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山测量课程设计.doc_第1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山测量课程设计.doc_第2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山测量课程设计.doc_第3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山测量课程设计.doc_第4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山测量课程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书教学单位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专 业 测绘工程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吉长东 冠山矿一、三井-540m水平岩巷贯通测量方案设计与精度估算前 言在学习了矿山测量,工程测量等专业课后,我们掌握了矿山测量知识,熟悉了矿山测量的任务,并在大三下学期利用一周的时间做了冠山矿一、三井间-540m水平岩巷贯通测量方案及精度估算课程设计。贯通测量是矿山建设生产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在贯通中要保证各掘进面均沿着设计位置与方位掘进,使贯通后接合处的偏差不超限,避免对采矿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次课程设计其目的就在于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贯通测量方案设计与误差估计。通过这次实习可以使我们对矿区工作有更深的了解,掌握贯通测量的各个环节。1 贯通工程概况1.1 北煤公司冠山矿简介北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煤公司,位于辽宁省西部北票市,是原全国94个重点煤矿北票矿务局破产良性资产重组,组建的股份制企业。于2001年12月26日正式挂牌运营。北煤公司现有员工7000名。交通运输便利,铁路京赤、锦承两线横穿境内,公路国道101线贯穿全境,此外,企业备有65公里铁路专用线。矿区东西长28.6公里,南北宽2.6公里,煤田面积约63平方公里。冠山煤矿为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26.14m/T,绝对瓦斯涌出量32.2m/min。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对角混合式,总排风量10765m/min,煤尘爆炸指数为47.3%,自然发火期5-24月,煤的自燃倾向性为二类自燃,矿井水文地质简单,涌水量371.8 m/h,竖井采用多绳摩擦式箕斗和罐笼提升,斜井、平巷采用单绳缠绕式串车、皮带运输方式,有永久的瓦斯抽放利用系统,有KJ90NA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供电、排水、通讯系统。1.2 贯通设计背景为更好地掌握及实际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组织了本次矿(工)测量实习。实习时间为6月21日6月25日。目的是通过此次实践,让学生可以全面学习和掌握矿山测量学的知识及工程测绘的方法,巩固已有的知识体系,为以后更好的从事科研及生产奠定基础。1.3 目的与意义贯通测量在矿山测量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进行贯通测量首先要根据设计要求编制贯通测量设计书,绘制一定比例尺的误差预计图并进行贯通测量误差预计,以保证能够在预定地点正确接通。因此,作为测量工作者,应当熟练地掌握、应用贯通测量方案设计知识与误差预计方法。本次课程设计旨在使我们加强巩固、全面掌握矿山测量的有关知识,从整体上对矿山工作有所了解,熟练掌握贯通测量方案设计与误差预计,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全面地掌握矿山测量工作的方案及方法。1.4 贯通巷道概况北票矿务局冠山矿原辖一井、二井、三井共计三个矿井,其中一井为中央并列竖井开拓,二、三井为斜井开拓。现为了开采深部煤层,改善运输和通风条件,决定将三个矿井合并,将原一井新开拓的一对竖井(主井及副井)延深到-540m水平,掘进一对主石门及-540m水平大巷。原三个井所产煤炭全部经由-540m水平大巷运到新竖井提升。本贯通巷道测量路线井上、下闭合路线总长度为约9km,其中在-540m水平大巷中尚需实掘2300m。施工巷道所在岩层大部分为沙页岩,地质情况比较简单。围岩稳定,地压不大。支护方式一律采用锚喷。巷道掘进方式为风动式凿岩机打眼,火药爆破,铲斗式装岩机装车,矿车运矿,巷道断面宽3.5m,拱高2.5m。冠山一井新竖井井口标高+210m,井底车场标高-542m,井深752m左右。贯通大巷坡度为5%(三井方面高、一井方面低)。从目前巷道施工位置及掘进速度考虑,贯通相遇点选在三井第二段暗斜井甩车场西侧,设7点与设9点之间K处。按照煤矿测量规程规定和巷道工程要求,本次贯通在水平重要方向x上,允许偏差为MX允=0.5米,高程方面的偏差允许值为MZ允=0.2米。2 冠山矿一、三井-540m水平岩巷贯通测量方案设计2.1 平面测量方案设计2.1.1 地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一三井地面联测)方案一 四等光电测距导线由于一井与三井至各三角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起伏不大,根据公司仪器情况,故可采用四等光电测距导线测设近井点S1、近井点S2,并进行地面连测导线测量。由于三井附近的近井点遭到破坏,故先从矿区三等三角网重新内插一个近井点,如下图。地面可采用四等光电测距导线,并附和在附近的三角点上(也可以与多个点构成三角网),作为检核。一井与三井之间的导线S4S3S2S1共计四个测站,全长3515m,按导线测量规范,四等导线每条导线边平均边长为1-2km。采用南方NTS312-B型防爆全站仪,测角精度为2”, 以四个测回测水平角。测角的要求如表一。测距指标是(3+210-6D)mm,测距的要求如表二。表一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精度等级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关(秒)半测回归零差(秒)一测回内2C互差(秒)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秒)四等及以上1秒级仪器16962秒级仪器38139表二 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采用仪器等级往返次数时间段总测回数一测回最大互差(mm)单程测回间最大互差(mm)往返测或不同时间段互差(mm)三等1268510715(A+BD)四等124648510715一级12410201530二级12210201530注:1、测回的含义是照准目标一次,读数四次;2、时间段是指不同的观测时间,如上午、下午或不同日期测同一条边;3、往返测量时,必须将斜距化算到同一水平面上方可进行比较;4、(A+BD)为测距仪的标称精度。其中:A为固定误差,单位mm;B为比例误差,单位mm/km,D为测距边长度:单位km。每边往返测量边长,往测及返测各两个测回,往返测边长较差不得超过,导线角度闭合差小于,坐标闭合差小于1/20000。光电测距导线要求如表三表三等 级附(闭)合导线长度(km)一般边长(k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三等导线四等导线一级导线二级导50.251/1000001/1000001/300001/200001.82.55101/000001/400001/200001/10000方案二:采用GPS定位技术矿区地面控制点采用GPS定位技术,利用GPS静态测量获得近进点的地面坐标。操作时严格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的D级和E级精度要求来测设一井、三井附近的近井点,观测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两近井点S1与S4间应尽量通视,这样在由近井点S4向主、副井施测连接导线时,便可以近井点S1为后视点,从而消除了起始边S1-S4的坐标方位角中误差对贯通的影响;如果受地形、地物条件的限制,近井点S1与S4之间无法通视,则可在S1、S4之间敷设地面连接导线,由于S1点及S4点的坐标已知,便可采用“无定向导线”的解算方法,即类似与两井几何定向时解算井下连接导线的方法,求出S1与S4之间各导线点的坐标及各导线边坐标方位角。2.1.2 定向测量方案设计1、 一井一侧方案一:两井定向1、测量方案:对于主、副井可利用两井定向。由于在井下-540m处有巷道可将主、副井连通,因此可利用两井定向的方法测量井下导线起算边01-02的坐标方位角及起算点的平面坐标。由近井点向井口定向连接点I、II连测时,应敷设测角中误差不超过5”或10”的闭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投点时应尽可能采用小直径的高强度钢丝。但必须保证足够的抗拉强度。井下敷设导线时应按照不低于级导线的要求布设。进行两次独立定向测量并计算互差,且互差不超过1图一为原理图:图一2、 仪器设备:全站仪、经纬仪钢尺,钢丝等。3、 限差要求: 两井定向计算所得的井上、下两垂线距离之差,经投影改正后,应不超过井上、下连接测量中误差的两倍。方案二:陀螺定向1、 测量方案:有近井点S4敷设导线经I至主井并计算点I和主井坐标,然后利用钢丝投点。以01-02边为定向边,用陀螺经纬仪进行定向,采用逆转点法或中天法均可,确定01-02边坐标方位角。定向后敷设一井主井至01-02边的导线,然后用全站仪测量各转角和边距,然后计算各导线点坐标方位角及与井上一致的坐标。2、 观测方法:1)导线观测方案略。 2)陀螺定向观测方法:a.在地面已知边上测定仪器常数,即在已知边上测定陀螺方位角T,然后与已知的地理方位角Ao比较=Ao-T。b.在待定边上测定陀螺方位角T(独立进行两次),则待定边的地理方位角A=T+。c.在地面上重新测定仪器常数(独立进行3次)。d.求算子午线收敛角:Ao=o+o。e.求算待定边的坐标方位角:=A-=T+平-3、 仪器设备及工具:一台陀螺经纬仪、一台全站仪、脚架、卷尺等4、 限差要求:相邻和间隔摆动中值的互差应符合表四表四陀螺经纬仪精度等级逆转点法观测的限差中天法观测的限差相邻摆动中值的互差间隔摆动中值的互差相邻时间差的互差间隔时间差的互差1525203530350.4s0.6s0.6s0.8s2、 三井一侧方案一:全站仪导线1、 测量方案:采用四等光电测距导线,由三井近井点S4敷设全站仪7导线至三井井口,井口点为52。2、 观测方法略。3、 限差要求:按四等光电测距导线要求,如表一。方案二:经纬仪导线(此方法一般不用,除非单位仪器紧缺可用此法.如用此法经纬仪要用DJ2经纬仪)2.1.3 井下导线测量设计方案一:井下7导线一、测量方案:一井一侧,由井下定向边01-02开始沿-540m水平大巷敷设级全站仪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支导线到东二石门,导线一般边长按煤矿测量规程7导线要求进行。遇到转折点要设置导线点,并尽量使每天导线边长相等。测角采用南方NTS312-B全站仪,测距直接使用NTS312-B全站仪。测至东二石门后按设计要求方向,跟随掘进队以60-200米设置导线点跟进,直至贯通相遇点k。导线点设置见贯通图纸。三井一侧,三井一侧均为斜井或平巷,由三井主井井口开始沿斜巷敷设7级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经-260米水平大巷沿下山方向测设至-530.37米水平大巷至设9点附近。然后在施工掘进过程中自设9点跟进7导线至贯通相遇点k。二、 观测方法及限差要求:1、基本控制导线主要技术指标如表五:表五井田一翼长度(km)测角中误差()一般边长(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闭(附)合导线复测支导线5571560200401401/80001/60001/60001/40002、水平角观测:1)井下经纬仪导线水平角观测,所采用的仪器和作业要求应符合表六规定。表六导线类别使用仪器观测方法按导线边长分(水平边长)15m以下1530m30m以上观中次数测回数对中次数测回数对中次数测回数7导线DJ2测回法33221215导线DJ6测回法或复测法22121230导线DJ6测回法或复测法111111注:1、如不用表五所列的仪器,可根据仪器级别和测角精度要求适当增减测回数;2、由一个测回转到下一个测回观测前,应将度盘位置变换180/n(n为测回数);3、多次对中时,每次对中测一个测回。若用固定在基座上的光学对中器进行点上对中,每次对中应将基座旋转360/n。2)在倾角小于30的井巷中,经纬仪导线水平角的观测限差应符合表七规定。 表七仪器级别同一测回中半测回互差检验角与最终角之差两测回间互差两次对中测回(复测)间互差DJ2 DJ620404012303060在倾角大于30的井巷中,各项限差可为表六中规定的1.5倍。3) 在倾角大于15或视线一边水平而另一边的倾角大于15的主要井巷中,水平角宜用测回法。在观测过程中水准气泡偏离不得超过一格,否则应整平后重测。4) 观测限差要求如表八:表八3、 光电测距仪量距在井下采用光电测距的作业要求:1)下井作业前,应按第16条的规定,对测距仪进行检验和校正;2)测定气压读至100Pa,气温读到1;3)每条边的测回数不得小于两个。采用单向观测或往返(或不同时间)观测时,其限差为:一测回读数较差不大于10mm,单程测回间较差不大于15mm;往返(或不同时间)观测同一边长时,化算为水平距离(经气象和倾斜改正)后的互差,不得大于1/6000;4)作业人员必须受过专业训练,并按测距仪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操作和维护仪器。5)仪器严禁淋水和拆卸。应建立电源使用卡片,定期充电;6)在井下使用光电测距仪,应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在倾斜巷道中测量边长时,观测垂直角的精度应符合表九规定表九观测方法DJ2经纬仪DJ6经纬仪测回数垂直角互差指标差互差测回数垂直角互差指标差互差对向观测(中丝法)单向观测(中丝法)1215152325252525方案二: 7导线加测陀螺边主、副井(一井)从定向起始边01-01开始(01-02边为陀螺加强边,并通过两井定向导入坐标和高程),在井底,沿-540m水平大巷敷设7”级全站仪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支导线到东二石门,并在18-19边处加测陀螺边。斜井(三井)利用其附近的近井点S1和地面联测导线点S2作为联系测量的起始方向,沿斜巷敷设级经纬仪钢尺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经-260m水平大巷并沿下山方向测设导线到-351.84m水平大巷直到设9点附近,并在36-37边处加一条陀螺坚强边。施工过程中随着巷道的掘进分别自东二石门和设9点跟进导线直至贯通点K。所有闭合导线和支导线均由不同观测者独立测量两次,取两次测量的角度及边长的平均值,并进行近似平差。导线的测距以及测角方法、注意事项、及限差要求见方案一。2.2 高程测量方案设计2.2.1 地面两个井口高程基点联测矿区地面高程控制网可采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建立。三角高程测量又分为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和经伟仪三角高程测量两种。矿区地面高程首级控制网,一般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其布设范围和等级选择,应符合表十的规定。表十矿区长度(km)首级控制加密控制255255三等水准四等水准等外水准四等水准、等外水准等外水准根据矿区实际情况,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建立地面高程控制。由于一井与三井之间通视良好,地势起伏不大,故一井、三井之间可按地面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自S1点到S4点往返观测,单程路线长度3605m,采用北京测绘仪器厂水准仪施测。路线如下图:四等水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十一表十一等级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mm)环线或附合路线长度(km)仪器级别水准标尺观测次数往返互差、环线或附合路线闭合差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平地(mm)山地(mm)四等1015DS3木质双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206四等精度要求如表十二表十二等级仪器级别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黑红面读数差(m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黑红面高差之差(mm)四等DS31005100.23.05.02.2.2 导入高程方案设计一、一井一侧方案1 长钢丝导入高程采用长钢丝法导入高程,在定向投点工作结束后,钢丝上、下作好标志,提升到地面后,用光电测距仪、钢尺或井口附近设置专门的量长台来丈量两标记之间的距离。测量钢丝上、下两标志间的长度,可将钢丝抻直,放在平坦的地面上,并对其施加与导入高程时所用生陀重量相同的拉力,用光电测距仪测量。若用钢尺丈量,应对钢尺施以比长时的拉力,并记录温度。往返丈量结果的互差不得大于L/8000。(L为两标志间的长度)导施测时要注意钢丝不与井壁或者井壁上的悬挂物接触。方案2 长钢尺导入高程采用长钢尺法导入高程时,当钢尺挂好后,井上、下水准仪同时读取读数m、n,(m-n)即为井上、下两水准仪视线间的钢尺长度,有条件的话最好使用千米尺;如千米钢尺时,也可将几根50m的短钢尺牢固地连接起来,然后进行比长,当作长刚尺使用,同样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样,此过程也需独立进行两次,互差不得超过井深的1/8000。光电测距仪在测量时,由于井下水汽大等原因,导致误差较大,所以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一般不用此法。二、三井一侧测距三角高程导入高程中误差(h为井深740m)2.2.3 井下高程测量方案设计一井侧是540M平巷,用北京水准仪往返观测,往返测高差的较差按煤炭测量规程不得超过高程闭合差(R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相邻两点间的高差,用两次仪器高(或其它方法)观测,其互差不大于5mm时,取平均值作为观测结果斜巷中采用三角高程测量与导线同时施测。 三角高程测量的垂直角观测精度 观测方法DJ2经纬仪DJ6经纬仪测回数垂直角互差指标差互差测回数垂直角互差指标差互差对向观测(中丝法)单向观测(中丝法)1215152325252525仪器高和觇标高应在观测开始前和结束后用钢尺各量一次。两次丈量的互差不得大于4mm,取其平均值作为丈量结果。每条导线边两端点往返测高差的互差不大于 (L为导线的水平边长,以km为单位),每段三角高程导线的高差往返测互差不应大于(L为导线长度,以km为单位)。3 冠山矿一、三井-540m水平岩巷贯通测量精度估算3.1 误差预计基本参数3.1.1 误差预计所需基本误差参数的确定(1)本矿区各项测量的误差参数均根据煤炭测量规程中的限差规定反算求得。(2)地面导线的测角误差:根据规程得测角中误差。(3)地面量边误差:按全站仪的测距标称精度=(0.003+210-6D)m,求得平均边长D=1171.7m的=0.003+210-61171.7=0.00535m=5.3mm。(4)两井定向误差:根据冠山矿在一井各水平进行的两井定向得=24.4。(5)由冠山矿陀螺定向资料求的陀螺边精度为=16.6(6)井下导线测角误差:根据该矿19条基本控制导线和14条采区控制导线的实测资料,其测角中误差(7)根据测距仪的标称精度=(0.003+210-6D)m,按井下导线平均边长114.6m求得=0.003+210-6114.6=0.0032m=3.2mm。(8)地面水准测量误差:按照规程限差求算四等水准测量每千米的高差中误差(9)导入高程误差:按照规程限差求得一次导入高程的中误差。(10)井下水准测量误差根据全矿井下25条水准路线实测资料统计,每公里高差中误差mh1=8.2mm(11)井下三角高程测量误差:每千米的高差中误差为。3.2 贯通测量误差预计绘制一张比例尺为1:5000的误差预计图,在图上根据设计和生产部门共同商定的贯通相遇点位置绘出K点,过K点作轴和轴(轴沿待贯通巷道的中心线方向,轴与轴垂直),并在图上标出设计的导线点位置。根据实际需要在图上量算出各导线边的边长、坐标方位角等,从而对贯通相遇点K在水平重要方向和竖直方向上作出误差预计。3.2.1 7导线误差估计(一)地面导线图上量测值计算表导线点号(m)R2y(m)边长(L)(m)与X轴夹角(,锐角) (10-7)近井点S1576.5332352.25111579 06 0010.0S2515265225120060 00 0070.2S315702464900120061 00 0066.0近井点S42606.56793842.259856319.53515146.21171.7注=(0.003+210-61171.7)=0.0053m.(二)井下导线引起K点在方向上的误差计算表导线点号(m)R2y(m2)边号与X轴夹角(,锐角) ml2cos2(10-7)022665710222502-03 41 1258.0032621686964103-04 41 1258.0042516633025604-05 44 0053.0052411581292105-06 44 00 53.0062309533148106-07 44 0053.0072199483560107-08 73 488.0082170470890008-09 52 3637.8092024409657609-10 42 5454.9101925370562510-11 42 5454.9111824332697611-12 42 5454.9121725.52977350.2512-13 48 30 45.0131622.52632506.2513-14 43 0054.6141520231040014-15 43 0054.6151421.52020662.2515-16 45 0051.2161387.51925156.2516-17 51 0640.4171269161036117-18 51 0640.4181150132250018-19 51 0640.4191031106296119-20 51 0640.4201005101002520-21 59 5425.82187676737621-22 59 5425.82274755800922-23 59 5425.82362038440023-24 59 2426.52448823814424-25 60 3024.82535512602525-26 60 5424.2262948643626-27 90 000271401960027-K 90 00028(K)00K-29 90 000291001000029-30 90 00030254.564770.2530-31 90 000312958702531-32 83 121.432342.5117306.2532-33 43 0054.833402.5162006.2533-34 60 0025.634452.5204756.2534-35 60 0025.635582.5339306.2535-36 60 0025.63671050410036-37 60 0025.63784270896437-38 60 0625.43897094090038-39 59 5425.8391035107122539-40 56 0631.8401067113848940-41 55 0633.5411192142086441-42 55 5432.2421316173185642-43 55 5432.2431444208513643-4439 0061.8441394194323644-45 77 125.0451376189337645-46 08 54100.0461374188787646-47 79 483.2471350182250047-48 83 541.2481279163584148-49 83 541.2491130127690049-50 83 541.25097695257650-5184 001.15182868558451-52 84 061.15268046240052-S1 48 0045.8S1576.5332352.2588080459.55 1566.5=(0.003+210-6D)m=3.2mm(D取平均边长114.6m)三)贯通相遇点K的误差预计1、地面导线测量误差引起K点在方向上的误差(1)测角误差引起的误差其中是由预计图上先量得,列入表中,再平方求和而得。(2)量边误差引起的误差0.004m其中,=0.0053m,是各边与轴方向上的夹角,值列入表中。2、定向误差引起K点在在方向上的误差(1)主、副井两井独立三次定向平均值的误差所引起的误差 0.187m3、井下导线测量误差引起K点在在方向上的误差(1)测角误差引起的误差(角度独立测量三次)m(2)量边误差引起的误差(边长独立测量三次)0.007m4、贯通在水平重要方向上的总误差=0.237m5、贯通相遇点K在水平重要方向上的预计误差0.474m3.2.2 7导线加测陀螺边误差估计(一)井下导线加测陀螺边表一 重心坐标O1导线点号(m) (m2)2767.5589056.25372452417646203844005514 2641966410.5168510.257304924168274750769129166411027 72911745476121743027613277.577006.2514379143641154782284841651426419617634401956187505625003828735.75表二 重心坐标O2导线点号(m) (m2)3726570225381351822539755625403713694185722542209.543890.2543315.599540.254428581225452707290046265702254724158081481712924149214415012916641512807840052425 180625S15252756251109503.5(二)贯通相遇点K的误差预计1、地面导线测量误差引起K点在方向上的误差(1)测角误差引起的误差其中是由预计图上先量得,列入表(1)中,再平方求和而得。(2)量边误差引起的误差0.004m其中,=0.0032m,是各边与轴方向上的夹角,值列入表中。2、定向误差引起K点在在方向上的误差(1)1-2边陀螺定向方位角引起的误差3、井下导线测量误差引起K点在在方向上的误差(1)测角误差引起的误差(角度独立测量三次)(2)量边误差引起的误差(边长独立测量三次)0.007m4、贯通在水平重要方向上的总误差=0.1996m5、贯通相遇点K在水平重要方向上的预计误差0.3992m3.2.3 相遇点K在高程上的误差预计1、地面水准测量误差引起的K点高程误差2、 导入高程引起的K点高程误差 主副井井口高程200m,井下-540m,所以取h为740m3、井下水准测量引起的K点高程误差4、井下三角高程测量引起的K点高程误差 5、贯通在高程上的总误差(以上各项高程测量均独立进行两次)6、贯通在高程上的预计误差20.0647=0.121m从以上误差预计结果可知:在水平重要方向上和高程上均未超过容许的贯通偏差值,说明所选的测量方案及其测量方法是能满足贯通精度要求的。通过误差预计可以看出,在引起水平重要方向上的贯通误差的诸多因素中,井下测角误差及两井定向误差是最主要的误差来源。而高程预计误差满足精度要求,说明目前的高程测量仪器及方法所达到的技术水平,已足以保证大型贯通测量的精度要求。4 优化选择方案4.1 方案对比以上设计的两种方案,其最大的不同点是:方案2在井下起始边、东四石门、三井起始边、-351.84m水平岩巷处加设了陀螺坚强边。由于1井是立井,通过两井定向进行联系测量时,由于投点误差等因素,造成角度误差较大,而且井下长距离导线测量也容易累积角度误差,加设陀螺坚强边可以有效提高测角精度。通过误差预计,得知方案1(小于)满足贯通精度要求,方案2(贯通相遇点K在水平重要方向上的误差预计精度,且远小于煤矿测量规程规定和巷道工程要求的贯通在水平重要方向X上的允许偏差值)满足。而高程测量方案满足贯通精度要求。 方案2相对于方案1精度高。我们在某些长距离的大型重要贯通工程中,要测设长距离的井下导线往往难以保证较高精度的贯通要求,为大幅度提高测角精度,在实际工作中要采用在导线中加测一些高精度的陀螺定向边的方法来建立井下平面控制,从而保证了巷道的正确贯通。4.2 确定实施方案通过以上对比论证,为了使远距离巷道能够正确贯通,最终采用方案2较为适宜,即:地面采用四等光电测距导线在一井及三井附近测设近井点S1、近井点S4,并进行地面连测导线测量,然后由主、副井向-540m水平大巷采用两井定向方法测得井下定向起始边0102的坐标方位角,并进行联系测量求得井下定向基点01的坐标和高程,0102边、1819边边用陀螺定向加强精度。由此敷设导线及高程测量到东四石门。由斜井(三井)利用近井点S2、S1作为联系测量的起始方向并进行陀螺定向,沿斜巷敷设7“级井下基本控制导线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