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测风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doc_第1页
井下测风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doc_第2页
井下测风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doc_第3页
井下测风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doc_第4页
井下测风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井下测风工岗位工作技术标准岗位标准安全要点1、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测风工作。2、必须经过四级以上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考试合格,并获得安全资格证、操作资格证、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方可持证上上岗。新员工必须在师傅副食下实习工作四个月以上,考试合格,方可独立工作。3、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井下员工岗位工作技术通风标准。4、测风员必须掌握以下知识:熟悉煤矿安全规程、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一通三防”管理规定、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有关风量、气体浓度、温度以及对测风的规定。熟悉所用风表和其他仪器的性能、参数。熟悉矿井通风系统,掌握各用风地点所需风量。掌握测风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熟悉测定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浓度的方法。掌握测定局部通风机风量、风压的方法。掌握测定井下某一工作区域的气候条件(即温度、湿度、风速等)的方法。掌握测量井巷的点压能(静压、速压和全压)和一段巷道的通风阻力(压差)的方法。了解井下各种气体超限的危害及预防知识。了解矿尘危害、煤尘爆炸的知识。5、测风员应完成下列工作:定期测定矿井风量、风压、漏风量。测定矿井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及时提出风量调整方案。测定矿井各用风地点的温度、湿度、所需检测气体的浓度。及时准确填报通风报表和各种记录。计算矿井通风参数:有效风量率、外部漏风率、等积孔等。检测用风地点的配风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进行瓦斯等级鉴定、反风演习等工作时,测定有关参数和做好资料汇总工作。协助开展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和风机性能测定等工作。通风构筑的漏风测定。进行局部通风机风压和风量的测定。1、严格执行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井下员工岗位工作技术通风标准。2、测风员发现风速、气体浓度、温度等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要立即查明原因,通知所涉及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采取撤离等措施,并立即向矿井通风部门和矿调度汇报。工 作 标 准作业要点1、接班明确任务:明确测风地点、项目,即所测地点的巷道断面面积、风速、风量、温度、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准备仪器:下井前要选好所使用仪表的类别、型号,并检查仪表是否完好、风表校正曲线是否吻合,配备长度0.5m左右的非导风表把。配带必须的各类检测仪器、记录工具、皮尺、温度计、1、侧风地点风流不稳定不能侧风。岗位标准安全要点秒表等。各种仪器(仪表)要符合以下要求:风表开关、回零装置、指针灵敏可靠,外壳以及各部件、螺钉无松动、异常响动。秒表的开关、指针灵敏可靠,计时准确。瓦斯检查仪器要部件完整、电(气)路畅通、气密完好、光谱清晰。皮托管的中心孔和管壁孔无堵塞,压差计的玻璃管无破损、刻度尺清晰,各部件、螺钉、胶皮管齐全,各旋钮灵敏可靠,注入的液体符合规定要求,补偿式微压计的反射镜及针尖完好。2、作业选择测风站,选择临时测风站时,应选择在巷道无空顶、片帮、支护完好,前后10m无拐弯、无分岔和无障碍物的地点。选择风表根据巷道风速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风表。风速超过10m/s选用高速风表。风速在0.510m/s时选用中速风表。风速在0.30.5m/s以下时选用微速风表,小于0.2m/s的风速采用烟雾法或其它侧风。测风、测温、检查瓦斯及二氧化碳测风时,先将风表的计数器指针回零,在测风断面内背靠巷道壁站立,一手拿风表,一手拿秒表,待叶轮转动30s左右后,再同时启动风表计数器和秒表进行测定,测定结束时,同时关闭。2、侧风时要加强自我保护。3、风表开、停要一致,每个测风断面至少测定3次,取平均值,各次测量结果间的差不应超过5%。工作标准安全要点巷道有车辆运行时,严禁测风。胶带巷测风时,要注意胶带运行状态,严禁站立在胶带上测风。在总回风和风硐测风时,必须系好安全帽和安全带,并至少有一个监护。2、作业选择测风站,选择临时测风站时,应选择在巷道无空顶、片帮、支护完好,前后10m无拐弯、无分岔和无障碍物的地点。选择风表根据巷道风速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风表。风速超过10m/s选用高速风表。风速在0.510m/s时选用中速风表。风速在0.30.5m/s以下时选用微速风表,小于0.2m/s的风速采用烟雾法或其它侧风。测风、测温、检查瓦斯及二氧化碳测风时,先将风表的计数器指针回零,在测风断面内背靠巷道壁站立,一手拿风表,一手拿秒表,待叶轮转动30s左右后,再同时启动风表计数器和秒表进行测定,测定结束时,同时关闭。巷道有车辆运行时,严禁测风。胶带巷测风时,要注意胶带运行状态,严禁站立在胶带上测风。在总回和风硐测风时,必须系好安全帽和安全带,并至少有一人监护。2、侧风时要加强自我保护。3、风表开、停要一致,每个测风断面至少测定3次,取平均值,各次测量结果间的差不应超过5%。测风人员可采用定点法或线路法测定。用定点法测风时,岗位标准安全要点测风人员可采用定点法或线路法测定。用定点法测风时,测风员背向巷道壁,右手持风表并向右恻前方伸直,手臂和身体胸面成105110的角度,测风时速度要均匀,风表距巷道周壁0.2m左右。巷道断面在10m2以上时测120s,巷道断面在410m2时测60s。用路线法测风时,风表在测风断面内按规定路线、规定时间匀速移动,根据断面大小分四线法、六线法,迂回八线法。测风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测风时,风表距巷道顶、底、帮及其他物体不能小于200mm距离。在倾斜巷道内测风时,要注意使叶轮与风流方向始终保持垂直。在有电机车架空线的巷道中测风时,风表与架空线要200mm以上的距离,以防触电。风表叶片不得和其他物体接触、倒转或嘴吹,风表用完后应放入表盒内,不得交给非测风人员管理。测完风速后,开始测量测风处的巷道断面,同时测定该点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测量瓦斯及二氧化碳方法同瓦斯检查工)。3、测风后的作业测量完毕后及时将风表数代入风表校正曲线公式,计算出实际风量,将实际风速乘以巷道通风断面得出实际风量。采用下式计算所测巷道的实际风量。QVS式中S测风地点的巷道断面积,m2;V计算的巷道风速,m/s。将所测该点的风速、风量、温度、瓦斯、二氧化碳等原始数据记录在测风记录本和测风记录牌板上,并填写清楚日期、姓名。一个系统测完后,预算一处所测数据是否准确,如个别节点闭合差距较大,应分析原因,重新补测。4、测压携带测压仪表、工具、材料,并检查其完好性,应该做到:空盒气压计无破损,刻度及温度校正表齐全,量程符合要求。压差计或补偿佩压计不漏气,装有酒精。精密气压计要充足电,显示数据稳定。皮托管不堵塞,胶皮管气密性好。测量绝对压力时使用空盒气压计、精密气压计;测量相对压力时使用U型水柱计、单倾斜气压计(使用精密气压计时要同时测定测点的标高和空气密度)。用空盒气压计测压时,应将仪器盒面平行于风流方向放置,等待1020min,一边注意指针的位置,一边用手轻击气压计的玻璃,直至指针稳定,读出测点的大气压力。4、测风时,风表不能距任何物体小于200mm距离。5、测风时注意电机车架空线,防止触电。6测压时要与现场当地气压相参照,必须时可以进行修正。岗位标准安全要点U形压差计或U形倾斜压差计在测压前应注入蒸馏水或酒精,U形管两侧的液面应处于同一水平。操作单管倾斜压力计时,应配备皮托管和胶皮管,皮托管的管嘴应正对风流方向。测定时先将仪器调平,把三通旋钮转到测压位置,用短胶管排除积存于仪器中的气泡,调整仪器液面至零位,确定仪器的校正系数K值,然后把上风侧测点皮托管“”号端,稳定后读出读数。将读数记人记录本,用读数乘以K值,即为两测点间的压差。使用精密气压计(又称为数字式气压计)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操作前的准备:将电源开关拨到“电源通”的位置,接通电源;将压差计分挡置于“0”位置,选择开关拨到“电池”位置,此时显示的值为电池的电压,如果该值小于规定值时,应及时更换电池或充电;电池电压正常后,将选择开关拨到“气压差”位置,仪器通电15min后,可开始工作。测量绝对压力时,应将压差计分挡置于“0”的位置,选择开关拨到“气压”位置,此时仪器显示的数字与仪器本身标注的基数的代数和即为该测点的绝对压力(数字前有“”号时为负值。测量静压时,应将压差计分挡置于“0”的位置,选择开关拨到“气压计”位置,转动气压调节旋钮,使数字显示零值,在将仪器移到下一个测点,仪器显示值为两点之间的相对静压差。需根据压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分挡。5、其他参数的测定;空气相对湿:空气相对湿度的测定可以采用手摇湿度计或风扇湿度计。湿度计的两支湿度计应完好、准确,盒中的钥匙、纱布、滴水管、查对相对湿度的牌板要齐全。手摇湿度计的使用:用净水湿润的纱布(湿润程度以不滴水为宜)包裹在任一支湿度计的水银球外面,手握摇把,使其120r/min的转数匀带旋转12min,待数值稳定后,读出两支湿度计的读数,根据干、湿两支湿度计的读数的读数从相对湿度查对表上查得相对湿度。使用风扇湿度计时,用发条开动风扇,形成风速为2m/s的气流,待湿度计的数值稳定后,读出两支温度计的读数,根据干、湿两支温度计的读数的读数从相对湿度查得相对湿度。6、空气密度的测算的办法用空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力,用湿度计测定空气的干温度和相对湿度,根据下列公式计算空气密度。(0.0034580.0034473)p/T岗位标准安全要点式中空气密度,kg/m3;P大气压力,pa;T空气绝对温度,T273t(t为干湿度计读数,)。7、反风演习时的测量明确人员分工,每个测定点安排相应的测风员和瓦斯检查员。将各测点和主要通风机正常运转、停止运转、反转再停止运转、恢复正常运转的时间计划进行详细记录并携带下井。准备好各种仪器、仪表(参考测风时的规定)。进行测定:主要通风机正常运转时的测定,要在这样通风机停止运转前20min测定,测定风量和瓦斯、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浓度,做好记录(含时间记录)。记录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的时间和主要通风机反转的时间。主要通风机反转时,应每隔10min测定1次风量和瓦斯、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浓度,做好记录(含时间记录)。记录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的时间和主要通风机恢复正常运转的时间。主要通风机恢复正常运转后,第10min、30min进行2次测定,风量和瓦斯、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浓度,做好记录(含时间记录)。测定过程中,要及时向通风部门和调度室汇报测量结果。收好各类仪器、仪表。汇总各测点测量数据,填写反风测风报表。协助完成反风演习报告。8、局部通风机工作风量的测定可以采用下列三各方法之一:用风表测定时,先在风机吸风口前10m巷道内测得风速,计算出该处风量,再在局部通风机后5m处的巷道测得风速,计算出该处风量,两处风量之差距就是局部通风机的工作风量。用皮托管压差计测定时,在局部通风机吸风口外加一节风筒(刚性),在距离吸风口(46)D(D为风筒直径)处选定测点,再在局部通风机后部(614)D选定一个测点。为了求得平均风速,用等面积环的原理在测量断面内布置610个测点,用压差计测出测点的风速压后,可以采用下式进行计算:v均2(hvi)/n式中v均断面平均风速,m/s;测点的空气密度,kg/m3;hvi各测点测得的风速压,pa;n同一断面内布置的测点数。根据算出的平均风速,可以求得测点的风量。在局部通风机的进、出风口直接用高速风表测定时,应当手持风表紧靠防护网,按照绕线法在吸风口全断面内均匀地移动1min岗位标准安全要点在局部通风机的进、出风口直接用高速风表测定时,应当手持风表紧靠防护网,按照绕线法在吸风口全断面内均匀地移动1min而测得,测风人员须站在一侧,不可正对进、出风口。9、测算风筒的漏风率风筒的漏风率可以用两个指标进行测量:漏风率:即风筒漏失的风量占局部通风机风量的百分数,可以采用下式计算:P漏(QSQ)/QS100%式中P漏风筒的漏风率,%;QS局部通风机工作风量,m3/min;Q风筒出口风量,m3/min;百米漏风率:即平均每百米风筒的漏风量占局部通风机工作面风量的百分数。可以采用下式计算:P(QSQ)/QSL100100%式中P风筒的百米漏风率,%;QS局部通风机工和风量,m3/min;Q掘进工作面风量,m3/min;L风筒长度,m。10、特殊问题的处理测风时如发现风流不稳定,应查明原因将问题处理再重新测定。定期对所管辖区的通风系统和通风设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协调处理或向通风值班室汇报。11、收班执行通风标准的有关规定。上井后要认真填好记录及汇报。按规定汇报测风情况,并填好记录。有问题时向通风科(区)领导汇报清楚。按规定及时参加矿、科(区)班组织的各种活动及会议。技术标准安全要点1、矿井每10天至少进行1次全面测风,测风地点、位置、测风周期应由矿技术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必须符合有关规定。2、测风应在专门的测风站进行。在无测风站的地点测风时,要选择巷道断面规整、无片帮空顶、无障碍物、无淋水和前后10m内无拐弯的直线巷道内进行。3、测风操作时要遵守下列规定:回采工作面的风量一般应在工和面的进、回风巷分别测定,测定周期应由矿技术负责人确定,但不能大于10天。掘进工作面的测风,根据需要测定掘进工作面的风量、掘进巷道风量、局部通风机风量、局部通风机所在巷道风量、风筒漏风量等,具体测定内容、测定周期应由矿技术负责人确定,但测风周期不能大于10天。掘进工作面风量可测定风筒出风口断面的风量。1、测风、测压、测定巷道断面等测定数据必须准确,上报及时、无误。测定数据误差必须控制在误差范围内。技术标准安全要点局部通风机风量的测定,可以采用测定局部通风机两端巷道的风量,其差额即为局部通风机风量。各峒室风量,应在峒室的回风侧进行测量。主要通风机风量的测定:在主要通风机扩散器出口布置测点,离心式风机按网格状布点),测35,取其平均值。4、测风时要避开巷道行人、行车频繁的时间,避开附近风门开关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