139.1.100.73RNC3: 139.1.100.74RNC4: 139.1.100.753.2.3 天线校正配置参数默认,如下图3-2-4图3-2-4 SNTP配置天线校正通道幅值差异阀值:室外设5,室内设3天线校正过程幅度差异阀值:室外设5,室内设3天线校正过程角度差异阀值:室外设10,室内设53.3设备配置设备配置是传输模块配置和无线模块配置的前提,设备配置流程图如图3-3-1:图3-3-1 设备配置流程3.3.1 创建机架在B8300管理网元的【主用配置集】下的【设备配置】上创建机架,参数默认,如图3-3-2图3-3-2创建机架新创建的机架默认配置两块CC单板和一块SA单板,如图3-3-3图3-3-3 B8300机架3.3.2 配置单板1、 PM配置后台根据现场电源模块所在的槽位配置PM单板,PM只能配置在15、16槽位。注:在PM单板配置前UBPI和FS单板不会上电。2、 CC单板配置 CC单板包含【E1线配置】(机架创建后默认增加8条E1线)、【GPS配置】、【传输光口配置】(Iub承载IP-FX时使用),如图3-3-4图3-3-4 CC单板配置【GPS配置】在弹出页面中添加GPS配置,GPS电缆长度现场情况填写,其他参数默认,如图3-3-5图3-3-5 GPS配置【传输光口配置】当使用CC板的光口承载IP与RNC连接时配置,如图3-3-6图3-3-6 IP-FX配置3、 UBPI单板配置UBPI配置槽位 412,UBPI作为基带处理板,同时提供3个2.5G光口与RRU连接,实现Ir口光纤配置和RRU配置,如图选择【RRU光口配置】,在弹出的页面中选择与RRU连接的光纤,光口编号、光纤编号、光口类型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图3-3-7图3-3-7 UBPI光口配置选择【RRU配置】,在弹出的页面中配置RRU,如图3-3-8图3-3-8 RRU配置各参数说明:“RRU号”属于本地编号可以自定义。“RRU类型”选择实际使用的RRU类型ZTER8918或者ZTER21。“位置信息”可以不填写。“组网方式”对于单通道的R21只支持链型组网,而R8918支持链型、多点连接和环形组网,目前环形配置无法实现,链型配置只适用R8918的1个光口与BBU连接,支持6载波*8通道;多点连接使用R8918的两个光口与BBU连接,支持9载波*8通道。“RRU天线数目”根据选择的RRU类型自动生成。“光口板一光口”填写与R8918的OPT_B连接的UBPI光口编号。“光口板二架/框/槽”多点连接时配置,与R8918的OPT_R连接的UBPI所在槽位,可以与光口板一相同,也可以不同;R8918支持跨单板、跨光口配置。“光口板二光口”填写与R8918的OPT_R连接的UBPI的光口号。“光口上级联RRU序号”与BBU连接时序号为1,与1级RRU相连的RRU序号为2,依次类推,最多支持6级级联。“天线配置”用于配置智能天线数目,适用于多通道的RRU,对于R8918支持“4+1+1+1+1”、“6+1+1”、8通道三种配置,其中4、6、8代表智能天线的数目,如图3-3-9:图3-3-9 智能天线配置4、 NIS单板配置 NIS单板配置在14槽位,Iub口使用STM-1连接时配置,支持两个信道化STM-1,实现ATM-stm1和Chn-stm1配置,现网暂无此配置。如图3-3-10: 图3-3-10 NIS配置功能5、 FS单板配置FS单板配置在3、4槽位上, 实现IQ数据三级交换和BBU级联,UBPI数量超过两块时需要配置FS单板。6、 SE单板配置SE单板配置在14槽位上,提供8路E1,当Iub口使用的传输E1超过8条时增加SE单板。3.4传输模块配置 3.4.1 Iub口使用E11、承载链路配置在创建的模块下展开【传输配置】子树,进入承载链路配置界面添加IMA配置,如图3-4-1图3-4-1 IMA参数配置参数说明:“IMA组号”:由于3期站点采用双IMA配置,所以有2个IMA组,分别为0和1,其与OMCR侧IUB局向的2个IMA组对应。0号IMA组既有AAL2链路,又有AAL5链路;1号IMA组只有AAL2链路。目前,在OMCR侧,只需配置带有AAL5链路的IMA组数据,另一个IMA组数据暂且不配,以后通过脚本统一配置;在OMCB侧,配置0号IMA组的链路数据,1号IMA组只配置E1即可,无需配置AAL2链路数据。“接口板架/框/槽”选择CC单板的槽位号。“承载物理介质类型”选择E1。“连接对象”选择RNC。“E1号”选择实际使用的E1编号,如图3-4-2:图3-4-2 E1配置关于E1条数及归属于哪个IMA组,参考如下3期固化配置O3站型:5条E1 ,前3条E1在0号IMA组,后2条E1在1号IMA组O6站型:7条E1,前4条E1在0号IMA组,后3条E1在1号IMA组S444站型:7条E1,前4条E1在0号IMA组,后3条E1在1号IMA组S666站型:10条E1,前5条E1在0号IMA组,后5条E1在1号IMA组S888站型:13条E1,前7条E1在0号IMA组,后6条E1在1号IMA组即0号IMA组和1号IMA组E1条数均分,如果该站E1条数是奇数,则0号IMA组将比1号IMA组多1条E1。其他参数默认。2、传输链路配置配置AAL2图3-4-3 配置AAL2界面链路标识:非对接参数AAL2链路号:与 链路标识 一致虚通路标识:该值都为1虚通道标识:该值从150开始排序架/框/槽:传输接口板对应的槽位,即为CC板槽位。承载ID:0 表示0号IMA组服务类别:默认填写 最大前向带宽、最大后向带宽、最小前向带宽、最小后前向带宽: 平均前向带宽,平均反向带宽。都填写完毕后,点击“添加”S444站型的0号IMA组有5条AAL2,就需要填写5次。2 配置AAL5图3-4-4 配置AAL5界面AAL5用户类型:共4种,如承载IP,承载ALCAP,控制端口NCP,通讯端口CCP链路标识:非对接参数。虚通路标识:该值都为1虚通道标识:该值都为1架/框/槽:传输接口板对应的槽位,即为CC板槽位。承载ID:0 表示0号IMA组CCP链路号: 只有在配置通讯端口CCP时,此处需填写 1 服务类别:AAL5的服务类型都是CBR最大前向带宽、最大后向带宽、最小前向带宽、最小后前向带宽。平均前向带宽,平均反向带宽。都填写完毕后,点击“添加”AAL5链路共4条,就需要填写4次。3.4.2 快速配置由于是双IMA组,E1条数不是8条时,无法直接通过【根据IMA组生成传输数据】方式快速创建,但可以先在【传输配置】子树,进入承载链路配置界面里,先添加1条IMA配置,E1条数按照三期固化配置里分配给0号IMA组的条数配置即可。1、 承载链路配置在创建的模块下展开【传输配置】子树,进入承载链路配置界面添加IMA配置,先添加0号IMA组,以O3站型为例,0号IMA组配置3条E1,如图3-4-5所示:图3-4-5 0号IMA组参数配置2、传输链路配置在只配置0号单条IMA组情况下,可以利用【传输配置】点右键,选择【根据IMA组生成传输数据】,如图3-4-6所示:自动生成基于0号IMA组的AAL2和AAL5的配置。图3-4-6 根据IMA组生成传输数据图在弹出的【参数选择】界面里,配置方案默认为“配置方案1”,带宽利用门限选择95%,架/框/槽IMA组号,选择0号IMA组,如图3-4-7所示:图3-4-7 参数选择系统会自动生成基于0号IMA组的AAL2和AAL5的配置,如图5.5.1-10和图3-4-8所示:图3-4-8 自动生成AAL2参数配置图3-4-9 自动生成AAL5参数配置2、 手动添加第二条IMA组自动生成基于0号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