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建筑学专业建筑图学1课程教学大纲1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3建筑结构教学大纲8建筑设备课程教学大纲14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8城市规划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21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24建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7建筑设计规范课程教学大纲30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32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34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37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40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AAD)课程教学大纲43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46建筑构造1课程教学大纲48建筑美术(色彩)课程教学大纲51建筑美术(素描)课程教学大纲53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大纲55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58建筑设计2课程教学大纲61建筑设计3课程教学大纲64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66建筑物理1课程教学大纲69建筑物理2课程教学大纲72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大纲76文献检索教学大纲78建筑设计业务管理教学大纲81建筑施工课程教学大纲83建筑经济课程教学大纲86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90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大纲92城市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95建筑构造2课程教学大纲98城市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01城市住宅专题课程教学大纲103建筑评论课程教学大纲105建筑前期与策划课程教学大纲107现代建筑与现代艺术课程教学大纲109营造法式课程教学大纲111园林学课程教学大纲114场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16建筑物理1课程教学大纲119古建筑保护课程教学大纲122建筑美学课程教学大纲124建筑名作介绍课程教学大纲126建筑模型课程教学大纲128建筑设计手法课程教学大纲131建筑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134摄影课程教学大纲136太阳能与节能建筑课程教学大纲140体验建筑与空间课程教学大纲142小城镇建设专题课程教学大纲145中国民居课程教学大纲147美术史简介课程教学大纲149中国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51日本建筑课程教学大纲153城市规划专业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课程教学大纲155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158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62城市道路与交通1课程教学大纲164城市道路与交通2课程教学大纲167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169城市环境与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171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173城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180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84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86计算机CAD课程教学大纲189建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92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大纲195建筑设计规范课程教学大纲198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200中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202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206城市规划初步课程教学大纲209城市规划设计1课程教学大纲211城市规划设计2课程教学大纲213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216城市规划原理1课程教学大纲218城市规划原理2课程教学大纲221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大纲223建筑图学1课程教学大纲226建筑美术(色彩)课程教学大纲228建筑美术(素描)课程教学大纲230建筑设计A课程教学大纲232建筑设计B课程教学大纲234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36城市规划设计3课程教学大纲239文献检索教学大纲242城市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245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248城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52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55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257区域规划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60中国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63场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67城市住宅专题课程教学大纲270工业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272古建筑保护课程教学大纲274建筑流派分析课程教学大纲276建筑模型课程教学大纲278建筑评论课程教学大纲280建筑前期与策划课程教学大纲282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284房地产经济导论课程教学大纲286景观与园林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289摄影课程教学大纲291太阳能与节能建筑课程教学大纲294营造法式课程教学大纲296中国古典园林课程教学大纲299中国民居课程教学大纲302村镇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大纲304建筑美学课程教学大纲306建筑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308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310中国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312美术史简介课程教学大纲314房地产经济导论课程教学大纲316323建筑图学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总学时:64学分: 4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建筑形体的正投影图、透视阴影图和轴测图的表达方法,使之具有读图和绘制图样的初步能力。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画法几何(1)掌握各种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2)能够在正投影图上解决一般的定位问题和度量问题。2制图基本知识(1)了解建筑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2)配合设计基础课程学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仪器。3投影制图(1)能正确绘制和阅读建筑形体投影图与尺寸;(2)掌握剖面、断面等规定和简化画法;(3)熟悉轴测图的画法。4建筑透视阴影(1)掌握建筑立面阴影的作图方法;(2)熟练掌握建筑形体透视图的画法。三、课程的教学内容:1.画法几何(1)投影的基本知识;(2)投影的基本原理;(3)立体表面的交线。2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1)建筑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知识;(2)几何作图;(3)制图工具与仪器的使用。3.投影制图(1)建筑形体投影图的画法与尺寸标注;(2)建筑形体的剖面图与断面图;(3)建筑形体的投影图读法;(4)几种常用的轴测投影的画法。4.建筑透视阴影(1)阴影的基本特性与作法;(2)建筑形体的阴影;(3)透视投影的基本作法;(4)建筑师法作建筑形体的透视图;(5)建筑透视图的选择。四、学时分配:章讲课内容学时1画法几何242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23投影制图124建筑透视阴影26合计64五、课程实验内容及要求: 无六、本课程上机内容及要求:无七、课程设计(或实习)内容及要求:无八、考核方式:考试九、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教材建筑透视阴影 乐荷卿、陈美华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2教学参考书(1)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上册 谢培青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下册 许松照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 建筑透视和阴影黄钟链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建筑学总学时:76 学分:5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建筑力学是提供建筑结构受力分析和计算理论依据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力系简化与平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静定结构位移计算和解超静定结构.二、课程基本要求:1绪论(1)了解建筑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2)了解刚体、变形体的概念及材料的基本假设;(3)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2结构计算简图,物体受力分析(1)掌握约束的概念及约束反力的画法;(2)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3力系简化基本知识(1)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2)熟练掌握力对点之距;(3)掌握力偶的性质;(4)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5)掌握力的平移定理。4平面任意力系简化及平衡方程掌握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结果,主矢、主矩概念;熟练掌握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5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1)了解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2)了解平面体系的自由度;(3)熟练掌握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划及应用;(4)了解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及常见的结构型式。6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1)会画轴力、剪力、弯矩图;(2)了解剪力、弯矩和分布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3)熟练掌握用叠加法作剪力、弯矩图;(4)熟练掌握静定平面刚架剪力、弯矩图的画法。7轴向拉伸与压缩(1)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2)熟练掌握直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3)熟练掌握强度条件的应用;(4)掌握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5)了解材料力学性质。8剪切和扭转了解剪切和扭转的概念。9梁的应力(1)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2)熟练掌握梁的正应力计算;(3)掌握常见截面的惯性矩、平行移轴定理;(4)熟练掌握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5)了解提高梁的弯曲强度主要途径。10组合变形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11梁和结构的位移(1)熟练掌握单位载荷法计算梁和结构的位移;(2)熟练掌握图乘法计算梁和结构的位移。12力法(1)了解超静定结构的性质及超静定次数的确定;(2)掌握力法典型方程;(3)熟练掌握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13位移法(1)了解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的杆端力矩;(2)了解位移法的基本概念;(3)掌握位移法基本未知量数目的确定;(4)掌握位移法典型方程;(5)熟练掌握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14压杆稳定(1)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2)熟练掌握细长压杆的临界力;(3)熟练掌握压杆的临界应力;(4)了解压杆的稳定计算;(5)了解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绪论(1)结构与构件;(2)刚体、变形体的概念及材料的基本假设;(3)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4)建筑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5)荷载的分类。2结构计算简图,物体受力分析(1)约束及约束反力;(2) 结构计算简图;(3) 物体的受力分析;3力系简化基本知识(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2)力对点之距。(3)力偶(4)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5)力的平移定理。4平面任意力系简化及平衡方程(1)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主矢和主距;(2)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结果的讨论;(3)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的应用;(4)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5)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5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1)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2)平面体系的自由度;(3)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划;(4)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及常见的结构型式。6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1)构件的内力及求法;(2)内力图轴力、剪力、弯矩图的画法;(3)剪力、弯矩和分布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4)用叠加法作剪力、弯矩图;(5)静定平面刚架。7轴向拉伸与压缩(1)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2)直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3)容许应力、强度条件;(4)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5)材料力学性质。8剪切和扭转(1)剪切的概念;(2)扭转的概念。9梁的应力(1)平面弯曲的概念;(2)梁的正应力;(3)常见截面的惯性矩、平行移轴定理;(4)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5)提高梁弯曲强度主要途径。10组合变形(1) 组合变形的概念。11梁和结构的位移(1)概述;(2) 梁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3)叠加法;(4)单位载荷法;(5)图乘法。12力法(1)超静定结构的性质及超静定次数的确定;(2)力法典型方程;(3)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13位移法(1)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的杆端力矩;(2)位移法的基本概念;(3)位移法基本未知量数目的确定;(4)位移法典型方程;(5)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14压杆稳定(1)压杆稳定的概念;(2)细长压杆的临界力;(3)压杆的临界应力;(4)压杆的稳定计算;(5)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四、学时分配: 章讲课内容学时1绪论22结构计算简图,物体受力分析23力系简化基本知识64平面任意力系简化及平衡方程85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66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87轴向拉伸与压缩48剪切和扭转49梁的应力410组合变形411梁和结构的位移612力法613位移法714力矩分配法115压杆稳定4总计72五、课程实验内容及要求:序号项目名称 实验要求 学时1金属拉伸与压缩实验通过低碳钢与铸铁试件的拉压实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22弹性模量的测定通过弹性模量的测定,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2合 计4六、本课程上机内容及要求无七、课程设计(或实习)内容及要求:无八、考核方式:考试九、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 选用教材: 建筑力学,李前程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2主要参考书:(1) 建筑力学第一分册,重庆建工学院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2) 建筑力学第二分册重庆建工学院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 建筑力学第三分册重庆建工学院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4) 建筑力学陈大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建筑结构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建筑学、规划总学时: 64学分:4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为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种结构的类型和特点、结构构件受力性能、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为将来建筑设计、结构形式的确定奠定基础。二、本课程基本要求(一)钢筋混凝土结构1绪论理解混凝土结构特点,了解课程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以及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的应用与发展简况,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增强为建设祖国的事业心。2钢筋及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理解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了解试验现象,微裂缝机理及约束混凝土等概念,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力应变曲线特征,混凝土强度等级与不同受力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等。了解重复荷载下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及复合受力强度。理解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性质及其对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理解钢筋应力应变全曲线特征,掌握弹性模量、 屈服应力、极限应力及其相应的应变值。了解钢筋的冷加工及塑性性能。理解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性能,粘结应力与钢筋应力之间的关系。3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理解按极限状态设计的意义。了解荷载及材料强度等基本概念,理解标准值、设计值及分项系数的意义及两种极限状态实用表达式的应用。4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理解梁受力各阶段截面应变和应力的分布、破坏特征及配筋率对破坏特征的影响;理解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及其意义。掌握矩形、T形截面的配筋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及构造要求。5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理解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后的应力状态及其破坏形态。了解影响抗剪能力的因素。理解腹筋的作用及其对破坏形态的影响。掌握有腹筋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及其限制条件。掌握受弯构件钢筋的布置,纵筋的弯起及切断、纵筋锚固等构造要求。6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理解轴心受压构件受力全过程及其破坏特征。掌握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了解螺旋钢筋柱的应用。7受拉构件承载力掌握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及偏拉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8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和变形验算了解规范对不须验算裂缝宽度及构件挠度规定的依据,裂缝控制的目的与要求,非荷载效应引起裂缝的原因及相应的措施。9梁板结构掌握梁板结构布置的一般方法及其构造要求,计算简图的取用,换算荷载的计算,可变荷载最不利布置原则及内力包络图的绘制。理解塑性铰及内力重分布的概念。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及塑性理论(如弯矩调幅法)的设计方法。了解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分析方法,楼梯等常用构件的计算与设计方法。10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计算理解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工作特性。了解施加预应力的方法。了解预应力混凝土对材料的要求。(二)砌体结构了解砌体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块体材料和砂浆。种类及相应的性能,各类砌体的特点及选用方法。理解砌体抗压强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理解砌体抗拉,抗弯及抗剪强度。掌握砌体强度设计值的确定方法,并能正确使用。理解无筋砌体受压构件的受力特点。掌握无筋砌体受压构件,砌体及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掌握混合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理解刚性方案多层房屋墙体设计及墙、柱高厚比计算方法。了解墙体设计中的构造要求。了解混合结构房屋空间工作性能,墙梁、过梁、挑梁的受力特点并掌握其计算要点及构造要求。(三)钢结构了解钢结构的应用和国家当前的技术政策,了解钢结构的发展概况,掌握钢结构的特点和合理的应用范围;理解钢结构的计算方法;掌握建筑钢结构用钢的主要性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能正确地选择钢材;了解杆件和板件稳定的基本理论,掌握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提高稳定性的措施;(四)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了解多高层建筑常用的承重材料、多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理解多高层建筑的荷载类型及其传力途径,多高层建筑的空间刚度。掌握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及剪力墙结构的的工作原理和受力特点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混凝土结构部分1绪论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及其特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及其应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任务与学习方法。2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钢筋:钢筋的成分、种类和级别,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钢筋的塑性性能,钢筋的冷加工。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复杂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混凝上一次短期加载时的应力应变性能。混凝土的徐变,混凝土的收缩。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粘结应力。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结构的极限状态。结构设计方法的概述。结构上的作用与作用类型,作用效应,荷载分项系数、荷载代表值。结构抗力,材料强度标准值,材料强度分项系数,材料强度设计值。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结构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4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试验研究:构件受力后截面的应力阶段,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式。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受压区混凝士等效应力图的概念,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梁的配筋率。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单筋矩形截面梁的承载力计算,构造要求及计算例题。双筋矩形截面梁的承载力计算:T形截面梁的承载力计算。5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斜裂缝出现前后的应力变化,受弯构件斜截面剪切破坏形态,影响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无腹筋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有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及适用条件,当仅配置箍筋或同时配置箍筋及弯起钢筋时的计算位置及箍筋弯起钢筋的截面选择方法。钢筋的构造要求:钢筋的基准锚固长度及延伸长度,钢筋在支座处的锚固。6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轴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与计算。偏心受压构件:破坏形态,两种偏心受压构件破坏形态的界限。柱的分类,纵向弯曲的影响,偏心距增大系数。矩形截面大偏压构件承载力计算,矩形截面小偏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对称配筋时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及计算图表。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构造要求。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7受拉构件的承载力计算。轴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8.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及变形的验算构件垂直裂缝出现和开展过程,裂缝控制等级,受弯构件及轴心受拉构件裂缝宽度的验算,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及控制裂缝宽度的措施。受弯构件短期刚度、长期刚度。受弯构件不作挠度验算的跨高比。9梁板结构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原则,连续板、梁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方法,折算荷载,活荷载最不利布置,弯矩及剪力包络图。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原理,弯矩调幅法及内力计算;连续板、梁的截面计算要点和构造要求。双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和破坏特征;构造要求。楼梯设计。10预应力混凝上构件的计算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施加预应力的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锚具的构造及各类锚具的特点。张拉控制应力。预应力损失。砌体结构1、绪论 砌体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和地位,砌体结构的优缺点。2、砌块和砂浆的种类及强度等级的选择,砌体的种类。砌体轴心受压破坏特征,影响砌体强度的主要因素,砌体的抗压强度,砌体的抗拉、抗弯及抗剪强度、砌体的弹性模量。3、砌体结构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包括均匀局部受压、梁端砌体局部受压,垫块下砌体局部受压。4、砌体轴心受拉、受弯及受剪承载力计算。5、混合结构房屋墙、柱设计:混合结构房屋承重方案、静力计算方案的确定,墙柱高厚比验算及一般构造要求。刚性方案房屋墙、柱计算。弹性和刚弹性方案房屋墙柱计算要点。6、防止墙体开裂的措施,圈梁的设置及构造要求。过梁的受力特点、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挑梁、雨蓬的设计方法。钢结构部分绪 论钢结构的发展概况;钢结构的特点及合理应用范围;钢结构的设计方法;钢结构的发展。钢结构的材料钢材的主要性能;影响钢材性能的因素;钢材的种类、选择和规格。钢结构的连接钢结构的连接方法;焊接连接的特性;直角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对接焊缝的计算;合理的焊缝设计;螺栓的排列、构造要求和计算;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计算。轴心受力构件轴心受力构件的应用及截面形式;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计算;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受弯构件梁的应用和类型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多高层建筑常用的承重材料,多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 四、学时分配章讲课内容学时绪 论21建筑结构设计的总体问题122结构的水平分体系 163结构的竖向分体系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 84砌体结构设计85高层建筑结构体系86钢结构概述57自学5合计64五、课程实验内容及要求:无六、本课程上机内容及要求:无七、课程设计(或实习)内容及要求:要求: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结构布置,构件计算,绘施工图等综合能力训练。内容:梁板结构设计 1周具体任务及要求详见任务书。八、考核方式考试九、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上、下册)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王萍、崔熙光主编(2)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上、下册)天津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合编(3) 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清华大学 藤智明主编(4) 钢结构,魏明钟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建筑设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建筑学04级总学时:48学分:3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建筑设备是一门专业技术课。其任务是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内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建筑电气等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系统中常用的设备性能、原理;管道的安装知识。以此掌握建筑与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协调好各系统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充分发挥建筑使用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二、课程基本要求:1绪论:了解建筑设备的内容、作用、学习的意义。2卫生器具与管材(1)了解卫生器具种类和标准;(2)常用管材及适用条件。3建筑给水系统(1) 了解系统组成、种类;(2) 掌握系统压力确定及给水方式; (3) 了解常用设备、附件特点、原理;(4) 掌握系统简单估算;(5) 了解管道的安装知识。 4建筑消防给水系统(1)了解消防给水系统组成和特点;(2)掌握消火栓布置原则及喷头布置原则。5建筑热水系统(1)了解热水系统组成及常用设备;(2)掌握热水供水系统种类及特点;(3)了解管道布置安装的基本知识。6建筑排水(1)了解排水系统种类及组成;(2)掌握通气管及清通设备的设置要求;(3)了解管道安装知识。7供热工程(1)掌握供热系统种类及特点;(2)掌握常用散热器的特点、适用条件;(3)了解简单估算(4)了解热源设置要求8 燃气供应(1)掌握燃气种类及特点;(2)了解压力级制;(3)了解燃气管道安装知识。9空调系统(1)掌握空调系统分类,组成,特点;(2)掌握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方式及常用空气处理设备种类特点; (3)了解空调冷源种类及制冷机房设备布置;(4)了解制冷原理10建筑通风(1)了解通风系统分类及特点;(2)掌握通风系统主要设备与部件作用及工作原理;(3)了解风道的安装知识。11 建筑电气(1)了解供配电系统组成,配电方式(2)掌握照度计算和灯具布置;(3)了解建筑弱电系统组成作用;(4)了解防雷的几种方法;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绪论2卫生器具与管材(1)卫生器具几冲洗设备;(2)管材、附件和水表。3建筑给水工程(1)建筑内部给水系统及给水方式;(2)常用设备; (3)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4)高层建筑给水系统。 4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1)消火栓系统; (2)自动喷洒系统。 5热水供应系统(1)热水系统;(2)常用设备及管道敷设布置;(3)高层建筑热水供应。6建筑排水系统 (1)排水系统分类和组成;(2)排水管道布置和敷设。(3)屋面排水7供热工程(1)热负荷;(2)散热设备; (3)供热系统;(4)常用设备及管道布置敷设原则。8燃气供应(1)燃气种类及供应方式(2)室内燃气管道布置敷设9空气调节系统(1)空气处理设备(2)空调房间及气流组织(3)常用空调系统(4)空调系统冷源及制冷机房10建筑通风(1)自然通风(2)机械通风 11建筑电气(1)供配电系统(2)照明系统(3)建筑弱电系统(4)建筑防雷四、学时分配: 章讲课内容学时绪论21建筑给水排水工程202建筑供热工程63燃气供应24空气调节65建筑通风46建筑电气6机动2合计48五、课程实验内容及要求:无六、本课程上机内容及要求:无七、课程设计(或实习)内容及要求:无八、考核方式:考试九、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教材建议教材:建筑设备工程, 编著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 2教学参考书:(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2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工业通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空气调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供热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21世纪建筑电气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建筑学总学时:32学分:2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室内设计原理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本课程系统地论述了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相互关系问题,着重介绍室内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室内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室内环境的美学和质量控制问题。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发展的趋势,建立室内空间环境的整体概念,并能正确运用建筑设计理论,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和有关材料,色彩,构造,技术等知识,初步具备建筑,室内环境的基本设计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设计课打下良好基础。二、课程基本要求:第一讲:室内设计的绪论掌握设计的含义和任务、内容、发展及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了解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第二讲:室内设计的依据和任务掌握室内设计的依据、原则和室内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第三讲:室内设计原理掌握室内环境的使用功能、精神功能,掌握室内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微观环境学和建筑技术。了解室内设计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点第四讲:室内空间及界面设计掌握空间的概念和类型,掌握空间的组织、划分和利用和空间和界面设计手法第五讲:室内色彩设计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及色彩设计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色彩体系即孟赛尔色立体,掌握室内色彩的作用及设计方法、室内色彩的环境应用、室内色彩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了解各种色彩在室内设计中作用及色彩分析所造成的室内气氛。第六讲:室内采光与照明了解光的视觉特性、照明的光学指标和参数、照明质量控制,了解室内采光照明的基本概念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室内照明的作用,各种照明方式、产生的光影效果及灯光的室内气氛。第七讲:室内装修与材料掌握室内设计的造型和符号、质感设计、图案设计,掌握界面使用功能对装修的要求及顶棚装修设计、墙面装修设计、地面装修设计第八讲:室内陈设与装饰了解室内陈设的内涵及作用、家具、织物及用品、壁饰的作用和总类、掌握室内装饰品、绿化及造境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讲:室内设计的绪论1.1:室内设计的含义和任务1.2:室内设计的内容1.3:室内设计的发展1.4: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1.5: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第二讲:室内设计的依据和任务2.1:室内设计的依据2.2:室内设计的原则2.3:室内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第三讲:室内设计原理3.1:室内环境的使用功能3.2: 室内环境的的精神功能3.3: 室内设计与人体工程学3.4: 室内设计与环境心理学3.5: 室内设计与微观环境学3.6: 室内设计与建筑技术3.7: 室内设计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点第四讲:室内空间及界面设计4.1:空间的概念和类型4.2:空间的组织、划分和利用4.3:空间和界面设计手法第五讲:室内色彩设计5.1:色彩设计的基本知识5.2:室内色彩的作用及设计方法5.3:室内色彩的环境应用第六讲:室内采光与照明6.1:光的视觉特性6.2:照明的光学指标和参数6.3:照明质量控制6.4:灯具的选择和设计6.5:室内照明设计第七讲:室内装修与材料7.1:室内设计的造型和符号7.2:质感设计7.3:图案设计7.4:界面使用功能对装修的要求7.5: 顶棚装修设计7.6:墙面装修设计7.7:地面装修设计7.8: 装修节点设计第八讲:室内陈设与装饰8.1: 室内陈设的内涵及作用8.2:家具8.3:织物及用品8.4:壁饰的作用和总类8.5:室内装饰品8.6:绿化及造境四、学时分配:章讲课内容学时1第一讲:室内设计的绪论42第二讲:室内设计的依据和任务43第三讲:室内设计原理44第四讲:室内空间及界面设计45第五讲:室内色彩设计46第六讲:室内采光与照明47第七讲:室内装修与材料48第八讲:室内陈设与装饰4合计32五、课程实验内容及要求:无六、本课程上机内容及要求:无七、课程设计(或实习)内容及要求:无八、考核方式:考试九、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室内设计基础,张书鸿 编著, 辽宁科技出版社;:(2)室内设计资料集,张绮曼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3)建筑色彩,高覆泰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4)建筑光环境,詹庆施 编著;(5)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龚锦 编著;(6)室内环境设计,朱保良 编著;(7)建筑装饰设计,写怡红等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城市规划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建筑学总学时:32学分:2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是学生在从事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前的必要理论知识准备。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方法和一般工作步骤,重点掌握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的基本方法和表现形式,熟悉并遵守、应用国家有关法规、规范等进行详细规划设计。二、课程基本要求:了解城市规划的任务、工作内容与特点、城市规划的阶段划分、城市规划性质与规模的确定、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选择,熟悉城市规划理论、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与深度要求、总体规划的方法,掌握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的基本方法和表现形式,熟悉并遵守、应用国家有关法规、规范。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城市规划理论的现状及发展史(1)城市的产生与定义(2)城市的发展(3)城市化(4)古典城市规划(5)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2城市规划的准备工作(1)城市规划的任务(2)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与特点(3)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4)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内容3城市性质与规模确定方法(1)城市性质(2)城市的规模(3)城市形态4城市用地的分类、城市总体布局及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置(1)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2)城市用地的选择(3)城市用地分类(4)城市的组成要素及用地规划(5)城市综合交通(6)城市绿地及景观规划(7)城市总体布局5控制性详细规划(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产生背景(2)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与成果(4)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表达模式(5)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6城市总体规划概述(1)城市总体规划作用(2)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深度与成果(3)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表达模式(4)城市总体规划的方法7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1)总论(2)住宅规划设计(3)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4)道路与停车设施规划设计(5)公共绿地规划设计(6)城市绿地及景观规划(7)技术经济指标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类型、规模、名词(2)章节解说(3)居住区规划指标四、学时分配: 章讲课内容学时1城市规划理论的现状及发展史22城市规划的准备工作 23城市性质与规模的确定24城市用地的分类45控制性详细规划26城市总体规划概述67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 108城市居住区规划的设计规范4合计32五、课程实验内容及要求:无六、本课程上机内容及要求:无七、课程设计(或实习)内容及要求:无八、考核方式:考试九、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教材(1)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2教学参考书(1)城市设计导论邹德慈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邓述评主编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国家规范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建筑学总学时:28(理论)+4(实验)学分:2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以及材料性能分析方法,并以此为手段进行材料的选择,以及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等,是从事建筑和材料科学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二、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建筑中常用材料的种类。2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性质、特点。3了解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同性质的关系。4了解主要建筑材料的品种及使用注意事项。5掌握建筑材料的选用原则。6了解建筑材料的储备、运输及验收的有关知识。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绪论 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特点及分类;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目的、内容及学习方法;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1、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组成、结构和构造,并了解材料结构和构造与材料基本性质的关系。(2)熟练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3)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4)了解建筑材料耐久性的概念。通过材料基本性质的学习,要求了解材料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并掌握材料各 项力学性质、物理性质、耐久性质等材料性质的意义,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在工程实践中的意义。2、烧结砖(1)掌握砌墙砖(包括烧结砖及蒸养砖)的性质和应用特点。(2)了解各种砌块(包括混凝土及加气混凝土砌块)。3、天然石材了解各种天然石材。4、气硬性胶凝材料(1)了解石膏的硬化基理、性质及使用要点。(2)熟悉石膏的主要制品及用途。5、水泥(1)了解硅酸盐水泥、掺混合材硅酸盐水泥:熟悉矿物组成、了解硬化机理、性质、检测方法及选用原则。(2)了解特种水泥品种及其性质和使用特点。6、混凝土(1) 掌握普通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品种、技术要求及选用(包括砂、石、水泥、水、掺和料及外加剂);熟练掌握各种组成材料各项性质的要求,测定方法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2)了解掌握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质及其测定与调整方法。(3)熟练掌握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变形性质和耐久性质及其影响因素。(4)了解掌握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5)了解混凝土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7、建筑砂浆(1)了解砌筑砂浆的性质、检测方法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2)熟悉抺面砂浆的主要品种。8、建筑钢材(1)了解钢材的微观结构及其与性质的关系。(2)熟练掌握钢材的力学性质(包括强度、弹性及塑性、疲劳及断裂)的意义,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3)熟悉钢材的强化机理及强化方法。(4)掌握钢材的分类及选用原则。9、木材(1)了解木材的构造及组成。(2)熟悉木材的性质。(3)了解常用木材及制品。(4)了解木材的腐蚀与防止。10、玻璃与陶瓷(1)掌握玻璃的主要类型及性能特点。(2)掌握陶瓷的主要类型及性能特点。11、有机高分子材料(1)熟悉建筑塑料的主要类型及性能特点。(2)熟悉涂料的主要类型及性能特点。四、学时分配: 章讲课内容学时绪论 11材料的基本性质 22烧结砖 23天然石材24气硬性胶凝材料 15水泥 46混凝土 47建筑砂浆 28建筑钢材29木材 210玻璃与陶瓷 411有机高分子材料 2合计28五、课程实验内容及要求:序号项目名称 实验要求 学时1材料基本性质试验掌握材料基本性质测试22钢材基本性质试验掌握钢材基本性质测试2合计4六、本课程上机内容及要求:无七、课程设计(或实习)内容及要求:无八、考核方式:考查九、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教材土木工程材料,郑德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2教学参考书(1)建筑材料(第二版),吴科如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2)建筑材料,毕万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3)建筑材料,黄政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建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建筑学 城市规划总学时:16学分:1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建筑学、城市规划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基本概念及建筑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设计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二、课程基本要求:1. 认识建筑(1)掌握建筑的含义(2)了解建筑的内在意义和建筑的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与效果报告
- 煤矿安全培训计划
- 急诊科护理规培课件
- 急诊科护士长职责
- 急诊科年终工作总结
- 高效消防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SBS沥青卷材屋面防水施工方案
- 新建陶瓷瓦及仿古砖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实木地板销售培训课件
- 2025国家能源集团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编织课件教学课件
- 认证机构保密管理办法
- 土建类安全员C2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技巧与方法
- 硒鼓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心脏猝死教学课件
- 成长型思维培养-洞察及研究
- (2025)全国辅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体操新课标解读
- 2025年初级薪税师(三级)《理论知识》考试真题(题后附答案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