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四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通报.doc_第1页
2014年第四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通报.doc_第2页
2014年第四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通报.doc_第3页
2014年第四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通报.doc_第4页
2014年第四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通报.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第四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通报 2014年第四季度,检验科细菌室分离出34株多重耐药菌菌株,与去年同期71株相比减少37株。细菌室检测出多重耐药菌后,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立即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发出书面反馈单,要求相关科室对多重耐药菌患者立即采取相应隔离防护措施,科室负责人要参与组织并督查落实情况,如开出接触隔离医嘱、粘贴隔离标示、认真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对耐药菌患者解除隔离之前,院感专职人员到相应科室查看多重耐药菌患者隔离措施落实情况,对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环节督促其改进,以防多重耐药菌扩散。多重耐药菌菌株类型分布情况如下:第四季度多重耐药菌主要类型为MRSCN 10株、MRSA 5株、大肠埃希菌5株。本季度分离出多重耐药菌菌株类型以MRSCN为主,共10株,构成比占菌株总数的29.4%。2014年第四季度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菌株类型与去年对比有较大区别,分析原因如下:1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ICU,本季度ICU病人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减少2 临床科室送检标本量减少第四季度多重耐药菌感染科室以ICU、康复科为主。从本季度监测情况来看,对ICU患者继发多重耐药菌感染原因分析如下:患者因素:ICU收治的患者病种繁杂、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且多伴有基础疾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医源性因素:1、 各种侵入性操作 2、 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3、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4、 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5、 ICU设施及布局不合理,空气与环境污染6、 住院时间长康复科病人多是脑出血恢复期,从其他科室转入,病人在转入之前多是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且长期住院,身体素质差,或伴有基础疾病,故导致多重耐药感染。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要求,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建议:1、 抗菌药物使用前,标本送检率及阳性率监测,需要多部门联合管理。2、 多重耐药病人检验报告单出来后,要求医疗组必须开出接触隔离医嘱,并有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及相应的病程记录;护理组严格执行隔离医嘱,避免交叉感染。3、 多重耐药病人的治疗需要医务科协助,药剂科指导临床用药。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5年1月8日多重耐药菌(MDRO)监测、报告、处置流程感染或疑感染病人送检标本检验科细菌室培养病人入院无菌生长院感办到所在科室指导和督查隔离措施落实情况 终末消毒隔离至临床症状好转或痊愈,解除隔离周围物品、诊疗器械、环境每天清洁消毒病人床头牌及病历夹粘贴接触隔离标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手卫生、必要时带手套、穿隔离衣病人产生的废物按医疗垃圾处置诊疗用品专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开隔离医嘱实施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体同室隔离(无条件时实施床边隔离)病房隔离措施医护人员采取隔离措施院感办将多重耐药反馈表下发所在科室报告院感办检验报告单注明提示多重耐药其他耐药情况药敏试验有菌生长备注:1、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I型新德里金属,-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2、 多重耐药病人如外出做检查或转科,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