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隔世传音,心灵的救赎 品味儒道思想中积极地人生意义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当时的思想构成可谓千姿百态,经过时间与实力的验证,儒、道、墨、法四家逐渐崭露头角。而究其对人生与生命的有效探讨,又以儒道两家最为出彩。一、孔子的“仁”与“恕”儒家思想以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为先驱,其后,孔子的孙子子思,以及孟子(名轲,字子舆,世称亚圣)、荀子也是儒家的杰出代表。儒家思想自产生之日起就颇受瞩目,其侧重社会取向的价值观,富有伦理特色的政治观,追求自我完善的道德观,在中国封建时代长期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在世界观方面,它是理性的;在人生目的方面,它是功利的;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方面,它是和谐的。所以说,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儒家思想依然有其正面的价值和积极的影响。讲儒家学说必然要了解论语,古语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这本书都讲了些什么大智慧呢?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孔子的学生问他说,老师您能否告诉我一个字,使我可以终身受益?你说什么教育什么道理能缩成一个字。孔子说,如果有这么个字,那这个字就是“恕”!宽恕的意思。然后孔子又为这个“恕”字加上了八个字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叫忠恕,什么叫宽容,就是你自不想做的事,不要强迫别人做。人一辈子能做到这一点就够了,就这一个经验够活一辈子。这就是孔子告诉他学生的话。所以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有时候学几个字就够一辈子用。因此他的学生曾子也说过孔子这一辈子,真正的道理也就是“忠恕”两个字。但是宽容有时候很不容易,现实生活中,多少事情已经过去了,但是在你的心里却过不去。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困顿,很多都是自我折磨:人们老在那里想,觉得这个事情深深的伤害了自己,然后就不断地在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伤害,总想着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他呢,每天早上醒来想的都是复仇。其实当你一次一次玩味这个痛苦的时候你被折磨得就更深了。孔子还告诉我们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当你面对一件想不通的事情的时候,你怎么样避免最大的伤害呢?就是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为什么为什么,偏偏这倒楣事怎么就落在我头上呢?其实化解遗憾第一个前提是先认可这个遗憾的存在,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件事接受下来。说,好了,这就是一种安排,我已经知道有这个遗憾了。那么第二个态度是尽可能的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另外,孔子还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人生境界,即人生最好达到什么水平,那就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当所有这些忧烦、迷惑或畏惧压在眼前的时候,让自己变得更加宽厚仁义,变得更加智慧聪颖,变得更加勇敢无畏,那么外在的一切不也就没有了吗?所以,做一个勇敢的人(勇敢地去做一个仁者、智者、勇者),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而不要借助外在物质的得与失让自己拥有一份浅薄的骄傲,这就是论语里所倡导的一种人生观。关于“勇”,子路(今泗水人)曾经问孔子说,君子应不应该崇尚勇敢?孔子就给了他一个明确的界定:君子崇尚勇敢这没错,但是君子的勇敢是有限制的,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只有一个字,就是“义”。一个君子只要有了这个义字当先的勇敢,他才是一种仁义之勇,如果没有这个字的话,他会以勇去犯乱,因为勇敢可能会搅动起来大乱,而这种情形如果发生在一个小人身上,就更麻烦了,如果他心中没有义字的话,那他就会直接成了小偷、劫匪乃至人民公敌。例如重庆打黑中被法办的文强,收受贿赂、包庇黑恶势力、甚至草菅人命,你说他不勇敢吗?也就是说,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展望中国,孔子思想的积极影响随处可见:生产企业讲究依靠产品质量打市场,正如孔子所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要求员工们要不断学习,才能进步,正如孔子所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企业讲究诚信经营,孔子有提“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988年,当年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养浩然正气的孟子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孟子的思想主张,对于发展和巩固新兴的封建制度,结束战乱割据,实现统一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孟子一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所阐述的儒家思想,虽然在战国时期四面碰壁,却几乎在后世的每个朝代都占据了相当高的地位。南宋时,理学家朱熹将大学和中庸与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于是孟子的地位更加提高了。(一)、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孟子以“性善论”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二)、道德论。“仁义”是孟子道德论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说的“仁义”,是反对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怎样才算是仁呢?我们可以概括为:第一、亲民。孟子主张统治者要 “与民同乐”。第二、用贤良。第三、尊人权。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的口号,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孟子认为,要让人民“有恒产”,即给人民以土地,人民有了恒产,便会有“恒心”,安居乐业,过了稳定的生活。第四、同情心。要求统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第五、杀无道之者。孟子要求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的谴责。 (三)、养“浩然之气”的修养观。孟子很重视个人的“养心”,即人品修养,其最高境界即是使自己的道德达于正义感,这样就可以理直气壮,一身充满了“浩然之气”。孟子认为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人。一个人能有好的修养,才能齐家;只有家齐,才能治国;只有治国,天下才能太平。孟子极力提倡修养“浩然正气”。他认为这是一种天地间的正气,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人只有具备这股正气,才能担当起治天下的大任,才不负时代的期望。另外,他主张在义和利之间,要取义舍利;尽力地做到“寡欲”,克制自己的欲念,追求真理,一个人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和“辞让之心”,从而做到行事仁义,待人以礼,这种崇高的义利观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孟子还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大器,必须严格地艰苦锻炼。他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话,已经成为千古名言,一直激励后人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刻苦自励,奋发向上。 三、从“清静无为”看老子老子思想向来以清静无为被人们所认识,但是如果我们深入道德经,深入老子的哲学世界,我们便会发现老子思想实际是有很强的积极性和现实意义的。先从老子本人说起,据史记记载,老子为周守藏吏,大致相当于今天同时兼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博物馆馆长,国家档案馆馆长三职。应该来说老子的社会地位还是很高的,生活也应该比较富足,属于上流社会。想要彻底洞悉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我们仍要回到例来被专家学者所争论的“无为”观点上来。 “无为”究竟是什么含义,“应该是指人的心灵,人的心态。“无为”就是清心寡欲,就是一种不争的心境。在得道者的心中,真正的失败,是逆天而行,是背道而驰。拥有“无为”的心态,无时无刻不遵守“道”的要求,这才是最大的成功。既知如此,现实中的成败对自己又有何意义呢?所以老子才会说“无为故无败”。明晰了“无为”的含义,我们再看老子思想对于现实社会的积极意义。(一)、老子强调了生命的重要价值。“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即使遭受祸患,老子也认为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吾有身”。所以老子讲养生,自己也得长寿,庄子亦是如此。反观法家那些实干家、权术家们,如韩非、李斯,几乎都是死于非命。就从这一点上来说,老子的思想就有十分伟大的积极意义。(二)、老子教会人们正确对待生活。生活无非就是成败得失,悲欢离合。在老子看来,一切都是道之所然。我既得道,心也自然,所谓成败,所谓悲欢,皆随他去,我自然,断不会有疯癫、轻生等过激之举。老子让人们寡欲而不争,所欲便少。顺天而行,所得便多。如此何恐幸福不大呢?(三)、老子教人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问人们,名声和生命哪一个更可爱啊?老子又问,生命本身和钱财哪个更贵重啊?老子又问,得到名和利,和失去生命哪个有害啊?人人都有答案。那么老子怎么说呢?老子说得深刻极了,太爱名声,必定有大耗费;积累太多的财产,必然有大损失。如果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如果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 (四)、老子教人们“虚”、“静”的生存智慧。能做到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你就会去掉一种盲动,一种乱动,一种骚动;而换来的是能动,主动,灵动,你的生命的空间给扩展了,生命的容量给加大了。你的能量积住了,你当然能够神采焕发。 (五)、老子教人们重生、贵生。老子教导人们,要重视生命,要宝贵生命,要看重生命,别轻而易举就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现在一般听到的是什么?听到的教你功利;老子教你的什么?淡泊。我们现在一般听到的什么?竞争;老子教你什么?不争。我们现在一般听到什么?进击;老子教你退守。我们现在一般听到的什么?扩张;老子教你收敛。但老子并不是教你一事无成,而是“无为无不为”最后胜利的是你!(六)、含德厚者比于赤子。老子要让人们的心态永远地回到婴儿状态。年纪大的人回到壮年、青年、童年,婴儿多美妙!那你会老吗?永远不会老,心理上永远不会老。有人就问了,我们能够回到婴儿状态吗?能啊,老子这种智慧不是叫你机械地模仿,表面地模仿,而是一种修养。老子还教会人们善待他人。“善行无辙迹”。不仅要求人们善待他人,而且要求无声无息,不被人察觉,这样人人皆自然,社会也会和谐。上述这几点在道德经中都是比较明显的,作为一本奇书,其中还有许多今人无法理解的地方,可以肯定这其中必定还有更多积极的思想。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微妙,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导致这些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过于强调功利,强调竞争。“无为”思想正是一剂良药。如何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呢?有人说是抑制欲望,而且认为禁欲是对道的坚守。事实并不见得是这样。老子反复强调道要求人顺应自然,欲望是人的自然属性,压抑甚至禁止欲望本质是在违反道的要求。所以还是应该从根本上入手,改变人的追求,使人们切实懂得自由舒畅的心境才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有如此人才能活的快乐幸福,社会才能安定和谐。四、逍遥却不消极的庄子我们再看道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庄子在逍遥游中明确指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并且庄子本人也是这么做的:一生淡泊名利,远离官场,生活清贫,不食人间烟火。庄子认为,要真正实现人格的完善、独立和自由,就必须挣脱人身对物质的依附关系 ,过平易恬淡的生活 ,不因所谓人生的辉煌腾达而改变自己高洁的志向,也不因生活窘困而变得庸俗不堪;并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 ,顺其自然,超越生死,傲立于天地之间, 从而达到内在与外在、天与人的和谐圆融的人生最高境界。(一)、 反对物役, 追求人格独立。庄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 他意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的苦难,人间的不平和强者的卑劣都是“人为物役”的结果。庄子认为,许多人为过于膨胀的欲望所迷惑,狂热地追逐名利,一生为“外物”所役所奴役,成了名和利的奴隶。庄子认为这些人得到的十分微小,损失的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真人性人格的伤害或扭曲。因而这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是可悲的。庄子认为人的最高享受是精神的满足,而不是对身外的物质财富的占有。庄子告诫人们:生当乱世,人欲横流,要做一个真正的人、理想的人、有价值的人,一定要保持独立、自主的人格尊严。这种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特点,也就是庄子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二)、顺应自然, 崇尚天人合一。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人与天地万物之自然合为一体,人与我、人与物的分别,都已经不存在。因此,人应该返朴归真, 回归自然的本真状态,才能保持人性的完美,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庄子看来人的天性是一致的,人如无知无欲,就能保持本性的淳朴的生活。庄子在谈到真人时说:真人应不失常态、常情、常理,回归自然本真,保持自然本色。庄子认为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员,人只有回归自然,在自然中人的灵魂才能得到净化,人的思想才能充实,人才能感到幸福。人也只有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才能身心愉悦。人生变化无常,死与生是把个人融于宇宙,从而达到我即世界、世界即我的完美境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庄子所追求的理想生存状态,庄子确信人的生命与宇宙万物本身是息息相通的,认为人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要顺应自然天性,发展自己,但又不能随心所欲,妄自尊大,强作妄为,否则将要受到自然的惩罚。庄子的这种“天人合一”是可贵的,它在精神上将“人”从俗世提升至 “道”与“天”的高远境界,从而体现出一种向上的、清灵的、积极的人生,而不是向下的、令人窒息的、拘束灰暗的人生。(三)、超越现实,探索人生境界。“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它是庄子不满黑暗现实的羁绊而提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社会理想。庄子主张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绝对自由地生活在社会上。庄子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庸俗地活着,而在于逍遥绝尘地神游。这些精神的遨游是绝对自由的。在庄子看来,自由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状态,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庄子把达到这种自由境界的人称为神人、真人或至人。显然,这种自由境界不是普通人所能达到的。而“庄子式自由”的魅力也正在于其不同凡响的特征,这种魅力诱使人去追求,因为在庄子那里,自由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和心智活动,从而达到 “无功”、“无名”到 “无己”的人生境界,努力成为真人、至人、神人,从而体验到自由带来的狂放的洒脱和深长的意味。总之,庄子人生观思想的实质就是关心个体存在的问题,其出发点和归宿旨在帮助人类摆脱人生的困境,倡导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超越。庄子人生观思想揭示了庄子对人性、人生态度、人生意义及价值的思考与探索, 反映了庄子对人文精神的积极关注和追求。尽管庄子人生观思想具有历史局限性,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但是对庄子人生观思想的扬弃,用其积极思想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结语:人生如征途,其间充满坎坷与考验自不必说,思想大师们终其一生所总结的智慧犹如一碗心灵鸡汤,细细品味并消化一定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孔子名言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释义】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释义】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释义】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4.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释义】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5.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释义】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6.德不孤,必有邻。【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释义】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释义】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释义】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10.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1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释义】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12.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释义】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13.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14.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释义】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1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释义】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16.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释义】即使大家都讨厌他,自己也不要随便附和,一定要考察一下;即使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考察一下。17.道不同,不相为谋。【释义】主张不同,不互相谋划事情。1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释义】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1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释义】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20.巧言令色,鲜矣仁!【释义】花言巧语,又伪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啊! 2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释义】出门做事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认真,役使老百姓就像承担重大祭祀一样慎重。凡是自己不愿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无论在邦国里做事,在家族里做事,都不要让人怨恨自己。22.刚、毅、木、讷,近仁。【释义】刚强、果断、朴实、言语谨慎,这些品格接近于仁。23.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释义】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了就会胡作非为。孟子名言 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2.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4.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 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6.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9.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10.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2.养心莫善于寡欲。 【译文】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1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老子名言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译文】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译文】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译文】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译文】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译文】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译文】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7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译文】我不愿采取攻势而情愿采取守势,我不愿前进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8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译文】两军对垒时,悲愤的一方获胜。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0为无为,则无不治。【译文】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1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公务员真题试卷2025
- 汉中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员及消防文员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农发行金华市婺城区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车载环境控制系统报告
- 2025年太阳能硅片硅碇行业市场分析: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报告
- 农发行盘锦市大洼区2025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宜昌市远安县2025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2025年新能源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防范与技术创新应对报告
- 农发行酒泉市玉门市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签名技术规范与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技术研究进展报告
- 全套课件-食品营养学-王莉
- htri手册HTRIExchanger使用手册
- 四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一课一练2.3《平移与平行》习题1-北师大版(含答案)
- 小学英语外研版5A Unit2 They sell many different things Module 2部优课件
- 中国文学史概述
- 9.10.11有机、酸碱一般排-盛剑
- 完整版:美制螺纹尺寸对照表(牙数、牙高、螺距、小径、中径外径、钻孔)
- 毕业设计-太平哨水利枢纽引水式水电站设计
- 陈氏太极56式拳谱
-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岗位任务分析表
- 2019法考主观题考前聚焦2小时商法曹新川案例题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