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模式研究》 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模式研究》 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模式研究》 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模式研究》 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模式研究》 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报告单 位:舞阳县电化教育中心负责人:吴延涛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报告一、概念界定1、网络环境:网络环境指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2、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指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课堂作文教学。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作文教学的一种新方式。二、课题提出1、国内外现状与趋势分析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逐渐在社会中普及,它以强大的功能,它的开放性越来越多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已初露端倪。国外已经开始从整体上重构和设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写作课堂教学过程,并在利于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本上能将信息技术自然流畅地渗透到写作教学整个过程中。但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作文教学中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仍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本课题重点在网络及现代信息技术在优化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优势、途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所提出的新要求等内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相对于传统作文教学。它突破了题材范围的限制,写出了色彩缤纷、美不胜收的生活图景;它突破了情感的限制,抒发了亲切鲜活、酣畅淋漓的真实体验;它突破了篇幅的限制;接通了哲理深沉、激情浩荡的人文底蕴;它突破了思维的限制,变换出别树一帜、匪夷所思的全新角度;它突破了手法的限制,显示出石破天惊、美仑美奂的语言奇观。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已快速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总量翻番速度加快,知识更新周期变短,集中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显著特征。面对社会发展趋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竞争能力的未来人才的研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我构建的实践主体,成为当今时代的弄潮儿,有潜力的未来栋梁,并通过广博而深刻的阅读学习,拥有整个世界。(2)、随着网络及信息技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技术不仅是丰富的资源,而且是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尤其对一向耗时多,效果差的作文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另辟蹊径,打破了传统作文冷漠、呆板的面孔,使之变得更加活泼,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点燃学生的写作灵感,从而大大优化了作文教学,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3)、本课题成果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在网络技术日趋成熟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学习越来影响着知识的学习,作文教学难、学生写作难等传统语文教学将进行一次革新尝试,学生在视觉、听觉、情感价值等方面丰富的情况下,自主学习、乐意完成习作任务。老师将通过网络让学生参与评析,全方面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写作能力。三、研究目标 1、构建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模式。2、构建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原则。3、大面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四、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依靠自己的经验去建构真实世界并用自己的经验解释实在。在教学上这一理论强调学习者背景和学习情境的作用,认为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个体背景)和外界(情境)的积极交互中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而这一交互主要能通过丰富的活动和问题解决的方式实现的。因此,建构主义教学导致了学习经历的变化,而学习经历改变同样要求评价的方法也要有所转变,从而实现学习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的匹配。2、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学生主动性的提高多半来自于兴趣和好奇心。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3、系统论原理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地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个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4、创造思维理论创造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划和解决问题的思 维活动。表现为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程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 。五、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实施教师1、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具体模式为:问题计划行动(实践)观察(检测)反思。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交流,不断及时总结经验、经过再研究上升理性的认识。具体模式为:问题计划行动(实践)观察(或检测)反思。 2、研究对象把文峰乡桐陈小学六年级一班、文峰乡一中七年级3班、八年级3班、九年级3班作为研究对象。3、实施教师挑选具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一线优秀语文教师作为实施教师:冯鹏辉、于晓伟、郭斐、宋军奎。六、研究内容与操作课题研究是一个渐行渐深的过程,我们也在实验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实验工作进行审视修正。所以在2008年初,我们把总课题分为了两个子课题,分别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模式的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个性抒写的激发探究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流程图如下:教学目标明确要求 收集素材 教师多媒体学生多媒体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交流鉴赏 及时评议讨论构思 随机表达反 馈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模式基本教学环节操作如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德国教育家斯多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表明:能调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人的情感往往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等手段,结合作文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明了的写作情境。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再现作文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具有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等特点,集各种媒体形式优势于一身,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突破时空局限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把一切原先不能直接搬进作文课堂的情境搬入课堂供学生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写作的欲望。在“打开悬念的大门”作文教学中,我们巧妙的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成功地上了一堂写作指导课。首先利用媒体播放麦当劳电视广告片,引出“悬念”这一课题,在婴儿一哭一笑的神情变化中,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这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课堂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接着老师继续造势,朗读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让学生猜想接下去会发生什么?此时屏幕上出现如图并配上敲门声。营造了直观、形象的作文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勾起了强烈的写作愿望。2、明确要求,搜集素材。学生一旦进入了写作情境,教师就可以顺势明确与此相关的训练目标和要求。根据这些目标与要求,教师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指导学生大量的浏览古今中外有关的佳作,从别人的作品中感受美好的情感、品味语言的情味,从而激发想要表达的冲动。同时,还可指导学生随机调用计算机提供的相关资源或到网络上寻找有用的素材,来解决学生无“米”下炊的困境。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在备课时预先浏览网站,对网上资源进行调查、筛选,课堂上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网站,以免课堂上学生在网上盲目的搜寻,浪费大量的时间,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提供“关键词”,让学生在网上自行搜寻有用素材,并进行筛选、整理。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中心合理选择素材。3、讨论构思,随机表达。学生搜集整理好素材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构思,初步形成文章观点和框架。构思虽然是一种个人内省的心智活动,但是学生在网络上通过大范围的互相讨论之后,可以激发彼此的思想火花,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并促进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完成初步构思之后,学生要把自己构思好的内容转化为书面语言。至此,作文还不能算最终完成,由于作文的写作过程是边想边写,难免会存在语法、字词句等方面的错误,或者是语序比较混乱,所以,作文完成后学生要默读或朗读自己的文章,同时对文章的不当之处进行修改加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并不是无事做,而是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写作进度及其遇到的困难,得到学生写作的反馈信息后,进行有效的调控和辅导。4、交流鉴赏,及时评议及时交流欣赏,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成效的重要环节。而多媒体网络环境具有反馈及时,交互性强,效率高的优势,这就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批改反馈慢、评议单一笼统等缺陷。在这里,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判他人也接受他人的评判,教师只是读者中的一员,不再是最后的裁定者。教师可放手让学生相互评议和修改自己或别人的作文,还可以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有典型错误的作文发送到每个学生的计算机上,学生可用插入脚注的方法修改注明文章的优缺点,进行赏析和评议,并存盘,然后发送给对方。这种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作文教学的评议批改,由于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同一篇作文,能使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参与评议和修改,完全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别学生个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学生根据评议反馈的结果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并传送到校园网上发表,这样一方面促进了学生修改文章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再次写作的热情。学生赏析作品后,总结出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强调出规律性的东西,注意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拓展到以后训练之中。(二)网络环境下个性抒写方法研究个性抒写就是个性表达。创新的基础在于个性的凸现,而个性展示是创新教育的源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增添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教学新要求,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个性教育问题,体现了人文主义尊重个人价值和自由发展,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气息,开拓了新的领域。因此作文教学中,把克服那种压抑、扭曲甚至抹杀个性的行为放在了批判的对立面。作文教学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个性,应在教学中对个性的发展持正确的态度,要尊重个性,不压抑学生的个性,积极引导,保护发展。针对学生不同个性特点,诱发学生作文在个性表现上朝着健康、活泼、生动的方向发展,抒写“唯一”感受,采取如下策略。 1、利用网络加强阅读欣赏,诱导学生作文个性要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作文水平,应当引导学生多读书,读文学精品,把学生带人优美的文学殿堂,让学生从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中吸取创造的启示。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结合阅读教学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均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有经典的名家名作,这些文章有外国的,有中国的;有古代的,有现当代的;同时精选了大量优美的时文。优秀的文学作品有极强生命力,许许多多短小精悍的佳作佳句深深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读者。网络推荐阅读,诱导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定期把一些美文推荐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所选的具有个性特色作品的妙处所在,可以有效的诱导学生作文的个性。比如阅读赏析朱自清的匆匆、贾平凹的丑石、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汪国真的散文等,或推荐报章杂志上的优美作品,通过欣赏学习,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从而起到诱发个性的作用。 2、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用心感受生活,诱发学生作文个性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变化无穷,事物纷杂多样,千姿百态,可供写的材料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真正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利用网络丰富的内容,把生活的真实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阅历。世界文豪巴尔扎克没有对法国社会生活深刻了解,深刻感受,能写出富有个性特色的戏剧、小说吗?为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定期带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同时把这些生活利用网络的便捷、生动、形象的教给学生。学生在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后,再学习课本中优美的篇章,就会有不凡个性作品的涌现。对某个事物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我们换个角度去想可能更有新意,更能体现生活色彩的斑斓。因此网络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抒写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才能写出独具个性的作品。3、利用多媒体,正确选择视角,显现学生作文个性 在写作时,利用网络多样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特的视角,作探索性独立性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写作者的个性,激发出创造才能。近几年的中考作文试题,明确提出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展示学生个性和创造才能,因此在设题上,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提出一个思维方式多元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认识,或记叙经历,或编述故事,或抒发感情,或发表议论,或展开想象等等,可以选取适合的视角,充分展示自己的作文个性。培养学生写作个性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诸如听音乐作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看新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关注身边的事,激发思维,发扬个性;根据歌曲,描绘画面作文。这些具体课型的作文训练,可以给学生创造发挥个性的空间,创设多种写作途径。网络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促使了学生的个性张扬。进行有意识个性抒写作文训练,使他们萌发出独特的创见,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教师应积极地指导,使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唯其如此,走向未来工作岗位的学生也才会有鲜明的个性。 七、研究过程1、2007年6月2007年9月:课题论证,成立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申报立项,增加硬件设备,完成课题准备工作。2、2007年9月2008年3月:网络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模式研究。3、2008年9月2009年7月:信息技术环境下,个性抒写的研究。出一本学生作文选。整理作文课件库。4、2009年9月2009年12月,整理研究资料,撰写中期报告,迎接中期验收。5、2009年10月,审订研究思路,整理研究资料,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结题。八、研究效果为使实验效果及时得到反馈,以便总结经验教训,顺利开展以后的工作,我们课题组在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通过竞赛等形式,为学生习作打分,与非实验班进行成绩对比,及时检测实验情况。以下为试验检测评价标准:(一)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在实验前期、中期和后期,分别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实验班习作兴趣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类 型内 容结 构语 言卷 面很喜欢较喜欢一般较不喜欢很不喜欢前期25.0%28.3%33.3%6.7%6.7%中期31.7%45.0%8.3%5.0%后期53.5%22.0%22.0%2.5%从上表来看,实验前后,学生习作兴趣明显发生变化,喜欢习作的学生越来越多。(二)作文成绩检测情况成绩统计图 分数50403020100时间实验班平行班从以上作文成绩统计图可以看出:实验班作文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班。其中,实验班作文得一类文的学生数目也是最多。语文整体成绩也明显高于对比班。实验班学生参加学校、市级、省级作文竞赛,成绩优异,获奖率非常高。(详见后面获奖清单)且时有佳作见报。九、研究结果分析1、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模式对学生习作影响的原因分析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模式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的指导学生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其原因在于(1)、目标教学的目的性强,不是漫无目的而是有的放矢。每一节课的目标明确,小目标的积累就是一个大目标,逐步完成作文教学,提升写作水平。(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多媒体网络环镜下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作文需要,精心选择有关的CAI课件或其他多媒体的资料,通过媒体展示。及富有激情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帮助学生把准题目和写作要求,引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3)、在多媒体网络环镜下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一旦进入了写作情境,教师就可以顺势明确与此相关的训练目标和要求。根据这些目标与要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大量地浏览古今中外有关的佳作,从别人的作品中感受美好的情感、品味语言的情味,从而激发想要表达的冲动。(4)、搜集整理好素材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构思,初步形成文章观点和框架。然后,把自己构思好的内容及时地形成书面语言。(5)及时交流欣赏,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成效的重要环节。在这里,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判他人也接受他人的评判,教师只是读者中的一员,不再是最后的裁定者。学生赏析作品后,总结出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强调出规律性的东西,注意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拓展到以后训练之中。2、个性抒写方法研究对学生习作影响的原因分析新课程环境下的写作教学, 进行多维度立体式教学,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现代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写作教学,是突出学生作为写作主体,按照学生的写作个性特点组织教学环节的一套写作教学策略体系。(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注重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如:个性化的语言培养,个性化的写作形式,个性化的选材角度。(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发展性、开放性等特征。学生在广阔而的空间中各个方面的训练都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十、研究成果与创新(一)研究成果1、依据建构主义和激荡思维理论,构建新型的网络环境下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以其教学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教学信息储存的大容量,教学过程具有的交互性、可控性、协作性和开放性,以及学习资源独特的共享功能等优势,使学生作文的自主性以及教学信息反馈的功能大为增加,教学资源将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经过实践,我们确立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点线面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思路: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范例导航,总结方法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4)、总结归纳,拓展应用。这个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整体设计训练的需要而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地优化整体设计的每一个方案的课堂教学过程。这个模式的形成,优化了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同时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表现欲,以及表达能力得到张扬。2、形成了网络环境下个性抒写方法网络推荐阅读,诱导学生个性的发展。定期把一些美文推荐给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从而起到诱发个性的作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变化无穷,事物纷杂多样,千姿百态,可供写的材料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真正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利用网络丰富的内容,把生活的真实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阅历。同时把这些生活利用网络的便捷、生动、形象的教给学生。让学生抒写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才能写出独具个性的作品。在写作时,利用网络多样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特的视角,作探索性独立性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写作者的个性,激发出创造才能。网络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促使了学生的个性张扬。进行有意识个性抒写作文训练,使他们萌发出独特的创见,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教师应积极地指导,使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唯其如此,走向未来工作岗位的学生也才会有鲜明的个性。3、教师的科研能力、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点线面作文教学研究使教师的科研能力、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师从教学型到科研型的转变,体现在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每周一次的作文教研课,有中心发言人,有专题研究,有课题研究中的问题阐释,有理论学习,有实践中经验体会,教师的各方面的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实验教师争着上课题教研课,评课中有理有据,教学课件及其它资源的共享,水平的提高不言而喻。教师的教研论文的获奖或发表,教研课的获奖,学生作文的发表和获奖也是最好的依据。(二)研究创新1、网络环境下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本课题的创新作文训练模式的创新为:(1)目的性强。每节课训练的目的,就是训练的重点,老师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大容量,大思维,大跨度地对学生进行某一个方面的训练,起到强化和提升作用。授课即兴训练和专题训练相结合。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专题训练为单列课时训练。训练总结和反思及时以书面形式写出来,指导下一步的研究。(2)计划性强。每一学期,训练什么,达到什么程度,都定下切实可行的计划。点的突破,突破什么;线的牵引,如何牵引;面的拓展,怎样拓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高效性强。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系统的、全面的掌握写作技巧和不同文体的应对,写作兴趣空前高涨,写作能力稳步上升。2、网络带给学生新的习作体验是本课题的创新(1)激发了强烈的写作兴趣。网络环境中情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图象、音乐、视频从感官上、视觉上刺激学生,带给学生新、奇、趣的感受,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学生的写作动机,达到生趣、激情的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优势,围绕一定主题搜集、整到丰富的素材,在作文中就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在激发兴趣同时更容易使学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2) 体验了自由的创作过程。在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完全打破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课堂与课外、学习与活动的界限,课堂成为了学生充分表演的舞台,学生人人登台,表演得随心所欲,在网络平台中进行了语言的运用、语言组织的练习,促进了写作能力的发展。另外,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以创造者的姿态进行学习,发挥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和丰富的创造力,在表达中体现着灵活和机智,身心得到了最大的满足,情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因此,除作文能力外的各方面能力如: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个性也得到尽情的张扬。 (3)实现了互动的讨论交流。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充分实现了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对问题进一步思考与探究,可以随时更新、修改课前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而学生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专题学习网页中主动学习,同时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作文评改这一环节中,互动的形式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学生在网上完成作文后,就以小组形式共同阅读,展开讨论,互相批改,写出批改评语。然后及时对文章进行修改。这种修改形式方便快捷,提高了反馈效率。互相批改结束后,教师还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集体点评、总结。最后由学生在网上论坛发言区整理自己的作文,并在交流区浏览同学提交的作文。这种作文形式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广泛互动交流。十一、课题获奖与发表情况(一)课题组获奖与发表情况2008年和2009年吴延涛分别获市教育局“教改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冯鹏辉获市教育局“教改先进个人”称号。有四篇作文教学论文发表在国家省级教研杂志上。吴延涛撰写的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发表在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08年5下半月91页)吴延涛撰写的论文看轻松短信,促写作能力发表在作文指导报(2008年2月25日)冯鹏辉撰写的论文巧妙批改作文2008年获市级一等奖郭斐教改课水浒人性2008年获市一等奖。宋军奎教改课作文语言训练2009年获市一等奖。于晓伟教改课献给母亲的歌2007年10月获市一等奖课题组老师均获得了市网络作文大赛优秀辅导奖。(二)学生获奖情况实验班参加了各项作文比赛均获优异成绩。参加市第五届网络作文大赛有70余篇获一、二、三等奖。参加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作文大赛有60名学生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参加市“三剑客”杯作文大赛,初中组共有47篇获奖而我们实验班选手有21篇一、二、三等奖,接近半数。参加第六届网络作文大赛596篇,有296篇获一二三等奖。市第七届网络作文大赛实验班报送650篇,有320篇获一二三等奖。获市银鸽杯和网络作文大赛优秀组织奖。学生在各级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作文98篇。十二、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 探索本身是一个多元、开放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有了更积极的心态,也有了审视、反思的勇气。我们发现: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困惑:1、网络环境为作文教学开辟了崭新的天地。但网络是一个浩瀚无边的信息海洋, 学生一旦进入网络环境,往往难以控制。一旦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沉迷于与写作无关的其他网上活动,那么非但收不到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的效果,反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网络空间是一个十分自由的交流空间,也有少数学生将网络语言运用于书面写作,就显得不合规范。2、课题实验是一个尖端领域,需要教师具备超强的敬业、探索、学习与反思的能力。在本课题的探索过程中,我们遇到困难时,所能采取的办法仅仅是查阅资料、交流猜测,浪费大量人力精力。如何用课题实验的平台,更好、更快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课题实验更具权威和有效性,是我们最大的困惑。3、缺乏经验,尤其是搜集保存资料的经验,致使一些最原始的资料和灵感都没能好好保存下来,十分遗憾。今后努力的方向:1、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发展,通过引导教育,来提高学生网络道德修养。并知道学生写作时按一定的语法、语言系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写作教学,要防止网络语言的入侵,避免学生的胡乱用词。 2、注重实验团队的打造和实验教师的培养,为更多年轻实验教师的成长提高平台和服务,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3、注重资料的搜集和保存,扎实进行实验。十三、附录1、作文检测标准类 型内 容结 构语 言卷 面一 类 卷4550分立意有深度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切合作文要求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用语准确简洁得体卷面整洁书写工整二 类 卷4044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符合作文要求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用语较准确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三 类 卷3539分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感情较真实不偏离作文要求层次清楚结构较完善语言较通顺有个别语病卷面较整洁书写较规范四 类 卷3034分中心基本明确内容不够具体层次较清楚结构较完善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卷面较凌乱书写较潦草五 类 卷29分以下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偏离题意条理不清结构混乱语句不通顺卷面杂乱字迹不清说明:(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学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3)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4)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第四等里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注:每次作文成绩的评定,密封后分别有三位老师单独按照标准评分,在彼此分数差距不超过二分的情况下,最后求平均值 2、个性抒写与书写附加分表个性抒写主题材料语言文有创新书写+5见解新颖、深刻内容丰富语言华采或幽默或朴实构思精巧,形式有创新字体美观+5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材料新鲜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选材独到,角度新颖整洁美观+5意境深远有时代气息文句有意蕴有个性特征整洁工整3、课题组获奖名单序号作者成果形式与名称完成时间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名称、期号1吴延涛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2008年5月散文百家 新语文活页2008年5月第5期2吴延涛看轻松短信,促写作能力2008年2月作文指导报教师版第六期第二版3冯鹏辉巧妙批改作文2008年10月漯河市教育局4吴延涛冯鹏辉于晓伟郭 斐宋军奎市第五届网络作文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奖2008年12月漯河市教育局5吴延涛冯鹏辉于晓伟郭 斐宋军奎市第六届网络作文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奖2009年9月漯河市教育局6吴延涛冯鹏辉于晓伟郭 斐宋军奎市第七届网络作文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奖2010年9月漯河市教育局7吴延涛市教改先进个人2008年12月漯河市教育局8吴延涛市教改先进个人2009年12月漯河市教育局9冯鹏辉市教改先进个人2009年12月漯河市教育局10郭斐水浒人性教改课市一等奖2008年10月漯河市教育局11宋军奎教改课作文语言训练获市一等奖2009年4月漯河市教育局12于晓伟献给母亲的歌教改课市一等奖2007年10月漯河市教育局131415164、实验班学生获奖名单(一等奖)时 间姓 名赛 事个人奖项集体2008陈俊伟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一2008王欣漾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一2008杨子静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一2008李晶莹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一2008张书源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一2008黄萌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一2008张路遥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一2008张杰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一2008李一楠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一2008王亚楠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一2008乔鹏真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一2008郭展菲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一2008陈娇娇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一2008张萍萍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一2008杨梦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一2008郑心怡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一2008尚盼盼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一2008赵妍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一2008王媛全国作文指导报杯一2008黄若秋第五届网络作文一组织奖2008李楠楠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李娜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黄瑞君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梁宁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贾亚辉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朱晓楠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豆志强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胡梦晨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乔晋楠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杨玉洁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吴冰洋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武焓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孙丹丹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王淮芳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孙玉玺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郭超霞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张亚静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张晶晶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于周扬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杨子静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轩冉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王晰漾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孙旭伟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宋歌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乔彭真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彭佳音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刘志颖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刘华歌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李聪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郭晓杰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张洋洋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周淑雯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欧阳亚亚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杨子静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张书源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赵逸明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赵应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杨梦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轩冉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王媛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王熠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王亚杰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王馨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万范楷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马腾飞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柳金艳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刘雅芳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8李文静第五届网络作文一2009王庭文第六届网络作文一组织奖2009王曦漾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王亚楠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王银堂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郭明杨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肖霄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严克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杨凯茹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杨乐梅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殷诗婕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殷诗婕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应家隆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于佳若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杰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贵花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杰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娟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明会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明慧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宁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琦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睿珂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白如梦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柏寒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程凤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程钰罡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白茹梦 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迟香凝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崔子骁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董川铭 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董文举 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关婷方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郭明扬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郭展菲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韩 懿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黄 坤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纪 君 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孔 鑫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李 争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刘 闯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刘佳欣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刘朋斌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刘 越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乔鹏真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王晰漾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赛开元 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沈海洋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万恩惠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万毅云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王茹冰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王亭文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王亚楠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殷诗婕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王银堂 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吴春晓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肖 霄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严 克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杨凯茹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杨乐梅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殷诗婕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于佳若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 杰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贵花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贵花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 杰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应家隆 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 娟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明慧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明慧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 琦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睿珂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胜男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胜男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雯静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艺凡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赵艺璇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周 斌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周旗扬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张 宁 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郑留燕 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朱博文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09朱国威第六届网络作文一2010张东银鸽杯作文带赛一2010李新元银鸽杯作文带赛一2010寇圆圆银鸽杯作文带赛一2010白 婧 第七届网络作文一组织奖2010蔡鹏臻第七届网络作文一2010曹 蕊 第七届网络作文一2010常 静第七届网络作文一2010常 静第七届网络作文一2010陈东旭 第七届网络作文一2010陈 琳第七届网络作文一2010崔月彤第七届网络作文一2010陈东旭 第七届网络作文一2010戴 权 第七届网络作文一2010丁一帆 第七届网络作文一2010董胜男第七届网络作文一2010杜艳阳 第七届网络作文一2010樊 迪 第七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