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形势分析.doc_第1页
利比亚形势分析.doc_第2页
利比亚形势分析.doc_第3页
利比亚形势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比亚的形式及其对世界石油格局的影响一、利比亚局势进入2011年,国际政治局势烽烟再起,具有“地震带”和“火药桶”之称的中东北非局势再次动荡,其影响波及全球。近一个月以来,北非利比亚出现动乱,事件的起因是卡扎菲政府拟对国内反对派进行军事打击,而反对派由于得到欧美等国的支持对政府军也还以颜色。双方剑拔弩张,战争随即爆发。随着形势的进一步恶化,美、英、法等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决定干预利比亚局势。目前联合国安理会已通过决议,决定出兵利比亚。以美、英、法为代表的多国部队已对利比亚展开空袭,利比亚国内局势走向一时变得扑朔迷离。利比亚局势动荡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现如今执掌利比亚政权的卡扎菲在1969年依靠不流血的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从此开辟了利比亚长达40年的卡扎菲时代。自从1977年卡扎菲用人民权力宣言取代1969年临时宪法以来,利比亚依靠“第三世界”理论已走过了近40年。但这40年来,利比亚的发展并不平坦,与欧美关系一直不和。为了逼迫卡扎菲政府按照欧美意图行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曾使用军事打击、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等种种手段对利比亚施压,但卡扎菲的态度一直非常强硬,并未屈服于欧美。此次多国部队干预利比亚局势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长期积怨的一次爆发。美英法等国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的深层次原因应该是受经济利益驱动。利比亚是非洲最大的储油国,也是OPEC成员国,已探明石油储量约为430亿桶,天然气探明储量达1.48万亿立方米。战事发生前,利比亚的产油量为160万桶/日,占全球产量约2%,在世界排名第15位。其中,超过120万桶用于出口,原油出口量居世界第12位。全球数据库2009年官方贸易数据显示,利比亚石油出口主要流向为欧洲国家,包括意大利(42,5万桶/日)、德国(17.8万桶/日)、法国(13.3万桶/日)、西班牙(11.5万桶/日)。除与利比亚有贸易往来以外,多年来,西方国家在利比亚也有大量的石油投资,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英国皇家壳牌等8家外国石油公司占据利比亚原油总产量的72%。可以想象,一旦利比亚石油工业因战乱而瘫痪,殃及池鱼的首先是欧美。面对这样一个形势,欧美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一方面,卡扎菲执政的利比亚与欧美在政治上有严重分歧,历史上有过节;另一方面,欧美迫切需要在利比亚寻求新的代言人以维护自己在利比亚的经济利益。因此,本轮出兵对欧美是非常有利的,也可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二、利比亚局势的发展趋势利比亚之所以出现今天的局势,一定程度上是卡扎菲“咎由自取”的结果。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40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民主文明的国家。相反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2%的国家,未能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给本国人民带来福利,再加上卡扎菲家族统治的世袭和独裁,自然会导致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本次发生的暴乱也是利比亚国内矛盾激化的表现。卡扎菲在利比亚动乱期间曾发表言论,声称此次利比亚事态结束后,将对分配给西方国家的油井实施国有化。假如卡扎菲政府在此次与欧美的较量中取得上风,那么战后卡扎菲政府的存在会严重威胁到西方国家的利益。美国时代周刊分析指出,如果能成功推翻卡扎菲,与一个更容易与西方相处的利比亚新政权打交道,欧洲国家在石油利益上将会有一个坚强的保证。基于此,西方国家在推翻卡扎菲政权方面的信心和决心一定是坚定的。西方国家本次出兵利比亚意在摧毁卡扎菲政权,卡扎菲政府及其支持者必将为维护自己的政权而奋起还击。但是,当今时代一场战争的输赢更多的是取决于交战双方的经济实力。从经济实力方面看,尽管利比亚在非洲属于比较发达的国家,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但若与欧美联盟碰撞无异于以卵击石。从本次双方交战的武器设施以及装备水平看,利比亚根本不具备与欧美多国部队抗衡的实力,所以胜负不难预料。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的前10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先后发动过对南联盟、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均以胜利告终。这一事实能充分说明经济实力对于现代战争胜负天平的影响。三、战争对于世界石油格局的影响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利比亚遭受战火摧残,一定会对本国的石油工业带来巨大创伤,进而对世界石油格局带来影响。利比亚战乱对世界石油工业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一是短期效应明显。战火可能波及利比亚国内油气田生产,造成供应中断,短期内对世界石油供需形成冲击。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负责人曾表示,利比亚石油产量目前已降至每日不足40万桶,随着战事进一步深入,随时都有可能停产。从战事发展态势看,这种可能性或许会变成现实。目前利比亚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在交战过程中已摧毁了一些石油设施。也不排除政府军在与欧美多国部队作战过程中采取类似于萨达姆当年采取的损毁伊境内油田以期扰乱国际石油市场的自杀式行为。所以,战争的发生短期内会导致利比亚国内石油减产甚至中断供应继而影响世界石油供需,导致人们的心理预期焦虑乃至油价飙升。二是利比亚战乱不会造成石油危机。利比亚石油资源虽然丰富,但其占世界石油产量的比例也就2%,即使全部停产也不会对全球石油供应带来致命影响。一些欧佩克国家如沙特已表示,如果利比亚国内石油产量锐减,将增加本国石油产量以稳定石油供应。利比亚的石油出口主要流向欧洲,欧洲各国在经历了几次石油危机的惨痛教训后已吸取了前车之鉴,很多国家加强石油储备设施建设,有足够的应对风险的能力。即使来自利比亚的石油供应中断,欧洲各国也会通过多元化的生产、贸易或储备途径应对供应短缺。更需要指出的是,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战争很有可能是一场速决战而不是持久战,这是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所决定的。如果是持久战,对欧美也是消耗和损失,自然也是欧美所不愿看到的。欧美参战方更愿意看到的是尽快通过战争结束目前利比亚国内的战乱从而为自身的石油供应提供保障。三是欧美在利比亚利益得以巩固。无论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战争以何种结局告终,欧美各方在利比亚的利益都将通过这场战争得以巩固,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最终归属欧美的可能性极大。换句话讲,如果卡扎菲愿意签订城下之盟以维持自己的政权,那么接受欧美各国的条件将会是前提;如果卡扎菲被迫退出利比亚的政治舞台,欧美在利比亚树立起新的代言人一定会唯欧美马首是瞻。其实这也是欧美各国对利比亚动用武力的根本目的所在。四是油价将很快趋于平稳。进入2011年后,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有些出乎人们的预料。恰在此时,中东北非局势开始动荡,尤其是利比亚形势的恶化一度使人们认为利比亚战乱是推动油价上涨的元凶。不可否认,油价上涨有利比亚局势助推的成分,但经济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美元汇率贬值等因素的影响不容小觑。影响油价的因素有很多,不仅仅局限于局部地区的动荡。从历史的角度看,大凡对油价产生深刻而持久影响的事件均是那些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的战争或经济危机。利比亚局势动荡尚不具备这样持久的杀伤力。四、警示与建议利比亚局势发生动荡之后,中方企业遭受重大损失。撤回3万余名中国员工、合同搁浅、项目停止利比亚局势动荡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损失显而易见。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在3月22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利比亚政局的动荡确实对中资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目前75个中国企业在利比亚承包的大型项目共50个,涉及合同金额188亿美元。相关专家保守估计,中国约有200亿美元资金在利比亚利益洗牌中有可能“打水漂”。由此警示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充分考量政治风险。2010年是中国海外投资的一个高潮年。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在海外投资为590亿美元,未来510年这一数字可能会超过中国每年吸收外资的数量(2010年中国吸收外资超过千亿美元)。而西亚北非地区是中国在海外投资“走出去”的重要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