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四单元.doc_第1页
必修三第四单元.doc_第2页
必修三第四单元.doc_第3页
必修三第四单元.doc_第4页
必修三第四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一、考纲导航:1. 认识长江流域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特征。2. 通过认识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开发与整治重点,懂得如何因地制宜进行流域开发与整治。3. 提出流域规划与发展的主要方向,探究综合治理的对策。二、知识梳理:(一)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 自然环境地形: 气候: 水文: 2. 自然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上游资源优势中游资源优势下游资源优势(二) 社会经济概况 1. 长江流域三大经济区:以 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 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 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2.农业:3.交通-黄金水道探究活动1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有哪些有利与不利的条件?有利条件:自然方面_;社会经济方面_ _ 。 不利条件:自然方面_ _;社会经济方面_ _ 。(三) 开发与整治: 地区开发重点原因整治重点原因整治措施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探究活动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自6月11日进入梅雨期后,长江流域各地暴雨频繁,雨带在长江流域徘徊,共出现74个暴雨日。这次洪水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造成的损失之大是历史上少见的。1、 长江,特别是中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可以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去分析。)2、 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你知道它有哪些社会经济效益吗?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学习效果测评1、长江上游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是( )A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江淮平原 D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2、关于长江流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上游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和物种资源丰富B长江中游干支流流经平原地带,水能很少C长江中游矿产、能源资源缺乏D长江中下游地区煤炭资源丰富3、长江上游多地质灾害的原因主要有()A地形复杂、坡度大 B气候干旱,植被稀少C人类不合理开发,破坏了植被 D寒潮、台风影响大4.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2)题。(1)建设图中水利枢纽的首要目标是( )A.发电B.航运C.防洪D.灌溉(2)有关图中区域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中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热带季雨林为主 地处山区,多生产力低下的坡耕地 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开发程度低 地形条件复杂,旅游资源丰富A.B.C.D.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一、考纲导航:1.利用图表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2.分析、评价该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布局特点。3.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二、知识梳理:1.自然环境特征: 范围: 地形: 气候: 植被: 探究活动1阅读“东北地区图”( 图4-2-1),完成下列要求:(1)读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形或河流名称。图4-2-1A_山脉 B_山脉 C_山脉 D_平原 E_平原 F_平原(2)由图分析东北地区地形结构:_ _。(3)结合“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中国七月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讨论分析东北地区气候特征。2.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土壤 土地资源 北大荒将不再开垦荒地,并对已开垦的荒地逐渐 、 、 。探究活动2读课本“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的分布图”,“土地资源及其开发”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完成表格4-2-1。表4-2-1东北地区土壤特性类型分布区特征重要性黑土_平原东部和北部、_平原西部有机质含量_,土层_,生产力较_。黑土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棉、油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黑钙土_平原中西部(2)为什么说我国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3)东北地区采取何种措施使土地开发进入良性循环的阶段?(4)目前我国耕地为什么不断减少,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有限的耕地?3.农业生产和布局 全国重要的 基地东北地区农业布局自东向西可分为 、 带、 带;自南向北可分为 带、 带和 带。具有明显的 特点。4.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黑土的开发林业的发展湿地的保护问题黑土层变_,肥力_森林资源不断 覆盖率不断_湿地面积大幅度_原因措施_林业发展应以_为主,发展以_坚持合理_加强_建设,保护生态平衡学习效果测评1、读表4-2-3中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表4-2-3粮食生产基地ABCD10C 积温25002800200025004200450045008000年降水量(mm)50060040070085010001900粮食商品率(%)35.227.219.629.0(1)A、B、C、D是我国的粮食作物分布区,请用直线将其与所在区域连接起来。 A 黄淮海平原B 南方高产区C 东北平原区D 西北干旱区(2)C区粮食商品率比D区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3)东北平原区与黄淮海平原,发展粮食生产有哪些共同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4)西北干旱区,因地制宜发展可持续农业应采取哪些措施?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考纲导航:1. 利用图表等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特点。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发展过程,理解工业化是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3. 认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懂得保护和治理环境的紧迫性和应采取的措施。二、知识梳理: 1.经济发展-快(1)区域条件分析: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_部,毗邻_,与_相邻自然条件地形面积_万平方千米,地形以_为主气候水热资源_,_同期水源河网_社会条件人口、城市人口_,城市_历史工业发展_政策改革开放时间_,有政策优势(2)经济发展特点 经济发展_,是我国重要的_基地、_基地、 基地 探究活动1结合课本“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图”,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探究活动2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你知道原因吗?请读课本“知识窗”、“珠江三角洲地区图”,探究下列问题:(1)阅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早期外资工厂生产的一般模式图”分析改革开放早期,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什么,吸引外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和转出区有何影响?(提示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2.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化动力是 城市化发展速度城市分布特点城市化发展快的原因3.问题与对策: 问题:环境_,人地矛盾_,_突出 对策:治理_,保护_;优化_;搞好_规划学习效果测评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据此回答13题。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2.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绿地B.工业区C.交通区D.住宅区3.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45题。4.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